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強
“實踐”、“批判”和“革命”的社會歷史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本性的再思考
薛俊強
吉登斯和哈貝馬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性詮釋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應有的實踐和反思精神,同時遮蔽乃至誤讀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真正理論本性。歷史唯物主義既非思辨歷史哲學,更不是實證科學和社會進化論。面對新的現實問題而得出富有歷史感和現實感的時代闡釋,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實踐”本性;對現代社會權力關系運行機制給予最為深刻和現實的歷史批判,凸顯出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性”向度;追求實現無產階級人類解放折射出歷史唯物主義“革命性”維度。歷史唯物主義不是抽象地言說社會歷史規(guī)律性的問題,而是聚焦揭示人的生命個體被“物化”的社會關系統(tǒng)治的歷史根源、洞悉社會生活本質、探求實現每個人自由個性和全面發(fā)展的現實道路。
歷史唯物主義;實踐;批判;革命;社會歷史理論
近年來國內外學界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實質的探討從整體上推進了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討論的層次和深度也有所提升,其中一些論著不乏真知灼見。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實質的學術探討仍有必要深入下去,這是深化當前對馬克思哲學實質理解的關鍵。當前歷史唯物主義學術爭鳴應避免研究的實證化和思辨化雙重誤區(qū)。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應在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本性基礎上展開對社會歷史重大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應秉承其“實踐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根本理論原則,彰顯歷史唯物主義洞悉社會生活實質的理論特質和當代價值。
當代西方社會理論家結合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現實對經典歷史唯物主義主義理論范式進行富有現實歷史感的理論反思和現實批判。通過批判反思他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解讀,窺見其理路特色和不足之處,有利于推進和反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研究。
1.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證化和文化批判研究路徑的批判反思
吉登斯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不應局限于純粹理論的思辨研究,更為重要的是還應把其運用于當下具體經驗問題的研究,進而更新已有的理論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徑。在他看來,這應成為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在內的社會科學應有的理論品格。吉登斯試圖揚棄并超越原有的社會學理論研究方式(包括唯物史觀),用他自己一套特有的概念術語來解釋社會制度形成和發(fā)展趨勢。“如果思想確實具有重大的啟迪,那么,更重要的任務不是窮究它們的根源,而是進一步對這些思想加以磨礪,展示它廣泛的用途,哪怕所采用的概念框架截然不同于原先孕育它們的那種?!雹俦局@樣一種“反思”和“批判”精神,吉登斯出了“結構化的理論”②,該理論受到了唯物史觀啟發(fā)。確切地說,本書其實是對馬克思那里時常被引用的一段名言的深切反省?!啊藗?或讓我們直接用人類這個詞)創(chuàng)造歷史,但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句話說的不錯,他們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著。可當我們把這表面上沒什么毛病的見解運用到社會研究中去時,引發(fā)出的問題又是多么的紛繁復雜!”③吉登斯這里指出了以往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問題和癥結所在。“‘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富有爭議的用語,對它有好幾種主要的理解方式;但根據這些標準,至少有一種使我認為它正是進化論的某種翻版。如果這么理解,那么歷史唯物主義就只不過是體現著更具普遍意義進化論本身及其所引發(fā)后果的某些局限,故此也應該同樣予以揚棄?!雹芗撬闺m然正當指認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實踐指向和現實路徑,但是,他把歷史唯物主義看成是一種社會進化論的觀點,這一點值得商榷。吉登斯忽視了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社會權力關系生成機制解釋的深刻批判性向度,僅僅把歷史唯物主義理解為一種社會進化論是不充分的。吉登斯對于社會結構的這種重新理解就是要超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在他看來,歷史唯物主義是功能主義的,這種功能主義的特點是過于強調社會結構和整體對個人行動而言具有的至高無上性。應該說,這種說法主要是應對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tǒng)教科書中所談到的歷史唯物主義,而不是針對馬克思本人的歷史唯物主義。⑤吉登斯認為,對待歷史唯物主義需要一把激進的解剖刀,但他的這種解剖刀是建立在肢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和消解歷史唯物主義革命性基礎之上,并最終用他所理解的激進社會學徹底解構了歷史唯物主義。盡管他對歷史唯物主義抱有同情,但他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在剖析新時期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新特征和前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機制方面存在致命缺陷。⑥
