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紅
在課堂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有的放矢,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遞進.
具體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措施如下.
一、設立分層檔案
根據(jù)平時數(shù)學學習成績和非智力因素等進行分層,把本班學生分為A、B、C(分別為高、中、低)三層,并向學生說明,分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按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學習成績定期調整,引入競爭機制.層次劃定后,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遞進.
二、把好課堂教學關
1.備課分層
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教師備課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xiàn).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shù)奶岣哳}和補充內容,允許他們超新課標學習.對于C組同學,采用由淺入深的辦法,把教材的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逐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樣可以確保擬訂各層次教學要求的適度性,力求準確地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
如對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可以設置如下不同的要求.
A組:能用配方法推導出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并能熟練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
B組:理解用配方法推導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
C組:了解推導ax2+bx+c=0(a≠0)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重要的是記住求根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如:2x=5,2y=6,求22x+y的值.對于B、C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不易理解,如果把所求問題分成三個層次:①2x·2y;②2x+y;③22x+y.這樣層次非常分明,第一題要求C組的學生掌握,第二題要求B組的學生掌握,第三題要求A組的學生掌握,同時鼓勵“C組”的同學去思考和嘗試做“A、B組”的題目,“B組”的同學去嘗試做“A組”的題目.
又如,在教學一次函數(shù)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選用分層次的典型問題.如適合于C組題,選用了“當直線y=4x+b與直線y=kx-3平行時,k,b;直線y=2x-6與x、y軸的交點坐標分別是”的問題;對B組提出了“現(xiàn)在知道直線y=kx+b,如果現(xiàn)在向上平移兩個單位,則平移后的直線是什么?若有一個函數(shù)的圖像經過(1,2)這一點,且y的值隨x的增大而增大,你能盡可能多地寫出函數(shù)的解析式嗎?它們有何共同特點”的問題;對A組選用了“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一次函數(shù)y=-2x+4與y=3x+3的圖像,并求出這兩條直線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已知直線y=mx+n經過(2,0)且與x、y軸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4,求該直線的表達式”的涉及分類討論的深層次問題,同時鼓勵學生“手拉手”,帶領低層次學生向難題進軍,實現(xiàn)學生整體進步.
3.布置作業(yè)分層
“理想的作業(yè),對學生是一次自我的超越.”為了讓各類學生做有效的作業(yè),我把作業(yè)分為三個層次:基本題,重在“雙基”訓練,適合“C組”;綜合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適合“B組”;創(chuàng)新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A組”.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時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只要同學或教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
如因式分解的訓練題.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①x2-4②m2-8m+16③ab2-25a
④2x2-4x+2
⑤25a4+10a2+1⑥(a+b)2+6(a+b)+9
⑦(x+y)4-81⑧(x+2)(x+4)+x2-4
要求:A層次同學要完成全部題;
B層次同學要完成①②③④⑤⑥題;
C層次同學只要完成①②③④題.
三、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還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培優(yōu)工作的目的,在于讓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數(shù)學確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課后個別輔導及時補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后進生的輔導,還要防止把著眼點只放在知識缺陷的補救上,要注意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取得好的成效.
(責任編輯黃桂堅)endprint
在課堂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有的放矢,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遞進.
具體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措施如下.
一、設立分層檔案
根據(jù)平時數(shù)學學習成績和非智力因素等進行分層,把本班學生分為A、B、C(分別為高、中、低)三層,并向學生說明,分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按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學習成績定期調整,引入競爭機制.層次劃定后,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遞進.
二、把好課堂教學關
1.備課分層
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教師備課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xiàn).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shù)奶岣哳}和補充內容,允許他們超新課標學習.對于C組同學,采用由淺入深的辦法,把教材的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逐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樣可以確保擬訂各層次教學要求的適度性,力求準確地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
如對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可以設置如下不同的要求.
A組:能用配方法推導出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并能熟練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
B組:理解用配方法推導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
C組:了解推導ax2+bx+c=0(a≠0)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重要的是記住求根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如:2x=5,2y=6,求22x+y的值.對于B、C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不易理解,如果把所求問題分成三個層次:①2x·2y;②2x+y;③22x+y.這樣層次非常分明,第一題要求C組的學生掌握,第二題要求B組的學生掌握,第三題要求A組的學生掌握,同時鼓勵“C組”的同學去思考和嘗試做“A、B組”的題目,“B組”的同學去嘗試做“A組”的題目.
