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連方
摘 要: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關系到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本課題組通過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務現(xiàn)狀調研,了解他們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及志愿服務的態(tài)度,對現(xiàn)狀進分析后并反思,認為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協(xié)調一致,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以整體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155-02
社會責任感是指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調整人與人、人與自然等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主要包括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人們具有了正確的責任認識并不意味能自然而然付諸行動,只有將認識與積極的社會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和產生履行責任的動力,使社會責任感體現(xiàn)在行動之中。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他們能否成為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能否成為品德高尚的人、能否能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主力軍。當前各大高校都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強化責任行為。為了全面了解、分析當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及高校志愿服務現(xiàn)況,本課題組于2014年3月以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為樣本,隨機抽取200名大學生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
一、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分析
從圖一看出,本次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為91%,男生填寫87份,占47.8%,女生填寫95份,占52.2%。大一學生填寫75份,大二學生填寫64份,由于高職院校大三的最后一學期為頂崗實習時期,本科院校大四最后一個學期為學生畢業(yè)設計與找工作時期,因此,大三大四學生填寫比例較少,分別只占總數(shù)的17.0%和6.6%。
二、綜合分析
從問卷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體較強,而且他們也認識到志愿服務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升的重要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
1.當前大學生雖然認為自己所處的群體是具有責任感的,且對于“有人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這代人自私,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您是否贊同?”這樣的問題,61.0%表示完全反對。但針對自身的責任感又不是很自信,認為自己責任感很強的僅占22.0%,折射出大學生內心的矛盾與焦灼。
2.當前大學生責任感缺乏的原因來自多方面,既有外在原因,如社會環(huán)境影響,他人影響,家庭影響,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單一化,不同文化的沖擊等,也有個人自身的內在素質問題,認識反差等。他們對于大學教育抱有樂觀態(tài)度,68.7%的大學生認為當代大學可以培養(yǎng)出有責任感的公民,而針對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具體對策,86.8%的大學生認為要形成社會責任意識的文化氛圍,40.0%的認為建立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的有效機制,92.9%的認為在實踐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46.2%的認為在學校、家庭加強相關教育,34.1%的選擇其他。
3.有自身發(fā)展規(guī)劃卻難以直面挫折。調查顯示,67.6%的同學在大學階段制定有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或人生規(guī)劃,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希冀。然而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僅有33.0%選擇迎難而上,多數(shù)同學會選擇毫不猶豫地放棄或想放棄又不甘心。
4.有孝敬父母之心,但少有行動。在回答“在任何環(huán)境下您是否都會贍養(yǎng)父母?”時,86.8%的同學選擇肯定會,11%選擇看具體情況或不一定。同學們對家長的孝順意識較濃,但具體的孝順行為還不夠,可以從這組數(shù)據(jù)可看出:“都解家庭成員的生日”的只占26.4%,“了解部分成員”的占43.4%,“都不了解”的占30.2%。
5.對社會事件關注參與多,但少部分人表現(xiàn)出冷漠。面對各地的自然災害,25.3%的學生選擇捐款捐物,40.7%的參與救災宣傳,26.4%的只是關注,7.7%的不關注。當前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總體比較強,但仍有接近10%比例的大學生對他人痛苦、對他人的困難熟視無睹,冷漠的表現(xiàn)讓人心寒。
6.能將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但個別缺乏對國家事務的理解。對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態(tài)度在當前的社會氛圍下認為十分必要的占75.3%,仍有22.5%的認為只是領導人的責任,與老百姓無關,甚至有2.2%的學生認為過時了。而對于“您對日本首相屢次參拜靖國神社有何感想?”,52.2%表現(xiàn)為憤慨至極,27%的認為有些不爽,13.2%的表示沒感覺,還有7.7%的覺得中國不應干涉。我們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對于現(xiàn)階段的國家方針、對外政策等,部分學生不理解,沒有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7.關心自然資源,多數(shù)能用行動來證明。針對“您是否愛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對一些生態(tài)危機表示擔憂?”,34.6%的同學回答“非?!保?8.9%的表示“一般”,還有16.5%表示“不關心”。而對于“當您碰到宿舍樓、教學樓里長流水、長明燈時,您一般做出什么反應?”17.6%的同學表示沒有理會,33.8%的認為方便的話就關一下,48.6%的同學主動去關或者告訴管理員。資源節(jié)約理念還沒有被所有的大學生接受,需要學校、社會進一步去宣講和引導。
8.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較多,且認識到志愿服務能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但部分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動機帶有功利色彩。學生參加過的志愿服務活動多種多樣,45.1%的參加過無償獻血,41.2%的參加過捐款捐物活動,25.3%的學生參與過寒暑假社會實踐,52.2%的參加過社會公益活動,還有32.4%的學生參加過其他。對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目的”,學生們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78.6%的認為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6.6%的是為了獲得贊揚,79.7%的認為能滿足自我,提高精神境界,47.3%的是為了應付學校作業(yè),還有29.1%的為獲得更多求職機會。78.6%的學生認為通過參加這些志愿活動,能體現(xiàn)社會責任感,19.2%的認為可能,還有2.2%的認為不能。
三、反思
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整體是積極向上的,但仍然有部分同學存在急功近利,偏激消極的情緒,對周圍事物持冷漠態(tài)度;只講索取不講貢獻,忽視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停留在口頭,缺乏有責任的行動體現(xiàn)。因此,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促進學生的責任意識轉化為責任行為,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負責任的行為進行強化,激勵學生形成負責任的習慣并形成自覺行動。具體體現(xiàn)在:
1.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潛移默化的作用。高??蓮奈镔|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同側面,借助榜樣示范,文學藝術的欣賞,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舉辦演講會、時事報告會、主題班會等具體活動形式,按照聯(lián)系實際、突出主題、注重序列、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要求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同時,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性地推動黨團組織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另外,還可將校園文化輻射到周邊社區(qū),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社區(qū)服務、公益勞動等等,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協(xié)調一致。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想抱負,培育“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養(yǎng)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打開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積蘊舍生取義、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實踐公正無私、戒奢節(jié)儉、防微杜漸等修身之道。這些對自己、家庭、國家、社會、自然的責任感培養(yǎng)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之中。教師將社會事件引入課堂當中讓學生發(fā)表意見,通過辯論分析,形成與主流價值觀一致的意見。教師在課堂中還可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與實踐,教師及其他同學提供反饋,糾正偏離的行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教師要化解學校正面教育與社會不良現(xiàn)象之間的矛盾、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之間的矛盾,引導大學生做到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相結合。
3.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志愿服務的開展促進了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志愿服務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社會富裕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志愿服務對大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增進和社會經(jīng)驗的獲取都有一定幫助,尤其能直接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的志愿服務要想取得持續(xù)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育人效果,一方面必須建立健全的選拔和認證制度,在政府引導下找到社會服務最恰當?shù)那腥朦c,實現(xiàn)人力資源最優(yōu)配置。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工作激勵機制,使志愿服務得到肯定,服務價值得到認同,調動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曉紅,張海濤.后奧運時代志愿精神的大學延伸——大學生志愿服務與社會性發(fā)展[J].教育學術月刊,2008(11).
[2]王繼軍.論大學生社會實踐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
[3]闞和慶,等.“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及培育機制研究——基于對北京工業(yè)大學本科生的實證調查[J].北京教育·德育,2012(2).
[4]熊宇.當代大學生責任感培養(yǎng)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