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燕飛
摘 要:薛寶釵是金陵十二釵中得到同情最少的一個人。人們受高鶚續(xù)書的影響,認為是她造成了寶黛的愛情悲劇,這違反了曹雪芹的本意。薛寶釵連自己的悲劇也無法避免,又有何能力制造悲???她本人也是“薄命司”中的頭號人物,自小喪父,兄無能、母無主、嫂跋扈;有過愛情又拼命壓抑;嫁了不愛自己的丈夫也留不住他的人。她容顏艷冠群芳、才華不讓黛玉、能力可比熙鳳、品德堪為典范,卻得不到幸福,守活寡一生。她克制自身欲望、恪守封建禮教、不求不要,卻仍逃不脫被吞噬的命運。她的一生反映了在封建社會一個想要活下去的弱女子的掙扎。她不是戰(zhàn)斗者,她的生命無法轟轟烈烈;她要活著,所以只能無情、只能順從,哪怕過著旦暮焦首、日夜煎心的生活。
關鍵詞:寶釵;薄命;無情;悲劇
釵黛優(yōu)劣之爭可謂久矣,大概從《紅樓夢》問世即已有之,而且直到如今也從未統(tǒng)一。對釵黛的評價,盡管眾口不一,但占優(yōu)勢的仍是尊黛抑釵論。雖然其褒貶依據(jù)各別,但多是由對寶黛愛情悲劇的同情而引起的。因為在寶、黛、釵之間的這場“三角戀愛”中,如果以婚姻為標準的話,黛玉失敗而寶釵勝出,雖然這“勝利”是如此短暫,且“勝利者"也從未戰(zhàn)斗過,但并不影響讀者將“第三者”的罪名扣到寶釵頭上。于是,“移花接木”“春行秋令”“小人”等罵名蜂擁而至,偏激者更是恨不得必欲除之而后快。似乎沒有了寶姐姐,木石前盟便成鐵定,二玉就可比翼齊飛,白頭偕老。但是大家可曾深究;在這場愛情角逐中,誰才是真正的失敗者?如果說黛玉還贏得了愛情的話,寶釵則輸?shù)靡粺o所有:愛情、婚姻和后半生統(tǒng)統(tǒng)賠光。更為可悲的是她自己卻對這樣的命運安之若素,毫無怨尤。從這一點看,曹雪芹對薛寶釵形象所賦予的悲劇色彩恐怕比林黛玉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一、“薄命司”中第一人
1.身世堪憐
寶釵出身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萬之富,現(xiàn)領著內(nèi)帑錢糧,采辦雜料”。然而到了寶釵時,家族勢力早已式微,她自幼喪父,雖然有母有兄,但兄無能,母無主,卻如何能理解她。粉飾著天倫的快樂,而每次只有她勸慰他們、關心他們,他們卻以她懂事為由忽略她許多。后來還多了個蠻橫跋扈的嫂子夏金桂。寶釵處于這樣的夾縫中,自然從小就得學會周旋應付、委曲求全。書中曾有這樣的描寫:湘云翻出了岫煙的當票,寶黛諸人均不認得,只有寶釵心知肚明。是啊,世事的艱難又豈是處于深閨中的公子小姐所知,他們關心的只有彼時自己的愛情罷了。而且封建社會歷來是官本位的,
薛家到了寶釵時已無做官之人。四十一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中,寶釵說:“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一個“算”字,豁達如寶姐姐,也明顯底氣不足,畢竟商人在封建社會是被人看不起的,即使是皇商也不例外。
2.愛情幻滅
寶釵其實是喜歡寶玉的(她為寶玉繡肚兜、趕蚊子以及寶玉挨打她探病一節(jié)足以證明),雖然寶玉也并不一定符合她心目中的“夫君”標準,但在那樣一個很難與男性接觸的社會,作為一個十五六歲的懷春少女,寶釵愛上寶玉是很自然的、無可厚非的。即使她參與“爭奪”也不為過,寶釵的悲劇恰恰是缺乏“爭奪”的勇氣。因為在她看來,女孩子的婚姻要靠父母、兄長作主,爭奪不符合禮教、丟人。所以二十七回她見黛玉去怡紅院,自己就躲開;二十八回寫她的心理活動:“總是遠著寶玉……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二十八回賈母讓人叫寶玉和黛玉去她那兒吃飯,黛玉去了,寶玉沒去,陪母親吃飯,寶釵兩次催寶玉去,吃飯前說:“你正經(jīng)去吧,吃不吃,陪著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緊的不自在呢?!?/p>
