黃 文 杰
本文所論秦漢古體字,是指結(jié)構(gòu)與《說文解字》中的古文①張政烺先生曰:“古文,古漢字字體的名稱。古文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古文名稱起于漢代,后世繼續(xù)沿用,泛指秦統(tǒng)一文字前所有的文字,時間、地點皆無限制,沒有一定的字形。狹義的古文指《說文解字》中所見的古文?!眳⒁姟吨袊蟀倏迫珪ふZ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第102頁?;螋ξ蘑凇墩f文·敘》:“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笨芍妒肤ζ肥侵苄跆肤λ鞯囊徊孔謺ξ氖侵苄鯐r代的文字。等相同或相近而字體卻多不相同的秦漢時代出土文獻中的古體字③有學者指出,秦漢文字中的“古體字”內(nèi)涵豐富,包括:與西周金文相同、相近的古體字,與籀文形體相同、相近的古體字,與六國古文形體相同、相近的古體字等。參見趙平安:《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2—18頁。。下文首先把秦漢古體字盡可能收集,與《說文》古文和籀文等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歸納秦漢古體字的類型和特點,分析其結(jié)構(gòu)和來源。
1.弌(一)④小括號前面的字是經(jīng)隸定的秦漢古體字,小括號內(nèi)的字是《說文》小篆隸定寫法。下同。:《周家臺簡》⑤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關(guān)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67號:“日中弌?!薄洞蠓蛉思覊亍罚骸敖裥艔o十斤二兩?!?/p>
按,“一”增加構(gòu)件“弋”作“弌”。《說文》“一”古文作“弌”。郭店楚簡《緇衣》、《窮達以時》、《六德》、上博楚簡《彭祖》7號等已見“弌”字。三國吳《禪國山碑》“弌十有弌”、北魏《崔楷墓志》“遣幼子及弌女夜出”亦作“弌”。
按,《說文》“下”古文作“丅”?!短瘴木帯?.2見“丅”字。
3.禮(禮):《孔耽神祠碑》:“君少治禮經(jīng)?!薄多嵐瘫罚骸拔叶Y則?!薄度A山亭碑》:“史陜許禮?!?/p>
按,《說文》“禮”古文作“禮”。九里墩鼓座見“禮”字。
5.弎(三):《光和斛》二:“光和弍年閏月廿弎日?!?/p>
按,“三”增加構(gòu)件“弋”作“弎”。《說文》“三”古文作“弎”。《古陶文匯編》5.407號作“弎”。北魏孝昌三年《法義九十人等造塔記》“程弎妃”亦作“弎”。
6.旾(萅):《日書》乙種*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日書》乙種、《編年記》、《秦律雜抄》、《法律答問》、《為吏之道》、《日書》甲種)202號:“旾三月?!薄妒胤ㄊ亓畹仁?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孫子兵法》、《晏子》、《六韜》)863號:“旾秋谷(角)試。”《漢印文字征》*羅福頤:《漢印文字征》,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1.19:“宜旾左園?!?/p>
按,秦漢文字之“旾”,與《楚帛書》乙、丙,郭店楚簡《語叢》一40號、《語叢》三20號,《三體石經(jīng)·僖公》,《古璽匯編》5號、2415號等作“旾”同,《說文》小篆則上從艸旁作“萅”。
8.孩(咳):《婁壽碑》:“先生童孩多奇?!?/p>
按,《說文·口部》:“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戶來切)孩,古文咳從子?!薄蹲謪R補·口部》:“咳,與孩同,小兒也?!?/p>
