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環(huán)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口語交際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初中語文新課標將“口語交際”列入初中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之一。但由于多種原因,“口語交際”的教學常常被忽略,最重要的是教師不知該如何駕馭這樣的課堂。本文是筆者在實施這個教學過程所用的一些教學方法,談談自己的教學心得。
【關鍵詞】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心得
《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初中生語文方面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5個方面的要求,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對于前三項的要求教師多能扎實的完成教學任務,但對于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部分卻沒有真正的實施, 把它當作是教學的附屬和點綴,甚至忽略,成為語文教學一項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但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作為單元的總結,知識的拓展延伸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因此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是對語文教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在這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淺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心得。
一、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語調(diào)動,為學習設置一個輕松、愉快的口語交際氛圍
口語交際是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的訓練,初中生由于年齡的原因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人是越來越少,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多數(shù)學生受周圍同學影響,會說也不愿意說。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角,同時教師要用微笑的面容、信任的目光、鼓勵的話語感染學生,再根據(jù)每個口語交際的話題設置情境。如,我在上《獻給母親的歌》這個話題時,一邊播放《燭光里的媽媽》,一邊深情的導入“如果有人問我世界上哪兩個字最讓你感動,那么我會告訴你,這兩個字就是母愛。母親是人間最圣潔的稱呼,母愛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今天讓我們以我們的拳拳赤子之心為我們的母親獻上一首最動聽的歌”。此時,我看到大多數(shù)的學生已被這富有感召力的導語感染,沉浸在濃濃的母愛的氛圍中,每個人都有為親愛的母親高歌一首的沖動?!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語的成功設置已為這節(jié)課讓學生覺得走進了一扇輕松的大門。
二、精選有內(nèi)容可說的話題,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
良好的氛圍為學生開口“說”起了一個好頭。課堂上,青春期的孩子愛面子,因擔心說錯而引發(fā)嘲笑,導致在“說”上較被動。因此要想讓學生有話可說并積極參與,需了解學生關心興趣的話題,選擇貼近他們生活能引起他們說的欲望的話題,如我在上《獻給母親的歌》,先讓學生講述你所知道的母愛故事。這個大多同學都有話可講,此時學生興致極高,各抒己見。有講黃鼠狼脫皮哺子的故事,有講藏羚羊跪拜的故事,有講汶川地震的故事等這些感人至深的例子,有講《血色母愛》這樣震撼人心的故事,有講《沉重的母愛》這樣令人深思的例子,此時班級已完全被濃濃的母愛包圍,“一千位母親有一千種愛,一千種愛卻是同一個情懷,讓我們也大膽的講出與媽媽間的故事,重溫記憶中的母愛。”恰到好處的過渡讓學生輕松自然的走進自己的生活,教師乘熱打鐵,開啟他們的心扉,將自己的感受和同學交流分享?!笆緹o火,相擊而發(fā)靈光”,精心巧妙的設計,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將學生“說”的欲望激發(fā)。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適機的疏導
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笨谡Z交際應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實際交際能力,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起“導”的作用。學生在說話時,由于緊張等原因造成思維混亂,再加上過分關注老師、同學的反應,常常在表達的容易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因此,放手讓學生說的同時,也應做適時、適機的疏導。如,我在上《到民間采風去》這個話題時,要求學生談談你所熟悉的各地風俗。整節(jié)可我多讓學生自己說,在說春節(jié)貼對聯(lián)這個風俗習慣時,他想從對聯(lián)的別稱、寓意、來源及貼法等來介紹。學生由于課前預習不充分,緊張的回答“除了在過年時還有……恩……”回答的同學尷尬的低下了頭,有的竊笑,有的面面相覷。此時我就通過提示性的語言“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來談談你的高見呢?”不僅緩和了氣氛,也順利的讓學生找到答案,也讓其他同學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及時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將知識點補充完整,必要時還可用恰當?shù)恼Z言把學生的意思重述一遍,既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通過口語交際,充分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的特點,以語文為核心,向其他知識擴散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同于歷史課、地理課、政治課等的綜合性學習。語文的綜合性包括語文知識本身的綜合和語文與其他知識的綜合。因此,通過口語交際這個活動,除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還應向其他科知識擴散,體現(xiàn)語文科的綜合特點。如,我在上《科海泛舟》時,不停留在介紹科學,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家的名言等,更多的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作。掛圖、模型、甚至只要是自己的一個構想,都可以拿出和同學分享,真正的徜徉于科學中,這就不僅僅停留在語文這個知識,同時也涉及到數(shù)學、物理、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識。又如在上《背起行囊走四方》時,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收集風景名勝的古詩外,還必須完成一篇導游詞的寫作,這就涉及的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知識。綜合性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也綜合運用多種知識,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完整。
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課堂容量,將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
口語交際部分的教學,僅僅就靠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課外做好充分的準備。有了知識積累,通過篩選、整合,多媒體的展示,擴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我在上《尋覓春天的足跡》時,我在兩周前就布置課前準備的內(nèi)容,如讓學生帶著相機去捕捉鏡頭前的春天,網(wǎng)上搜集描寫春天的美文、詩歌,寫一段“面對春天,我想說……”。經(jīng)過師生的精心準備,我在課上播放《春暖花開》的MTV,讓學生閉眼傾聽,感受春意,并說說感受。接著展示一組春天的圖片,要求學生從聽覺、視覺、嗅覺等口頭描繪春天。
通過分組競賽,比比哪組同學搜集到更多描寫春天的詩句,美文,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鏡頭前的春天”,這樣通過畫面和文字相結合讓學生更直觀的走進春天、感受春天,最后讓學生用五分鐘創(chuàng)作,進行交流。時間沒有浪費,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流暢,擴大了課堂的容量。
六、口語交際,學于課堂,運用于生活
口語交際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在課堂上就能完成的一項教學任務。課堂上,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如課前五分鐘的演講、講故事、表演課本劇、小型的辯論賽等,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還要走出課堂去實踐。如拜訪他人、接待客人、問路、上街購物、宣傳環(huán)保,真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社會在發(fā)展,科學在進步,對人才素質(zhì)和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課型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設置樂學情境,提倡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和諧主動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新課標解讀》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試教通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期,2006年6月
[3]《中學語文教與學》.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