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升,姚瑛瑛,張緒炎,趙 忠
(1.上海發(fā)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上海 200240;2.上海上電漕涇發(fā)電有限公司,上海 201507)
RUNBACK(輔機故障減負荷,簡稱RB)的目的是當機組發(fā)生重要輔機故障時,自動快速地將機組負荷降至實際所能達到的相應負荷,并維持機組參數(shù)在允許范圍內(nèi)[1]。RB試驗是新機組投產(chǎn)后需要完成的性能試驗中的一項,對機組控制的快速響應和穩(wěn)定運行是嚴峻的挑戰(zhàn),存在機組跳閘的風險[2 3]。常熟電廠5 號機組在168h試運結束后一個月內(nèi)進行了RB 試驗并取得成功。
除磨煤機自動切除和油槍自動投入邏輯由燃燒器管理系統(tǒng)(FSSS)完成外,其余RB 控制邏輯均在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CCS)中實現(xiàn)。筆者介紹該機組CCS設計主要回路的設計思路,并逐一說明RB控制邏輯的設計。
超超臨界機組的CCS設計充分考慮了超超臨界塔式爐和西門子汽輪機的特點和控制要求[4],實現(xiàn)燃料和給水的動、靜態(tài)平衡,采用分離器出口焓值控制修正給水流量,引入動態(tài)超調(diào)以加快變負荷時的響應,廣泛采用前饋、非線性環(huán)節(jié)和變參數(shù)方法以改善控制品質(zhì)。
1.2.1 主汽壓力設定
超超臨界機組采用滑壓運行方式,主汽壓力設定值是機組指令的函數(shù)經(jīng)三階慣性環(huán)節(jié)和速率限制后得到,分別送至鍋爐主控(BM)和汽輪機主控(TM)。
1.2.2 機組運行方式
根據(jù)鍋爐和汽輪機的不同自動狀態(tài)組合,機組有以下四種方式:
(1)TF方式,鍋爐手動,汽輪機初壓方式投入。
(2)BF方式,鍋爐自動,汽輪機限壓方式投入,但負荷控制(協(xié)調(diào)方式)未投入。
(3)CTF 方式,鍋爐自動,汽輪機初壓方式投入(未調(diào)試,不用)。
(4)CBF 方式,鍋爐自動,汽輪機限壓方式投入,且負荷控制(協(xié)調(diào)方式)投入。
1.2.3 鍋爐主控
設計的基本思路是變負荷時前饋盡量一步到位,反饋調(diào)節(jié)器作為細調(diào)。功率控制器和壓力控制器均設計了變參數(shù)。
在CBF方式下,鍋爐控制主汽壓力同時引入負荷前饋(含壓力設定值微分,一次調(diào)頻指令),汽輪機控制機組負荷。
燃料主控非真自動時,鍋爐主控跟蹤燃料量。
鍋爐主控輸出實現(xiàn)對鍋爐子回路(給水、燃料、送風)的控制。
鍋爐主控框圖見圖1。
圖1 鍋爐主控框圖
1.2.4 汽輪機主控
汽輪機主控的所有設計(功率控制器和壓力控制器)都在數(shù)字電液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DEH)中,DEH接受的分散控制系統(tǒng)(DCS)側(cè)的接口信號是壓力設定值和負荷設定值。
鍋爐自動(CTF方式)或RB 或 鍋爐手動時向DEH 發(fā)壓力控制請求。
鍋爐自動(BF 方式)時向DEH 發(fā)負荷控制(協(xié)調(diào)方式)控制請求。
燃料指令為鍋爐主控輸出對應的函數(shù)加上負荷變化的動態(tài)超調(diào)量,總?cè)剂狭繛?臺給煤機的給煤量乘以熱值修正系數(shù)后與燃油流量折算煤量之和,燃料主控輸出控制6 臺給煤機的轉(zhuǎn)速。動態(tài)超調(diào)是指在負荷變化時根據(jù)負荷指令的實際微分額外增減的一部分燃料量(給水量),以獲得快速響應。
鍋爐進入直流方式以后,給水指令的主導部分為鍋爐主控輸出對應的函數(shù)加上負荷變化的動態(tài)超調(diào)量(扣除過熱器減溫水總量),再經(jīng)過兩階慣性環(huán)節(jié)并進行給水溫度修正后得到。過熱器進口焓值控制器的設定值為分離器壓力的函數(shù),其輸出疊加到給水指令作為最終的給水指令。
RB動作有以下原因:
(1)機組負荷指令>600 MW,單臺引風機跳閘。
(2)機組負荷指令>600 MW,單臺送風機跳閘。
(3)機組負荷指令>500 MW,單臺空氣預熱器跳閘。
(4)機組負荷指令>500 MW,單臺一次風機跳閘。
(5)機組負荷指令>600 MW,單臺給水泵跳閘。
(6)機組負荷指令>850 MW,單臺磨煤機跳閘。
(7)機組負荷指令>650 MW,2 臺磨煤機跳閘。
2.2.1 基本方法
該機組RB過程控制的方法為:
(1)鍋爐側(cè),直接將保留運行的給煤機超馳到目標負荷煤量,鍋爐主控指令跟蹤總給煤量,給水和送風根據(jù)鍋爐主控指令自動控制。
(2)汽輪機側(cè),控制主汽壓力,主汽壓力設定值按照滑壓曲線沿著各種RB特定的速率下降到其目標值。
2.2.2 目標負荷及降壓速率設定
除單臺磨煤機跳閘RB 外,其余類型的RB工況都是剩余3 臺磨煤機運行。目標負荷及降壓速率設定見表1。
表1 目標負荷及降壓速率設定
2.2.3 其他特殊情況的處理
特殊情況下采用以下方法處理:
(1)單臺設備跳閘后,保留運行的另一臺設備自動先開到允許的最大負荷,再釋放為自動調(diào)節(jié)。
(2)除給水泵RB 外,其余RB 工況發(fā)生后,主汽壓力設定值先跟蹤實際壓力,60s后再以各自降壓速率降至目標值。