11.馭(御):《趙寬碑》:“造父馭周。”
按,御,從彳,從卸。馭,從又,從馬?!墩f文》“御”古文作“馭”?!豆盘瘴膮R編》3.960、3.961、3.962號之“”,形近《說文》古文。
16.伇(役):《無極山碑》:“增益吏伇?!瘪R王堆帛書《五行》269、318行等皆見從人之“伇”。
按,《說文》古文從人作“伇”,《說文》小篆作“役”,則從彳。甲骨文此字從人,像以殳擊人,知從人之“伇”古已有之。傳世文獻也用從人之“伇”,如《漢書·楚元王傳附劉向》:“天下苦其伇而反之。”王先謙補注:“官本作役?!?/p>
22.朹(簋):《漢印文字征》5.2:“朹壽之印”、“朹余閑印”、“朹道”、“朹憲”、“朹春”、“朹長功”?!蛾套印?70號、阜陽漢簡《詩經(jīng)》142號亦見“朹”字。
25.右(左):《陰陽五行》甲之六:“右右?!?/p>
按,此例首字“左”從口作“右”,與《包山楚簡》49號,郭店楚簡《老子》丙6、8、9號等“左”字寫作“右”同,而與《秦公镈》、《說文》小篆從工作“左”者異。此字應是受下文“右”影響而類化把“工”寫作“口”。
27.鎜(槃):《尚浴府行燭盤》:“未央尚浴府乘輿金行燭鎜一。”
按,槃,從木,般聲。鎜,從金,般聲。《說文》“槃”古文作“鎜”?!队衿そ鸩俊罚骸版o,古文盤?!?/p>
28.旹(時):《六韜》692號:“旹之所在?!薄稛o極山碑》:“給四旹祠具。”
按,《說文》“時”古文作“旹”,從之日。段注:“之,聲也。小篆從寺,寺亦之聲也。漢隸亦有用旹者。”《中山方壺》、《包山楚簡》137號背、郭店楚簡《窮達以時》14號、上博楚簡《孔子詩論》10號均見從之日之“旹”,與《說文》古文同。
30.遊(游):《張遷碑》:“帝遊上林。”
31.明(朙):《夏承碑》:“明明君德?!薄秳⑿鼙罚骸拔啡羯衩??!?/p>
按,《說文》“朙”古文從日作“明”。《中山王鼎》、《中山方壺》、《中山圓壺》、《侯馬盟書》等均見“明”字。
34.眎、眡(視):《漢印文字征補遺》8.6:“臣眎?!薄稄埿菅臎邈憽罚骸吧媳x彼蒼?!?/p>
按,視,從見示。眎,從目示。眡,從目氐?!墩f文》“視”古文作“”和“眡”。“眎”與“”形近?!都崱ぶ另崱罚骸耙?,古作眎?!?/p>
35.岳(嶽):《魯峻碑》:“巗巗山岳?!薄豆氡罚骸疤┤A惟岳?!?/p>
按,嶽,從山,獄聲?!墩f文》“嶽”古文作“岳”,像高形。段注:“今字作岳,古文之變?!蔽骸妒芏U表》“望秩五岳”亦作“岳”。
36.敺、毆(驅(qū)):《漢印文字征》3.19:“王敺置?!薄秾O子兵法》97號:“辭強而□毆者,退也?!?21號:“發(fā)其幾(機),若毆群?!薄妒胤ㄊ亓畹仁?60號:“以教士擊毆民。”
按,驅(qū),從馬,區(qū)聲。敺,從攴,區(qū)聲?!墩f文》“驅(qū)”古文作“敺”。《石鼓文·車工》、《侯馬盟書》作“敺”?!都崱び蓓崱罚骸膀?qū),古作敺,或作毆。”《銀雀山漢墓竹簡》“毆”字整理小組釋文均隸定為“敺”,今據(jù)《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該字形應隸定為“毆”?!皻蓖皵贰保唷膀?qū)”之古文。
37.愳(懼):《老子》甲本80行:“奈何以殺愳之也?!薄洞呵锸抡Z》64—65行:“誰則不愳?!薄耙詯熘T侯。”“愳”還見于《春秋事語》68行、《陰陽五行》甲之九等。
40.湏(沬):《漢印文字征》11.12:“李湏”、“王湏之印”。
按,沬,從水,未聲。湏,從水,頁聲?!墩f文》“沬”古文從頁作“湏”。
按,《說文》“泰”古文作“夳”?!豆盘瘴淖终鳌?5頁見“夳”字。“夳”乃“”省一橫的字;“”省為一橫,“太”則省為一點。
42.云(雲(yún)):《日書》甲種122號貳、124號壹—125號壹:“云門?!薄娥B(yǎng)生方》202行:“一曰云石?!薄妒畣枴?4號:“則刑(形)有云光?!薄渡洗笊界R》二:“乘浮云?!薄肚邈~鏡》:“容呼云賜根?!?/p>
