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之完善

2014-12-03 23:54:06李華馬輝
南京社會科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保險法權益保護法保險人

李華 馬輝

論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之完善

李華 馬輝

隨著消費者保護運動的發(fā)展,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日益受到重視。我國《保險法》因無保險消費者的規(guī)定,很難超越現有規(guī)定而加大對處于消費者地位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的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范圍的界定與法律適用的規(guī)定,導致保險消費者無法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為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應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在《保險法》中增加保險消費者的相關規(guī)定。在保險案件裁決以及保險監(jiān)管中,應突出消費者保護的理念,從制度層面完善對保險消費者這一弱勢群體的保護。

消費者;保險消費者;利益保護;完善

一、問題的提出

在保險市場中,保險產品作為金融商品的一種,具有專業(yè)性、復雜性和抽象性的特點。保險人對保險產品精心設計,以大數法則為基礎,確定該產品的保險責任,同時又利用免責條款、格式條款來轉嫁風險,免除責任。通常情況下,普通人憑借一般生活經驗很難對保險產品的復雜性予以充分理解,而保險人的廣告宣傳與保險代理人的變相勸誘,不恰當地夸大了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在保險知識欠缺、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形下,尋求保險保障的個體成員很難作出理性選擇,其權益常受到侵害。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為應對金融危機,通過立法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金融消費者的范圍已經涵蓋了金融行業(yè)中的證券投資者、儲戶、持卡人、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等。①與此同時,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亦開始在監(jiān)管文件中使用諸如金融消費者、保險消費者等概念,以強化對儲戶、投保人、被保險人等利益的保護。針對近年來保險市場存在的誘騙投保問題,中國保監(jiān)會設立了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以保護保險領域中的消費者。然而,實踐的做法并沒有得到立法以及司法的回應。我國《保險法》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保護雖有相應的規(guī)定,但無保險消費者的概念。1993年通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范圍的界定,并沒有擴大延伸至保險消費領域,其關于消費者概念的一般規(guī)定很難推導出保險消費者的概念。2013年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注意到這一問題,其第28條規(guī)定,“……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痹谒痉▽崉罩校婕巴侗H?、被保險人利益的保險糾紛案件,法院裁判的依據是《保險法》而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中國保監(jiān)會基于社會公共利益,在市場監(jiān)管過程中明確提出保護保險消費者的權益。在消費者權益被日益重視的情形下,如何從制度層面完善對保險消費者這一弱勢群體的保護,有必要予以探討。

二、消費者與保險消費者

1.消費者?,F代國家之所以給予從事消費行為的消費者以特殊的立法保護,原因在于相比較于經營者,消費者處于弱勢的地位,而這種弱勢地位是隨著工業(yè)化社會的到來而逐漸出現的。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經營者與消費者在社會現實中的巨大的實質不平等逐漸顯露出來,一方面經營者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實力,為謀求巨額的經濟利潤,不惜采用各種手段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消費者面對日益繁多的商品、鋪天蓋地的廣告、日新月異的技術,已失去了與經營者平等的意思能力和決策能力,已逐漸成為市場交易中的弱者②。傳統(tǒng)民商法中主體平等與身份互換的假定逐漸喪失了其現實基礎,因而需要通過傾斜式的立法來對消費者提供特殊的保護,即通過對消費者和經營者差異性的權利配置來對兩者的實質不平等進行矯正。依據目前國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界定,消費行為通常被認為是個體基于求生存、便利或舒適的生活目的,在衣食住行娛樂方面所為滿足人類欲望的生活消費行為③。

