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摘 要】在很多人眼中,小學美術課教起來很輕松,在課堂上做下示范,布置好任務,然后就在教室里走走看看,無事可做。其實這說明大家沒有對小學美術課以及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美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參加美術繪畫,掌握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的認識、感受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教學;教學模式;探究
藝術細胞是人類天生所具有的,就像所有的嬰兒都會游泳一樣,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為生活而奔波的現狀,使人們漸漸遠離了它。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藝術,這種活動在他們對世界還只有淡淡認識的時候就開始了涂鴉和歌舞。能夠給學生帶來“快樂”、“自由”、“素養(yǎng)”的美術課程,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作用。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美術教師,如何在美術教育領域,實施課程改革、適應時代發(fā)展,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將會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嶄新教育命題。
一、認真?zhèn)湔n
備課是上課前的重要準備工作,不單單是美術,所有科目都需要備課。要備好課,首先要安排好課時計劃,一學期一般有34節(jié)美術課,而美術課本上安排19課時的內容,那么還有其他課時干什么呢?其實有很多的課時我們可以舉一反三的上,例如人美版第二冊有一課是《洗澡》,我們可以安排學生畫自己洗澡、動物怎樣洗澡、想象創(chuàng)作一幅大自然怎樣洗澡。重點課程反復練習也讓他們對技法熟練了。這樣,一學期下來,課程也就滿滿的,不會存在美術課還有上自習的時間了。其次,老師上課好比演員演戲,要在上課前做好準備工作,設計好教學過程,做一個引導者,將課堂步步引向高潮!
二、以游戲激發(fā)興趣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當然做游戲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了。因此我們不妨在美術課中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使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進行。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系密切。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于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當然培養(yǎng)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秘訣就在于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fā)育,然后由下一個年輪延續(xù)。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采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后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于拔苗助長。例如,色彩基礎的講述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什么叫原色、間色、復色,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把學生分好組,在給每個組配備有紅、黃、藍三原色、調色盤和筆,游戲在老師的要求指引下馬上要開始了,比一比看哪一組用這三種顏色能變出更多的顏色,要求有“書記員”做過程記錄,在游戲后,師生總結點破其中的奧妙,學生通過輕松自如的游戲,在動手操作中就掌握了知識。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美術知識。再如從學生感興趣的“電腦畫圖”著手,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操作性強,學生學習興趣也較為濃厚。首先讓學生掌握啟動和退出“畫圖”的方法,并讓學生認識“畫圖”窗口的基本組成(包括菜單欄、工具箱和顏料盒等),最后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畫圖填色”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讓他們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畫自己喜歡的畫,多畫多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的孩子思想豐富,對未知事物充滿著好奇,我們可以將好奇轉化為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fā)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后,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tài)等,并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著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鍛煉,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畫畫時,他們會自然流露,隨心所欲,異想天開,我們不要給他們的心靈加上一些框,圈住他們或者否定他們的天真想法,多提供機會讓孩子想象的源泉無拘無束的奔涌,啟發(fā)引導他們去自由想象。
四、正確適度的評價
在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在看到孩子的畫時,都會給予否定。這是大人的思維經過多年的成長,已經形成客觀和現實的思維進程。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掉裝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教師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fā)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加以肯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評價語言要豐富,小學生經過努力畫出來的作品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評價要合理,教師要肯定作品優(yōu)點,加強信心,然后以商量的語氣征求學生意見,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去改正,將會更好更完美。比如:“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畫會更好”、“如果物體畫大一點,那這幅畫就更漂亮了”、“顏色鮮艷一點會更好”、“繼續(xù)努力,老師知道你行”。作業(yè)的批改也要以鼓勵性為主,尤其對于繪畫表現能力還不是很好的后進生來說至關重要。
總之,美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參加美術繪畫,掌握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的認識、感受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審美潛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學生的完美人格。
參考文獻:
[1]樊婷;;強化美術教學 提高學生審美素質[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2]翁麗芬;;淺談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快樂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2期
[3]段君媚;;談美術對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性[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