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昉昊,錢 勁,袁海鋒,徐國盛,梁家駒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成都610059)
中國南方中上揚子地區(qū)大面積范圍內廣泛發(fā)育有多套厚度大、有機質含量高、成熟度高、且油氣顯示活躍的黑色頁巖,至今對這些黑色頁巖的研究和勘探還處于初級階段。然而,在北美地區(qū),通過對以微米級、納米級的微孔隙為代表的頁巖儲層的微觀特征進行研究,在頁巖氣孔隙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對頁巖氣的勘探開發(fā)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分析中揚子地區(qū)的湘中、湘東南拗陷泥盆系-二疊系泥頁巖層系的沉積模式、巖石學特征、儲集特征及含氣性特征,并與美國Barnett頁巖儲層特征進行比較,探討其異同點,明確有利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的儲集層特征。這將有利于深化對湘中、湘東南拗陷內頁巖層系及整個中揚子地區(qū)的海相頁巖層系的認識,為頁巖氣資源的進一步勘探開發(fā)提供參考。
湘中、湘東南地區(qū)泥盆紀至二疊紀共經歷了4次沉積旋回[1]。第一次沉積旋回發(fā)生在跳馬澗期至棋梓橋期,包括以大規(guī)模強烈拉張為地質背景的海侵過程,和受柳江運動影響而出現的海退過程。在湘中地區(qū)以深海臺盆為中心發(fā)育了以佘田橋組(D3s)和棋梓橋組(D2q)為代表的2套海相頁巖。第二次沉積旋回在古陸構造格局控制下,以早石炭世海水再次侵入開始,至測水期早期再次全面海退。期間研究區(qū)受淺海與濱海交替影響,沉積了一套以大塘階測水組(C1d2)為代表的海陸過渡相泥頁巖。第三次沉積旋回則主要受東吳運動控制[2],以海西期中、晚石炭世準地臺發(fā)展階段的最大一次海侵為背景,以二疊紀龍?zhí)对缙诤K嫱顺鰹榻Y束,沉積了一套濱海沼澤相泥頁巖。第四次沉積旋回則是在大隆期較為短暫的沉積旋回,對泥頁巖層系的影響較小(圖1)。
全區(qū)主要發(fā)育4套頁巖層系[3],其沉積特征如下。
a.中泥盆統(tǒng)棋梓橋組與上泥盆統(tǒng)佘田橋組。在臺地相區(qū)以深灰色中厚層狀云灰?guī)r、灰?guī)r為主,偶夾粒屑灰?guī)r、泥質灰?guī)r,在臺地海盆相區(qū)以泥灰?guī)r、泥頁巖為主,夾生物碎屑灰?guī)r或泥晶灰?guī)r薄層。無論是漣源凹陷還是零陵凹陷內泥頁巖厚度變化都不大,棋梓橋組與佘田橋組泥頁巖發(fā)育最厚處的累計厚度可達400多米。主要沉積中心位于漣源凹陷、邵陽凹陷內。
b.下石炭統(tǒng)測水組。其泥頁巖以深灰色中厚層狀灰?guī)r、泥頁巖、泥質灰?guī)r、灰黑色泥灰?guī)r及含碳質泥巖為主,夾生物碎屑灰?guī)r與含碳質灰?guī)r薄層。沉積中心位于漣源凹陷內,泥頁巖發(fā)育最厚處累計厚度可達150多米。往南經邵陽凹陷至零陵凹陷,泥頁巖厚度逐漸變薄。
c.上二疊統(tǒng)龍?zhí)督M。上二疊統(tǒng)在泥頁巖類型、厚度、有機質豐度方面均有不同,主要由濱海沼澤相的灰黑色泥頁巖、碳質頁巖、薄煤層及深水環(huán)境的灰黑色硅質巖夾硅質灰?guī)r組成。龍?zhí)督M在湘東南拗陷內分布較廣,沿安仁-永興-桂陽-宜章一線厚度大(100~500m),并可細分為永興-桂陽、攸縣-茶陵-安仁南、北兩個發(fā)育區(qū),南區(qū)泥頁巖發(fā)育程度高,厚度可達500多米。
總而言之,中揚子地區(qū)泥盆系-二疊系泥頁巖主要發(fā)育在湘中拗陷及湘東南拗陷內,泥頁巖層系發(fā)育,累計厚度可達1km以上。
圖1 湘中-湘東南拗陷構造分區(qū)位置圖及巖性簡表Fig.1 The structure partition location map and lithology profile of the Xiangzhong depression-Xiangdongnan depression
中上揚子地區(qū)石炭系-二疊系煤系地層沉積期,也是富有機質頁巖沉積期。根據黑色頁巖沉積保存條件及有機質富集分布規(guī)律,認為海陸過渡環(huán)境中的牛軛湖沼澤和海灣沼澤地區(qū)是黑色頁巖的有利發(fā)育區(qū),據此建立了“海灣沼澤混合”沉積模式(圖2)。
海灣沼澤混合沉積模式主要適用于早石炭世大塘期和晚二疊世龍?zhí)镀?,這兩個時期主要發(fā)育三角洲、潮坪、海灣、河流等海陸過渡環(huán)境,富有機質頁巖沉積于濱海沼澤帶和牛軛湖沼澤帶。
