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張春紅,王珍珍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300193)
中風后吞咽障礙在中醫(yī)學上屬“瘖痱”、“類噎膈”等范疇,是中風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多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飲水嗆咳、語言障礙、舌肌運動不靈、情感障礙等,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在中風病急性期為51% ~73%[1]。臨床多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水分營養(yǎng)物質攝入障礙等并發(fā)癥,最終因窒息而死。現(xiàn)代醫(yī)學針對本病治療尚無公認的有效方法,針刺治療此病與常規(guī)療法相比具有簡便易行、副作用少等優(yōu)勢,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故筆者就近年來針刺治療吞咽障礙的研究進行總結如下。
孟麗娜等[2]以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22 例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取穴內關、水溝、三陰交、風池、完骨、翳風,咽后壁點刺規(guī)范操作,諸穴合用有通關利竅、平衡陰陽、調神的作用,治療28 天前后洼田飲水試驗評分與Barthel 生活指數(shù)評分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4%,療效顯著。申鵬飛等[3]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60 例、針刺組60 例,康復組采用吞咽功能訓練,針刺組采用通關利竅針刺法,對比治療前后兩組的吞咽功能、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及營養(yǎng)狀況、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發(fā)現(xiàn)針刺組改善吞咽功能和血氧飽和度優(yōu)于康復組,且安全無副作用。杜翠云等[4]將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90 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5 例,分別采用“通關利竅”針刺法和傳統(tǒng)針刺法治療4 周后對比療效,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7.8%,對照組總有效率84.4%,提示:此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優(yōu)于傳統(tǒng)針刺組。曹銳等[5]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30 例,共2 個療程,治療前后洼田飲水試驗評分、藤島一郎吞咽療效評價評分及SWAL-QQL 評分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1),且2 個療程之間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 <0.01),臨床實踐證明:此法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作用明顯。趙曉峰等[6]隨機將100 例患者分為治療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治療組應用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康復訓練法治療,2 周后觀察療效。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治療組96.4%,對照組24%,且年齡、病程、病情輕重可影響治療組的療效,表明針刺治療此病療效優(yōu)于康復訓練。阮傳亮[7]將50例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加偏癱肢體功能訓練,對照組進行吞咽訓練,與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通關利竅針刺法的治療組比較療效,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1 個療程后藤島一郎評價得分均比治療前明顯提高,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0.01),且組間比較,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證明:通關利竅與吞咽訓練二者結合在改善吞咽功能上療效更優(yōu)。
張智龍等[8]取位于在頸部后正中線上,第6、7 頸椎棘突之間的崇骨穴為主穴,探討針刺崇骨穴不同深度對中風后吞咽困難臨床療效的影響,將283 例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隨機分為崇骨深刺組、崇骨淺刺組、傳統(tǒng)針刺組3 組,深刺組經(jīng)規(guī)范操作使崇骨穴刺向咽喉方向,得氣后留針60 ~75 mm,淺刺組崇骨穴直刺留針約30 mm,傳統(tǒng)組操作選用40 ~60 mm 長毫針,30 天后觀察療效3 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 (96/99)、64.9%(61/94)、70%(63/90),淺刺組僅中醫(yī)評價量表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深刺組和傳統(tǒng)針刺組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SSA 評分、中醫(yī)評價量表評分均下降明顯(P <0.01);各評分組間治療前后比較深刺組評分下降更多(P <0.05,P <0.01),說明深刺崇骨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治療吞咽障礙。楊迎民等[9]以深刺廉泉為主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用50 ~75 mm 不銹鋼針深刺廉泉穴,2 周后30 例治愈,20 例顯效,12 例有效,無效6 例,總有效率為91.2%。白晶等[10]將111 例患者隨機分為廉泉單針淺刺法(A1 組)、廉泉單針深刺法(A2 組)及廉泉加旁廉泉多針深刺法(B 組)3 組,14 天后總有效率分別為65.7%、83.3%、95%,顯效率20%、52.8%、82.5%,且B 組與另兩組比較都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頸部有效針刺點多針深刺法是一種見效快、安全的改善吞咽困難、提高生活質量的方法。陳幸生等[11]采用深刺風府配合芒針透刺的方法,設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針刺法,深刺組風府針刺深度取45 ~75 mm 之間,患者感到酸脹或觸電感后立即緩慢退針,不留針,不可向上深刺;對照組廉泉、內關、通里、金津、玉液常規(guī)操作。治療組60 例有效率95%,對照組60 例有效率83.3%。提示:深刺風府穴芒針透刺比普通針刺法在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上療效明顯。吳偉凡等[12]探討應用深刺內大迎穴方法治療中風后吞咽困難患者的療效。治療組及對照組均以“醒腦開竅”的針法治療,對照組選取玉液、金津進行點刺放血,治療組深刺內大迎穴。結果:總有效率分別是85.4%、70.7%,且兩組組內及組間吞咽障礙評分及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5)。得出結論:針對本病深刺內大迎的針刺法優(yōu)于傳統(tǒng)針刺法。趙穎等[13]將60 例患者吞咽困難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內科基礎治療,并分別采用深刺治療和常規(guī)針刺治療。取穴:雙側風池、完骨、翳風穴治療組予3 寸針,對照組予1.5 寸針;點刺金津、玉液、咽后壁方法同。臨床驗證:深刺對改善缺血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起效。