(3)給水指令的主導部分中兩階慣性環(huán)節(jié)的滯后時間比正常工況要長,這是由于機組將符合過程中需要克服鍋爐金屬的蓄熱量[5]。
RB發(fā)生后,主再汽溫的調(diào)節(jié)閥先關閉60s,再釋放為自動調(diào)節(jié),這樣可以提高汽溫。
2.3.1 引風機RB試驗
在完成RB 預備性試驗[6]和磨煤機RB(單臺、2臺)試驗后,該機組進行了引風機RB、一次風機RB、給水泵RB試驗。
引風機RB 試驗開始前機組在CBF 方式下運行,機組負荷為900 MW,5 臺磨煤機運行,總給煤量為357.6t/h,給水流量為2 521.7t/h。手動跳閘引風機B,觸發(fā)RB。RB發(fā)生后,另一臺引風機開至88%;同側(cè)增壓風機跳閘,另一臺增壓風機開至75%;同側(cè)送風機跳閘,另一臺送風機開至76%;先跳閘A 磨煤機,10s后跳閘E 磨煤機,保留B、C、D 磨煤機運行,單臺煤量設為70t/h;給水流量滯后于總煤量,初始時由于減溫水門全關,給水流量有所增加,最低下降至1 647.3t/h,隨后又在焓控制器的作用下回升。過程中,主汽壓力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滑壓控制到18 MPa,主汽溫度下降30K,爐膛壓力最高達到900Pa,并在下一波回到正常,機組負荷最終穩(wěn)定在700 MW,見圖2。
圖2 引風機RB試驗曲線
2.3.2 一次風機RB
一次風機RB 試驗共進行了兩次,第一次由于一次風壓控制不穩(wěn)定,導致爐膛壓力無法穩(wěn)定,后改為手動操作,在一次風壓參數(shù)調(diào)整后進行了第二次試驗。
試驗開始前機組在CBF方式下運行,機組負荷為900 MW,5 臺磨煤機運行,總給煤量為356.0t/h,給水流量為2 521.7t/h。手動跳閘一次風機B,觸發(fā)RB。RB發(fā)生后,另一臺一次風機開至88%;先跳閘A 磨煤機,10s后跳閘E 磨煤機,保留B、C、D 磨煤機運行,單臺煤量設為65t/h;給水流量滯后于總煤量,最低下降至1 610.0t/h,隨后又在焓控制器的作用下回升。過程中,主汽壓力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滑壓控制到17 MPa,主汽溫度下降24K,爐膛壓力最高達到1 300Pa,最低達到-1 300Pa,并振蕩收斂,機組負荷最終穩(wěn)定在660 MW,見圖3。
圖3 一次風機RB試驗曲線
2.3.3 給水泵RB
試驗開始前機組在CBF方式下運行,機組負荷為900 MW,5 臺磨煤機運行,總給煤量為355.0t/h,給水流量為2 478.0t/h。手動跳閘給水泵B,觸發(fā)RB。RB發(fā)生后,另一臺給水泵開至5 800r/min;先跳閘A 磨煤機,10s后跳閘E 磨煤機,保留B、C、D 磨煤機運行,單臺煤量設為65t/h;給水流量最低下降至1 593.0t/h,隨后又在焓控制器的作用下回升。過程中,主汽壓力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滑壓控制到16 MPa,主汽溫度下降20K,爐膛壓力正常,機組負荷最終穩(wěn)定在580 MW,見圖4。
圖4 給水泵RB試驗曲線
RB 試驗已成為新建機組必備的一項功能,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完善的控制系統(tǒng)設計和切實可行的試驗方案。該項目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的可靠投運為RB試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于各大輔機特性的RB 工況目標負荷(燃料量)、目標壓力及其變化率的準確設置是RB 準備工作的重點。該項目1 000 MW 機組RB方案經(jīng)過了實踐的檢驗,試驗的成功為機組的穩(wěn)定運行和事故處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對同類型機組的RB 試驗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1]朱北恒.RB控制技術試驗研究[J].中國電力,2004,37(6):71-74.
[2]尹峰,朱北恒,項謹,等.火電機組全工況自動RB控制策略的研究與應用[J].浙江電力,2008,27(4):5-8.
[3]殷立寶.1 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一次風機RB過程分析[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11,27(1):18-20.
[4]劉瀟,曹冬林,丁勁松.外高橋1 000MW 超超臨界機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設計[J].中國電力,2006,39(3):70-73.
[5]陳小強,尹峰,羅志浩.1 000 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RUNBACK 功能試驗及其分析[J].浙江電力,2008,27(1):23-26.
[6]姚遠,吳松,宋圣軍.600 MW 超臨界機組RB功能試驗研究[J].東北電力技術,2008,29(1):1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