哈貝馬斯受到馬克斯·韋伯啟發(fā),但他認為韋伯的“合理化”概念仍含糊,仍是一種目的理性主導的概念。依據這個觀點,他批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方式概念,并把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內涵解讀為生產工具決定論。“知識和技術,在馬克思看來是一種絕對的解放力量,可它們自身卻成為了社會壓迫的工具?!雹卟蝗莘裾J,歷史唯物主義非常重視知識和技術的進步,把它們視為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的基本前提。但是,歷史唯物主義僅僅把知識和技術看成是人類解放的工具和手段,而并非如哈貝馬斯所說的“絕對”解放力量。與其把“知識”和“技術”作為人類解放的絕對力量,不如把人自身和理論本身作為人類解放的絕對力量?!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雹鄽v史唯物主義的價值訴求著眼于“整個人類”的解放,落腳點是“個人”的解放。“知識”和“技術”只是人類解放理論得以可能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并不是人類解放本身。馬克思充分看到了“知識”和“技術”在資本主義這一特定社會形態(tài)中的“非人性”的一面?!皺C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雹峁愸R斯試圖通過其“交往行為理論”,通過強調“語言”、“對話”和“溝通”在社會整合中的作用,對歷史唯物主義給予理論重構。他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國家功能和危機性質的分析,用“生活世界”和“系統(tǒng)”分析框架取代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理論范式分析晚期資本主義中人的自由被剝奪等問題。他過分夸大了“言語”在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社會整合作用,他的基于交往行為理論之基礎的整個社會批判理論從整體上看,還是一種文化批判,一種意識形態(tài)副本的批判。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性和革命性原則在哈貝馬斯筆下完全被消解殆盡。
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強烈的“實踐性”、“革命性”和“批判性”。從根本上來說,歷史唯物主義是一門解蔽范疇和消解意識形態(tài)幻象的批判的社會歷史理論。歷史唯物主義上述理論特質決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價值及其理論效應。
無論是傳統(tǒng)歷史教科書還是吉登斯和哈貝馬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反思仍有待給予重新審視。當前學界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必須基于全面理解馬克思學說的整體性理論特質、理論旨趣和理論邏輯基礎之上。⑩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要體現馬克思哲學本有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批判”精神。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路徑應具有開放性和前瞻性,應積極吸取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研究的問題域應從抽象理論思考轉向對現實生活中重大問題的思考,關注人文社會學科中的有關歷史發(fā)展的哲學問題,在與其他學科的對話反思中推進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進而彰顯歷史唯物主義在理論和方法上的獨特理論特質。在這一點上,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解讀值得借鑒,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理應得到警醒。從當前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發(fā)生來看,“資本”邏輯仍統(tǒng)治著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病癥”根源的批判路徑,仍具有分析全球化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質的重大理論價值。政治經濟學批判仍是洞察資本主義制度安排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批判武器。歷史唯物主義在對以“資本”為主導的現代社會現實問題的批判深刻性上,在尋求社會整合和建構最為基本的層面上仍具有現實意義,這一點恰恰被部分西方具有左翼思想傾向的學者極力消解了。(11)
從思想史上看,馬克思對青年黑格爾派自我意識哲學和黑格爾思辨哲學的批判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對“現實的個人”、“現實的歷史和社會”重新理解的嶄新視域。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科學社會主義內在構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空間、深化并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和基本范疇。
《考古拾趣》有文、有書、有畫、有印,完美體現了一代學者的學養(yǎng)修為。行內人,按圖索驥,看到了賴非先生幾十年的田野考古、學術成果;行外人,拍案大笑,讀到了一個率真質樸、好玩有趣的老靈魂。
還有不到一周時間,無私派新生就能和他們的家人重逢,自選派大典后,這算是他們的第一次團聚。新生們會回家,坐在客廳里,首次以成人身份和父母談心,嘮嗑。
可參考的評估子算法:可以檢測邊角值,進行加權求和,數值越大說明大數在邊角,更易合并取得更高的分數;檢測所有數值的周圍數值的情況,差距越小時兩者更易進行合并;檢測矩陣中最大值,最大值直接反映游戲情況;檢測空格數,空格數越多,就有更大機會成功。
更為殘忍的是,戴菲兒尚未死去,艾莉便走進他們的生活。艾莉不知道,當她與秦川做愛,旁邊的戴菲兒會是什么感覺??墒撬浪母杏X,她在乎。她在乎的不是秦川,而是戴菲兒。
“沒什么?!蔽艺f著,跟著馬老師離開了學校。我們一起走了一段路之后就分開了。我一個人空手走到了車站門口。
新型政黨制度理論創(chuàng)新基本維度——基于民主政治的比較研究……………………………………………………… 董亞煒(6·12)
1.破解思辨結構的秘密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的開啟
歷史唯物主義不僅揭示了哲學與現實世界的關系,而且也把哲學得以生成和發(fā)展的領域界定為每個人所生活其中的現實的社會生活世界;哲學的使命和任務在于通過審視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感性生命活動,批判和反思“現實的個人”與社會的內在關系實質,通過社會關系的批判而洞悉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彰顯和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全面發(fā)展。歷史唯物主義不是游離于社會歷史現實生活之外的抽象思辨、而是把其整個理論學說奠基于從事現實生產活動的每個人的生活領域?!皻v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保?5)與其說馬克思所實現的哲學變革在于對思辨哲學體系、內容和方法的變革,不如說體現在哲學觀念上的變革?!拔覀兛梢詧猿终f馬克思以后的哲學不再是以前的哲學。一個不可逆轉的事件發(fā)生了,這與一個突然出現的新的哲學觀點無法相提并論,因為它不只是要求改變觀點和方法,而是要去轉變哲學實踐?!保?6)
