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運超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體育部 河南鄭州 451464)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和2002年我國高校開始教學評估以來,高校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促進高校各方面的建設與發(fā)展,與此同時高校體育教學也發(fā)生積極的變化。但是高校體育依舊有些棘手的問題沒有解決,例如:在高校體育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甚至在有些指標趕不上中學生。問題與矛盾指引我們今后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今后工作重點關注的。
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場地硬件設施和學校體育人文環(huán)境兩個方面。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以來,大多數(shù)高校原有教學規(guī)模已無法滿足學生,于是它們紛紛搬遷至新校區(qū),建設新的教學場地與購置硬件設施;除此之外2002年在全國范圍開始的高校教育評估與2004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設備目錄》的通知,對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的改善不僅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先決條件,而且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
體育場地設施可以很快能夠建設起來,但形成運動氛圍則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加強校園體育人文建設也應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這種長期性特征需要我們多方共同努力,且持之以恒。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使很多教學內容得以開展,增加體育課程設置的同時,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可選擇性。新型課程的開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還可以促進體育人文環(huán)境的發(fā)展。
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代體育教學發(fā)展,五個維度(運動技能、身體健康、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體育課程目標的提出,要求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課程結構。目前,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走到了前面,課程實行低年級必修,高年級選修相結合的方式;體育課程逐步細化,一個項目分為“低”“中”“高”三門課程容學生選擇;有些高校從功能論的角度將體育課程劃分為各類課程,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人性化、多元化和細化的課程設置打破了原有的班級建制,來自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重新組班上課,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目前,在對學生的評定過程中,過去那種單一的,以“考試成績論英雄”評價方式成為歷史?!缎抡n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標準》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fā)展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考試結果,也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要以學生體育學習的進步幅度作為重要評定指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必然倡導評價的多元化,包括師生互評、教師互評、學生自評與互評、小組互評與對組員的評價結合等,這些評價方式已被許多高校采用。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項評定,而是二者的互動過程。學生在評價中可相互比較,查找對方的優(yōu)點與自身的不足,認識自我,激發(fā)自身的潛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相互合作,共同進步。
體育教師在授課中處于主導地位,負責課的組織與管理,教師自身的素質與備課好壞直接的影響著體育課的質量。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yōu)化結構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一環(huán)。這些年來,各高校也非常重視這一方面,紛紛制定許多政策與措施,鼓勵在校教師繼續(xù)教育,以提高整體教工的學歷與專業(yè)知識水平;同時,想辦法吸引高學歷、高職稱的年輕教師來執(zhí)教。當前,我國高校的師資隊伍明顯得到加強,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河南地區(qū)高校為例,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河南高校中2000年博士人數(shù)與碩士人數(shù)只占到總教工人數(shù)的2.44%與17.86%,而到了2012年這兩項數(shù)據(jù)已攀升為11.12%、36.84%;正高級職稱所占的比重由原先的5.76%上升到8.2%,正高級職稱比例有所增加。以上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高學歷人才在高校比重增加,而職稱結構則有所優(yōu)化。
《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結果表明,我國中、老年人的體質健康狀況有所回升,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連續(xù)下降二十多年的狀況得到遏制,而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卻“繼續(xù)呈現(xiàn)緩慢下滑”趨勢。
針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xù)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鍛煉意識單薄。這些年中小學生的體質有所提高主要是體育成績被納入到中招、高考分數(shù)中,學生被分數(shù)“逼著鍛煉”,并非積極主動的鍛煉,到了大學,沒人“逼”,就不鍛煉了,身體素質自然會下降。鍛煉意識單薄是,是導致我們的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xù)下滑的主要因素。二是大學體育課設置不科學。目前絕大多數(shù)本科院校通常在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而??圃盒V挥幸荒昙夐_設體育課,且體育課每周只有一次,體育鍛煉時間明顯不足。到了大三、大四,沒有了體育課,學生的體質狀況就又會出現(xiàn)下滑。中國大學生田徑協(xié)會副主席陳偉強教授提出:真正讓大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僅僅靠一周一兩節(jié)體育課是不夠的,更多的還是通過課外的活動養(yǎng)成大學生愛運動的習慣。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素質,身體健康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目前整個社會、學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表1 河南高校專任教師分學歷的人數(shù)對照表(2000年/2012年) 單位:人
2014年6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要求學生畢業(yè)時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處理,同時,也在體育課課堂人數(shù),每周上課時間都制定的硬性要求??梢钥闯稣畬W生體質的重視程度上升到新的高度。
《標準》的出臺,即使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可以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短時間內將提高上去,就如同當年體育成績納入中招總分一樣使中小學生的體質得到快速提升。但是,筆者對于這種“半強制”鍛煉理念并不贊同。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為了學分,為了畢業(yè)證被“強迫”鍛煉身體,那么當他們工作之后,我們還能用什么手段“強迫”他們鍛煉呢?我們的體育教育除了教授給學生運動技能與方法外,更重要是引導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養(yǎng)成“終身體育、終身運動”的習慣。
如何才能養(yǎng)成“終身體育、終身運動”的習慣呢?應有一下幾點:一是小學、中學和大學的體育課要統(tǒng)籌安排,在課的內容、形式與要求等方面要銜接起來,絕不能將其割裂開來制定教學大綱,學生在高中畢業(yè)前就應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學會至少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項目,并形成或基本形成“終身運動”的習慣,而到了大學應使“終身體育”理念得到強化和鞏固;二是實現(xiàn)課內外一體化,將課堂教學內容與課下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保障體育課外活動時間,鼓勵、支持學校體育社團與俱樂部的建設,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華、培養(yǎng)運動興趣的舞臺,同時,又可調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熱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提供肥沃的土壤;三是提高學生家長對體育的認識水平也至關重要,在對100名學生家長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并不認為體育就是一種教育,57%家長認為給孩子買一套運動服就夠。因此,改變家長們的體育價值觀和鼓勵家長對孩子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消費,也是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重要因素。
不管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還是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我們的終極目標都應是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理念,這種理念形成越早越好。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想,不僅轉變教師教學觀,也應轉變家長的體育觀,注重學生興趣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樹立其終身體育意識。此外,注重健康第一、發(fā)展學生個性、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們今后高校體育改革的內在要求。
[1]王繼雄.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4(1):104-106.
[2]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教育部負責人解讀《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EB/OL].[2014-07-09]http://www.jyb.cn/high/zcjd/201407/t20140709_589592.html.
[3]李錦標.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2013(3):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