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王海泉, 史東燕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14; 2.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 山東 濟南 250021)
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是小兒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臨床上尤以自發(fā)性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較為多見,有的稱為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其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首次就診時易漏診和誤診,若處理不當可致寰樞椎不穩(wěn)定因素持續(xù)存在,甚至壓迫脊髓并危及生命?,F(xiàn)收集40例小兒患者,對其診斷鑒別和臨床治療作簡要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集40例小兒患者,首先排除重大外傷導致和先天畸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5~17歲,病程最短6 h,最長1.5 a,致病原因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頭部輕微外傷者4例,腮腺炎者7例,不明原因者8例。
1.2 診斷依據(jù)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①旋轉絞鎖固定癥,即特發(fā)性斜頸,頸部僵直、疼痛,活動受限,尤以旋轉活動受限為明顯。②椎-基底動脈缺血癥狀,即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③C2脊神經受刺激癥狀,即枕項部感覺異常,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個別出現(xiàn)眼眶脹痛、視物不清。④頸髓受壓癥狀,即四肢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等[1]。頸椎側位片:寰齒間距(ADI)為常用,側位片寰椎前弓后緣與齒狀突前緣之間的距離正常成人<3 mm,兒童<5 mm,大于上述數(shù)值,結合臨床癥狀可做出寰樞不穩(wěn)或前脫位診斷。在張口正位片寰齒側間隙兩側差值成人>3 mm,兒童<5 mm 時加照左右斜 15°開口正位,如寰齒側間隙差值仍存在,同時寰樞關節(jié)面有錯動。方可確診寰樞關節(jié)旋轉半脫位[2]。必要時做動力位(過伸過屈),僅適用于無明顯的神經損害及無意識障礙病例,或 CT 檢查(螺旋CT 并做三維呈像)。
2.1 推拿手法 從兩側風池穴開始沿著兩側斜方肌直到肩背部施行按揉、彈撥、提拿、點按等手法約10 ~15 min,以進行局部肌肉的放松,對一些不配合的患者可適當服用一些藥物緩解局部肌肉緊張度。
2.2 整復手法 以右旋轉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為例,患者取正坐位,頭頸部充分放松,盡量達到勁椎生理曲度;醫(yī)者站在其后,左手托住患者的下頜部,右手拇指頂在頸3棘突左上方,雙手固定之后,緩慢向左方斜扳,以聽到“咔嚓”聲和手拇指下有松動感為度,緩緩把患者頭頸部恢復正位,再以相同的方式斜扳另一側,之后囑患者左右、上下方向輕度活動頭頸部約1 min。
2.3 拔伸手法 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在其頭頂方向雙手托住患者雙下頜部,助手穩(wěn)定患者的肩部,防止拔伸牽引時位置移動,醫(yī)者以適當?shù)睦徛氖┬蓄i椎部位的拔伸并維持一定的牽引力30 s,隨即采取快放的動作,重復十余次,囑患者頭部固定臥床約10 min。
3.1 療效標準 根據(jù)病程的長短,癥狀的輕重,療程3~14天,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X線或CT檢查齒狀突和側塊間隙兩側(<3 mm)。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X線或CT檢查無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X線或CT檢查與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顯效29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
寰樞關節(jié)是由寰椎、樞椎、寰椎橫韌帶、齒狀突尖韌帶及關節(jié)囊等構成的復合體,是連接頭顱和脊柱的特殊結構,而齒狀突作為寰樞椎間的骨性結構,起重要的旋轉軸作用[3]。并且,頸部的伸肌群大多覆蓋在C2,因此該處承受的壓力較大。頸部的旋轉運動前50%首先發(fā)生于寰樞關節(jié)。由此可見,寰樞關節(jié)解剖的特殊性及功能活動特點是容易脫位的內在因素,并且少兒關節(jié)囊相對松弛致該病多發(fā)[4]。
不正確的睡眠姿勢,先天畸形,新舊外傷,椎周軟組織的炎性水腫等也可導致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而“落枕”是頸部肌群的炎性痙攣,病因主要是由于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的位置,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tài),導致頸部一側肌肉發(fā)生靜力性損傷。
筆者的導師在臨床上總結出了三點簡單的鑒別方法:1.患者疼痛較重,頸椎左右旋轉活動明顯受限,一般不影響頭部低頭和抬頭動作。2.第1、2頸椎橫突部壓痛程度明顯大于第4~7頸椎橫突部。3.在兩周內可能有上感病史或咽喉部炎癥病史。
小兒由于表述能力較差,無法準確表達主癥和發(fā)病的原因,因此,臨床上醫(yī)者應高度警惕避免在首次就診時漏診和誤診。因此,臨床上準確的診斷是關鍵,施術前必須排除頸部骨折、腫瘤、結核,以免造成醫(yī)源性嚴重后果。非手術療法安全性高,操作簡便,縮短療程,提高了療效,減輕了患兒的痛苦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值得臨床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彥彩,李盛華.寰樞關節(jié)旋轉半脫位的診斷進展[J].中國骨傷,2005,18(6).
[2]饒書城.脊柱外科手術學[M].第 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65-269.
[3]《中華外科雜志》編輯部.寰樞關節(jié)是否存在半脫位及其相關問題[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20).
[4]王奕斌.按摩配合牽引治療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