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是以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假冒軍人名義,進行炫耀,實施欺騙活動的犯罪。本罪規(guī)定于我國刑法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之中,客觀上侵犯的是軍隊的威信及其正?;顒?,同時會影響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社會危害較大。本文通過對相關案件的深入分析,闡述個案所表現的特征、暴露出的問題,從而對辦理同類案件,預防此類犯罪提出建議。
關鍵詞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案件特點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李鵬宇,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一處。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079-02
案件情況:自2012年12月,被告人江某通過網上購買假軍服以及購買假的部隊印章制作假軍官證、士兵證等手段,假冒中央軍委辦公廳警衛(wèi)局警衛(wèi)排長、總參二部技術局參謀、北京軍區(qū)警衛(wèi)營警衛(wèi)員等身份,在石景山區(qū)八大處北京軍區(qū)大院內騙得軍線手機一部,后用該手機聯系北京軍區(qū)軍交運輸部、軍訓電教臺、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通信一團軍需股等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先后非法騙取辦理軍隊車輛駕駛證、領取被裝、免費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京西醫(yī)院就診,免費乘車及食宿安排等待遇。后被告人江某因犯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通過對該案進行深入分析后發(fā)現,此類案件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一方面被告人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軍人的形象聲譽,干擾了軍區(qū)機關正常工作和社會管理秩序,另外一方面,會對軍區(qū)防間保密和首腦要害部位安全警衛(wèi)工作構成了潛在威脅,此外,亦可能給軍區(qū)部隊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本文立足于辦理相關案件的工作實踐,著重分析案件的特點及案件暴露的問題,進而對預防此類犯罪提出對策建議,以求對實務操作有所裨益。
一、案件特點
深入分析案件特征,有助于把握個案的特殊性,也有利于揭示同類案件的普遍共性。本案中,在被告人自身經歷、犯罪動機、犯罪客觀行為等發(fā)面均有顯著特點,可歸納為如下幾方面:
(一)被告人曾有過參軍經歷,冒充軍人動機主要系軍人身份存在感情,且具有較強的虛榮心
被告人自己曾參軍入伍,在部隊生活過近兩年時間,其對部隊的環(huán)境較為熟悉,積累了一定人脈關系,對部隊的內部程序較為熟悉。另外,被告人懷念軍營時光,向往自己能夠繼續(xù)在軍隊工作、生活。本案被告人稱自己冒充軍人照耀撞騙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后通過偽造的身份與軍隊人員交往,并經常混跡于軍隊各個單位及場所之中,如到醫(yī)院免費醫(yī)療、前往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游玩等。
(二)被告人故意通過非法手段購買軍需用品,偽造軍人身份,使自己獲利
本案被告人先后通過網絡先為自己購買了多套部隊軍服及軍用標識,后在路邊發(fā)現辦理假證的廣告并與之取得聯系,用自己的證件照片偽造“中央軍委辦公廳警衛(wèi)局”頒發(fā)的中尉軍銜、警衛(wèi)排長職位的軍官證,另外用同樣方式為其朋友辦理假軍官證件。并用此證件在部隊為自己及他人騙取了“營門出入證”、軍銜手機、被裝的多樣軍需用品。被告人明知自己為滿足虛榮心,而做出違法行為是不可取的,但卻仍然故意為之,沒有一次悔改,對冒充軍人騙取軍需用品所造成的后果完全沒有認識。
(三)被告人為在他人檢舉、揭發(fā)后被發(fā)現,無主動到案自首的情況
本案被告人在與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的管理科科長聯系安排住宿后,該科長與領導匯報此事,后經領導核對,發(fā)現其真實身份,并進行舉報,后朱日和基地負責人接軍區(qū)保衛(wèi)處處長電話后,召開會議,實施抓捕工作,后被告人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被抓獲。結合全案,可以看出,被告人的主觀想法中并沒有意識到相關問題的嚴重性,只是出于自己的一時私心肆意妄為,故沒有自首等其他情節(jié)。
二、存在問題
通過辦理案件的工作實踐,發(fā)現案件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對于犯罪的形成、具體實施和預防有很大的影響,表現如下:
(一)被告人的法制觀念淡薄,出于一己私利冒充軍人招搖撞騙
被告人曾在軍隊服役,但對于冒充軍人行為的嚴重性仍毫無意識,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從而使其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及利用軍人身份獲取利益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沒有深刻考慮到此違法行為毀壞了軍人的形象和聲譽,給軍區(qū)機關正常工作和社會管理秩序造成了潛在威脅。
(二)被告人輕易即可得到軍服、及軍隊專用證件模板等物品,為其行騙提供了便利
被告人身穿的軍裝及軍用標識等軍需物品都是從通過網絡輕易購買的,其所辦理的假軍官證是通過關系,從軍隊內部人員處領取的,且證件封皮等都是真的,只需其在空白處填寫相應信息,加蓋偽造的印章即可。而其偽造的印章以及購買的軍需物品都是通過與街頭小廣告聯系制作或從網上購買的,價格較便宜,且方便快捷。另外,被告人還曾通過軍隊內部人員騙取軍隊車輛駕駛證、軍線手機等真實軍隊物品,此情形暴露出被告人輕易就可以制作軍隊證件,編造虛假身份,并長期沒有被軍區(qū)部隊相關部門察覺,說明軍區(qū)部隊對相關有效證件及物品缺乏嚴格的監(jiān)管與督查,體現出了部隊工作人員管理意識、防范意識較為落后。
(三) 公安機關對此犯罪行為不好取證,展開偵查工作難度大
被告人實施犯罪地點在軍隊內部,涉及到軍隊保衛(wèi)部門、地方公安機關,在案件管轄問題上存在一定爭議。且由于案件具有一定敏感性,可能涉及軍隊內部秘密,故在對案件事實的查證,對犯罪人員的抓捕,案件先期調查工作的進行等諸多方面存在溝通不暢、難以進行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