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秋
摘 要: 品德課源于生活,生活又體現(xiàn)道德的各方面,品德課的開設能夠讓學生用一種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讓他們的心靈時刻都緊跟生活的變化。生活與教育相互聯(lián)系,相互支撐,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生活需要品德教育,品德教育離不開對生活的體味。生活才是第一性的,在小學課程中開設品德教育正是為了讓小學生及時感悟生活,生活的現(xiàn)實性決定了品德課堂必須被賦予生活內涵。所以教師應當積極構建具有生活化色彩的品德課堂,創(chuàng)造屬于學生的生活價值。
關鍵詞: 小學思德課堂 生活化 構建方法
品德課是一門注重生活經(jīng)驗的課程之一,所以教師的課堂要隨時隨地體現(xiàn)與生活的種種聯(lián)系。編制的課程不是隨便編一些思想道德的理論知識,關鍵是讓品德課程回歸生活。杜威曾經(jīng)說:“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用生活的思想教給學生的知識更易讓學生對知識有透徹的理解。所以要在課堂和生活中建構一條紐帶,讓學生不斷感悟生活,體味知識。
一、讓課堂透露生活的風采。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課程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此時的他們正處于道德水平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的道德培養(yǎng)對未來的生活有積極且重要的影響。社會的發(fā)展腳步在不斷加快,學生的思想也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生活中的道德體驗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就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上引入生活實例,讓學生真正體味到生活中的甜與辣,對課本的內容積極進行拓展和延伸,靈活運用教材,將課本內容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課堂上。生活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讓課堂展現(xiàn)生活的風采,采用智慧性的教學手法將課堂的生活氣氛帶動起來。
二、開放課堂,為學生提供相對自由的空間。
課堂主體是學生,生活化的課堂也應當是開放式的課堂,僅僅學習課堂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知識體系未免過于狹隘。很多教師將課堂管理得很嚴格,他們的生活空間和課堂自由被完全否定了。英國學者麥克菲爾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xiàn)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如果天馬行空般的思維方式被課堂控制住了,那么他們的生活就體現(xiàn)不出應有的活力。生活應當是靈活的,課堂的生活化就是要為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所以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與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相互作用,充分利用本地區(qū)本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積極進行課堂和知識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真正開放式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三、加強生活體驗,豐富情感世界。
構建生活化的品德課堂離不開對生活的體驗,這是因為品德課是陶冶學生道德品質的主陣地。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聯(lián)想真正的生活情境,從而不斷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生活體驗是豐富多彩的,酸甜苦辣缺一不可,所以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時時刻刻的幸福感和快樂的心情,更要讓學生體味各種酸與甜,苦與辣。教師也可以適當讓他們進行室外活動,帶他們體驗真正的生活,比如過馬路等一些簡單的活動。不過所有活動的實施都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他們體味到真實的生活,在輕松愉悅中學到道德方面的知識,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之后可以把體驗帶到真實的課堂中,讓學生帶著體驗的感受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
四、結合生活熱點,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意識。
品德老師要有敏銳的思維和銳氣的眼光,善于抓住品德課的特點,找到品德課與生活的接點,將德育、時政融于教學之中。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包含品德的常識,雖然小學生的一些高深度的生活智慧還不夠,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還是可以的,比如待客之道、待師之道、待友之道等,這些都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現(xiàn)代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在現(xiàn)代教育中,人的發(fā)展不僅是知識的發(fā)展,更需要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生活體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結合生活熱點,將課堂的學習和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體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熱點中體驗生活的種種過程,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讓教學真正生活化。
五、注重實踐和拓展生活素材,煥發(fā)品德課堂的生活氣息和生命力。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彼葬槍πW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方面,要立足實踐,不要照搬課本只講解課本上的一些固定知識,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拓展他們的生活素材,讓課堂煥發(fā)出特有生命活力。注重實踐在于貼近學生生活,強調的是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在生活實踐中能夠進一步體味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比如講解自然災害一課時,就要帶領他們回味他們眼中的自然災害,讓他們根據(jù)教學內容談談當自己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又是怎樣應對的。
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令其自主感受生活。
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關鍵還是要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真正喜歡上了這門科目才能夠從根本上感悟其中品德內涵。如果產(chǎn)生了對品德課學習的興趣,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很好地將生活與品德課聯(lián)系起來,而且不會覺得品德課是一門無聊枯燥的課堂。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感受生活,體味生活,這樣才能使品德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品德課不僅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且是一個人的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只有借助生活體驗,構建生活化的品德課堂,才能讓學生自覺追求知識,了解知識。課堂知識學習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替整個現(xiàn)實世界,但是當生活化的課堂構建起來之后,課堂就可以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這就是生活化品德課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素怡.努力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辦學成果,2010.6.4.
[2]佚名.淺談思想品德課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幾點嘗試[J].市場分析,201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