圖2 中揚子地區(qū)石炭系-二疊系富有機質泥頁巖沉積模式Fig.2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organic matter-rich shale deposition mode of the Middle Yangtze region
在海灣沼澤帶,僅受潮汐作用和短暫洪水影響,水動力小,泥(黏土)容易被潮汐攜入海灣沉積。這種沉積泥(黏土)有助于植物生長,大量植物的存在不但有助于有機質的大量生成,而且又降低了水動力,有助于淤泥的堆積。因此,在這種低能水體和大量有機質輸入的條件下,富有機質頁巖得以沉積及保存。
牛軛湖沼澤帶(也稱為河流沼澤帶)的形成受控于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海水的滲透補給,河流的頻繁遷移形成大規(guī)模的牛軛湖。由于牛軛湖近海,海水可通過滲透方式緩慢補給湖水,并且不會擾動水體;同時,合適的水深和富營養(yǎng)的湖泥,有助于大量植物的生長,有機質得以迅速堆積。
如湘中拗陷下石炭統(tǒng)大塘階測水組主要發(fā)育海灣沼澤相,河流沼澤為次要環(huán)境,泥頁巖累計厚度最厚地區(qū)可達150多米,巖性以灰黑色泥頁巖、含碳質泥巖及泥灰?guī)r為主,湘東南地區(qū)過渡為潮坪環(huán)境,頁巖厚度向東南方向也逐漸變薄。湘東南地區(qū)龍?zhí)督M為海灣沼澤相和河流沼澤相混合沉積,區(qū)內黑色泥頁巖層較發(fā)育,沉積中心沿馬田-永興-竹葉塘一線分布,最大厚度達到500多米,是黑色泥頁巖層系發(fā)育的主力層系。
龍?zhí)督M:通過對野外采集的樣品進行全巖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表1),龍?zhí)督M礦物中含量最高的為黏土礦物,其次為石英、方解石等礦物,可見黃鐵礦。黏土礦物平均含量(質量分數)為39%,石英平均為29.3%,斜長石平均為1.75%,方解石平均為15.3%,白云石平均為11.6%。
表1 龍?zhí)督M礦物X射線衍射組分分析(w/%)Table 1 The Longtan Form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通過龍?zhí)督M礦物組成三角圖可知(圖3),主要的礦物組分為黏土和脆性礦物,碳酸鹽礦物含量相對較低。脆性礦物約占總體的58%,脆性礦物與黏土礦物之比約為1.5。脆性礦物含量整體上高于黏土礦物。
測水組:通過對野外采集的樣品進行全巖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表2),測水組礦物中含量最高的為黏土礦物,其次為石英、方解石等礦物。此外,黃鐵礦在4套泥頁巖層系中最發(fā)育。黏土礦物平均質量分數達到41.3%,石英平均為37%,方解石平均為10.85%,白云石平均為2.57%,黃鐵礦平均為5%。
圖3 湘中、湘東南拗陷泥頁巖層系及Barnett頁巖礦物組分三角分布圖Fig.3 The mud shale formation in the Xiangzhong-Xiangdongnan depression and the Barnett shale mineral components of the triangle distribution
由測水組礦物組成三角圖可知(圖3),主要礦物組分為黏土和脆性礦物,脆性礦物的質量分數約為53%,以石英為主。碳酸鹽礦物含量相對較低,大約只占總體的15%。脆性礦物與黏土礦物之比約為1.3。相較于其余泥頁巖層系,黏土礦物最為發(fā)育。
佘田橋組:佘田橋組中含量最高的為黏土礦物,其次為石英、方解石等礦物。黏土礦物平均質量分數為38.225%,石英平均為33.28%,方解石平均為24.65%(表3)。
由佘田橋組礦物組成三角圖可知(圖3),黏土礦物、長石+石英+黃鐵礦較多,碳酸鹽礦物含量相對較少,脆性礦物與黏土礦物之比約為1.6。脆性礦物占總體的60.34%,以石英為主;碳酸鹽礦物較少,以方解石為主。
棋梓橋組:通過對野外剖面采集的樣品進行全巖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表4),棋梓橋組礦物中含量最多的為石英,其次為方解石、黏土礦物。石英平均質量分數為38.142%,方解石平均為32.054%,黏土礦物平均為26.04%。
由棋梓橋組礦物組成三角圖可知(圖3),黏土礦物含量相較其他泥頁巖層系少,脆性礦物的含量則較高,脆性礦物與黏土礦物之比為2.8。脆性礦物占總體的72.68%,其中以石英為主,碳酸鹽礦物以方解石為主。