按,《說文》“雲(yún)”古文作“云”?!豆怒t匯編》4877號等作“云”。殷墟甲骨文已有“云”字,為“雲(yún)”之初文,知“云”古已有之。
45.無(無):《為吏之道》42號貳—43號貳:“無官不治?!薄稙槔糁馈?3號貳:“無志不徹?!薄督?jīng)法》3行上:“唯虛無有?!薄娥B(yǎng)生方》197行:“無氣則死?!薄秾O子兵法》48號:“無謀謁(竭)如河海?!薄犊槺罚骸肮Υ篃o窮?!薄鹅洹ひ住ゎァ罚骸敖绘?,厲,無咎?!薄洞蠹笃鳌罚骸按蠹螅瑒贌o午?!?/p>
按,《說文》“無”奇字作“無”。《說文·敘》:“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薄队衿芬浴盁o”為古文,不曰奇字。
50.弍、弐(二):《梁休碑》:“靈闥張□鼎弍?!薄豆夂王范骸肮夂蛷p年閏月廿弎日。”《五十二病方》328行:“取雉弐?!?/p>
按,“二”增加構(gòu)件“弋”作“弍”?!墩f文》“二”古文作“弍”。郭店楚簡《五行》48號、《語叢》三67號、《燕襄安君鈚》(《殷周金文集成》15.9606)等作“弍”?!段迨》健窂母曜鳌皬r”。古文偏旁中“戈”、“弋”每互作,從戈與從弋同。
51.珪(圭):《桐柏廟碑》:“受珪上帝?!薄侗焙O嗑熬憽罚骸矮曡抵|(zhì)?!薄栋资窬罚骸胺钇浍曡??!薄恫苋罚骸肮使Σ芡跹芪墨?。”
按,圭,從重土?!墩f文》“圭”古文從玉作“珪”。郭店楚簡《緇衣》35號作“珪”?!夺屛摹吩疲骸肮缱钟肿鳙??!?/p>
按,《說文》“勇”古文從心作“恿”?!坝痢彼鶑摹梆睂懽鳌坝谩倍肿鳌啊?。郭店楚簡《尊德義》33號、《性自命出》63號、《汗簡》59A、《古文四聲韻》3-3引《古老子》均從心作“恿”,然《說文》小篆從力作“勇”。
我國字書之祖《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史官用來教學童識字之書。秦人李斯等人整理舊文,選取《史籀篇》的字作《倉頡篇》?!墩f文》一書中的籀文,乃是《史籀篇》流傳于秦漢時代的字。秦漢出土文獻的古體字中亦保存了一些籀文。下文是與《說文》籀文結(jié)構(gòu)相同、相近的秦漢古體字。
3.遬(速):《編年記》3號貳:“正月,遬產(chǎn)。”《戰(zhàn)國縱橫家書》88行:“以雨,未得遬也。”《秦代陶文》397號:“小遬?!?99號:“次遬?!薄稘h印文字征》2.12:“潘遬”、“有遬”、“臣遬”、“李高遬”、“李遬”、“諸遬已”。
按,速,從辵,束聲。遬,從辵,欶聲?!墩f文》“速”籀文作“遬”。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卷13:“遬,今作速?!?/p>
按,遲,從辵,犀聲。《說文》“遲”籀文從屖作“遟”?!稄V韻·脂韻》“遟”,同“遲”?!斑g”的變體又寫作“遅”、“”。
8.膚(臚):《熹·易·睽》:“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薄洞T人鏡》:“膚如(今本作凝脂)?!薄鹅肴奖罚骸芭d云膚寸?!薄稘h印文字征》4.12“馮膚”、“諸膚”。
按,臚,從肉,盧聲。膚,從肉,盧省聲。《說文》“臚”籀文作“膚”。段注:“今字皮膚從籀文作膚,膚行而臚廢矣。”秦漢文字多作膚。
10.劎(劒):《法律答問》124號:“以劎及兵刃刺殺之?!薄度諘芳追N35號背貳:“良劎。”《老子》乙本189行上:“帶利劎?!薄断囫R經(jīng)》64行:“發(fā)劎首而見千里者?!薄段淞红舢嬒耦}字》:“自伏劎死?!?/p>
按,劒,從刃,僉聲。劎,從刀,僉聲?!墩f文》“劒”籀文作“劎”。
15.貌(皃):馬王堆帛書《五行》249行:“心□然笱(后)顏色容貌溫以說(悅)?!?76行:“赤(赫)赤(赫),圣貌也?!薄躲~華鏡》、《銅華鏡》三、《銅華鏡》四作“貌”。
按,《說文》籀文從豹省作“貌”,《說文》小篆作“皃”。
