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瑞雪 黃彩如
2011年8月1日,三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蘋果侵犯其數個美國專利(案號:337-TA-794)。2012年9月,行政法官初裁認定蘋果不侵權。三星不服,申請復審。2013年6月,ITC終裁認定蘋果侵犯了一個涉案專利,并發(fā)布有限排除令和制止令,蘋果卻通過總統(tǒng)復審程序,獲得了27年以來總統(tǒng)復審程序第一次否決ITC發(fā)布的排除令和制止令的成果。
總統(tǒng)復審否決ITC終裁
337-TA-794案不僅是蘋果和三星之間的重要戰(zhàn)役,也是美國337調查制度中關于總統(tǒng)復審制度的一個標志性案件。
總統(tǒng)復審是337調查的一道程序。在ITC作出違反337條款的終裁后,除了應立即在聯(lián)邦公報公告之外,還應立即將其終裁裁決、救濟措施意見以及作出終裁的依據一并呈交美國貿易代表,在審查相關文件后,美國貿易代表將向總統(tǒng)建議應采取哪種措施。美國法律允許在適當的情況下對美國貿易代表開展游說活動。美國總統(tǒng)應在收到終裁后60日內決定是否批準終裁。如果美國總統(tǒng)收到終裁后60日內沒有作出否決終裁的決定,則視為美國總統(tǒng)已批準終裁。在實踐中,美國總統(tǒng)一般都會支持ITC的終裁。歷史上,在20世紀70~80年代,共發(fā)生過5次總統(tǒng)復審否決ITC的終裁,最后一次發(fā)生于1986年的337-TA-242案中。總體而言,總統(tǒng)復審否決ITC的終裁是相當罕見的。
在本案中,ITC在作出蘋果侵權認定后,指出蘋果不能證明存在許可,也沒有證明三星在與蘋果進行相關專利的許可授權的談判時存在不合理的行為,頒布禁令不會損害公共利益。因此,ITC決定頒布有限排除令和制止令,用以排除蘋果侵權產品的進口,并禁止已經進口的侵權產品的銷售。
而兩個月后,即2013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發(fā)函,以公共利益為由駁回了ITC發(fā)布的有限排除令和制止令。具體來說,美國貿易代表援引了美國司法部和美國商標專利局在2013年1月8日共同發(fā)布的關于標準必要專利的政策報告作為支持。該政策報告認為對于標準必要專利,只有在美國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無法獲得有效救濟的情形下(例如存在過錯的被許可人拒絕接受條件公平合理的許可),ITC給予排除令救濟才較為合適。最后,基于對美國經濟的競爭條件以及對美國顧客的影響等相關諸多因素的影響,美國貿易代表否定了ITC終裁所發(fā)布的有限排除令和制止令,但同時也提出三星可以通過法院程序獲得賠償救濟。
標準必要專利
本案中,三星險勝,但最終沒有對蘋果產品的進口和國內庫存產品的銷售產生影響。這不得不提一下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的特殊性。
在實施行業(yè)技術標準時必然要被實施的專利,通常被稱為標準必要專利。它與一般專利不同的是,業(yè)內公司必須遵守這些強制性的標準,因此不得不采用該等專利技術。而標準必要專利的專利權人也不能以其獲得的壟斷能力任意而為,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條件與許可費都需要遵守FRAND(Fair,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即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即“對于愿意支付合理使用費的善意的標準使用者,標準必要專利權人不得徑直拒絕許可,既要保證專利權人能夠從技術創(chuàng)新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同時也避免標準必要專利權利人借助標準所形成的強勢地位索取高額許可費率或附加不合理條件”。如果標準必要專利的專利權人提出的授權許可條件不合理,對方可以起訴該專利權人濫用專利、違反反壟斷法或不公平競爭等。由于標準必要專利的特殊性,專利權人和被許可方通常都是競爭對手,因此發(fā)生摩擦的幾率很高。近年來,圍繞著通信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發(fā)生了諸多訴訟,涉及的公司包括蘋果、三星、谷歌、摩托羅拉、諾基亞、聯(lián)想、華為和中興等。
與一般專利侵權可以獲得的救濟方式不同,相當部分的意見認為標準必要專利的權利人不應該獲得禁令,其原因之一是怕專利權人借標準必要專利的壟斷性和禁令頒發(fā)的可能性向被許可方施加壓力,從而在進行許可費的談判時獲得不當的優(yōu)勢。事實上,自美國最高法院2006年在eBay v. MercExchange案中推翻了在專利侵權后發(fā)布禁令的“一般規(guī)則”后,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幾乎沒有因標準必要專利侵權而發(fā)布過禁令。在蘋果與摩托羅拉的一個專利侵權案件中(案號.1:11-cv-08540),法官指出,如果蘋果制造具有UMTS通信功能的手機必須使用一項摩托羅拉的專利,否則其產品就無法成為一部手機。這種情況下,無法禁止蘋果使用該專利,法官進而認定賠償足以構成充分的救濟。
然而,與法院可以判決金錢賠償不同的是,ITC只能發(fā)布排除令、制止令等禁令。近年來,ITC在數個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案件中發(fā)布過排除令和制止令,也因此收到不少來自各界的質疑和反對聲音。但聯(lián)邦地區(qū)巡回上訴法院在2010年的Spansion, Inc. v. ITC.案中表達了對ITC做法的支持,它指出:“337條款的立法史可以看出國會意使禁令作為違反337條款的正常救濟……法律規(guī)定可以從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獲得的救濟與此很不相同”。
基于以上背景,本案初裁發(fā)布的排除令引發(fā)爭議倒不令人驚奇,讓人意外的是蘋果在本案中讓二十幾年來幾乎被視為擺設的總統(tǒng)復審程序得以拯救。無論如何,該案讓人重新審視總統(tǒng)復審程序的重要性,也將對通過ITC程序尋求對標準必要專利救濟的公司的訴訟策略產生深遠影響:由于337調查只能發(fā)布排除令、制止令等禁令,無法解決賠償問題,如果連獲得禁令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它們將更傾向于通過法院程序獲得救濟。
謹慎看待禁令
與ITC的終裁異曲同工的是,蘋果在2012年8月獲得陪審團作出的三星侵權判決之后,發(fā)起動議要求三星停止向市場繼續(xù)出售侵權產品。法官認定,涉案產品具有很多特征,而與蘋果專利有關的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并非涉案產品的核心功能,不應該因此被禁入市場;若是因此發(fā)布禁令,將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蘋果有機會獲得充分的金錢賠償。基于以上,法官駁回了蘋果的動議。此外,在第二起專利訴訟獲勝后,蘋果要求永久禁止三星銷售侵權手機,于2014年8月底被駁回。
可見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美國法院,對于蘋果和三星渴望的禁止對方產品進入市場這一救濟方式都持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因此,即便一方在某一專利訴訟上獲勝,也未必可以禁止對方銷售相關產品。由于電子產品更新?lián)Q代很快,特別在蘋果三星專利大戰(zhàn)中,雙方為避免產品受到案件結果的不利影響,更是積極推進產品的更新?lián)Q代,而法律程序進展緩慢,即便出現(xiàn)了不利判決,也可以要求重審、上訴、發(fā)出各種動議拖延時間,等漫長的法律程序終結時,最初被訴的電子產品早已經退出了市場。對于像蘋果和三星這種實力雄厚并且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公司而言,久戰(zhàn)未決,通過專利訴訟直接打擊對方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