結合前人研究[4]認為脆性礦物在改善頁巖氣儲集狀況、增加游離氣含量、提高采收率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脆性礦物的含量影響著頁巖中的孔洞縫的發(fā)育,較高的脆性礦物含量可以有效改善頁巖的儲集空間和滲流通道,有利于頁巖氣的儲集及開采。但同時,有研究認為[5]碳酸鹽礦物和硅酸鹽礦物會導致頁巖層吸附甲烷的能力減弱。碳酸鹽礦物亦較易充填頁巖中的原生孔隙,導致游離態(tài)頁巖氣的儲存空間減少。因此認為,理想的礦物組成不僅需要考慮黏土礦物與脆性礦物間的比例,亦應重視脆性礦物的組成關系。
表2 測水組礦物X射線衍射組分分析(w/%)Table 2 The Ceshui Form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表3 佘田橋組礦物X射線衍射組分分析(w/%)Table 3 The Shetianqiao Form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表4 棋梓橋組礦物X射線衍射組分分析(w/%)Table 4 The Qiziqiao Form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以美國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頁巖為例,石英的質量分數為34.5%,黏土礦物約占24.2%左右,碳酸鹽礦物平均為21.7%,脆性礦物約占60%左右[6,7]。綜合礦物組分特征,發(fā)現湘中、湘東南拗陷及其周緣的主要頁巖層系中以佘田橋組、龍?zhí)督M的礦物組分特征與Barnett頁巖礦物組分特征較為相似。佘田橋組泥頁巖黏土礦物含量相對較高,其質量分數約為38%;石英約占34%,碳酸鹽礦物約為25%。龍?zhí)督M泥頁巖黏土礦物含量亦相對較高,質量分數為39%,石英約占30%,碳酸鹽礦物約為27%。
佘田橋組的泥頁巖脆性礦物組分相對合理,脆性礦物含量較高,但其中碳酸鹽礦物含量相對較低,有利于孔隙發(fā)育與保存。另一方面,雖然佘田橋組泥頁巖中黏土礦物組分較多,但其有機質成熟度較高,Ro值平均達到2.0%以上,高于Barnett頁巖(Ro值平均為1.7%)[8,9],較高的成熟度意味著黏土礦物內固態(tài)干酪根向烴類流體轉化較多,有機質孔亦較發(fā)育。結合目前美國頁巖氣勘探開發(fā)效果較好的現狀,可以認為佘田橋組的礦物組成比例對于頁巖氣的儲存、開采較為有利。
龍?zhí)督M的泥頁巖脆性礦物與黏土礦物比例較合理,礦物組分特征與佘田橋組類似,因此認為其礦物組成比例對于頁巖氣的儲存、開采較為有利。但龍?zhí)督M泥頁巖礦物組合的不足之處在于脆性礦物中碳酸鹽組分含量略高;此外,龍?zhí)督M泥頁巖Ro值平均為1.70%,相較于佘田橋組略低,因此有機質孔發(fā)育程度可能略差于佘田橋組。
其他頁巖層系中,測水組中黏土礦物含量相對較高,不易勘探開采。棋梓橋組中脆性礦物極為發(fā)育,約占整體的75%,但是缺少黏土礦物可能也意味著缺乏必要的生烴與保存的條件;同時,方解石含量較高,質量分數>30%,亦不利于游離氣的賦存,因此不將其作為最有利的層段。
在超高精度電鏡下可以看到泥頁巖內部的微小孔隙類型,鑒于泥頁巖儲層的巖性特征,本文主要針對微孔隙(直徑<10μm,包含納米孔隙)進行討論。在21個樣品的場發(fā)散電鏡掃描照片中,識別出黑色泥頁巖中主要的微孔隙類型中既包括孔隙連通性較好的格架孔、有機質孔、生物體腔孔等,也包括連通性較差的溶蝕孔。
格架孔:其形成機理為各類礦物顆?;虻V物格架,受本身特性決定或后期地質作用改造,相互支撐,形成孔隙(圖4-A)。這類孔隙往往相較于其余微孔隙大,孔徑為0.2~2μm不等,且由于為顆粒支撐,連通性較好[10,11]。主要類型包括4種:①硅酸鹽片狀礦物相互支撐和疊置形成的格架孔;②碳酸鹽顆粒格架支撐形成的格架孔;③片狀黏土礦物在成巖期受壓力彎曲形成的格架孔;④顆粒之間包裹鑲嵌形成的格架孔。
溶蝕孔:主要存在于碳酸鹽和長石中,亦可出現在其他礦物中(如黏土礦物、石英)??紫遁^小,孔徑主要分布于0.05~5μm之間(圖4-B)??紫堕g相對孤立,因此連通性較差。
有機質微孔:該類孔隙數量龐大,但孔徑相較于其他微孔隙小,孔徑從幾納米至幾百納米。一般認為該類孔隙是由于固態(tài)干酪根賦存于格架孔中,后轉化為烴類流體時在干酪根內部形成的孔隙(圖4-C,D)。
有機質微孔具有較好的連通性[6,12],這是由于有機質主要存在于各類格架孔中,當固態(tài)有機質轉變?yōu)闊N類流體后,形成的有機質微孔繼承了格架孔的連通關系;同時,由于固態(tài)有機質的減少,亦使原有格架孔的連通性增強。不僅如此,有機質具有極強的親油性,其表面可吸附大量甲烷,有利于吸附氣的富集。更為有利的是,在大量生烴前壓實作用對該類孔隙幾乎不產生影響;同時,大量生成的有機質孔還部分彌補了泥頁巖層因壓實作用而減少的孔隙度。有機質微孔在頁巖中是天然氣富集相對重要的一類孔隙。
