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景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結合我?!皟啥挝瀛h(huán)節(jié)”的教學模式以及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初步形成了本人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模式,稱之為“知行”課堂模式。這一模式就是先讓學生通過具體事物或事例、亦或是一種情境,從中領悟道德知識;再通過自我內化形成一種道德動機,然后對學生的行為方式進行指導,提高道德行為能力。
[關鍵詞]知行;導學;互動;染情
一、“知行”課堂的產生背景
新課程改革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改的推進與深入下,思想品德課無論是課標、教材、評價等方面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隨著我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步伐,立足新課標思想品德課的實際,依據(jù)我校特色的“兩段五環(huán)節(jié)”教學課堂模式以及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模式——“知行”課堂。
二、“知行”課堂的教學思想
1.先學后教。先提倡學生預習、自學,教師拋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部無法解決或意見不一致的問題,通過全班討論來解決,教師做最后答疑。
2.互查互助。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學習、相互督促,然后才是相互幫助,有問題才幫助,無問題不幫助。
3.教育公平。我們不僅要注重教育起點的公平,更要注重教育過程的公平。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每個學生,不忽視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知行”課堂的主要觀點
(一)確定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知行統(tǒng)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為此,我在教學中,就經常組織學生結合導學案自學教材、自編學習提綱,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辯論,指導學生用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明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是非。從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我行”為“我要行”,從而有意識地、主動自覺地完成知行統(tǒng)一。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的主導地位,促進學生知行統(tǒng)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策劃者和駕馭者,始終是處于主導地位。但這種主導地位,是導演、導航,而不能包辦代替。因此,我認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應遵循知情信意行的教育規(guī)律。在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明理、開導學生解惑、督導學生力行。在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的主導地位,促進學生知行統(tǒng)一。
(三)轉變課堂觀念,使小課堂向大課堂延伸,發(fā)揮社會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知行統(tǒng)一,要實現(xiàn)“知行”目標,單靠小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使課堂延伸到課外、家庭和社會。因此,思想品德課應走出小課堂,同家長密切聯(lián)系,爭取家長幫助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的目標,形成良好的品德。
四、“知行”課堂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閱讀材料,明確知識
這一步,我們首先要把握學生對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了解程度;要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要達到的知識目標。這一階段,我們的角色應是向導,是學生的領路人。因此要慎重選擇合適學情的教學材料,包括:活動內容的情境選取、活動內容的材料選取、活動案例的選取等。
第二步:提出問題,領悟知識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而這一階段的“學生自學”決不是放任自流,要特別強調“教師拋出問題和學生互相拋出問題”。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問題設計必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結合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得到提高,教師的作用才會減弱,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
第三步:學生討論,內化知識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安排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shù),成員以異質分組搭配,成員之間要有明確分工,落實具體任務,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時間內互換角色,使得每個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全組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第四步:教師答疑,形成道德動機,化為行動
問題是答疑的關鍵,對我們思想品德課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們教師要提出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果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fā)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們要圍繞教學重點設疑,讓學生在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鼓勵學生提問、質疑,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通過講解答疑,使學生真正排除疑難,在生活中化為行動。
第五步:課堂達標,深化提煉,知行統(tǒng)一
課堂達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通過一定訓練,化知識為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知行”課堂的模式特征
(一)導學,導學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重點在于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包括:導入、導讀、導思、導行。
(二)互動,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雙邊活動過程。包括:認識互動、信息互動、角色互動、操作互動。
(三)染情,情感的感染與知識道理的領悟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到“通情達理“。
首先與學生拉近距離,將心比心。其次提升學生的價值判斷,使學生體會到道德行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為帶來的惡果,從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惡。最后教師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以上只是我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實踐當中的初步實踐與探索,也是我對未來自己在思想品德課教學當中努力的目標,爭取每一節(ji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都能達到“知行”的目標。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摸索、反思、修正,努力構建出適合自己以及我校教情學情的優(yōu)質思想品德課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