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肇平
7【原文】
拳勢之伸縮變化,步法之進退穿插,皆依元■而生化。
【注解】
練太極拳,講求的是氣勢,不是端死架子。一伸即變化,或旋或扭,八卦即成,八手即可合而為一,分而致萬,使敵人不知如何抗御;一縮即凝聚,則不動如泰山。虛以待敵。此亦是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仍歸一■之謂。太極拳之進退穿插,全仗步法。這步法不是隨便亂動,而是都依元■而化生。今日一般人多走外架的盤練,忽視人體的結(jié)構(gòu),不研究內(nèi)竅外穴,殊為可惜。稱元■,指元真之■言。
8【原文】
鼓蕩內(nèi)斂者,一■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注解】
鼓蕩,動也、氣也、一■之分也,即由先天化后天之意;內(nèi)斂,靜也、神也、一■之合也,即由后天合先天之意。故真人習拳,特別重視起勢和收勢。
9【原文】
練習十三勢必須與一■相結(jié)合,否則便是死架。
【注解】
太極拳十三勢,是三豐真人為道門弟子及社會人士精心設計的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動功。特別重視八卦五行,行拳者必須在八卦五行中求生克之理。八卦五行皆由土生,土中含有一點先天元■。此■為十三勢之基,若無,五行、八卦不能生化。這即是說:無先天,后天便無法生出,如果只有后天而無先天元■為基,即成有架無氣之空架。
10【原文】
十三勢之外形要求,固為沉肩、墜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經(jīng)、筋脈、骨節(jié)之元真扭結(jié)不散,隨著伸縮鉆翻,貫注于內(nèi)竅外穴,仍難生效。
【注解】
技擊家將拳術分為兩大類:一為外家拳,一為內(nèi)家拳。外家拳看重練外形,內(nèi)家拳看重練內(nèi)氣。太極拳十三勢雖為內(nèi)家拳,著重練內(nèi)氣,但亦重視練外形。十三勢練外形時,特別要求:沉肩、墜肘、松腰、坐胯。而于每一要求中,必須與內(nèi)氣結(jié)合,使神經(jīng)、筋脈、骨節(jié)之真元扭結(jié)不散,隨著伸縮鉆翻,貫注于內(nèi)竅外穴,方合規(guī)矩,才生效驗。不能只求其外形架勢之美觀。
11.【原文】
邁步時,應以尾閭上下對直,并與支持身體重心的腳跟結(jié)合,身體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勁相聚,神■貫頂,此為三元步法。
【注解】
太極拳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所以特別講求步法。如步子不合,重心即有偏差;重心有偏差,身體即不穩(wěn);身體不沉穩(wěn),一動便倒矣。所以邁步時,必須以尾閭上下對直,并以支持身體重心的腳后跟相合,身體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勁相聚,神■貫頂,這步子就叫做三元步法。如忽略此點,妄談頂頭懸氣與一氣貫穿也。
12【原文】
一伸即變化,一縮即凝聚,是即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歸一■,這就是太極拳。
【注解】
太極一動,即分陰陽。伸為動,為開,屬陽,可以千變?nèi)f化;縮為靜,為合,屬陰,乃即歸為一■。所以行功時應精神專一,默默用神意去內(nèi)聽自己的■機與內(nèi)竅外穴轉(zhuǎn)動的節(jié)律,配合外架之旋扭伸縮,開合伸縮,變化凝聚,是即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歸一■也。故無陰陽,即無太極;無陰陽變化,就不是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