2.保險消費者。在保險法律關系中,作為自然人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在面對經濟實力雄厚并對市場影響巨大的保險公司時,其弱勢地位同樣不言自明。隨著金融混業(yè)經營的推進,個體投保人等與保險公司在信息與決策能力方面的差距被不斷拉大。如果說普通的消費關系中消費者尚可以憑借生活經驗來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質量進行甄別,那么在保險領域中面對復雜程度日益提高的保險產品,投保人等僅憑日常生活經驗很難對保險產品進行獨立的準確判斷。如對于一些投資理財類的萬能保險、投資連結保險等,即便是保險從業(yè)人員也要經過專業(yè)化的培訓之后才可以了解此類產品的運作流程以及其中蘊含的風險。不具備專業(yè)知識和保險經驗的普通投保人很難理解保險產品中的專業(yè)術語,而這些專業(yè)術語恰恰會影響到對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的理解。此外,保險營銷模式中的電話直銷、上門推銷等突襲式銷售方式的采用使得投保人在表意行為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無法做出理性的決策??梢哉f,在保險法律關系中,投保人、被保險人等的弱勢地位相比于消費者之于經營者的弱勢地位顯然更為明顯。

從社會變遷的層面上來說,人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必然會去謀求實現對更舒適穩(wěn)定生活的追求。一方面,保險為個體提供了風險分擔的途徑以確保其生活穩(wěn)定;另一方面,理財類保險的推出為個體提供新的投資渠道,以實現個體財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擴大了個體的遠期消費能力,其與滿足個體當期需求的消費行為并無二致,因此可以說保險與消費行為的最終目標具有趨同性。在保險消費中,保險人提供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集中體現為保單和統(tǒng)一印制的使用大量專業(yè)術語的保險條款,與可感知、可觸摸的有形商品相比,保險產品與服務所具有的專業(yè)化和技術化的特性,使得消費者很難正確全面地了解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內容,消費者的弱勢地位表現得更為突出。

伴隨著消費者權利運功的不斷深入,消費者概念呈現擴張的趨勢,這為保險消費者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正當依據。保險的本質是風險保障,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用,購買保險產品,獲得的是對風險的保障和心理上的安全與滿足感,而非用于生產經營。因此,投保人購買保險產品的行為與普通消費購買商品一樣,符合消費者的行為目的要件,本質上是一種消費行為。圍繞保險消費者是否僅限于自然人,爭議較大。有人認為,不能簡單地以是否具有自然人屬性來對消費者進行區(qū)分而將非自然人驅逐出消費者陣營,否則將背離消費者保護的初衷,故保險消費者不僅僅局限于自然人,“為保險保障需要向保險服務者購買保險產品、接受保險服務的社會成員應統(tǒng)稱為保險消費者而應得到保護?!雹芄P者認為,在保險領域,單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比較,雖相對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弱者地位,但現行《保險法》關于保險人說明義務、不利解釋規(guī)則的適用等規(guī)定,完全可以為單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權益提供充分的保障,并不需要把其納入保險消費者的范圍。從保險消費者的保護現狀出發(fā),把保險消費者界定為自然人,更有利于傳統(tǒng)消費者理念在保險領域的引入,更有利于保護保險市場中弱勢群體的利益。只有自然人為生活需要購買保險、接受保險服務才能成為保險消費者,而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社會團體不能成為保險消費者。如同消費者并不限于商品的直接購買人,還包括最終的消費者或使用者一樣,投保人購買保險產品成為消費者,因保險合同的成立而享有保障和獲得利益的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作為保險法律關系的主體,一并納入保險消費者的范圍。

三、兩種態(tài)度

1.保險監(jiān)管機構的態(tài)度。我國《保險法》中并未使用“消費者”或“保險消費者”的概念。為保護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作為其內設機構之一。其職責為,擬訂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規(guī)章制度及相關政策;研究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協調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重大問題;接受保險消費者投訴和咨詢,調查處理損害保險消費者權益事項;開展保險消費者教育及服務信息體系建設工作,發(fā)布消費者風險提示;指導開展行業(yè)誠信建設工作;督促保險機構加強對涉及保險消費者權益有關信息的披露等工作。⑤保監(jiān)會在其發(fā)布的監(jiān)管文件中多次使用消費者的表述,通過以“消費者”為關鍵詞在北大法寶中對保監(jiān)會監(jiān)管文件的搜索結果顯示,保監(jiān)會所發(fā)布的包含有“消費者”詞條的監(jiān)管文件中最早的一份為2001年4月發(fā)布的《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貫徹落實全國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此后,保監(jiān)會在其發(fā)布的監(jiān)管文件中多次涉及到“消費者”這一關鍵詞。這些監(jiān)管文件中,除部分文件為保監(jiān)會針對特定事項所做出的批復、回函、公告以及涉及保險中介人員、精算師資格考試等事項的公告以外,其余均為以通知、意見形式發(fā)布的涉及整個保險行業(yè)的監(jiān)管要求。保監(jiān)會在監(jiān)管文件中除做出“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宣示性要求之外,還有多個文件涉及對保險消費者特定權利的保護??梢钥闯?,作為行業(yè)監(jiān)管機關的保監(jiān)會非常重視從消費者的視角來加大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