2.政治經濟學批判、科學社會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確立
如果說馬克思對思辨哲學的批判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那么對古典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則意味著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的深化和確立?;隈R克思主義哲學史視角,不論馬克思對普魯東經濟學的批判,還是對庸俗經濟學的批判,他通過對古典經濟學(17)的“生產”、“勞動”、“資本”和“貨幣”等經濟范疇的批判性揚棄,使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得以奠基。馬克思通過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更為深化了歷史唯物主義本有的問題意識和價值關切。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邏輯展開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范疇的生成和確立過程。反之,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結論又是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經得到就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保?8)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不是一種進化論的自然過程,“構成指導這個必然性論證方法論視域的,不用說就是唯物史觀,同時,唯物史觀也是對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社會形態(tài),實現以生產資料社會占有為基礎社會形態(tài)的現實性和必然性的展望。”(19)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兩者以不可分割、內在交融的共時性狀態(tài)共同存在于馬克思思想中。
馬克思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體現為一種深刻的社會歷史批判,集中體現了對遮蔽真實社會關系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經濟范疇的經濟哲學批判。具體言之,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是以經濟哲學為切入點,以解決“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分裂所導致的個人發(fā)展的二元對立為出發(fā)點,以求徹底解構“資本”統(tǒng)治人的邏輯悖論。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通過對“貨幣”(交換價值)起源的歷史追溯,指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三階段說”。這三階段包括古代共同體社會、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發(fā)展階段(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和每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全面發(fā)展階段。從中可以看出,馬克思從事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主要意圖在于探求每個人的自由個性得以發(fā)展的歷史道路。如何把人與人之間本有的和諧共生關系從以“物”的依賴性作為表現一切社會關系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解放出來,構成了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經濟范疇批判的理論主題。具體表現為對“商品”、“貨幣”和“資本”的三大拜物教批判。
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辯證批判,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和基本范疇得以最終確立,馬克思對“自由人的聯合體”未來理想社會的科學展望——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得以形成??茖W社會主義集中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性特質和主體性向度,并構成歷史唯物主義革命性的理論延伸和必然結論。與此同時,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是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對這一事情加以自為的把握,立足于這種洞察,對原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作了‘科學的’奠基。這時,使所謂的‘奠基’成為可能的社會觀·歷史觀的依據,無非是唯物史觀。馬克思恩格斯確實與唯物史觀的確立融為一體地真正得以超越早期社會主義?!保?0)總之,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科學社會主義構成、深化和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和基本范疇。
2.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理論前提與返本開新
1.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社會資本邏輯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質
由此可見,實行模式視角既可以從靜態(tài)路徑考察,又可以從動態(tài)路徑考察。 所以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模式研究應不盲目為某種實行模式背書,而是立足于現實,從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交互作用的角度來診斷計劃生育政策實行的問題,為當下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模式的優(yōu)化配置提供可能的思路。
其中,精餾柱直徑為40mm,分為2段,每段高度80cm以上,填料為不銹鋼θ網環(huán)填料Φ3mm×3 mm,單次實驗水樣為0.5~2.0 L。