圖4 湘中、湘東南拗陷泥頁巖層系微孔隙類型Fig.4 The micro pore types of the shale formation in the Xiangzhong-Xiangdongnan depression
生物體腔孔:生物死亡后,體內的軟組織腐爛與溶蝕形成的孔隙(圖4-E)。海水硅藻體腔孔最為常見,硅藻內核中存在許多穿孔以及許多孔徑較小的類似篩孔的小孔,多呈規(guī)則排列,孔徑多在100nm左右,具有良好的連通性。同時,硅藻外殼為堅硬的非晶質硅組成,對內部孔隙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
微裂縫:頁巖中的裂縫有很多種,通過場發(fā)射掃描電鏡主要是識別其微裂縫。微型裂縫是指長度<0.01m,寬度<0.01mm的裂縫。該類裂縫大多為礦物之間的縫隙或受泥巖中封閉的黏土礦物脫水收縮作用形成,另外較常見的成因還包括礦物顆粒內或礦物晶體間受外力作用形成的裂縫等(圖4-F)。
研究資料表明,北美泥頁巖中發(fā)現的孔隙類型有3種[13]:(1)粒內孔,主要存在于成巖礦物或晶粒內部的孔隙;(2)粒間孔,存在于晶?;虻V物顆粒之間的孔隙;(3)和有機質相關的孔隙。以Barnett頁巖為例,其微孔隙主要有有機質成熟生烴演化、生物化石硅化、莓狀黃鐵礦等形成的粒間微孔、粒內微孔、自生礦物的晶間微孔等。參照湘中、湘東南拗陷孔隙類型,不難發(fā)現,研究區(qū)內孔隙類型跟北美泥頁巖一致,豐富多樣,連通性較好的孔隙較為發(fā)育。
在研究泥頁巖孔、喉分布特征時,選用等溫吸附-解吸曲線及比表面積對儲集空間進行描述。
4.2.1 等溫吸附-解吸曲線特征
通過對等溫吸附-解吸曲線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別樣品孔隙特征的好壞。當壓力未達到氣體臨界壓力時,氣體首先在中孔或大孔中進行多層吸附;當壓力大于臨界壓力后,則出現毛細管聚集現象,形成彎曲的液面。根據研究區(qū)內樣品實驗曲線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2類:一類下降幅度幾乎不變,持續(xù)緩慢下降(圖5);另一類曲線則表現為先緩慢下降,至某一臨界值后下降曲線穩(wěn)定一段時間,之后出現快速下降,至另一臨界值后再緩慢下降(圖6)。對這2種曲線特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龍?zhí)督M泥頁巖中的孔喉分選較好,尺寸差異較小,同時排列也比較規(guī)則;而測水組泥頁巖中孔隙結構復雜,孔喉分選較差,排列亦較不規(guī)則。
圖5 龍?zhí)督M樣品等溫吸附-解吸曲線Fig.5 Isothermal adsorption and stripping curve of th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samples
圖6 測水組樣品等溫吸附-解吸曲線Fig.6 Isothermal adsorption and stripping curves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eshui Formation samples
絕大部分樣品的吸附-解吸曲線特征都是比較平緩的反“S”形(圖5),這說明孔喉結構較好,孔喉間差異較小,有利于頁巖氣的滲透流動。
4.2.2 比表面積
根據研究區(qū)選取的21個泥頁巖樣品的比表面積統(tǒng)計來看,比表面積分布在1.068~11.638 m2/g之間,平均為5.189m2/g。其孔體積為樣品的吸附相對壓力最大時對應的吸附量,孔體積分 布 在 0.002~0.045mL/g 之 間,平 均 為0.012 4mL/g。泥頁巖儲層的孔隙主要為孔徑分布在3.349~34.273nm間的小孔,平均孔徑為10.123nm。其中微孔體積分布的范圍在0.000 5~0.004 3mL/g之間,平均為0.001 9mL/g??梢?,微孔隙所占體積很小。
從層位上來看,二疊系龍?zhí)督M、棋梓橋組的比表面積值較大,石炭系測水組、佘田橋組的孔徑最大(表5)。比表面積大的泥頁巖,其吸附天然氣的能力較強;主要孔徑大的泥頁巖,其儲存游離氣的能力則較強。因此,比表面積的測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泥(頁)巖儲層的好壞。不同孔喉直徑下的孔體積基本呈正線性相關,比表面積與孔徑呈負線性相關(圖7)。
