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紅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 開封 475000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病因不明確。由于面神經在骨性面神經管內通過,故面神經一旦受損、缺血、水腫,就會使面神經受壓,導致面神經麻痹。治療不及時常遺留不同程度的面癱后遺癥、面肌痙攣、面肌聯(lián)帶運動等,影響美觀,給患者帶來身體及心理上的障礙。目前治療方法較多,如藥物、物理、中醫(yī)治療等,但療效均不夠理想。本文采用常規(guī)聯(lián)合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面神經麻痹,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01—2014-01在本院治療的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58例,女28例,男30例;年齡16~70歲;發(fā)病1周內開始治療38例,發(fā)病2周內治療16例,發(fā)病2個月以上治療4例。隨機將5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29例。2組年齡、性別、既往史、發(fā)病時間及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治療,急性期使用地塞米松針10mg/d,5d后改為潑尼松片30mg/d口服,20d內逐漸減量,給予活血化瘀、甲鈷胺針應用,維生素B1、B6片口服,伴有耳鳴、耳聾、皰疹者給予阿昔洛韋針0.5g靜脈注射,2次/d,應用7~10d,急性期在頸乳孔附近行紅外線照射,患側面部進行康復鍛煉,治療療程10~14d。治療組在以上基礎上對加用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用10mL注射器抽取混合液總量8mL(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0.9%氯化鈉注射液3 mL+維生素B12注射液1mL),換7號針頭。穿刺方法[1]:采用頸前高位入路法,患者平臥位,肩背部墊一薄枕,頸部伸展,口稍張開,以胸鎖關節(jié)上方2.5cm,正中線旁開1.5cm處為穿刺部位,常規(guī)皮膚消毒,鋪無菌巾,用左手食指、中指將頸總動脈向外側撥開,觸及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注射器由此向近心端1.3cm處的第7頸椎橫突基底部進針,深度約1~1.5cm時達第7頸椎橫突處骨質,回針1mm,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回抽無血及腦脊液后緩慢注入0.5mL。觀察病人情況,無不良反應后再將余量藥液緩慢注入,注射完畢拔出針頭,局部壓迫5~10min,同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囑其側臥休息30min。患者注射側面部出現(xiàn)霍納綜合征(Horner sign)[2](同側瞳孔縮小、眼裂變小和眼球內陷,可伴同側面部少汗),則證明穿刺成功。1次/d,兩側交替注射,10次為1療程。
1.3療效評價標準[3]痊愈:雙側額紋、鼻唇溝恢復對稱,皺眉與閉眼正常,鼓腮時口角不漏氣,進食時齒額間無食物殘渣滯留,談笑時無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面神經評分為100分;顯效:雙側額紋與鼻唇溝基本對稱,眼閉合欠實,皺眉略顯無力,顴肌肌力約為4級,鼓腮時口角略微漏氣,進食時齒頰間無食物殘渣滯留,談笑時可見口角略不對稱,面神經評分>75分;好轉:上額運動微弱,用力可完全閉合眼,口明顯不對稱,可觀察到不嚴重的聯(lián)帶運動、攣縮和半側面部痙攣,面神經評分75~50分;無效:面部靜止時不對稱,無運動,眼不能完全閉合,口僅有輕微運動,面神經評分50~0分。
2.1 2組面神經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面神經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治療組改善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5)。見表2。
表1 2組面神經評分比較 (s,分)
表1 2組面神經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值治療組29 23.1±4.2 92.1±13.2 <0.05對照組29 23.7±5.0 75.2±13.8 <0.05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長期以來認為本病與嗜神經病毒感染有關。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發(fā)病,面神經出現(xiàn)水腫、脫髓鞘甚至軸突變性,在骨性面神經管內面神經受壓或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加重面神經損傷,從而產生面神經麻痹。多數人認為,本病亦屬自身免疫反應。部分患者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膝狀神經節(jié)炎。從病理上主要可觀察到面神經髓鞘腫脹、脫失,可有不同程度的軸突變性,以在莖乳孔和面神經管內部分尤為顯著[4]。
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對其治療機制方面的研究較多,主要涉及植物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目前認為主要有對丘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對周圍交感神經的調節(jié)兩方面作用。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主要利用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對周圍交感神經的阻斷作用。星狀神經節(jié)為頸部的交感神經節(jié)之一,其形狀不規(guī)則,位于第七頸椎橫突基底和第一肋骨之間的前方,發(fā)出的灰交通支連接第七、第八頸神經和第一胸神經,還發(fā)出分支圍繞鎖骨下動脈及其分支組成神經叢,另一分支圍繞椎動脈組成椎動脈叢,沿椎動脈上行進入顱內,并繞基底動脈、大腦后動脈,在此和頸內動脈的神經叢匯合[5]。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對支配區(qū)血管有擴張作用,可顯著增加頸動脈、椎動脈支配區(qū)域的血流,解除該處血管痙攣,改善顱內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面神經供血,控制、消除神經鞘膜的腫脹,減輕神經壓迫癥狀,并能改善顏面部組織的血供和營養(yǎng),防止繼發(fā)性神經變性。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所產生的并發(fā)癥較少,主要與藥物的不良反應、操作者的穿刺技術有關,在操作過程中應仔細、謹慎,避免進入蛛網膜下腔導致呼吸心跳驟停。本文結果表明,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發(fā)展,提高臨床療效,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嚴相默 .臨床疼痛學[M].吉林:延邊人民出版社,1996:191-192.
[2]鹽谷正弘[日]編著 .熊利澤,鄭恒興譯 .神經阻滯圖解[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4:30-31.
[3]楊萬章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中西醫(yī)結合評定及療效標準[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05,3(9):786-787.
[4]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等 .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1-122.
[5]譚冠先 .疼痛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