然而,在中國對中南半島開展文化外交的過程中,各對象國所采取的行為方式卻存在差異。例如,柬埔寨對同中國發(fā)展文化關系表現出較強的配合熱情,泰國更重視雙向互動,越南則帶有一定的保守傾向。同為中南半島國家,同樣是與中國開展文化外交活動,為何各國的行為方式卻呈現差異?目前學界的研究針對這一問題鮮有關注與討論?;诖耍疚臄M選取越南、泰國和柬埔寨三國為例,從國際關系的視角設計分析框架對上述國別行為差異進行解釋,并嘗試提煉規(guī)律性的結論,從而為文化外交的理論研究以及我國的外交工作提供參考。
同時,諸如“生產力”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也不是一個知性的認識論范疇,而是蘊含著豐富的“批判性”維度。深入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范疇的“批判性”維度,必須挖掘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范疇蘊含著的深刻人學向度?!吧a力好像具有一種物的形式,并且對個人本身來說它們已經不再是個人的力量,而是私有制的力量,因此,生產力只有在個人是私有者的情況下才是個人的力量。在以前任何一個時期,生產力都沒有采取過這種對于作為個人的交往無關緊要的形式,因為他們的交往本身還是受限制的。另一方面是同這些生產力相對立的大多數個人,這些生產力是和他們分離的,因此這些個人喪失了一切現實的生活內容,成了抽象的個人?!保?4)如何把本應是個人本質力量表征的生產力還給人本身,指明實現上述目標的實踐路徑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于:通過提高社會生產力,釋放生產力的社會屬性,消解資本對個人的抽象統(tǒng)治,從而讓資本服從主體本身的內在需求,最終為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無產階級斗爭的學說,為個體占有全部生產力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階級斗爭學說折射出歷史唯物主義強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維度。無產階級革命和階級斗爭不單是由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fā)催生的純粹自然進化過程,這其中也必然體現對無產階級“階級意識”自覺性的能動把握?!榜R克思恩格斯預想,資本主義發(fā)展使工人階級均質化、其生活條件愈發(fā)嚴酷、階級斗爭變得越來越尖銳、工人階級意識覺醒和組織結集,不可否認都進行了頗為樂觀的推測。但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組織路線,乃至階級形成論的背景中,提出了關于階級斗爭物象化了的發(fā)展原動力的某種洞見,我們必須始終留意這一點,將之自為地抽取出來。”(25)馬克思對有關階級斗爭學說和激發(fā)群眾階級意識起來革命的策略有著充分的理性自覺,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階級斗爭超越了左傾冒進的“激進主義”和改良保守的革命策略。這一點得歸功于歷史唯物主義“物象化”的批判視域。“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將群眾的革命奮起,與這甚至通過前衛(wèi)號召和指導而開始的相比,有如通過半透明的物象化了的自己運動、自然發(fā)生的突發(fā)似展相而開始的原因作了洞察——一方面對莽撞地奮起的奮勇分子進行批判,同時另一方面——基于對社會經濟的動態(tài)分析,預見下一個即將到來的群眾高漲時期,設定了對下一個群眾斗爭高漲應如何準備、如何參與這種方法上的問題?!保?6)正如馬克思自己所說的那樣,“問題不在于某個無產者或者甚至整個無產階級暫時提出什么樣的目標,問題在于無產階級究竟是什么,無產階級由于其身為無產階級而不得不在歷史上有什么作為。它的目標和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在它自己的生活狀況和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組織中明顯地、無可更改地預示出來了?!保?7)
①③④吉登斯:《社會的構成》,李康等譯,三聯出版社1998年版,第61、40、50 頁
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性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內在理論邏輯在于批判和解蔽物化的社會關系(商品、貨幣和“資本”)對個人的抽象統(tǒng)治,彰顯每個人的自由個性和全面發(fā)展。馬克思對以上問題關切有著充分的理論自覺。“這一運動的整體雖然表現為社會過程,這一運動的各個因素雖然產生于個人的自覺意志和特殊目的,然而過程的總體表現為一種自發(fā)的客觀聯系;這種聯系盡管來自自覺個人的相互作用,但既不存在于他們的意識之中,作為總體也不受他們支配。他們本身的相互沖突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凌駕于他們之上的他人的社會權力?!保?1)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社會權力關系運行機制進行了最為深刻和現實的歷史批判,這極為鮮明地凸顯出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性”向度。“每個個人行使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就在于他是交換價值的或貨幣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裝著自己的社會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系。”(22)馬克思深刻地把資本對個人的抽象統(tǒng)治現狀描述為:“資本越來越表現為社會權力,這種權力的執(zhí)行者是資本家,它和單個人的勞動所能創(chuàng)造的東西不再發(fā)生任何可能的關系;但是資本表現為異化的、獨立化了的社會權力,這種權力作為物,作為資本家通過這種物取得的權力,與社會相對立?!保?3)
馬克思破解了青年黑格爾派和黑格爾理性思辨哲學的秘密,開啟了哲學的新視域——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孕育和開啟了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的理論新視域。在《神圣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對思辨哲學的神秘性和內在結構給予了深入剖析。單一個別的事物為什么表現為“實體”(事物的內在本質)?本應作為每個個別事物共相和抽象之表征的“實體”為什么具有自己的內在生命并與每個個別事物相對立?基于以上問題,馬克思把思辨哲學的結構和方法歸結為“把實體了解為主體,了解為內在的過程,了解為絕對的人格。這種了解方式就是黑格爾方法的基本特征?!保?2)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先導和實質就在于他對思辨哲學內在結構的徹底顛覆和改造,這一改造的最終理論成果體現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的開啟。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價值關切在于:如何彰顯現實感性個體的自由個性,解蔽抽象實體對真正個體自由的遮蔽?!巴ǔ5墓麑嵉膬r值已經不在于它們的天然屬性,而在于使它們在‘絕對果品’的生命過程中獲得一定地位的思辨屬性?!