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中醫(yī)院醫(yī)保處,江西 九江 332000
早期護理干預在60例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魏冬娥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yī)院醫(yī)保處,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取12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患者在生命體征和神經系統(tǒng)體征基本穩(wěn)定后48h至7d采用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均比治療前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能顯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及運動能力,最大限度改善其預后,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腦出血;早期護理;預后
腦出血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情重,患者嚴重時往往在數(shù)小時甚至數(shù)分鐘內惡化,并導致患者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使患者生命質量嚴重受損。在早期采用有效、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者身體各項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對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改善作用。本院對60例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會所制定的關于腦出血的診斷標準[1]。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31例,丘腦17例,腦葉12例,年齡43~82歲,平均年齡(56.8±6.2)歲;對照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58.7±6.6)歲,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33例,丘腦18例,腦葉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出血部位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包括脫水、降低顱內壓、營養(yǎng)神經細胞等。觀察組患者在生命體征和神經系統(tǒng)體征基本穩(wěn)定后48h至7d采用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①肢體關節(jié)被動運動。先健側再患側,對各個關節(jié)和各個方向作輕柔的按摩和被動運動。3d后可加大被動運動幅度,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擴大。術后三周即鼓勵患者離床運動,初次離床時要在護士幫助下緩慢站起并逐漸行走;②心理護理[2]。主動與患者溝通,并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告知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預后的重要作用,并耐心向患者解釋早期護理干預的具體工作內容和過程,安慰患者不必過分憂慮病情,也不可忽視,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護理;③并發(fā)癥護理。對于神智不清,無法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需要積極防治并發(fā)癥。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暢通,必要時輔以拍背、吸痰;每天進行口腔護理;及時更換衣物和被褥,協(xié)助翻身、避免發(fā)生褥瘡。
1.3 療效觀察 參考張玉琴的相關觀察指標[3],使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佳;同時使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對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價。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均比治療前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以往醫(yī)學認為,對于腦卒中特別是腦出血的患者,早期應該臥床制動,不應該進行活動。但如今醫(yī)學研究認為,腦出血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輔以恰當?shù)淖o理干預手段,導致再出血的概率不大。
研究認為,對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護理,能大大提高患者預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由于康復措施不及時而導致的廢用綜合征。對于早期護理的作用機制,目前認為可能與腦的可塑性和康復誘導的皮質功能重組有關。殘存的皮質組織對早期護理的反應最大。在早期護理過程中,潛在的突觸和使用或側枝長芽所形成的突觸十分重要。原有的但無效的潛在突觸要在腦出血后變?yōu)橛行挥|,需要大量的康復鍛煉[4]。但是,有些患者由于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情緒發(fā)生較大的波動,產生害怕、焦慮等情緒,從而影響了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效果。因此,早期護理干預不單需要康復鍛煉,還需要采用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于病情和護理的知曉度,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對戰(zhàn)勝疾病產生堅定的信念,從而保證康復鍛煉效果。
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得分,其生活能力與運動能力顯著增強,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1]陳清棠.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李敏智.早期康復指導在老年腦出血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求醫(yī)問藥,2012,10(4) :557-558.
[3]張玉琴,朱麗莎.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后偏癱患者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101-102.
[4]陳小紅,范秀娟,范靜.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19):87-88.
R473.74
A
1007-8517(2014)17-0114-01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