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審美再現(xiàn)的角度評析《故都的秋》張培基譯本

2014-10-08 23:28吳啟雨
考試周刊 2014年66期
關鍵詞:故都的秋

吳啟雨

摘 要: 美是散文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英漢互譯中,保持原文之美并予以再現(xiàn)絕非易事。本文從美學的角度,依據(jù)劉宓慶先生提出的文學作品審美的四個層次,即形式美信息層、整體美信息層、技術信息層和社會文化信息層,采取譯例分析的方法,評析張培基先生《故都的秋》譯文Autumn in Peiping,探究譯文是否在這四個層面上保留原文之美并予以再現(xiàn)。

關鍵詞: 《故都的秋》 形式美信息層 整體美信息層 技術信息層 社會文化信息層

一、引言

美學和翻譯的淵源由來已久,無論是中國孔子的“盡善盡美”論,還是西方柏拉圖提出的“美本身”觀點,都對翻譯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古今中外的譯者在強調翻譯的科學性的同時,對翻譯的藝術性都極為重視。在今天以語言學為翻譯研究的理論主流之下,以美學的視角剖析翻譯可以為翻譯研究提供一片新的天地。

二、理論基礎

審美活動是人類的活動之一,是相對獨立的特殊活動。顧永芝在《美學原理》中指出:“審美活動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綜合復合體。其構成包括審美客體、審美主體和審美環(huán)境三個要素。審美活動則是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在審美環(huán)境中互動的結果?!盵1]27以美學的視角看待翻譯的審美活動,就必然涉及翻譯的審美客體和審美主體。翻譯的審美客體就是譯者所要翻譯加工的原文。劉宓慶在《翻譯美學導論》中指出:“翻譯的審美客體分為兩個表里相托、形意相融的系統(tǒng):形式系統(tǒng)和非形式系統(tǒng)?!盵2]89形式系統(tǒng),作為審美符號集,包括四個層面,即語音層審美信息,表現(xiàn)為音韻和節(jié)奏;文字層審美信息,表現(xiàn)為文字本身具有的形體特征;詞語層審美信息,主要涉及用詞;句、段中的審美信息,包括“句法變異”、“句式頻度”和宏觀的句式安排[2]90。而非形式系統(tǒng),作為審美模糊集,則由“情”、“志”、“意”、“象”構成[2]141。他還提出認識翻譯審美對象的具體程序:首先是以直觀手段獲取形式美信息(外象信息) ,主要在語音、文字及基本語義層;進而進入整體美信息層(外象+非外象信息) ,包括意境、意象、象征意義、風格美;再推進到作品技法、技巧等所謂技術信息層;最后是社會文化信息層,即對與作家、作品有關的文化社會環(huán)境的歷時和共時分析[2]215。我們認為劉宓慶對審美客體的劃分較全面、合理,其提出的具體程序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本文即是以他的具體程序來分析《故都的秋》張培基譯文的,主要集中于譯文對原文各個層次的審美信息再現(xiàn)。

三、譯文審美再現(xiàn)層次

(一)形式美信息層

1.節(jié)奏美及其再現(xiàn)

韻律和節(jié)奏是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形式自由瀟灑的散文是不是可以舍棄韻律和節(jié)奏而不顧呢?答案是否定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在《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中指出:“聲音節(jié)奏在科學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學文里卻是一個最主要的成分。因為文學須表現(xiàn)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聲音節(jié)奏來表現(xiàn),猶如在說話時,情感表現(xiàn)于文字意義的少,表現(xiàn)于語言腔調的多,是一個道理?!盵3]303這里朱先生提到的文學文當然是包括散文的。帕克在《美學原理》中明確指出:“從根本上來說,散文的節(jié)奏就是觀念的節(jié)奏運動,和詩歌的節(jié)奏一樣,只不過沒有規(guī)則化而已。然而,由于觀念是體現(xiàn)在詞中的,它們也就為詞所具有。”[4]189郁達夫有一番精辟之言,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中指出:“不過在散文里,那一種王漁洋所說的神韻,若不依音調死律而講,專指廣義的自然的韻律,就是西洋人所說的Rhythm的回味,卻也可以有;因為四季的來復,陰陽的配合,晝夜的循環(huán),甚至于走路時兩腳的一進一出,無一不合于自然的韻律的,散文于音韻之外,暗暗把這意味透露于文字之間,也是當然可以有的事情?!盵5]2郁達夫寫《故都的秋》時,正是為“良友”圖書公司編選散文二集的前夕,因而這篇作品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種藝術主張。

原文: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

譯文:There is of course autumn in the South too,but over there plants wither slowly,the air is moist,the sky pallid,and it is more often rainy than windy.