吃飯后又說:“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姑娘去吧,叫他在這里胡羼些什么?!睂氣O還不止一次地對黛玉或寶玉開寶黛兩人關系的玩笑,二十五回寶玉中邪剛剛蘇醒,賈府上下無不高興萬分?!皠e人未開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薛寶釵便回頭看了她半日,嗤的一聲笑。”別人都不明白寶釵為什么笑,“寶釵笑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jīng)說法,又要普度眾生;這如今寶玉、鳳姐病了,又燒香還愿,賜福消災;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緣了。你說忙得可笑不可笑?”她其實促進了寶黛的感情,也增添了自己悲劇的砝碼。寶釵心里可能有過對美好愛情的憧憬。但她不敢表露,更別說追求了,她顧忌別人的議論,只好掩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愛的火花還未燃燒就被她自己撲滅,最終,只好住在“蘅蕪苑”里“恨無緣”。
3.婚姻失敗
寶釵是做了寶二奶奶的,無論是高鶚的續(xù)書還是紅學家們多年來研究和爭執(zhí)的結局,寶釵做了二奶奶這一格局也是不變的。也正是因為這個結局,人們恨起了她,認為她奪去了原本該是黛玉的寶二奶奶的寶座,認為是她做了寶二奶奶才使得林妹妹魂歸離恨天的。忘記了在這場婚姻中她也無法自主,她也同樣不幸??蓱z她磨平棱角、低眉順眼,只渴望相夫教子,求一種平凡的幸福,但品貌皆優(yōu)、四德俱全的她,委曲求全的嫁了不愛自己的丈夫,于家族大廈傾斜之時勉力支撐,對外盡心竭力,對內(nèi)舉案齊眉,恪盡好妻子、好媳婦的職責,卻挽不回寶二爺?shù)男模舨蛔毝數(shù)娜?,擺脫不了被遺棄的命運。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說;“家成為世界的中心,甚至唯一的現(xiàn)實。”對于封建社會的女子而言,婚姻即是她們生活的全部,而對于寶釵而言,她的價值就體現(xiàn)在現(xiàn)世追求之上,體現(xiàn)在丈夫身上。最終仍“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被離棄的命運從開始就注定。一曲“終生誤”成為其婚姻失敗的真實寫照。
4.結局悲慘
黛玉在前八十回中結局就無懸念:“淚盡而死”。而寶釵的結局尚未可知(高鶚續(xù)作不足為證)。這也是人們痛恨寶釵搶了黛玉位置的原因之一。但不管曹雪芹原意如何,寶釵的結局悲慘是毋庸置疑的。這在前八十回中其實也時有暗示,如第五回中的判詞、圖畫、歌曲。還有諸多的詩詞歌賦,如二十三回中的燈謎:“琴邊衾里總無緣”“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三十回白海棠詩:“珍重芳姿晝掩門”“愁多焉得玉無痕”。另外,她從不愛花兒、粉兒的素妝打扮,房中雪洞似的安排,不怕忌諱地捐衣服給金釧的行為,連放風箏都是一行七個,甚至“蘅蕪苑”的居所等等無疑不都在指向她那冷清孤伶的下半生。至此,一個長夜難眠、白晝枯坐、心如死灰、了無生趣的行尸走肉形象其實已經(jīng)呼之欲出?;蛘?,寶釵和黛玉的不同只在于黛玉是一朝身死,而寶釵是被凌遲處決而已。
二、任是無情也動人
1.無情并非本性,“冷香”可克“熱毒”
寶釵的無情是人們批判她的最大原因。她也確實無情,金釧兒投井她輕描淡寫地安慰王夫人;尤三姐和柳湘蓮一死一走,連“呆霸王"薛蟠也臉有淚痕,獨寶釵不以為意。但如果一切已成事實,縱使淚傾汪洋又有何用?寶釵并非無情,只是實際罷了。何況她也曾有過愛玩、愛鬧、愛讀雜書的童年,是被大人打、罵、燒書才改了性情的。可以說,薛寶釵這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建淑女也是經(jīng)過禮教藥石的反復炮制而熬成的。這在書中是用“冷香”克“熱毒”來象征的:“寶釵從小有個病根,是從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這“熱毒一發(fā)作時便喘嗽不已,好在有特效藥“冷香丸”。冷香丸以春夏秋冬四時名花花蕊和雨露霜雪為配料,“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這些藥料上應天時、下應地利,正呼應“時寶釵"的“時”字,寶釵的“熱”是用了“時”、用了“冷”再加上十二分黃柏的“苦”才克制住的啊。由此可見,寶釵也非生來無情,也曾有過“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熱切。她苦勸寶玉留心“經(jīng)濟文章”也正是儒家積極入世熱心腸的表現(xiàn),而封建社會的禮儀規(guī)范是容不得熱心腸的。她想要活下去,她只能選擇無情。她的無清,正是儒家周禮規(guī)范下的對沒有地位的弱勢群體的冷漠,是符合封建社會的“尊卑之別”“長幼之序”的。她的個性、她的感情、她的追求和她的為人處世實際上就是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化身。而薛寶釵最后面對的也正是儒家的追求破滅之后的一片冰冷死寂。