保?3)馬克思此時用哲學的語言來表述他對思辨哲學的批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批判“思辨”本身,而在于批判思辨的抽象性和神秘性?!八急嬖鯓右蕴摷俚淖杂煞绞綇淖陨碇邢闰灥兀踑 priori]造出自己的對象;另一方面,思辨又怎樣由于想用詭辯來擺脫對對象的合理的、自然的依存關系,卻偏偏陷入了對對象的最不合理和最不自然的從屬關系,而不得不把對象的最偶然的和最個性化的規(guī)定臆造成絕對必然的和普遍的規(guī)定?!保?4)馬克思針對思辨哲學把“實體”歸結為“主體”之自我構建的神秘特性,澄清了“實體”得以形成的社會機制:“實體”即社會,即現實的個人及其感性活動。個人的感性實踐活動(物質生產)、人們的現實生活是經濟范疇和社會意識現象的感性生成論基礎。理性思辨哲學存在的基礎在于現實的個人的感性生存活動。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通過對思辨哲學的批判性闡釋,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初始問題視域:社會歷史的現實起點、現實個人的感性活動和社會歷史規(guī)律性生成的內在機制。
歷史唯物主義直面社會歷史現實,其理論特質正在于不斷面對新的現實問題而得出富有歷史感和現實感的時代闡釋,這集中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本性”。針對德國思辨哲學脫離社會現實的狀況,馬克思鮮明提出其歷史觀的現實針對性。“青年黑格爾派的意識形態(tài)家們盡管滿口講的都是所謂‘震撼世界的’詞句,卻是最大的保守派。如果說,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人宣稱只為反對‘詞句’而斗爭,那就確切地表達了他們的活動。不過他們忘記了:他們只是用詞句來反對這些詞句;既然他們僅僅反對這個世界的詞句,那么他們就絕對不是反對現實的現存世界。這些哲學家沒有一個想到要提出關于德國哲學和德國現實之間的聯系問題,關于他們所作的批判和他們自身的物質環(huán)境之間的聯系問題?!保?8)歷史唯物主義實踐本性還在于揭示出一切社會意識(法律、道德、宗教等等)與社會歷史現實的本質關聯?!安皇且庾R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保?9)恩格斯晚年把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和功能界定為研究問題的指南和方法論無疑切中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本性?!暗俏覀兊臍v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爾學派的方式構造體系的杠桿?!保?0)馬克思晚年曾針對當時的法國年輕學者和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歪曲而自稱自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在晚年給拉法格的書信中又針對這一事情做出了明確表述:“所有這些先生們都在搞馬克思主義,然而是10年前你在法國就很熟悉的那一種馬克思主義,關于這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大概會把海涅對自己模仿者說的話轉送給這些先生們:‘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獲的卻是跳蚤’。”(31)如何避免當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探討不出現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他們的后來人發(fā)出的善意警告,這非常值得當前學界深入思考和探討。
個人被“物化”的社會關系統(tǒng)治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馬克思的拜物教理論?!榜R克思對這種拜物教的秘密給予了自為的把握。確實,當不知道這種物象化的秘密,陷入拜物教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客觀主義的歷史把握及決定論的歷史把握。”(32)從根本上說,歷史唯物主義不是社會進化論式的實證社會科學,也不是思辨的歷史哲學。抽象地談論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還是實證科學,對于深入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質來說是不充分的,關鍵是要凸顯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性”、“批判性”和“革命性”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霸谒急娼K止的地方,在現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保?3)馬克思這里所指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道出了歷史唯物主義新世界觀的理論本色。歷史唯物主義不能被僅僅理解為純粹客觀主義的實證社會科學。歷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還是抽象的經驗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僵死的事實的匯集,也不再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活動。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特質在于:“唯物史觀是‘作為學問而出現的面向未來的一切社會學的普遍性’。唯物史觀不單是‘社會科學的認識論基礎’,既然是以對象的知識體系為志向——即便實際上還停留于備忘錄式的素描——就應該具有作為真正的綜合社會學性質,也不單是‘哲學的’史觀?!保?4)
注:
2.歷史唯物主義對現代社會歷史現實分析的“實踐性”品格
②結構化理論中的“結構”,指的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里反復涉及到的規(guī)則與資源;我們說社會系統(tǒng)的制度化特性具有結構性特征,就是指各種關系已經在時空向度上穩(wěn)定下來。我們可以抽象地把“結構”概念理解為規(guī)則的兩種性質,即規(guī)范性要素和表意性要素。這里所謂“規(guī)則”主要是指的是道德文化層面的問題,而非經濟領域中的問題。就是說,要解釋某一社會現象不能限于經濟領域,文化、習俗等領域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參見【英】吉登斯:《社會的構成》,李康等譯,北京:三聯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頁。
⑤王曉升:《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重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82—283頁。