2.法院的態(tài)度。與保險監(jiān)管機構非常重視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不同,法院對于此問題的看法與保監(jiān)會相左。在司法實務中,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因保險糾紛案件而提出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訴訟依據的案件數量不多,即便在這為數不多的案例中,法院一般傾向于對于原告方提出的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裁判依據的訴訟請求或者不置可否,或者直接在裁判理由中指出保險合同關系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提出的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依據的訴訟請求,法院在最終的裁判結果中均排除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保險糾紛案件中的適用,而對于為何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裁判理由,有些法院認為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保險合同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因而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⑥有些法院則是在其裁判理由中指出原告方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由提起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而駁回原告方的訴訟請求,這一表述實質上表明了法院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能適用于保險合同糾紛領域。⑦此外亦有部分法院并未直接說明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是在最終的判決中直接以保險法或合同法做出判決。⑧概言之,法院不承認保險消費者理念而排除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保險監(jiān)管機構重視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大相徑庭。但也應該看到,即便保險監(jiān)管機構基于弱勢群體保護理念可以更好地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但法院的保守主義做法并不能成為被批判的標靶,畢竟大陸法系的司法克制主義要求法院應當以實體法的規(guī)定做出裁決,法院在實體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適用于保險領域的情況下,拒絕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是有法律依據的。

從保險監(jiān)管來看,保險監(jiān)管機構基于指導保險公司及其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角度,已經在保險監(jiān)管中引入了保險消費者的概念,并把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作為主要的監(jiān)管內容,以指導保險公司及其從業(yè)人員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保險法》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已有相關規(guī)定,法院對法律適用的謹慎,很難從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角度上來處理保險合同糾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僅依靠保險法,不從保險消費者的角度處理保險合同糾紛,不利于保護保險法律關系中處于弱者地位的保險消費者的利益。

四、制度檢討

保險監(jiān)管機構和司法機關對保險消費者持不同態(tài)度。一方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的規(guī)定,并不能從中當然推導出保險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另一方面,《保險法》關于保險消費者規(guī)定的缺失,使保險消費者的含義不清,在外延界定不清的情形下,保險消費者權益的司法保護必然存在理論上的不足。立法上的概念缺失導致司法裁決的專業(yè)局限性,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保護難以在個案中獲得司法機關的支持。

1.《保險法》并無保險消費者的規(guī)定,對于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并不予以區(qū)分,難以對保險消費者提供特別保護?,F行保險立法基于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受益人的理念,考慮到投保人、被保險人所處地位的特殊性,在制度設計上對投保人、被保險人等予以保護。如規(guī)定保險人的說明義務以保護投保人知情權、規(guī)定不可抗辯條款以保護公平交易權、規(guī)定不利于保險人解釋原則以在疑義時保護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侗kU法》對保險相對人平等保護,并不區(qū)分一般投保人和保險消費者。如在保險人說明義務的設置方面,《保險法》關于保險人說明義務的規(guī)定,是把投保人、被保險人作為保護對象統(tǒng)一予以保護?!侗kU法》第17條關于保險人說明義務的規(guī)定并沒有從保護保險消費者的角度,加大保險人對于保險消費者(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說明義務,保險人無須對處于保險消費者地位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盡更多的說明義務。在保險經營過程中,一些保險從業(yè)人員在推銷保險時,對于沒有任何保險知識和投保經驗的自然人不僅不盡明確說明義務,而且還存在著欺騙行為,誘使沒有經驗與保險常識的人投保。近年來,在銀行在與保險公司合作中,銀行工作人員向一些來銀行儲蓄的、沒有任何保險知識的年老客戶推銷保險即為典型的欺詐保險消費者的案例。對于此類無保險知識和投保經驗應納入保險消費者范圍的個體社會成員,保險人及其代理人應盡更為詳細的說明義務。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概念界定具有時代局限性,保險消費者并不能獲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從理論上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概念的解釋與范圍的界定,似乎應將保險消費者納入其調整范圍。這些接受保險公司保險服務的個體社會成員,其購買保險的目的也是為了滿足生活需要,這一尋求保險保障以確保生活安定的目的同樣是個體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理應屬于消費者的范圍。立法機關注意到這一問題,在2013年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提出了保險服務經營者和服務者的概念,但保險業(yè)務的開展有專門的《保險法》規(guī)范與調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保險法》之間并不存在著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而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guī)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guī)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彼?,保險消費者權益難以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在眾多的保險案件審理中,法官拒絕引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對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予以保護這一問題。

