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萍
摘 要: 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師德修養(yǎng)何嘗不是如此?師以德為本,師德作為教師工作的精髓,強調(diào)的是教師的道德水準對于幼兒思想行為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體現(xiàn)在幼教工作過程態(tài)度、情緒、言行舉止和點滴小事中,是“發(fā)于內(nèi)而形于外,起于思而見于行”的。作者以“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凸顯幼兒教育的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事無巨細及對人一生發(fā)展奠定的夯實基礎。
關鍵詞: 師愛為魂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本俚刂赋鱿氤删鸵环聵I(yè),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師德修養(yǎng)何嘗不是如此?它強調(diào)的是教師的道德水準對于幼兒思想行為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巨大又恒久的,體現(xiàn)在幼教工作過程中的態(tài)度、情緒、言行舉止、點滴小事中,發(fā)于內(nèi)而形于外,起于思而見于行。
“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叫我好娃娃,我說老師像媽媽”。這是一首幼兒園孩子都非常熟悉的歌曲,表達了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深厚情感。孩子們從老師的一舉一動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把老師當媽媽一樣熱愛、尊敬,并獲得認知、心理、生理及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可見,幼兒教師在孩子成長歷程中產(chǎn)生的影響是細致入微的、意味深遠的。啟蒙老師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和高尚的師德感染他們,并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習得良好行為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證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為今后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古以來,師以德為本,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nèi)涵。幼兒教師尤為甚之,并且事無巨細。
一、師愛為魂
熱愛幼兒是幼兒教師師德的核心,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和起點,是幼兒教師工作的感情基礎。幼兒一旦體會到教師的這種情感,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最終完成歷史賦予幼兒教師的崇高使命。
愛是真誠的奉獻,愛是無私的付出,愛是一種責任。當孩子剛入園產(chǎn)生情緒焦慮時,我用雙手抱抱他們、安慰他們,用好玩的區(qū)角玩具、好看的圖書吸引他們,直到他們臉上露出笑容;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時,我會及時來到他們身邊,詢問病情,輕輕撫摸他們,讓他們不再無助;當孩子因為問題而迷惑不解時,我會給他們一個小小的提示,鼓勵他們是最棒的,直到他們舒展眉頭。這一切舉動不是因為我要從孩子那里索取什么,只因為我是他們的老師,這是我的責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創(chuàng)設自然和諧、溫馨愉悅的精神環(huán)境,以師愛為媒介,才能讓幼兒感受到愛,才能使幼兒產(chǎn)生安全、愉快、積極的情感與心理狀態(tài),促使他們樂于觀察、嘗試、探索與創(chuàng)造,發(fā)展他們的智力。
愛孩子還要尊重孩子,尊重每個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同時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fā)展的過程中,各自發(fā)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因此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方能明確獨立個體,因人施教,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二、學高為師
古人云:“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優(yōu)者,不能博見。”有德,可使弱能變強能;無德,雖有能但無為。故而在工作中,我們應以德為先,以德促能,以能映德。
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jīng)Q定了其在未來世界的地位和命運,誰掌握了教育,誰就可能在未來世界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和技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教育質(zhì)量。這就要求教師不僅依法治教、愛崗敬業(yè)、熱愛幼兒、與時俱進,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完善的能力?!皾h孰與我大”?一句不自量力的問話已成為千古笑柄,但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弱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陋寡聞和妄自尊大。它時刻警醒我給自己一個客觀準確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發(fā)現(xiàn)差距,提高準點,從而追求更高理想,不至于成為那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堅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省自己,認識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博采眾長,讀好書,充實自我;勤實踐,鍛煉自我;重修養(yǎng),提高自我。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不斷學習,不斷增值。以博愛做基礎,以自身言行為榜樣,把每棵幼苗都培養(yǎng)成棟梁之才。
三、身正為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職業(yè)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還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幼師這行全憑良心做事”。因為它面對的是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一群少不更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更決定幼兒教師師德要求的特殊性,即平等的師幼關系,隨機的教育。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動,并處處運用師幼互動教育理念實踐自己的教育活動?;顒又小耙磺袕暮⒆映霭l(fā)”,盡量使自己用“孩子的大腦”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體驗,用“孩子的興趣”愛好,做孩子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幼兒期是形象記憶、好模仿時期。作為幼兒的好榜樣,老師的“身教”尤為重要。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孩子,用高尚的德行感化孩子,用大方的儀表影響孩子。言傳身教,誨人不倦,對幼兒以情動情、以理曉理、以行導行。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一位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您認為哪所大學讓你學到最重要的東西?”這位老教授平靜地說:“幼兒園?!庇浾咭詾樗陂_玩笑,便問他學到什么?老教授說:“學到要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朋友;學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學到所有東西要放整齊;學到吃飯前要洗手;學到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學到午飯后要休息;學到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是我學到重要的東西?!笔聦嵣?,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蘊含道德的內(nèi)容,對人一生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幼兒教育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特點,細化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涓涓細流匯聚浩瀚,滴滴微水蘊成大海。為了每個孩子健康、燦爛的明天,我將不斷自我剖析、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以淵博的知識及良好的師德形象真正凸顯“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為師宗旨。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2001年7月2日頒發(fā).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教育部,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