2.淡極始知花更艷
(1)容顏艷冠群芳
寶釵是十二釵中最美麗的姑娘。單從相貌上講“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連寶玉也曾為她的美貌傾倒,看到她“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更想“或者還得摸一摸”。寶釵雖漂亮卻十分儉樸,不好打扮。出場時,她“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線的坎肩兒,蔥黃綾子棉裙,一色半新不舊”;在蘆雪庵吟詩時,大家多穿大紅羽紗或猩猩氈的衣服,只有李紈穿青多羅呢,寶釵穿蓮青錦上添花洋革絲鶴氅。她從不化妝,從來都是唇不點眉不畫,書中描寫寶玉聞到她冷香丸香氣,問她熏的什么香,她馬上說:“我最怕熏香”,可見是香也不熏。寶釵也不戴什么首飾鮮花,送宮花時薛姨媽就說:“寶丫頭從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鶯兒折花柳編籃子的理由也是因為蘅蕪苑對小姐們分例領用的鮮花從沒享用過。她勸岫煙在穿戴上要守本分時,說金玉首飾都是大富大貴人家小姐的穿戴,“咱們比不得他們”“你瞧我從頭到腳可有這些富麗閑妝?”寶釵的房間如雪洞一樣,—色玩器全無,睡的是青紗幔帳,衾褥也極樸素,擺了個土定瓶供幾枝菊花。鳳姐她們送來的古玩擺設一律退回??梢哉f,寶釵貌美而不自炫,正是一枝“淡極更艷”“艷冠群芳”的牡丹。
(2)才華不讓黛玉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倍鄶?shù)人認為前者是說寶釵,后者是說黛玉。其實寶釵也有詠絮才,而且不在黛玉之下,黛玉的才華主要表現(xiàn)在詩歌方面的專精,寶釵的才華則表現(xiàn)在多方面的廣博。文學有“諷和螃蟹詠,奪魁柳絮詞”;在十七回皇妃省親中改“綠玉”為“綠臘”,當寶玉的“一字師”。對于戲曲也有卓越的鑒賞力,能從熱鬧的“俗戲”中聽出富有哲理的曲文:“漫扭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衰雨笠卷行單,一任俺,芝鞋破缽隨緣化?!绷硗猓瑢氣O對于繪西和佛學也很精通,四十二回中她指點惜春畫國畫的要領和方法,二十二回中用六祖惠能的故事啟發(fā)、打趣寶玉的參禪。她對醫(yī)學和養(yǎng)生也頗有心得,曾告誡寶玉喝冷酒的害處,又建議黛玉吃冰糖燕窩補養(yǎng)身體。寶玉贊她“無書不知”是頗有道理的。
(3)能力可比熙風
寶釵不但有文化方面的知識,還是個管理策劃的人才,能力不輸于熙風。比如幫助湘云籌劃螃蟹宴,幫她擬詩題,又幫她布置宴會。螃蟹宴被安排在藕香榭的水閣,那里有盛開的桂花,“看著水眼也清亮?!辟Z母光臨時發(fā)現(xiàn)亭中已備好茶具,便夸:“這茶想得到,且是地方,”湘云便笑“這是寶姐姐幫我預備的,”賈母連夸寶釵心細,凡事想得妥當。最后這次宴會和賽詩會舉辦得非常成功,人人盡歡而散,寶釵功不可沒。后來寶釵受王夫人之托,在鳳姐生病時幫助料理家務,寶釵也順利完成了任務。在協(xié)助探春理家時,寶釵作為幕后軍師一邊安排細節(jié)和規(guī)劃制度,一邊還有余力用《不自棄文》中的理論去“格物致知”。探春提出把各處承包給下人去照管獲利,得到寶釵的贊同。在選擇承包人時,寶釵說“幸于始者怠于終,善其詞者嗜其利”,何等深刻!寶釵又讓承包者另外分出部分利潤給那些沒有承包著的人以安其心。這樣一來寶釵既借著賈府新政策做了人情,又不需像鳳姐那樣以體罰治人惹人怨恨,也不顯著自己太喧賓奪主(主意是三姑娘拿的),而且還圓滿完成了姨媽交代的任務。寶釵的高超管理技巧由此可見一斑。
(4)品德堪為典范