表5 研究區(qū)主要泥頁巖層系比表面積和孔徑統(tǒng)計Table 5 Statistics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and pore sizes of the main mud shale form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圖7 研究區(qū)孔徑與孔體積、比表面交會圖(除去部分異常值)Fig.7 Pore size and pore volume,specific surface intersection of the mud shale in study area(removing anomalous values)
為獲得湘中、湘東南地區(qū)海相頁巖層系的吸附氣量數據,首先通過等溫吸附實驗,獲得各樣品的Langmuir體積,進而通過Langmuir方程計算吸附氣量。
湘中地區(qū):等溫吸附實驗測得其Langmuir體積分布在 0.73~2.43cm3/g,平均為 1.72 cm3/g。值得注意的是,在龍?zhí)督M實驗樣品QXJ-1、HG-1、ZZ-2出現了 Langmuir體積極大值,分別達到5.95cm3/g、20.58cm3/g和22.42cm3/g。各樣品Langmuir壓力數據分布在1~10.9 MPa,平均為2.37MPa(圖8-A)。
湘東南地區(qū):除煤樣外,等溫吸附實驗測得Langmuir體積分布在1.36~2.36cm3/g,平均為1.775cm3/g。同時,測得各樣品的Langmuir壓力較均一,分布于1.34~2.16MPa,平均為1.67MPa(圖8-B)。
根據國外資料,以Barnett頁巖為例,其吸附氣體積約為3cm3/g,表明其頁巖氣富集程度較研究區(qū)內大部分頁巖層系高。但另一方面,Barnett頁巖整體厚度較小,最大厚度只有300m左右[14],遠小于湘中、湘東南拗陷內頁巖層系的厚度。因此,從資源總量上看,湘中、湘東南拗陷仍具有較大的頁巖氣勘探開發(fā)潛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龍?zhí)督M樣品中Langmuir體積都出現了極大值。這些極大值并不能用個例來解釋,而應該認為是在濱海-沼澤沉積環(huán)境下由于海陸交互影響,在有機質頁巖沉積有利區(qū)形成的含氣性高值區(qū)。含氣性高值區(qū)往往出現在沉積厚度較大且煤系地層發(fā)育的區(qū)域。事實上在同受海陸交互影響的測水組樣品中亦出現了Langmuir體積極大值??梢?,在很多區(qū)域,龍?zhí)督M的含氣性遠好于Barnett頁巖。結合龍?zhí)督M厚度最厚可達500m以上這一沉積特征,顯而易見,龍?zhí)督M泥頁巖,尤其是煤系地層頁巖氣勘探潛力巨大。
圖8 湘中-湘東南拗陷頁巖樣品甲烷等溫吸附曲線Fig.8 The methan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of the shale samples from the Xiangzhong-Xiangdongnan depression
a.湘中-湘東南拗陷主要發(fā)育龍?zhí)督M、測水組、佘田橋組、棋梓橋組4套泥頁巖層系。其中佘田橋組與棋梓橋組泥頁巖主要發(fā)育于海相臺盆內,龍?zhí)督M、測水組泥頁巖則主要發(fā)育于海陸交互環(huán)境中的濱海-沼澤相內。泥頁巖累計沉積厚度較大,最厚處達1km以上。
b.4套泥頁巖層系中以佘田橋組、龍?zhí)督M與美國Barnett頁巖的礦物組分最為相似,唯有黏土礦物含量偏高。但結合研究區(qū)內佘田橋組泥頁巖層系熱演化程度較高的特征,認為較高的黏土礦物含量也意味著有機質孔較發(fā)育。因此,研究區(qū)內佘田橋組泥頁巖是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的有利層段。龍?zhí)督M泥頁巖礦物組成較佘田橋組略差,但黏土礦物與脆性礦物仍具有合理的比例關系,因此認為其亦是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的有利層段。
c.4套泥頁巖層系內孔隙發(fā)育,孔隙類型多樣。根據等溫吸附-解吸曲線特征及比表面積實驗結果可知,研究區(qū)內各套層系均具有較好的孔隙連通性,孔徑大小也符合頁巖氣儲存、開采的要求,整體上具有較好的微觀孔隙結構。
d.湘中-湘東南拗陷泥頁巖層系均具有較好的含氣性。整體平均值雖然小于美國Barnett頁巖的含氣性,但由于研究區(qū)內泥頁巖層系厚度遠大于美國Barnett頁巖的厚度。因此認為,研究區(qū)內主要泥頁巖層系具有較大的頁巖氣勘探開發(fā)潛力。此外,部分區(qū)域的龍?zhí)督M泥頁巖的含氣性遠優(yōu)于Barnett頁巖,結合其泥頁巖有效厚度較大的特點,認為龍?zhí)督M煤系地層勘探潛力巨大。