又如,在教學一次函數(shù)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選用分層次的典型問題.如適合于C組題,選用了“當直線y=4x+b與直線y=kx-3平行時,k,b;直線y=2x-6與x、y軸的交點坐標分別是”的問題;對B組提出了“現(xiàn)在知道直線y=kx+b,如果現(xiàn)在向上平移兩個單位,則平移后的直線是什么?若有一個函數(shù)的圖像經過(1,2)這一點,且y的值隨x的增大而增大,你能盡可能多地寫出函數(shù)的解析式嗎?它們有何共同特點”的問題;對A組選用了“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一次函數(shù)y=-2x+4與y=3x+3的圖像,并求出這兩條直線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已知直線y=mx+n經過(2,0)且與x、y軸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4,求該直線的表達式”的涉及分類討論的深層次問題,同時鼓勵學生“手拉手”,帶領低層次學生向難題進軍,實現(xiàn)學生整體進步.
3.布置作業(yè)分層
“理想的作業(yè),對學生是一次自我的超越.”為了讓各類學生做有效的作業(yè),我把作業(yè)分為三個層次:基本題,重在“雙基”訓練,適合“C組”;綜合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適合“B組”;創(chuàng)新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A組”.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時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只要同學或教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
如因式分解的訓練題.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①x2-4②m2-8m+16③ab2-25a
④2x2-4x+2
⑤25a4+10a2+1⑥(a+b)2+6(a+b)+9
⑦(x+y)4-81⑧(x+2)(x+4)+x2-4
要求:A層次同學要完成全部題;
B層次同學要完成①②③④⑤⑥題;
C層次同學只要完成①②③④題.
三、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還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培優(yōu)工作的目的,在于讓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數(shù)學確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課后個別輔導及時補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后進生的輔導,還要防止把著眼點只放在知識缺陷的補救上,要注意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取得好的成效.
(責任編輯黃桂堅)endprint
在課堂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有的放矢,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地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遞進.
具體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措施如下.
一、設立分層檔案
根據(jù)平時數(shù)學學習成績和非智力因素等進行分層,把本班學生分為A、B、C(分別為高、中、低)三層,并向學生說明,分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按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學習成績定期調整,引入競爭機制.層次劃定后,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遞進.
二、把好課堂教學關
1.備課分層
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教師備課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xiàn).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shù)奶岣哳}和補充內容,允許他們超新課標學習.對于C組同學,采用由淺入深的辦法,把教材的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逐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樣可以確保擬訂各層次教學要求的適度性,力求準確地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
如對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可以設置如下不同的要求.
A組:能用配方法推導出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并能熟練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
B組:理解用配方法推導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
C組:了解推導ax2+bx+c=0(a≠0)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重要的是記住求根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如:2x=5,2y=6,求22x+y的值.對于B、C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不易理解,如果把所求問題分成三個層次:①2x·2y;②2x+y;③22x+y.這樣層次非常分明,第一題要求C組的學生掌握,第二題要求B組的學生掌握,第三題要求A組的學生掌握,同時鼓勵“C組”的同學去思考和嘗試做“A、B組”的題目,“B組”的同學去嘗試做“A組”的題目.
又如,在教學一次函數(shù)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選用分層次的典型問題.如適合于C組題,選用了“當直線y=4x+b與直線y=kx-3平行時,k,b;直線y=2x-6與x、y軸的交點坐標分別是”的問題;對B組提出了“現(xiàn)在知道直線y=kx+b,如果現(xiàn)在向上平移兩個單位,則平移后的直線是什么?若有一個函數(shù)的圖像經過(1,2)這一點,且y的值隨x的增大而增大,你能盡可能多地寫出函數(shù)的解析式嗎?它們有何共同特點”的問題;對A組選用了“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一次函數(shù)y=-2x+4與y=3x+3的圖像,并求出這兩條直線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已知直線y=mx+n經過(2,0)且與x、y軸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4,求該直線的表達式”的涉及分類討論的深層次問題,同時鼓勵學生“手拉手”,帶領低層次學生向難題進軍,實現(xiàn)學生整體進步.
3.布置作業(yè)分層
“理想的作業(yè),對學生是一次自我的超越.”為了讓各類學生做有效的作業(yè),我把作業(yè)分為三個層次:基本題,重在“雙基”訓練,適合“C組”;綜合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適合“B組”;創(chuàng)新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A組”.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時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只要同學或教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
如因式分解的訓練題.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①x2-4②m2-8m+16③ab2-25a
④2x2-4x+2
⑤25a4+10a2+1⑥(a+b)2+6(a+b)+9
⑦(x+y)4-81⑧(x+2)(x+4)+x2-4
要求:A層次同學要完成全部題;
B層次同學要完成①②③④⑤⑥題;
C層次同學只要完成①②③④題.
三、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還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培優(yōu)工作的目的,在于讓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數(shù)學確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課后個別輔導及時補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后進生的輔導,還要防止把著眼點只放在知識缺陷的補救上,要注意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取得好的成效.
(責任編輯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