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
摘 要: “中國式英語”與“中國英語”都是在漢英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本文擬就二者的區(qū)別進(jìn)行闡釋,以期為英語教學(xué)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交際 中國式英語 中國英語 區(qū)別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年來翻譯界對“中國式英語”的討論頗為熱烈,并提出“中國英語”?!爸袊接⒄Z”和“中國英語”都是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二者雖然名稱上只有一字之差,性質(zhì)卻相去甚遠(yuǎn),對我國的跨文化交際、對外宣傳乃至對外開放的步伐,均有著截然相反的影響。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實(shí)例,擬以此闡釋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1.中國式英語
“中國式英語”(Chinglish)是指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使用英語時,受漢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干擾,將其語言規(guī)則運(yùn)用到英語之中而說出或?qū)懗龅牟环嫌⒄Z語言表達(dá)習(xí)慣的畸形英語。它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塊絆腳石,是漢英翻譯過程中的一塊暗礁,嚴(yán)重阻礙了我國的對外交流和宣傳。
由于中國式英語不符合英語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和修辭規(guī)則,違背英語語言的語用習(xí)慣和語義邏輯,因此會影響漢語的信息傳遞效果,有時還會讓人不知所云。如:我們通常將“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譯為“material ci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而在英語里,“civilization”一詞往往與“barbarism”形成反義詞,用這個詞來英譯我國的一項(xiàng)大政方針,似乎暗示中國有大量的“野蠻人”,有給自己臉上抹黑的嫌疑。還有把“中國工農(nóng)紅軍”譯為“Chinas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卻不知英語里的“red”與漢語里的“紅”在某些引申義上是相悖的,它修飾“army”,“brigade”時指“暴力的,恐怖的,流血的”,說偉大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是恐怖組織恐怕是要激起中國民憤的。類似的中國式英語的例子還有很多:
English Chinglish
濃茶strong tea thick tea
炒雞蛋scrambled eggs fried eggs
腌咸菜pickles salted vegetables
過期雜志back magazine out-dated magazine
逼真的畫像life-like portrait vivid portrait
奇數(shù)/偶數(shù)odd/ even number single/double number
活期存款current deposit temporary deposit
(集會)點(diǎn)名call the roll call the names
2.中國英語
由于漢語的負(fù)遷移影響和中西方在文化背景、社會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xí)慣、思維方式等各方面的差異,既要把漢語譯為純正的英語,又要忠實(shí)地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確實(sh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一些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詞句,很難在英語語料庫里找到對等語。這時我們可以根據(jù)英語國家的文化、人們的思維習(xí)慣及英語的語言規(guī)律等,創(chuàng)造出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詞句,即中國英語(Chinese English)。中國英語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很容易為國外讀者接受。它能使跨文化交流能夠順利進(jìn)行,并對擴(kuò)大英語詞匯、傳播我國語言和文化、加速我國走向世界的進(jìn)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英語中的“paper tiger”就源于漢語的“紙老虎”,該詞的英譯曾驚擾過毛主席。1946年8月,毛主席在與美國記者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到“一切反動階級都是紙老虎”。起初“紙老虎”一詞曾被譯為“scarecrow”(稻草人),而“scarecrow”在西方文化中一般引申為“憔悴或衣衫襤褸的人,駭人而無害的人”,這與“紙老虎”在漢語里的指代意義相去甚遠(yuǎn)。之后才譯成“paper tiger”,完整確切地表達(dá)了中文含義,而且十分生動,得到了毛主席的贊同,后來為國際上普遍接受。
諸如“paper tiger”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Socialis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國特色社會主義),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國兩制),Three Represents(三個代表),F(xiàn)our Modernizations(四個現(xiàn)代化),chew mein(炒面),wushu(武術(shù)),kowtow(扣頭),mahjong(麻將),qigong(氣功),kungfu(功夫),zongzi(粽子),jiaozi(餃子),tofu(豆腐),Chingming(清明節(jié)),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等。這些詞已經(jīng)融入英語之中,很多都被收進(jìn)了英語辭典。
隨著我國的不斷對外開放,國外刊物越來越關(guān)注中國的發(fā)展,有關(guān)中國的報(bào)道越來越多。在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的英譯處理上,以英語為母語的譯者選擇了中國英語,在信息傳遞基礎(chǔ)上保留了原文的中國特色,如:
(1)But for now,most Chinese see the deal as a shuangying or win-win for both Beijing and Washington.
(2)That business was aided immensely by Toes and Leungs guanxi or connections.
(3)He then created 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 through a so-called “backdoor”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Exchange.
(4)... a rat running across the street with everybody shouting “Smack it!”.
當(dāng)然,國外媒體使用中國英語有時也不乏揶揄之意,但無論他們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和心理,諸如以上的大量例子正在向世界證明,中國英語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3.結(jié)語
中國式英語由于不符合英語的語言規(guī)則和文化背景,不能順利傳達(dá)信息,成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大障礙,甚至?xí)绊懼袊膰H形象。中國英語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對傳播中國文化和豐富英語詞匯都起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中國式英語與中國英語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影響,因此在學(xué)習(xí)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區(qū)別對待。
參考文獻(xiàn):
[1]馮慶華.文體翻譯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過家鼎.關(guān)于“紙老虎”和“精神文明”的譯法[J].上海翻譯,2005(1).
[3]金惠康.跨文化交際[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4]林瓊.中國式英語淺析.甘肅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bào)[J].20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