[1]敬樂,潘繼平,徐國盛,等,湘中拗陷海相頁巖層系巖相古地理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9(2):215-222.Jing L,Pan J P,Xu G S,etal.Lithofaciespaleo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ine shale series of strata in the Xiangzhong-Xiangdongnan depression,Hunan,China[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3,39(2):215-222.(In Chinese)
[2]陳洪德,王成善.華南二疊紀層序地層與盆地演化[J].沉積學報,1999,17(4):529-535.Chen H D,Wang C S.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basin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9,17(4):529-535.(In Chinese)
[3]馬若龍.湘中、湘東南及湘東北地區(qū)泥頁巖層系地質特征與頁巖氣勘探潛力[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檔案館,2013.Ma R L,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gillutite Formation and Potentiali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hale Gas in Central Hunan,Southeastern Hunan[D].Chengdu:The Archiv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In Chinese)
[4]聶海寬,張金川.頁巖氣儲層類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緣下古生界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2011,33(3):219-227.Nie H K,Zhang J C.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Lower Paleozoic in and around Sichuan Basin[J].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2011,33(3):219-227.(In Chinese)
[5]羅小平,李奕霏,吳昌榮,等.湘東南拗陷龍?zhí)督M泥頁巖儲層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0(5):588-594.Luo X P,Li Y F,Wu C R,etal.Characteristics of mud shale reservoirs in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of Southeast Hunan depression,China[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13,40(5):588-594.(In Chinese)
[6]劉樹根,王世玉,孫瑋,等.四川盆地及其周緣五峰組龍馬溪組黑色頁巖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0(6):622-639.Liu S G,Wang S Y,Sun W,etal.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shale i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ngmaxi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13,40(6):622-639.(In Chinese)
[7]Henry J D.Stratigraphy of the Barnett Shale(Mississippian)and Associated Reefs in the Northern Fort Worth Basin[M].Dallas:Dallas Geological Society,1982.