“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這三句結構相同,動詞后面均輔以結構助詞“得”,形式整齊劃一,有一種整體的美感。作謂語的形容詞,“慢”、“潤”、“淡”,表現(xiàn)的都是平淡細膩的意味。而它們都是響亮的音節(jié),“慢”(màn)、“潤”(rùn)、“淡”(dàn)聲調相同,讀起來聲韻鏗鏘,語勢貫通,具有很強的音樂感,顯得很有節(jié)奏。譯文則分別以“主語+不及物動詞”、“主語+系動詞+表語”、“主語+表語”三種結構予以再現(xiàn),原文的整體美感消失殆盡,節(jié)奏之美也未能再現(xiàn),這并非譯者之過,實乃英漢兩種語言迥異使然。

原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譯文:When I am in the South,the arrival of each autumn will put me in mind of Peipings Tao Ran Ting with its reed catkins,Diao Yu Tai with its shady willow trees,Western Hills with their chirping insects,Yu Quan Shan Mountain on a moonlight evening and Tan Zhe Si with its reverberating bell.

“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作者把這些名勝用一個個偏正詞組整齊地排列起來,回旋往復,像一串珠璣那樣,有著明麗輕快的韻律和節(jié)奏。譯者分別用介詞短語對譯,既照顧到形式之美,又再現(xiàn)了原文的活潑節(jié)奏。endprint

2.語義美及其再現(xiàn)

語義轉換是翻譯的核心,而意義本身極復雜。胡壯麟在《語言學教程》中指出:“利奇(Leech)把意義分為七類,即概念意義、內涵意義、風格意義、感情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和主題意義。”[6]159劉宓慶則在《翻譯美學導論》中以語言的功能觀為關照指出:“意義可分為三個結構層級,即本體結構層,社會結構層和功能結構層,同時意義本身還存在轉移、延伸和附加的特點。這就使得意義復雜化了,也使得翻譯中詞義辨析的任務變得困難重重?!盵2]9在《故都的秋》這篇散文中,很多詞語的選擇體現(xiàn)作者的匠心獨運。因此,翻譯中再現(xiàn)語義各個層面上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原文:故都的秋

譯文:Autumn in Peiping

“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北平,但同時該詞具有感情意義,還能引發(fā)聯(lián)想意義,文化意義暗含在內。而“秋”字則描寫自然之景,與“故都”結合在一起,自然與人文相融合,一種全新境界得以逸出。因此,原題是經(jīng)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明確而深沉。譯文應該理解作者的苦心,對原題意義之美予以再現(xiàn)。張培基先生譯為Autumn in Peipeng,回譯就是“北平的秋”。雖然“北平”和“故都”是同一所指,但“故都”一詞的許多意義在譯為“Peipeng”后流失了,原文的全部審美意義也就無法得以再現(xiàn),譯文讀者不會一開始就能體會作者的意旨。因此,“故都”一詞的意義是不可替代的,譯為Autumn in Onetime Capital能貌似神合,神形兼?zhèn)洹?/p>

原文: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譯文:It will be most desirable to have them set off by some tall thin grass planted underneath here and there.

“疏疏落落”譯為here and there,既傳達了原意,又體現(xiàn)出原文的音韻之美?!凹饧毲议L”譯為tall thin,略含貶義,不太妥當,因為這里作者是充滿詩意的想象,秋草必然著上作者的情感色彩,有憐愛之意,當為tall slender較好。

原文: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

譯文:The sporadic feeble chirping of cicadas is especially characteristic of autumn in the North.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特產(chǎn)”下了這樣的定義:某地或某國特有的,也指某地或某國特有的著名產(chǎn)品[7]1124。事實上,“特產(chǎn)”這個詞更多情況下指的是“特有產(chǎn)品”。而這里,卻是抽象的引申義,即“特有的”。譯文抓住了這個引申意義,譯為is characteristic of,實現(xiàn)了雙語間意義的對應轉換。

(二)整體美信息層

1.意境美及其再現(xiàn)

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盵8]45事實上,故都之情正是受到故都之秋的觸動。用“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毙稳萦暨_夫對故都之秋的深情最恰當不過。作者在對審美客體故都的秋的審美過程中,投射了審美主體的一雙心靈的眼睛,情與景才得以交融,意境之美才得以逸出。周振甫則在《周振甫講古代文論》中指出:“宗白華在《藝境》里說:‘一切類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的。而瑞士思想家阿米爾(Amiel)則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意境是‘情與‘景(景象)的結晶品?!盵9]84-85下面這個例子就是意境之美的一個佐證。

原文: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譯文:On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you will find the ground strewn all over with flower-like pistils fallen from locust trees.Quiet and smell-less,they feel tiny and soft underfoot.

