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
新課改給教育界帶來了新氣象,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可喜變化。課堂上出現(xiàn)了以往課堂少有的活躍氛圍。新課改真的讓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但是,隨著新課改實驗的展開,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如:有的班級開展的教學課堂也是熱熱鬧鬧的,但卻是該講的未講得清楚,該聽的未聽得清楚明白;學生做起作業(yè)一塌糊涂,或亂寫一通,應付了事;學生的學習成績仍是原地踏步,或出現(xiàn)了班級成績兩極分化;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等等問題。
因此,我們當中有不少教師不禁產生了疑惑:課改后的課堂是“活”起來了,學生也“動”起來了,但教學效果為何會差強人意?課堂真的是越“活”越好嗎?我對此也進行了反思并深入去了解和調查。
在開展的課堂中,有的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老師一提出問題,你說,我說,大家說,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是活躍。但仔細觀察分析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教師不善于捕捉學生發(fā)言中有價值的東西,不去引導學生緊扣教學目標來開展討論,深入探究,只滿足于課堂此起彼伏的熱烈場面。我以為,高效課堂教學要的不是熱鬧場面,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再有,教師們反映,課堂放開了,學生活躍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老師始料不及的問題,真不知如何回答。
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預設一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或方法。對課堂上的“突發(fā)”問題也做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引導。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辯論,或對于學生發(fā)言中的問題,及時給予矯正。教師在學生提問時,應當認真傾聽,待學生的問題提完后,與學生一道對問題進行歸類,找出核心問題,以此組織課堂教學,并相機解決其他問題。當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索時,要放手讓學生活動,但要避免學生興奮過度或活動過量,導致完成不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這雖然取決于教師的掌控課堂的能力,其實,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在備課時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還有的問題是,有的課堂還出現(xiàn)了小組活動中,你說,我說,大家說,卻是各說各的,七嘴八舌的,誰也不理睬誰,如同一盤散沙的情況。甚至有的是亂說一通,求的是熱鬧。有的還出現(xiàn)了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有的因為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分工,各忙各的,既耽誤了時間,又不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提升。有的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未等其他同學發(fā)言,就把自己的見解說了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或懶動腦筋的學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有了現(xiàn)成的答案。結果導致的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也使班級成績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出現(xiàn)這么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原因有:一是小組分工不明確;二是學習小組缺乏紀律約束,出現(xiàn)了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三是獨學時間不充分,降低了交流的效果;四是有的小組活動流于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就是一種擺設。還有,有的教師為急于完成教學進度,合作還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
因此,在教學中應對每個小組進行合作對象的職務分配,可分為: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和合作),聲控員(負責提醒同組成員討論注意控制音量),匯報員(可安排1至2名,負責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一般由學困生擔任),質疑員(由余下的成員擔任,負責質疑和補充答案)。這樣,整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有序有效了。當然,分工也應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重新分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好每一個角色。小組討論還應強調一定的紀律,讓學生懂得在合作中“活而不亂”。要求各個成員之間必須做到善于傾聽和質疑,在別人表達時,要做到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fā)言,不得隨意打斷或插話。當然,質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疑問,應及時追問為什么,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對同學沒有想到的,沒說完的,要勇于補充。這里的紀律不是把學生管死,而應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這樣,小組合作才能既充滿活力,又富有實效性。
由此可見,改變教學方法和方式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質不能理解為就是讓教師完全放開手腳,一概不理。自主學習不等于學生自己學習,自由隨意的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若離開教師的指導,勢必如一盤散沙。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導學、導演,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使學生樂學、會學。
(責任編輯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