[8]Montgomery S L,Jarvie D M,Bowker K A,etal.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Fort Worth Basin,north-central Texas: Gas-shale play with multitrillion cubic foot potential[J].AAPG Bulletin,2005,89(2):155-175.
[9]Jarvie D M,Hill R J,Pollastro R M.Assessment of the gas potential and yields from shales:The Barnett Shale model[C]∥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 in the Southern-Midcontinent,2004Symposium.Oklahoma Geological Survey Circular 110,2005.
[10]邱嘉文,劉樹根,孫瑋,等.四川盆地周緣下古生界五峰-龍馬溪組頁巖微孔特征研究[R].成都:成都理工大學檔案館,2013.Qiu J W,Liu S G,Sun W,etal.The Microporous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in Lower Paleozoic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of Sichuan Basin and Surrounding Area[R].Chengdu:The Archiv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In Chinese)
[11]王蘭生,鄒春艷,鄭平,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存在頁巖氣的地球化學依據[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5):59-62.Wang L S,Zou C Y,Zheng P,etal.The geochemical basis of Sichuan Basin Lower Palaeozoic Erathem has shale gas[J].Natural Gas Industry,2009,29(5):59-62.(In Chinese)
[12]徐國盛,張震,羅小平,等.湘中和湘東南拗陷上古生界泥頁巖含氣性及其影響因素[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0(5):578-587.Xu G S,Zhan Z,Luo X P,etal.Gas-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ed factors of Upper Paleozoic shale in depressions of Central Hunan and Southeast Hunan,China[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13,40(5):578-587.
[13]葉玥豪,劉樹根,孫瑋,等.上揚子地區(qū)上震旦統(tǒng)—下志留統(tǒng)黑色頁巖微孔隙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9(6):575-582.Ye Y H,Liu S G,Sun W,etal.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Sinian-Silurian black shale in Upper Yangtze area of China[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2012,39(6):575-582.(In Chinese)
[14]Bowker K A.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Barnett Shale play,Fort Worth Basin[J].West Texas Geological Society Bulletin,2003,42(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