3.在保險糾紛案件的審理中,裁判者保險消費者理念的缺失以及法律適用的謹慎,不利于保險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侗kU法》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并不突出其保險消費者的身份。如在對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審查時,保險人是否盡了說明義務的判斷標準除了堅持客觀標準之外,也應堅持主觀標準,即說明對象的具體身份是考慮保險人是否履行說明義務的一個尺度。如對一些知識能力欠缺的,初次投保的、年老的客戶,在投保時,保險人或保險代理人要盡更多的說明義務。所以,如果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被認定為保險消費者,則保險人的說明義務應加重,這也符合公平理念。如果法官在案件的審理中,對說明義務履行的判斷標準只有一種,那么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實質上忽視了對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尋求保險保障的群體的保護。

我國現有的民事訴訟制度規(guī)定,對于一審案件的判決,當事人可以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為由提起上訴,一審判決的錯案追究制度要求裁判者適用法律作出判決的時候需要更加謹慎,因為對于一個保險糾紛案件,法官如果適用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出裁決以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就會給敗訴的保險人提起上訴提供了法律適用錯誤這一充分的理由。為了規(guī)避這種有可能發(fā)生的并對職業(yè)生涯有影響的裁決風險,法官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或司法解釋的情況下,是不會主動來引用消費者的概念去保護在保險法律關系中處于弱者地位的保險消費者的。

4.保險消費者理念的缺失導致保險經營中侵犯保險消費者權益發(fā)生。長久以來,因為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缺乏保險消費者的理念,故在保險經營活動中,保險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情形經常發(fā)生。如保險公司不向保險消費者提供保險條款或產品說明書,使其不能全面了解保險產品的全部信息;對于合同中免除自身責任的條款,未在投保單、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也沒有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銷售過程中欺騙、誤導保險消費者。如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時,銀行柜面人員或保險公司銀保專員欺騙消費者,存在“存單”變“保單”現象;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壽險產品時誤導保險消費者,故意夸大保險產品收益,隱瞞風險程度、“猶豫期”規(guī)定、退保可能遭受的損失等重要信息。這些都與保險經營中保險消費者理念缺失有關。

五、保險消費者保護機制的完善

1.制定《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明確保險消費者的概念,把保險消費者納入金融消費者范圍予以規(guī)制。伴隨著金融消費活動的普及和金融消費群體的分化,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各國監(jiān)管機構對消費者保護的重新重視,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立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⑨同時也為我國眾多學者所積極倡導。⑩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完善,可以考慮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視野之下,重新建構一套保護包括保險消費者在內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這一立法構想,是基于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消費行為的相通性,構建一部統(tǒng)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該法內容主要包括金融消費者的概念、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基本原則、金融消費者的權利、金融行業(yè)的監(jiān)管、金融消費者的救濟機制和爭議解決途徑等方面。

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為依托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可以通過區(qū)分保險消費者和保險服務者,明確界定保險消費法律關系,從一種全新的視角詮釋保險消費者權利,解讀保險服務者義務。通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作出規(guī)定,可以回歸投保人、被保險人等作為消費者的真實身份,更好地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