張仁義等[14]以補腎針刺法治療腦梗死后吞咽困難,將118 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進行吞咽康復策略治療,對照組加用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針刺取腎關(董氏奇穴穴位)、太溪、太沖。28 天后觀察療效得出治療組(62例)總有效率96.8%,對照組(56 例)80.4%。且床旁吞咽評估量表評分、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及吞咽困難分級量表評分,兩組組間及組內治療前后均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 <0.01),說明補腎針刺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鄭宏等[15]以沖脈理論為指導取穴進行針刺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并與常規(guī)取穴針刺組進行療效對比。沖脈針刺組選取大杼、上巨虛、下巨虛、內關、公孫為主穴治療患者42 例,常規(guī)針刺組選穴風池、廉泉、天突、內關、足三里等治療患者36 例,治療4 個療程后用洼田飲水試驗評價兩組吞咽功能。結果:沖脈針刺組有效率為100%,常規(guī)針刺組有效率為77.8%,治療時間上沖脈針刺組明顯短于常規(guī)針刺組(P <0.05)。表明沖脈理論取穴針刺治療吞咽障礙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且起效快。
彭長林[16]研究運用任督通調針刺法觀察組與常規(guī)針刺法作對照,觀察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療效差異。任督通調法選上廉泉、天突透膻中、百會透腦戶、風府穴,對照組為啞門、廉泉、通里、關沖穴。觀察兩組在治療前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87. 5% (28/32),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65.6%(21/32),兩組治療后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任督通調針刺法的作用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蘇毅等[17]將任督通調法設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康復訓練作對比,比較兩組治療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差異,發(fā)現(xiàn)觀察組30 例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53.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表明:任督通調針刺法治療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具有可行性。
李飛等[18]將4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均進行舌肌訓練治療,治療組配合舌三針,對照組采用假針刺,20 天后總結觀察組有效率90%,對照組65%,表明舌三針配合舌肌訓練療效肯定,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劉麒麟等[19]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上配合針刺舌三針及點刺金津玉液放血,與僅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治療組比對照組更有效。曾瑩瑩等[20]采用舌三針治療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30例,顯示以舌三針為治療組的舌三針比常規(guī)取穴的對照組療效顯著。陳艷華[21]用舌三針治療54 例吞咽障礙患者有效率為98.18%,臨床證明此針法治療效果肯定。
朱卉等[22]將60 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以針刺天鼎穴(雙側)為主,對照組選取廉泉、內關、足三里、三陰交、豐隆穴,觀察療效:治療組96.7%,對照組73.3%,表明:針刺天鼎穴治療吞咽障礙可取得滿意療效。房曉宇等[23]將針刺太溪穴為主配合基礎針刺設為治療組,與采用頭針治療的對照組作對比,1 個療程后得出: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且起效快。彭華容[24]以選取背俞穴為主治療40 例吞咽障礙患者,有效率為85%。
樊莉等[25]觀察靈龜八法與醒腦開竅法對急性腦梗塞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并探討二者聯(lián)用是否起疊加作用。以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33 例,靈龜八法針刺巳時當時所開穴位治療33 例,兩者針刺法聯(lián)用治療30 例,3 組均配合康復治療,以才藤吞咽功能7 級程度分級和洼田飲水試驗評級變化作為指標。觀察顯示靈龜八法在治療中風后吞咽困難療效上與石氏醒腦開竅法相似,兩種方法聯(lián)用無明顯疊加效應。提示:靈龜八法治療急性腦梗塞吞咽障礙是一種安全簡便的方法。
李敏等[26]以項五針法,即啞門、天柱、治嗆穴選穴為項五針組,設常規(guī)針刺(穴取廉泉、通里、照海)為對照組,分別治療30 例中風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患者,比較療效差異。2 個療程后顯示總有效率項五針組93.3%,常規(guī)針刺組80.0%,表明項五針療效比常規(guī)針刺更有效。其機制可能是針刺項部局部腧穴比遠部取穴可能更有效地促進吞咽反射弧的建立。
吳藝玲等[27]將90 例吞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普針組、治療組各30 例,3 組均用常規(guī)處理加吞咽功能訓練,普針組另加常規(guī)針刺法,治療組加用額中線、廉泉、夾廉泉互動式針刺法,結果顯示3 組都能改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互動式針刺法治療吞咽障礙機制尚不明確。易平[28]將60 例患者分為采用廉泉互動式針刺法的治療組與運用傳統(tǒng)針刺法的對照組,用洼田飲水試驗法評分變化情況觀察兩組的療效差異,結果顯示治療組愈顯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比較具有差異性(P <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除上述針刺法外,醒腦開竅針刺法[29-32]、開竅利咽針刺法[33]、利咽通竅針刺法[34]等多種針刺法在臨床中也較常應用,針刺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在臨床實踐中療效得到了肯定,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待解決。①臨床研究一般樣本量較少,缺少大樣本的系統(tǒng)研究,缺少可信性;②大多針刺法缺少統(tǒng)一的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各結果之間不具有可比性;③某些針刺法出于自擬手法,治療機制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④大多針刺法選穴多,針刺深刺、手法、時間缺少統(tǒng)一標準,手法量學標準不統(tǒng)一,臨床推廣困難。諸如此類問題要求以后的研究中更加嚴謹和規(guī)范,盡可能完善設計方案,統(tǒng)一標準,更好的為吞咽障礙治療提供臨床指導。