原文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花鋪滿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寫觸覺感受。寫觸覺,更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無人可與交流,便只有與自然相交融。正如陸機在《文賦》中指出:“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盵10]115然而,譯者卻把“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譯為伴隨狀語quiet and smell-less,腳踏上去可能引起的聽覺及嗅覺感受變?yōu)槁淙锉旧戆l(fā)出的聲音和氣味,原文意思在翻譯過程中發(fā)生了改變。更重要的是,腳踏上去的動作所能引起的一連串聽覺、嗅覺和觸覺等審美期待被隔裂開,原文的意境美受到破壞。我們認為改為“they feel tiny and soft underfoot,with neither sound nor smell”比較恰當。

2.風格美及其再現(xiàn)

關于風格,布封有句名言“風格即人”(The style is the man)。劉勰對作品的風格討論更為系統(tǒng),他在《文心雕龍·體性》中指出:“若總其歸涂,則數(shù)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盵8]279這種分類雖然有助于讀者對行文氣質的領悟,但以古典文藝美學理論為依據(jù)的分類使得這些術語內涵游移不定,其操作性在具體作品風格分析中難以實現(xiàn)。劉宓慶以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為基礎,同時結合古典美學,提出通過分析風格標記(stylistic markers)達到認識作品風格的目的。他在《當代翻譯理論》中指出:風格標記可分為“形式標記”與“非形式標記”兩類。形式標記涉及語言本身的[11]221。非形式標記涉及心理和情態(tài)的因素[11]230。他的這種劃分既有利于譯者把握原作的風格,又提供了檢驗譯作是否再現(xiàn)了原作風格的一個參照。我們認為《故都的秋》的風格主要是通過形式標記中的語域標記(register markers)和章法標記(textual markers)表現(xiàn)出來。章法標記,主要體現(xiàn)在長短句的使用上;語域標記,主要體現(xiàn)在語體上。關于語體,郁達夫自己曾有過論述,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中指出:“至于個人文體的另一面的說法,就是英國各散文大家所慣用的那一種不拘形式家常閑話似的體裁?!甶nformal or familiar essays的話,看來卻似很容易,像是一種不正經(jīng)的偷懶的寫法,其實在這容易的表面下的作者的努力與苦心,批評家又哪里能夠理會?”[5]7可見,他本人是推崇使用這種家常閑話似的語言的。因此,在《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的英譯中,模仿樸實、清新、自然的語言之美以再現(xiàn)原作的風格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endprint

原文: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掾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花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譯文:Suppose you put up in a humble rented house inside the bustling imperial city,you can,on getting up at dawn,sit in your courtyard sipping a cup of strong tea,leisurely watch the high azure skies and listen to pigeons circling overhead.Saunter eastward under locust trees to closely observe streaks of sunlight filtering through their foliage,or quietly watch the trumpet-shaped blue flowers of morning glories climbing half way up a dilapidated wall,and an intense feeling of autumn will of itself well up inside you.

原文長短句交織,均衡錯落,疏密有致,呈現(xiàn)出獨特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譯者注意到這種章法特點,分別用了sit ...,leisurely watch ... and listen ...三個并列的動詞結構,以期再現(xiàn)原文的節(jié)奏。同時在譯詞選擇上頗費心,力求盡量模仿原作的家常閑話式的語言特點,如suppose,of itself在口語中就頻頻使用。

原文: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

譯文:A sudden gust of cool wind under the slaty sky,and raindrops will start pitter-pattering.Soon when the rain is over,the clouds begin gradually to roll towards the west and the sun comes out in the blue sky.

原文一句一景,短句反復使用,像是信手拈來,無意而工。而由于英語重形合的特點,譯文顯得有些拖沓,難以完全再現(xiàn)這種明快的語言風格。

(三)技術信息層

技術信息層是指作品的技法、技巧等寫作方法。這里我們重點討論原文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產(chǎn)生的美感。

原文: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譯文:In North China,however,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

該句是整篇散文的文眼,抒情味道濃郁。翻譯時應力求再現(xiàn)這種抒情之美?!疤貏e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譯為“particularly 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原文的抒情之美未能完全再現(xiàn)。譯文一經(jīng)回譯就為:可是,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靜、悲涼。意思雖然沒變,可意味、情味大變。我們可以通過重復particularly一詞,再現(xiàn)這種舒緩之感。因此,譯文可作如下修改:“In North China,however,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particularly serene and particularly melancholy.”

