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樂
【關鍵詞】導學互動 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A-
0024-01
所謂“導學互動”,就是“互動探究”和“導學結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主張學生在教師導學案下自主探究問題,并且在這過程中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運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設計“自學導綱”,規(guī)劃學習方向
在設計“自學導綱”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設計時,筆者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個方面是簡要提示,也就是提示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對于初中數學學科來說,必須涉及一節(jié)課重要的數學運算法則、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第二個方面是認知與探究,包括認知性問題和探究性問題兩部分。在解決認知性問題上,要求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內容,并自主嘗試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如了解一些數學基本概念、回顧舊知等;在探究性問題上,用問題鏈一步步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知識。
第三個方面是梳理知識和反饋練習。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和反饋,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學到了新方法、新知識,同時找出學習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正。
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筆者是如此設計“自學導綱”的:
(一)簡要提示
教學重點:探索由兩個全等三角形所構成的全等三角形的圖案。
教學難點:根據圖形準確尋找全等三角形。
(二)認知與探究
1.知識回顧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有哪些?
2.認知性問題
觀察下面幾個圖形,你認為這些圖形是由哪幾對全等三角形組合成的?請你選取一對,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來論證。
3.探究性問題
你能否用兩對全等三角形變化出新的圖形?
(三)總結和歸納
本節(jié)課你在自學過程中有哪些收獲?
二、合作互動,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導學互動”模式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互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導學”是貫穿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線索,“合作互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這種合作互動,可以是小組討論、師生互動、教師精講等幾種形式。
具體的步驟就是教師在布置“導學方案”之后,組織小組自主學習并討論。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先讓每一個學生都說出自己對導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組員一起合作解決問題,組長做好記錄工作,并推薦代表發(fā)言。教師則做好監(jiān)督和調控工作,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通過師生互動,使“導學互動”教學朝著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在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之后,進行教師精講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精講時,應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梳理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疑惑,再重點講解,解答學生的問題。
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教師在向學生列出自學提綱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這些問題,小組長做好討論記錄,并且選出代表匯報本組的答案,讓其他小組進行討論評價本組所探究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重點講解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通過自主且有的放矢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歸納,鞏固所學知識
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之后,教師應根據導綱中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歸納總結,促使學生鞏固新知。為此,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恰到好處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教師應對每個小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對完成好的進行表揚;對還未完成的指出問題所在,并進行恰到好處的激勵。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訓練題,讓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加以鞏固。
總之,“導學互動”模式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探索這一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