寶釵是《紅樓夢》中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淑女形象。作為一個大家閨秀,她溫柔敦厚、行為豁達,對長輩恭敬孝順,對姐妹體貼謙讓,對下人恩威并舉。上至賈母、下至趙姨娘都對她贊不絕口,“提起姊妹,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薄霸共坏脛e人都說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賈母為她過生日,她在點菜、點戲時挑老人家喜歡的點;元妃省親做詩,她寫“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聽說金釧自殺,她馬上趕去安慰王夫人;她幫助湘云籌劃請客賽詩;送燕窩給黛玉補身體;幫岫煙贖回當?shù)舻亩?;寶玉挨打她托藥探傷;送禮物挨家送到,連趙姨娘也不落下;賈環(huán)與鶯兒吵嘴也忙趕去安慰:又送戒指給襲人;捐衣服給金釧。盡管黛玉一次次挖苦她,寶釵也“渾然不覺”,從未心存芥蒂。論口才,她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就敲得寶黛面紅耳赤。但她對黛玉卻處處忍讓,后來黛玉自己也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痹诖髦猩坨R的評判來看,寶釵做這些全是為了拉攏人心,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然而,寶釵也并未在拉攏人心之后實施陰謀,相反卻仍是“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山中高士”的名謂應該是符合她的。
三、甘當祭品不自傷
寶釵是美麗的,又是薄命的。她的悲劇實際是“女夫子”性格的悲劇,寶釵成為“女夫子”的根源不在自己,而在她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她的“凡心”偶一抬頭即被“冷香丸”打回。寶釵的才學、情感等都在這畸形的社會中被壓抑得只剩“小荷尖尖角”。如果說殺死迎春的是封建惡勢力的“硬刀子”;那么扼殺寶釵本性的則是封建禮教這把“軟刀子”。社會的既定生活規(guī)則和強烈的道德觀讓寶釵本性中的“熱”漸漸化做了“冷”。她壓抑自己的才華,時時以“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該做針黹紡織的事才是”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理來教人并自省。她壓抑自己的情感讓自己變成“珍重芳姿晝掩門”的冷美人。她不敢愛不敢恨,不敢說不敢想,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逐漸變成了冰冷的石頭。最后也不會愛不會恨,不會說不會想了。她的悲劇在于她充當了封建社會的孝子賢孫,她付出一生的代價來為封建禮教殉葬。更可悲的是她并未反抗,反而視封建禮教為金科玉律,是自愿走上祭壇的犧牲品,且并不為自己的不幸悲傷,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說不得可愛,也說不上可惡,只能說可嘆、可悲,所以作者說“可嘆停機德”“悲金悼玉”。
《紅樓夢》本來就是“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紅樓中的女子,都有著卓越的氣質和稟賦,但都毀在丑惡的社會里。寶釵同《紅樓夢》中所有女性都是曹雪芹“哭”和“悲”的對象,都凝注著作者的無限憐惜與同情。作為叛逆者,黛玉的悲劇屬意料中事;作為順從者,寶釵的悲劇竟也無法避免,豈不更足證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所以,對于寶釵,你可以認為她不可愛,但不能認為她不可憐。當你為黛玉掬一把同情淚之時,似乎更應為寶釵一哭、再哭。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2]楊光漢.紅樓夢:一次歷史的輪回.云南大學出版社,1990-04.
[3]俞平伯.俞平伯論《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版,1988-03.
[4]王蒙.紅樓夢啟示錄.三聯(lián)書店,2005-07.
[5]馮育棟.紅樓探秘.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