[1] Hart TR,Paik NJ,Park JW. Quantifying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fuactional dysphagia scale based on videofluoroscopic studies[J].Arch phys MedBehail,2001,82(3):677-682
[2] 孟麗娜,張春紅,石學敏.“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22 例[J].中國針灸,2014,34(8):779-780
[3] 申鵬飛,石學敏.通關利竅針刺法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氧飽和度影響的臨床研究[J]. 新中醫(yī),2009,41(2):88-90
[4] 杜翠云,李妍.“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90 例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2007,26(12):767-769
[5] 曹銳,張元元.通關利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12):2568-2569
[6] 趙曉峰,宋文俊,李慶海,等. 通關利竅針法治療中風致假性延髓麻痹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4,23(5):8-10
[7] 阮傳亮.通關利竅法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25 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0,41(1):31-32
[8] 張智龍,趙淑華,陳國華,等. 深刺崇骨穴為主治療中風后吞咽困難: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2,31(5):385-390
[9] 楊迎民,宋豐軍.深刺廉泉為主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68 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2):27
[10] 白晶,李寶棟,王志勇,等.不同刺法調整卒中后吞咽障礙的作用觀察[J].中國針灸,2007,27(1):35-37
[11] 陳幸生,何彥蓉,何俊良,等.深刺風府配合芒針透刺治療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2014,30(6):51-53
[12] 吳偉凡,許文莉,梁漢彰. 中風后吞咽困難深刺內大迎穴的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11):47-48
[13] 趙穎,王琪.深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吞咽困難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9,29(6):503-504
[14] 張仁義,尹玉銻.補腎針刺法為主治療腦梗死后吞咽困難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9):637-639
[15] 鄭宏,朱士文,楊福,等.沖脈理論針刺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12):1067-1070
[16] 彭長林.任督通調法治療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7):551-553
[17] 蘇毅,李佩芳.任督通調針刺法治療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23(7):585-587
[18] 李飛,程紅亮,陳幸生,等.舌三針為主配合舌肌訓練治療假性球麻痹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10):931-932
[19] 劉麒麟,鄭厚道.舌三針合金津玉液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0):49-50
[20] 曾瑩瑩,曾紅梅,關中華.舌三針治療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30 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3,44(2):32-33
[21] 陳艷華.舌三針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54 例[J]. 河南中醫(yī),2014,34(10):2041-2042
[22] 朱卉,李家康.針刺天鼎穴治療假性球麻痹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8,31(1):51-52
[23] 房曉宇,唐勇,王中鐸,等.針刺太溪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2):75-76
[24] 彭華容.針刺背俞穴為主治療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40 例[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7(5):499-500
[25] 樊莉,朱曉平,王岷岷,等.靈龜八法治療急性腦梗塞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10):2012-2014
[26] 李敏,孫建華,陸軍偉. 項五針治療中風后延髓麻痹吞咽困難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9,29(11):873-875
[27] 吳藝玲,王琳,脫淼.互動式針刺法對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難的療效[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8):739-757
[28] 易平.廉泉穴互動式針刺法治療卒中后吞咽困難[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2):35-36
[29] 卞金玲,張春紅,李金波,等.醒腦開竅法治療中風后中重度吞咽障礙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5):307-308
[30] 石巖麗.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68例[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7(2):131-132
[31] 司書凱.“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吞咽障礙60 例[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7):138-139
[32] 劉蘭蘭,文國強,歐陽鋒,等.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卒中后吞咽困難80 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0):397-398
[33] 錢仁義.開竅利咽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假性球麻痹120 例[J]. 中醫(yī)研究,2008,21(4):58-59
[34] 宗振勇,趙云雁. 利咽通竅針刺法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60 例[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5):6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