原文: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譯文:As for autumn rains in the North,they also seem to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South,being more appealing,more temperate.

該句同樣運用排比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譯文應該模仿原文,做到亦步亦趨。令人不解的是,譯者沒有譯出“下得奇”,使得原文的洋溢之情頓減。我們以原文的審美信息和結構為依據(jù),可以模仿出以下譯文:“As for autumn rains in the North,they also seem to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South,being more magic,more appealing,and more temperate.”

原文: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譯文:Southern autumn is to Northern autumn what yellow rice wine is to kaoliang wine,congee to steamed buns,perches to crabs,yellow dogs to camels.

原文偶句排列,形式工整,勻稱自然,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言簡意賅,形象地渲染出北國之秋豪放而不矜持的特點,使意義和內容隨形式的整齊而表達得集中、鮮明、形象和生動。譯文采用A is to B what C is to D的結構,既做到了形式對應,又再現(xiàn)了原文秋之豪放的特點。

(四)社會文化層endprint

關于作品和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中指出:“現(xiàn)代散文的第三個特征,是人性,社會性,與大自然的調和……作者處處不忘自我,也處處不忘自然與社會?!盵5]9《故都的秋》體現(xiàn)了郁達夫的這種雖寄情山水卻心懷社會的態(tài)度。

原文: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譯文:After a street cleaner has done the sweeping under the shade of the trees,you will discover countless lines left by his broom in the dust,which look so fine and quiet that somehow a feeling of forlornness will begin to creep up on you.

英漢語的一大差異即是英語常用物稱表達法,而漢語常用人稱表達法。連淑能在《英漢對比研究》中指出:“西方強調客體意識,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在語言上就是非人稱主語的普遍使用。漢語注重主體思維,這種思維模式以‘萬物皆備于我作主導,往往從自我出發(fā)來敘述客觀事物,或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tài),因而常用人稱?!盵12]77原文“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是典型的漢語表達思維,人的主體思維隱含其中,譯文“a feeling of forlornness will begin to creep up on you”極為恰當。一方面,漢語的主體意識轉換為英語的客體意識,符合英語思維。非人稱主語的句式使得表達頓趨活潑,結構嚴謹,言簡意豐。另一方面,“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是有原因的,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分不開。《故都的秋》寫于1934年8月,此時正是國民黨白色恐怖猖獗的時期。在此之前,作者曾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作者雖然是描繪故都的秋,但同時不忘社會,流露出自己處于當時社會的心情。譯文用非人稱主語的句式與原文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原文: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譯文:Autumn,I mean Northern autumn,if only it could be made to last forever!I would be more than willing to keep but one-third of my life-span and have two-thirds of it bartered for the prolonged stay of the season!

生命是寶貴的,作者愿意用大半的生命來換秋,作者對故都之秋的一往情深可見一斑。同時,這象征著作者甘為自己理想獻身的決心。If only虛擬結構的使用,再現(xiàn)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無法永駐的惋惜,而more than willing to do sth結構的使用,強化了作者的獻身精神。譯文有力地模仿了作者的語氣,社會文化的美感得以再現(xiàn)。

四、結語

張培基先生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在國內學術界和翻譯界有口皆碑,很受讀者歡迎,被稱為“一本不是教材的好教材”,其譯文絕大多數(shù)都堪稱珍品。通過以上的審美再現(xiàn)層次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張先生所譯的《故都的秋》雖不免有些瑕疵,但整體上仍是瑕不掩瑜,值得我們學習和研讀。

參考文獻:

[1]顧永芝.美學原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1.

[3]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4][美]帕克著.張今譯.美學原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郁達夫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M].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

[6]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8]劉勰.龍必錕譯注.文心雕龍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9]周振甫.周振甫講古代文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10]陸機.中國古代文論選注[M].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11]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1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歡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郁達夫《故都的秋》中的悲情解讀
讓人癡迷的瑰麗世界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導讀思練寫”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用“還原法”解讀《故都的秋》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散文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jù)
因悲而愛因愛而喜
雷山县| 无棣县| 翼城县| 德化县| 祁门县| 清苑县| 外汇| 龙海市| 泸水县| 西乌| 辉南县| 郓城县| 崇信县| 山西省| 乌拉特前旗| 东乡族自治县| 大荔县| 闻喜县| 图木舒克市| 梅州市| 教育| 屏东县| 曲阜市| 雷山县| 筠连县| 日土县| 普兰县| 荥经县| 青岛市| 平定县| 阿拉善右旗| 时尚| 固镇县| 仁怀市| 平阳县| 枝江市| 壶关县| 淮南市| 长宁区| 萍乡市|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