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頔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汽車外形設計中的美學風格研究
胡頔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汽車外形設計的演變和發(fā)展其實是隨著時代的演進,慢慢從早期單一完全為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從實用作為一切的出發(fā)點,開始向更加符合性能需要;更加傾向滿足人們心理及審美需要的多層次需求轉變。汽車外形已經成為了一款車最具競爭力的核心之一。
汽車;汽車外形設計;美學;風格;文化
汽車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汽車慢慢從最初的純粹以實用和代步為目的的交通工具轉變成為了,集美學、科技、代步運輸、身份地位于一體的綜合性產物!汽車工業(yè)作為一個重要的支柱性產業(yè),向我們展示了科技與美學最完美的融合!
卡爾·奔馳是現代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人稱“汽車之父”。1885年10月,他設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1886年1月26日,他又取得汽車發(fā)明的專利權,德國人便把1886年稱為汽車誕生年。到上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fā)展。到上世紀90年代現代經濟發(fā)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多元化,這也致使多種風格同時涌現出來。
(一)汽車式樣的個性化時期(1965-1979)的美學設計風格。在汽車式樣的個性化時期,受當時“波普”運動的影響,新奇、怪異、極具個性的造型贏得了消費者青睞。
該時期的汽車設計比較注重車的整體形式,外形大都取材于甲蟲造型,汽車的形式非常豐富生動,具有美感。這種片面地強調汽車形式的設計風格雖然在形式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它同時也降低了汽車內部空間使用的有效性,因而終究是會被淘汰的。
(二)汽車外觀式樣的多樣化時期(1980—)的設計美學風格。從20世紀80年代起,汽車銷售競爭越來越激烈,汽車外觀成為了競爭的關鍵,各種風格的汽車式樣在世界各地相繼出現,造型藝術已經完全淪為一種強有力的促銷機制。而對其設計美學風格來講,則主要有以下四個:
1.極簡主義風格。這種風格所追求的是一種簡潔干練的外型,一種在整體形式上能取得高度協調的統(tǒng)一,倡導“簡潔便是美”的設計理念。
2.仿生風格。生物的外形是自然進化的產物,具有神奇而美麗的形式,把生物的形式應用到了汽車設計中能取得一種奇特的效果,能賦予汽車某種生物的靈性。
3.雕刻風格。希臘雕塑分為兩種風格:崇高偉大風格,即一種表現偉大、靜穆、神圣、崇高的風格形式;優(yōu)美典雅風格,即一種表現優(yōu)美、典雅的風格形式。在現代汽車設計中,這兩種風格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高科技風格。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汽車設計也出現了一種傾向于表現科技,體現未來的風格,即:高科技風格。這種美學風格不但吸取了雕刻風格的優(yōu)點,而且在外觀上還具有強烈的未來氣息和高科技韻味。
(一)變化與統(tǒng)一變化與統(tǒng)一是設計美中由多種形式因素按照富于變化的而又具有規(guī)律的結構組合的美學法則?,F在公路上所見的汽車從整體上看,都遵循了發(fā)動機、底盤、車身等幾大部分構成,丟棄哪部分都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汽車。從美學規(guī)律上講,這就屬于所有汽車統(tǒng)一的方面,它表現著汽車造型的共性?!白兓钡拿缹W規(guī)律從汽車的外型上觀察,汽車外型整體所含的各個部分在形式上的都有區(qū)別和差異,這種差異是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相對的變化。汽車外型的這種變化足以表現設計美學規(guī)律中的生動和活潑的視覺感受。
(二)比例與尺度汽車設計遵循著美學規(guī)律的精髓,而比例關系表現在汽車造型上,更具對美學規(guī)律的說服力。美學規(guī)律中闡述和表現的比例關系,直接反映的是人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愛好。汽車設計的尺度是跟人體工程學、美學息息相關的,有特定的合理性。這也正符合了美學規(guī)律。比例與尺度在美學規(guī)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三)品味與格調從美學角度看,它體現的是一種深層次的設計寓意和理念。品味本來就是一種美學欣賞的歷程,它引導著整個設計作品的走向。在美學規(guī)律里,它不僅對美學進行詮釋和表現,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種美的最好的表現。品味和格調把汽車造型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設計中美感的產生直接來源于構成形態(tài)的基本因素,即點、線、面的組合而產生的生理與心理反應。設計美學規(guī)律的表現也是通這些組合來表達的,將其作用于汽車造型上也是如此。汽車造型的設計是人們實踐活動和審美經驗的積累,通過對不同形態(tài)的聯想和想象,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審美感受。汽車造型設計只有與人的感情產生共鳴才能為人所接受,才能體現設計的魅力,才能設計出更具美學規(guī)律的汽車外型。
[1]劉世愷.汽車百年史話[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德]Dr.HarryNiemann(編),朱華(譯).百年奔馳[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6.
[3][英]貢布里希(E·H·Gombrich)(編),范景中(譯).藝術發(fā)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U462
A
1005-5312(2014)32-0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