2.修改現行《保險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條款?,F行《保險法》基于利益平衡及公平的理念,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對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受益人的保護作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體現了對弱勢一方的保護。但由于該法中保險消費者概念的缺失,不能對保險消費者予以特別保護,其后果是在保險經營過程中,一些損害保險消費者行為經常發(fā)生。《保險法》作為審判機關審理保險案件糾紛的主要依據,在無保險消費者具體規(guī)定的情形下,裁判者只能依據現有法律規(guī)定對保險案件作出裁決,判決結果并不因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是否為保險消費者而有差異。即使裁判者認為保險消費者的利益應予以積極保護,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擴張適用亦被遏制。在《保險法》中增加保險消費者的規(guī)定,可以明確保險消費者的地位,以區(qū)別保險消費者與一般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法》明確保險消費者的概念不僅可以和保險監(jiān)管的保險消費者保護機制相適應,而且可以在保險案件審理中,為裁判者提供明確的依據,以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鑒于《保險法》關于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規(guī)定已經比較具體,故保險法關于保險消費者的規(guī)定可以安排在總則部分,增加一條“國家保護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的表述,通過將消費者權利與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保護相結合,以便在具體個案中,法官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明確部分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消費者身份。

3.侵害保險消費者權益案件的審理適用保險合理期待原則。保險合理期待原則,要求法官在裁判案件時,不應拘泥于保險條款的文義表述,而應該從一位合理的外行的被保險人的角度,去考察他的合理期待是什么。如果一個未經保險或法律專門訓練的理性的被保險人預期保單會對某項損失提供保障,那么法院就會尊重被保險人合理期待,盡管可能合同文字已經明白無誤地將其排除出賠付范圍。合理期待原則不僅超越了傳統(tǒng)保險合同解釋理論,而且背離了明示合同條款必須嚴守等合同法基本原理和理念。(11)合理期待原則倡行于美國,并在世界范圍內引領了一種優(yōu)先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的思潮。該項原則宣示了禁止保險人濫用其制度優(yōu)越地位的新興公共政策,張揚了保險人應主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法理思想,得了普遍的認可與接受。合理期待原則實際上發(fā)揮了禁止保險人濫用其優(yōu)勢地位損害合同自由和實質正義的“事前規(guī)制”效用。該項原則所體現出來的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和對被保險人利益優(yōu)先保護的法意思潮卻值得所有人肯定。與附合合同理論、疑義利益解釋規(guī)則和棄權、禁反言等法律分析工具相比,合理期待原則使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之法律機制更為完善和縝密。(12)在保險案件審理過程中采用消費者合理期待原則,可以以此推動保險行業(yè)的改革,促使保險人改良保險產品,重新設計保單內容,以清晰的語言擬定保險條款,并在締約過程中主動進行信息披露,自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完善多方主體廣泛參與的保險消費者保護機制。從商主體的特性來看,保險人是利潤最大化的市場趨利者,其主要目的是營利。雖然近年來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理念被逐漸接受,但保護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并不能與企業(yè)的逐利性相協調。保險消費者保險專業(yè)知識匱乏,其權利處于容易被侵害的境地。而協調和平衡雙方的利益,需要一個多方主體包括保險監(jiān)管機構、保險行業(yè)協會、保險人以及保險消費者共同參與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保險消費者因保險知識缺乏和信息不對稱,其在整個保險消費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容易受到欺騙與誤導,權益容易受到侵犯。單純的市場調節(jié)無法解決弱勢群體權益被侵犯的亂象,故保險監(jiān)管機構的“看得見的手”亦需要發(fā)揮作用,以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中國保監(jiān)會內部設立保險消費者保護局,即是通過加強監(jiān)管來保護弱者的利益。行業(yè)協會作為行業(yè)自律組織,在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方面,可以通過促使行業(yè)內的成員,簽訂行業(yè)自律公約、制定行業(yè)標準和行業(yè)指導性條款,規(guī)范行業(yè)操作,約束不正當行為。從保護保險消費者角度,保險人需要梳理已有的規(guī)章制度,使其具有適法性,通過積極履行合同義務,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保險消費者也應通過加強保險專業(yè)知識和消費者權益知識的學習,積極維護自身權益。這樣,通過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保護機制,更好地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

