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加卓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當中,如何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已成為整個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基礎,現(xiàn)行的語文課程涵蓋了豐富的人文內(nèi)容,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涵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但是,有些教師在語文實際教學中只是硬性地灌輸知識,這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沒有絲毫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適當?shù)卦鎏硪恍┣楦薪虒W,讓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層次性和細膩化,這就能保證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中積淀文化精神。
一、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的激發(fā)
1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
充滿激情的語文教學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語文課堂的“情感”應該包括教師的情感、學生情感及文章作者的情感。要想實現(xiàn)“三情”結合,需要教師用激情引導學生入境領會,與情理交融。在此期間,教師本身應充滿熱情,并以自身的熱情感染學生,促使語文課堂的氛圍更富有人情味、藝術性。教師應該將藝術中能使學生欣喜若狂的形式應用到語文教育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深入領會到文章的真正情感。如利用音樂渲染語文課堂氣氛,利用圖畫的方式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想象文章畫面,組織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等。運用這種富含藝術情感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快樂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此外,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并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2尋找學習者之間的心靈契合點
語文學習是一種內(nèi)化知識從而陶冶情操的活動。對于同一文本的體驗而言,個體之間勢必存在差異,甚至差異比較大。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自學空間,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教學設計,把課本上封閉型的例題、習題改造成開放型的問題,為學生提供猜想的機會,應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寬松熱烈的研討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猜測與存疑,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化。此外,教師要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當中,改變以前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法,把學生變成課堂的真正主人。當幾個學習者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后,每個學習者的體驗就會更深一層。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靜水清流起漣漪
如果說語文課與其他學科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語文課是有情感的。我們面對的文本是有情感的,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都蘊涵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們面對的學生也是有情感的。學生的內(nèi)心仿佛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和適時的情感宣泄?;谝陨蟽牲c,作為語文教師,對自然界的春風秋月、花謝花開不能夠無動于衷,對人世生活中的富貴貧賤、榮辱沉浮不能夠置之度外。語文里的意境、場景、情節(jié)、心路歷程都要用心走過,要敏銳地捕捉感受,鑒賞美的形象、美的結構、美的風格和美的意境。
好的語文老師總是把語文課上得簡簡單單,沒有煩瑣的環(huán)節(jié)和過多的招式,而是簡單自如地把學生領到作品面前,用審美的眼光帶著學生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用情感的電波把思想和知識傳遞給學生,讓一顆顆的心顫動起來,一線線的思緒飛揚起來,一絲絲的靈感觸發(fā)起來。情感與情感產(chǎn)生共鳴,那心靈的悸動如一縷清風在心中蕩起層層漣漪,泛起朵朵浪花,靈魂因感動而飛升。然后,引導學生清晰地梳理、靜靜地沉淀。
2研精覃思觀世界
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有個性的學生。要讓學生有個性,教師首先要有個性。個性的背后是思想支撐,有思想的人會不斷思考自己、思考別人、思考生活,這樣的人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會不簡單地重復走過的路。為什么有的教師教了十多年書卻只相當于教了一年?那是因為他只有實踐而沒有思想,所以只能不斷地重復自己。如果所有教師在課上都是如此的話,語文課堂將走向僵化,教學猶如機械運動,毫無生氣。
斯普格朗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庇纱丝梢?,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發(fā)展學生的精神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作為語文老師,如何在現(xiàn)代學生的認知、心靈、情感體驗和民族精神的大悲憫、大關懷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如何讓語文課堂承載文化精神學生精神文化的建構,這不僅需要情感的點燃,更需要理性的提升。
3不待揚鞭自奮蹄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那些所謂的名人名言俯拾即是,如“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及“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等。這些既流芳百世又富含教學意義的優(yōu)美句子平均散落在初中語文教材當中,它們可作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情感的良好素材。并且,課程經(jīng)過深化改革后,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當代中學語文課本中幾乎每篇文章都是精品。那里不僅有歌頌“知難而上,敢于挑戰(zhàn)困難精神”的《愚公移山》,而且還有抒發(fā)愛國情操的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不僅有贊頌諸葛亮恭敬、勤懇、竭盡勞苦等敬業(yè)精神的經(jīng)典文章《出師表》,還有揭示社會丑陋、腐敗不堪的魯迅的名篇《孔乙己》等等。以上所提到的文章都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篇章,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均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此類經(jīng)典文章的思想不斷向?qū)W生滲透情感教育。在開展教學時,我們應善于捕捉和尋找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采取適當?shù)男问绞箤W生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爭取和文章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
當前,情感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語文教學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語文教學自身具有很高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學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將語文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不僅能使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把這門課學好,還能開發(fā)學生自身其他方面的潛力,使學生各方面共同成長。除此之外,這種方式還可以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情感潛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和個性的發(fā)展。
總之,學好一門功課不僅僅是學習功課的本身,還要能夠?qū)ζ洚a(chǎn)生一定的感情,這就是本文所提的情感教學,只有感情到位,學生才能不討厭這門學科,直至愛上這門學科。由于老師的引導與學生自身的努力,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重要性。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作為主學科對學生更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