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朱旭 馬惠玲
摘要:以西扶2號核桃為試材,研究了不同保鮮材料對鮮食核桃保鮮過程中的氧氣、酸價、過氧化值等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用PE30和PE50包裝保鮮效果較好。
關鍵詞:鮮食核桃;保鮮材料;酸價;含水量;抗氧化活性;保鮮效果
中圖分類號:S664.109+.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0-0117-03
3結論
PE30或PE50包裝抑制了核仁含水量的下降,控制了核桃的腐爛,延緩了核桃仁酸值與過氧化值的升高,因此本試驗條件下用PE30或PE50包裝為鮮食核桃保鮮較為理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段紅喜,張志華.我國核桃生產概況、問題及發(fā)展途徑[C]//干果研究進展(3).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王煒,李鵬霞,伍玉潔.我國核桃發(fā)展現(xiàn)狀及貯藏研究概況[J].農產品加工,2007(4):63-66.
[3]王曉燕,張志華,李月秋,等.核桃品種中脂肪酸的組成與含量分析[J].營養(yǎng)學報,2004,26(6):499-501.
[4]郗榮庭. 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6.
[5]馬艷萍, 馬惠玲, 劉興華. 鮮食核桃和干制核桃貯藏生理及營養(yǎng)品質變化比較[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1, 37(3): 235-238.
[6]Mexis S F, Badeka A V, Riganakos K A. Effect of packag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quality of shelled walnuts[J]. Food Control,2009, 20(8): 743-75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GB/T 5530-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動植物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法 GB/T 5538-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9]楊劍婷,郝利平.關于引起核桃中油脂酸敗因素的研究初探[J].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3):271-273.
[10]叢玲美,姚小華,費學謙,等. 長期貯藏對茶油酸值和過氧化值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7, 20(2): 246-250.
[11]趙功玲,路建峰,蘇丁. 三種加熱方式對油脂品質影響的比較[J]. 中國糧油學報, 2006, 21(5): 113-116.
[12]郭園園,魯曉翔,李江闊,等.不同貯藏溫度對青皮核桃保鮮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4(16):308-312.
[13]廖丹,朱旗,劉焱,等. 茶多酚對淡水魚肉保鮮作用的研究[J]. 茶葉通訊, 2009, 36(3): 3-5.
[14]陶菲,郜海燕,陳杭君,等. 不同包裝對山核桃脂肪氧化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8, 24(9): 303-305.
[15]宋麗麗,郜海燕,葛林梅,等. 包裝對香榧堅果貯藏中的油脂酸敗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 2009, 45(3): 49-53.
摘要:以西扶2號核桃為試材,研究了不同保鮮材料對鮮食核桃保鮮過程中的氧氣、酸價、過氧化值等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用PE30和PE50包裝保鮮效果較好。
關鍵詞:鮮食核桃;保鮮材料;酸價;含水量;抗氧化活性;保鮮效果
中圖分類號:S664.109+.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0-0117-03
3結論
PE30或PE50包裝抑制了核仁含水量的下降,控制了核桃的腐爛,延緩了核桃仁酸值與過氧化值的升高,因此本試驗條件下用PE30或PE50包裝為鮮食核桃保鮮較為理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段紅喜,張志華.我國核桃生產概況、問題及發(fā)展途徑[C]//干果研究進展(3).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王煒,李鵬霞,伍玉潔.我國核桃發(fā)展現(xiàn)狀及貯藏研究概況[J].農產品加工,2007(4):63-66.
[3]王曉燕,張志華,李月秋,等.核桃品種中脂肪酸的組成與含量分析[J].營養(yǎng)學報,2004,26(6):499-501.
[4]郗榮庭. 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6.
[5]馬艷萍, 馬惠玲, 劉興華. 鮮食核桃和干制核桃貯藏生理及營養(yǎng)品質變化比較[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1, 37(3): 235-238.
[6]Mexis S F, Badeka A V, Riganakos K A. Effect of packag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quality of shelled walnuts[J]. Food Control,2009, 20(8): 743-75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GB/T 5530-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動植物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法 GB/T 5538-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9]楊劍婷,郝利平.關于引起核桃中油脂酸敗因素的研究初探[J].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3):271-273.
[10]叢玲美,姚小華,費學謙,等. 長期貯藏對茶油酸值和過氧化值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7, 20(2): 246-250.
[11]趙功玲,路建峰,蘇丁. 三種加熱方式對油脂品質影響的比較[J]. 中國糧油學報, 2006, 21(5): 113-116.
[12]郭園園,魯曉翔,李江闊,等.不同貯藏溫度對青皮核桃保鮮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4(16):308-312.
[13]廖丹,朱旗,劉焱,等. 茶多酚對淡水魚肉保鮮作用的研究[J]. 茶葉通訊, 2009, 36(3): 3-5.
[14]陶菲,郜海燕,陳杭君,等. 不同包裝對山核桃脂肪氧化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8, 24(9): 303-305.
[15]宋麗麗,郜海燕,葛林梅,等. 包裝對香榧堅果貯藏中的油脂酸敗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 2009, 45(3): 49-53.
摘要:以西扶2號核桃為試材,研究了不同保鮮材料對鮮食核桃保鮮過程中的氧氣、酸價、過氧化值等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用PE30和PE50包裝保鮮效果較好。
關鍵詞:鮮食核桃;保鮮材料;酸價;含水量;抗氧化活性;保鮮效果
中圖分類號:S664.109+.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0-0117-03
3結論
PE30或PE50包裝抑制了核仁含水量的下降,控制了核桃的腐爛,延緩了核桃仁酸值與過氧化值的升高,因此本試驗條件下用PE30或PE50包裝為鮮食核桃保鮮較為理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段紅喜,張志華.我國核桃生產概況、問題及發(fā)展途徑[C]//干果研究進展(3).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王煒,李鵬霞,伍玉潔.我國核桃發(fā)展現(xiàn)狀及貯藏研究概況[J].農產品加工,2007(4):63-66.
[3]王曉燕,張志華,李月秋,等.核桃品種中脂肪酸的組成與含量分析[J].營養(yǎng)學報,2004,26(6):499-501.
[4]郗榮庭. 中國果樹志·核桃卷[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6.
[5]馬艷萍, 馬惠玲, 劉興華. 鮮食核桃和干制核桃貯藏生理及營養(yǎng)品質變化比較[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1, 37(3): 235-238.
[6]Mexis S F, Badeka A V, Riganakos K A. Effect of packag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quality of shelled walnuts[J]. Food Control,2009, 20(8): 743-75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GB/T 5530-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動植物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法 GB/T 5538-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9]楊劍婷,郝利平.關于引起核桃中油脂酸敗因素的研究初探[J].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3):271-273.
[10]叢玲美,姚小華,費學謙,等. 長期貯藏對茶油酸值和過氧化值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7, 20(2): 246-250.
[11]趙功玲,路建峰,蘇丁. 三種加熱方式對油脂品質影響的比較[J]. 中國糧油學報, 2006, 21(5): 113-116.
[12]郭園園,魯曉翔,李江闊,等.不同貯藏溫度對青皮核桃保鮮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3,34(16):308-312.
[13]廖丹,朱旗,劉焱,等. 茶多酚對淡水魚肉保鮮作用的研究[J]. 茶葉通訊, 2009, 36(3): 3-5.
[14]陶菲,郜海燕,陳杭君,等. 不同包裝對山核桃脂肪氧化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8, 24(9): 303-305.
[15]宋麗麗,郜海燕,葛林梅,等. 包裝對香榧堅果貯藏中的油脂酸敗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 林業(yè)科學, 2009, 45(3):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