六、結論

傳統(tǒng)觀點重視保險行為與消費行為的差異性,通常情況下不能將投保人、被保險人等與消費者簡單的劃上等號。但社會的變遷使得一些投保人、被保險人在接受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時,產生了與消費者類似的弱勢地位。雖然保險領域的制度創(chuàng)新已加強了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但現有的制度缺陷無法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充分的保護,有必要將消費者理念引入保險領域,通過構建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完善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注:

①如美國于2010年7月通過的《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金融保護法案》案創(chuàng)設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以強化對金融領域消費者的保護,我國臺灣地區(qū)也在2011年6月通過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該法案中將符合標準的投資者、投保人、客戶等均納入金融消費者的范疇以提供更多的保護。

②李友根:《消費者權利保護與法律解釋——對一起消費糾紛的法律剖析》,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秋季號。

③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頁。

④郭丹:《金融服務法研究: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頁。

⑤參見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機構簡介。http://www.circ. gov.cn/web/site0/tab5170/

⑥如北京豐臺區(qū)法院(2010)豐民初字第09582號民事判決、北京市二中院(2009)二中民終字第07254號民事判決,均認為保險糾紛案件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⑦如上海市二中院(2010)滬二中民六(商)終字第94號判決。

⑧如廣東廣州中院(2007)穗中法民四終字第12號、第13號民事判決。

⑨美國早在1999年就出臺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日本于2006年頒布《金融商品銷售法》并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制定《金融服務法》,韓國的《證券市場和金融投資服務法》則于2009年生效。

⑩事實上,學界關于保險消費者保護的專門研究并不多見也不深入,而是將保險消費者作為金融消費者的一個類別,來探尋如何對金融消費者進行保護。

(11)邢海寶:《中國保險合同法立法建議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頁。

(12)樊啟榮:《美國保險法上“合理期待原則”評析》,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責任編輯:李 杏〕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surance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in China

Li Hua&Ma Hu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s protection movement,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insurance consumers.Since there was no provision of insurance consumers in Insurance Law of PRC,so it is difficult to protect the insurance consumers.The scope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sumers in Law of the PRC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limit.so that the insurance consumers can’t be protected by Law of the PRC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surance consumers,we should improve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increas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insurance consumers in Insurance Law of PRC.The concept of insurance consumer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judgment of the case of insurance and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surance business.The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urance protection of this vulnerable group of consumers.

consumer;insurance consumer;interest protection;improvement

923.8

A

1001-8263(2014)02-0108-07

李華,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210093;馬輝,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南京210093

猜你喜歡
保險法權益保護法保險人
最小化破產概率的保險人魯棒投資再保險策略研究
經濟數學(2020年4期)2020-01-15 13:18:57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網購中的應用分析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0
利他保險合同解除中的介入權研究——檢討《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17條之但書條款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40:02
“投保欺詐”的法律規(guī)制——《保險法》第16條第3款的解讀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0:52
聯合生存概率準則下最優(yōu)變損再保險研究
自殺免責期間規(guī)范之檢視——我國《保險法》第44條之反思與重構
仲裁研究(2019年3期)2019-07-24 07:38:56
未成年人死亡保險制度再探討——以《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為重點
探析新加坡兒童權益保護法律體系
再保險人適用代位求償權之法理分析
法制博覽(2016年36期)2016-02-02 14:17:03
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民商法的關系
金融法苑(2015年1期)2015-09-07 07:43:34
凤翔县| 宜君县| 右玉县| 子长县| 宁蒗| 长沙县| 山东| 鹰潭市| 图们市| 新和县| 全南县| 田阳县| 若羌县| 四子王旗| 涟源市| 陆河县| 都匀市| 哈密市| 探索| 化隆| 伊宁市| 石泉县| 永川市| 青神县| 元朗区| 自贡市| 新郑市| 清流县| 沁水县| 吴旗县| 寿宁县| 金昌市| 大悟县| 西贡区| 思南县| 林甸县| 丹棱县| 苍溪县| 文昌市| 舞阳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