挖掘與教學相關的備課資源,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化學生對考點的深度認識,還可以適時扭轉一些定向思維,對于高三學生提高歷史能力意義深遠。拓寬知識面要閱讀大量的書籍和學術期刊,教師要將搜集到的資料簡要地呈現給學生,減少學生的閱讀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三復習可以嘗試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
⑥吉登斯:《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批判——權力、財產和國家》,郭忠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5頁。
⑦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第1卷,曹衛(wèi)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頁。
⑧(12)(13)(14)(15)(24)(27)(28)(29)(3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1、280、279、281、4、580、262、516、524—525、526 頁。
⑨(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591 頁。
⑩馬克思學說的整體性可從其學說理論內容之間的內在有機聯系、理論學說的價值旨趣和理論邏輯、理論學說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及其現實解釋效力三個層面展開闡釋。
(11)當代歐美仍有部分左翼學者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和革命階級理論的理論本色,以此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社會問題。例如美國左翼學者伯爾特·奧爾曼(Bertell Ollman)、賴特(Olin Wright)及其英國學者大衛(wèi)·哈維(David Harvey)等。
(16)埃蒂安·巴利巴爾:《馬克思的哲學》,王吉會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頁。
(17)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界定非常明確?!拔宜f的古典經濟學,是指從威·配第以來的一切這樣的經濟學,這種經濟學與庸俗經濟學相反,研究了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內部聯系”(《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頁)。
(19)(20)(25)(26)(32)(34)廣松涉:《唯物史觀的原像》,鄧習議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14、115、128、131、77、50 頁。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頁。
[26] Howard J. Shatz, U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rategy in a Turbulent World, RAND Corporation 2016, pp. 102-104.
(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頁。
(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294頁。
(30)(3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587、590 頁。
〔責任編輯:金 寧〕
The Social Historic Theory of“Practice”,“Criticism”and“Revolution”:Rethinking on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Xue Junqiang
Giddens and Habermas,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hould be worth attention.However,they mis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neither the speculative historical philosophy nor positive science and social evolution.It reflects the“practical”natur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analyze new reality and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t highlights the“critical”dimen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give profound realistic discussion and criticism on modern social power relations and mechanism;it reflects the“revolutionary”dimen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pursue proletariat and human liberation.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not to abstractly discuss social historical law,but to reveal materialization roots which rule individual life,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social life,seek to the realistic road of realizing everyone free person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ical materialism;practice;criticism;revolution;social historic theory
B03
A
1001-8263(2014)01-0057-07
薛俊強,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 重慶400715
* 本文是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青年基金項目“唯物史觀視域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哲學思考”(2011QNZX09)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馬克思社會理想觀的當代境遇及其價值意蘊研究”(12CZX01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