18.災(烖):《鄭固碑》:“乃遭氛災?!?/p>
1.譱(善):《夏承碑》:“流恩襃譱?!薄缎9俦罚骸翱芟⒆i歡?!薄稘h印文字征》3.10:“魏率譱羌佰長。”
按,善,從言,從羊。譱,從誩,從羊?!墩f文》以“善”為篆文,則字頭“譱”非古文即籀文。《古陶文匯編》3.412號作“譱”。
2.斆(學):《高彪碑》;“為斆者宗又五十以斆?!?/p>
按,《說文·教部》:“斅,覺悟也。從教,從冂,冂,尚蒙也。臼聲。學,篆文斅省。”“學”為篆文,則“斆”應是“學”之籀文或古文?!吨猩酵醵Α纷鳌皵谩?。
3.呂(膂):《禮器碑陰》:“任城呂育?!薄段鳘M頌》:“呂國字文寶?!薄稘h印文字征》7.17“呂襄私印”、“呂弘之印”、“呂氏之印”、“呂如”、“呂襄”?!稘h印文字征補遺》7.5:“呂騧?!薄端臅r嘉至磬》:“四時嘉至磬南呂午堵左桎?!?/p>
按,《說文·呂部》:“呂,脊骨也。象形……膂,篆文呂,從肉,從旅?!倍巫ⅲ骸皡蜗箢w顆相承,中象其系聯(lián)也?!薄半觥睘樽?,則“呂”非古文即籀文?!豆怒t匯編》1637、《古陶文匯編》6.90等作“呂”。“呂”隸或省作“呂”。
(一)秦漢古體字的類型
上文所述秦漢古體字共80個,分3種類型:
1.與《說文》古文等結(jié)構(gòu)相同、相近的秦漢古體字55個:弌(一),丅(下),禮(禮),(社),弎(三),旾(萅),(斄),孩(咳),、喆、(哲),、(),馭(御),(齒),(與),(友),(),伇(役),(救),(攻),(),兆(),瘠(膌),朹(簋),、(策),(典),右(左),(爵),鎜(槃),明(朙),旹(時),(旌),遊(游),(宐),(宄),眎、眡(視),岳(嶽),敺、毆(驅(qū)),愳(懼),(患),(海),湏(沬),、夳、(泰),云(雲(yún)),(關(guān)),悍(姦),無(無),(曲),(絕),、(蠭),、凬(風),弍、弐(二),珪(圭),(野),勛、(勲),(勞),恿、(勇)。
3.與《說文》古文或籀文結(jié)構(gòu)相同、相近的秦漢古體字3個:譱(善),斆(學),呂(膂)。
(二)秦漢古體字的特點
秦漢古體字有其特殊性,由于秦漢時代漢字隸變,漢字形體急劇變化,各種字體正在產(chǎn)生和形成,因此秦漢時代出土文獻中的古體字在字體上就呈現(xiàn)出一種正在由篆書向隸書等轉(zhuǎn)變的狀態(tài)。秦漢古體字雖然在結(jié)構(gòu)上與《說文》古文或籀文等相同或相近,但字體卻大不相同。秦漢古體字分屬多種字體。一般來說,秦至漢初簡帛上的古體字,字體主要是古隸。西漢中后期簡牘上的古體字,字體有隸書或楷書等。秦漢銘刻文字中的古體字,璽印的字體主要是繆篆,碑刻的字體主要是漢隸,金文的字體則少量是小篆,大量的是繆篆、古隸和漢隸。學術(shù)界有所謂“隸定古文”的說法,所謂“隸定古文”,是指用隸書或楷書的筆法來寫“古文”的字形*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78頁。,大體包括隸定籀文、隸定古文等。秦漢古體字主要有繆篆、古隸、漢隸等,大部分可看作“隸定古文”。
(三)秦漢古體字的結(jié)構(gòu)
1.秦漢古體字多數(shù)與《說文》古文或籀文等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但有些古體字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例如:
《五十二病方》328行之“弐”從戈,《說文》“二”古文作“弍”從弋,“戈”、“弋”互作。
2.秦漢出土文獻中不單存在一些古體字,也存在個別古體偏旁。例如:
(四)秦漢古體字的來源
《說文》古文和籀文等與秦漢出土文獻中的古體字有明確的淵源關(guān)系,后者源于前者。有的秦漢古體字的出現(xiàn)則不排除當時人們用字復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