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一、課堂回眸——有的放矢
文言文由“文”(文章的思想感情、寫作手法、文章主旨和文化底蘊)和“言”(文言基礎(chǔ)知識,包括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等)組成。在備課過程中,我既考慮到文言文“言”(重在翻譯)的特點,同時也顧及到“文”(重在閱讀、理解、感悟、拓展)的特點,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有的放矢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重要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和翻譯,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學會評價人物,理解文章主題,獲取情感體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并繼承古人守信明禮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二)教學過程
片段一:設疑導入,激發(fā)文言文學習興趣(涉及教學目標3)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陳太丘與友期》,本文選自哪里?
生:《世說新語》。
師:作者是誰?。?/p>
生:只有編者,是劉義慶。
師:他是哪個朝代的?
生:南朝。
師:《陳太丘與友期》中,陳太丘名什么,字什么?
生:陳寔,字仲弓。
師:同學們答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與陳太丘有關(guān)的故事……
師:“陳寔遺盜”中“遺”讀什么?
生:讀yí。
師:什么意思?
生:遺留。
師:陳寔遺留小偷絲絹,是否符合原意,請大家查一下古漢語詞典。
生:應該是贈送,讀wèi。
師:很好!我們來看一下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是怎樣一個人?
片段二:誦讀課文,學會感知文章內(nèi)容(涉及教學目標2)
1.學生認讀(投影出示,學生合上課本斷句);
2.教師范讀;
3.引導學生熟讀成誦;
4.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片段三:掌握重點字詞,培養(yǎng)文言文翻譯能力(完成教學目標1)
1.學生默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詞;
2.學生釋義;
3.學生踴躍翻譯文章,相互討論糾正;
4.學生齊讀課文。
片段四:評價文中人物,探究文章主題(完成教學目標2)
1.友人、陳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2.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釋疑。
片段五:體驗拓展,深化主旨(達成目標3)
討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保ā肚f子·盜跖》)
1.學生翻譯;
2.問題:尾生到死都沒有放棄的是什么?你如何評價?
附:板書設計。
友人:無無知錯就改;
因信禮果;
陳元方:知明入門不顧。
二、案例反思——立足三“文”
在本堂課中,抓住“文字”“文章”和“文化”來建構(gòu)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文言文不再有抵觸情緒。
聽完課后,反思在此文教學中,“文言”“文章”“文化”三方面都考慮到了。具體表現(xiàn)為三方面:
1.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解決“文字”關(guān)
利用課文注釋、查閱工具書,盡可能地自主解決字詞障礙,并允許學生相互間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個別較深奧的字詞或問題在課堂上師生討論解決。
2.以誦讀的方式感悟文章內(nèi)涵,突破“文章”關(guān)
首先,誦讀能夠培養(yǎng)語感。其次,誦讀有助于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3.以延伸拓展的方式品味中國文化,走進“文化”關(guān)
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首先,教師以設疑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明確古人有時以官名稱呼人;其次,分析中國魏晉時期守信重禮的風尚;最后,談及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誠信,舉了尾聲之約。這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
三、課例重組——淺入深出
事后,我認為這是一堂常態(tài)的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平淡無奇,需加以改進。我主要在突破常態(tài)上做了調(diào)整,主要手段是“淺入深出”。具體修改的教學程序上是這樣修改(改后)的:
片段一(改為:簡單導入,激發(fā)興趣)——淺入
介紹《世說新語》及劉義慶,問:陳太丘是誰?為什么稱他為陳太丘。本文寫了一個與陳太丘有關(guān)的故事,自然進入文本學習。
片段二:體驗拓展,深化主旨(改后)——深出
結(jié)尾增加文言文片段(翻譯,討論)。陳寔在鄉(xiāng)閭,平心率物。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翻譯后請學生說出成語“陳寔遺盜”并進一步了解陳太丘的為人,鍛煉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師最后宕入一筆:《世說新語》又被稱為《千古文人俠客夢》,你知道原因嗎?
師:《世說新語》又被稱為《世說》,為區(qū)別于劉向的《世說》而取名“世說新語”。又被稱為《千古文人俠客夢》。許多成語出自這里,如前面的“梁上君子”,再如“玉樹臨風”“東床快婿”等。它有兩大亮點,一是描寫知識分子的個性化生活,二是語言精練有韻味。同學們,希望你們有時間去閱讀這本“名士的教科書”,感受古代士大夫這種高深悠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