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樺甸市中醫(yī)院,吉林 樺甸 132400)
針藥結合治療心悸350例
王 剛
(樺甸市中醫(yī)院,吉林 樺甸 132400)
心悸;針藥結合法;療效
心悸為中醫(yī)病證名,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發(fā)作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fā)作,且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病情較輕者為驚悸,病情較重者為怔忡[1]。
心悸與西醫(yī)病名的關系:根據(jù)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顫動或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經官能癥等,如具有心悸臨床表現(xiàn)的,均可參照本病證辨證論治,同時結合辨病處理。
有臨床經驗的醫(yī)師都知道:患有心悸的許多患者,自覺癥狀和輔助檢查結果不符合,某些患者做心電圖,存在嚴重的心律失常,但是自覺癥狀幾乎沒有;而一些自覺癥狀非常嚴重者,心電圖結論卻是大致正常心電圖。而中醫(yī)通過四診所得做出的病證診斷和患者的自覺癥狀非常接近,中醫(yī)治療的療效也相當令人滿意。中醫(yī)治療主要是中藥湯劑和針灸治療,我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針藥結合治療心悸的療效明顯強于單純中藥湯劑或單純針灸。
首先是診斷,我發(fā)現(xiàn)因心主血脈,故心病則脈變,脈證不符十分常見,號脈所得常不足憑,須四診合參,以免失之。我常以問診為主,尤其是使癥狀加重的因素,必須問清楚。如:活動后癥狀加重,多屬虛證;若活動后癥狀減輕,多為瘀血或痰濁阻滯經脈[2]。
1.1臨床資料:本組病例為350例,均為我院2009年~2013年門診患者,其中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72歲,病程最短為1個月,最長者為16年。
1.2方法:在辯證論治中藥湯劑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針刺和灸法。具體如下:證治分類:
1.2.1心虛膽怯。癥狀: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不寐多夢而易驚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苔薄白,脈細略數(shù)或細弦。治法: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方藥:安神定志丸加減。常用藥:龍齒、琥珀、酸棗仁、遠志、茯神、人參、茯苓、山藥、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針灸:取厥陰經、手少陰經為主,胃經輔之。選穴灸之。
1.2.2心血不足。癥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舌淡紅,脈細弱。治法: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方藥:歸脾湯加減。常用藥: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龍眼肉、茯神、遠志、酸棗仁、木香。針灸:針取太陰經、心經、胃經,灸心俞、脾俞、膏肓俞。
1.2.3心陽不振。癥狀: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常用藥:桂枝、附子、人參、黃芪、麥冬、枸杞、炙甘草、龍骨、牡蠣。針灸:取少陰經、任脈、督脈,灸之。
1.2.4水飲凌心。癥狀:心悸眩暈,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惡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脈象弦滑或沉細而滑。治法:振奮心陽,化氣行水,寧心安神。方藥:苓桂術甘湯加減。常用藥:澤瀉、豬苓、車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參、白術、黃芪、遠志、茯神、酸棗仁。針灸:取足少陰經、脾經、督脈,灸之。
1.2.5陰虛火旺。癥狀: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象細數(shù)。治法: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方藥: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減。常用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當歸、丹參、人參、炙甘草、黃連、朱砂、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針灸:針少陰經、肝經、脾經。
1.2.6瘀阻心脈。癥狀: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方藥: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常用藥: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當歸、桂枝、甘草、龍骨、牡蠣。針灸:針手少陰經、手厥陰經。
1.2.7痰火擾心。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常用藥:黃連、山梔、竹茹、半夏、膽南星、全瓜蔞、陳皮、生姜、枳實、遠志、菖蒲、酸棗仁、生龍骨、生牡蠣。 針灸:針厥陰經、手少陰經、脾經。注:以上或針或灸,選穴時當切、按、尋其經脈,盡量找到有壓痛、結節(jié)、條索等反應的穴位下手,可獲立竿見影之效。
1.3療效評定標準。痊愈: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等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未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有效:上述癥狀偶爾發(fā)生,但明顯減輕,心電圖檢查未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無效:上述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本組病例350例,其中痊愈289例,有效5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9.1%。
針灸長于疏通經脈,調節(jié)陰陽表里兩經的虛實。心悸一證,因心主血脈,病則血脈運行失常,經脈不通。藥力難及,見效較慢之處,配合針灸,其效即捷。但需注意:針長于行無形之氣,不易化瘀滯之血,氣滯較重者,針通其脈,可令立快,瘀血有寒者,當灸。針擅泄實,不擅補虛。故氣血虧虛者、陽氣虛弱者,宜灸不宜針。
另外,我在臨床中觀察到,左側缺盆上,頸部陽明經少陽經經筋處,常因受風受寒或過力傷筋而變硬,出現(xiàn)壓痛明顯的結節(jié)、條索(常不自覺,需切其處而知),能影響心臟,出現(xiàn)心慌、氣短、呼吸不暢等癥狀,其左寸心脈常大而中空,或忽大忽小變化不定,按壓變硬結節(jié)處可令立快,針法以痛為輸,取諸經筋,諸癥即隨針而去。
另注:心五行屬火,其性純陽,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人體一身陽氣。腰椎病、頸椎病,病皆在督脈,有時會因阻礙陽氣運行而使心陽不足,自覺心臟向內抽搐,心寒難以自持。證雖類虛,實為督脈不暢,針灸、按摩??闪⒖臁H粽`投壯陽之品,為禍不小。
還有一種類型的心悸患者,通常是因跌打損傷后,瘀血留于絡脈之中。因不在大經中,故常無知無覺。經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后,怪癥叢生,常見突發(fā)心動過速(無明顯誘因),胸悶氣短,劇烈運動后反而減輕,記憶力在短期內明顯減退,入睡困難,多夢,常夢見精靈鬼怪,自覺視物不清而視力和眼科檢查卻無異常……此證治以血府逐瘀湯重用通絡之品為主,諸怪癥自去。另飲酒大醉后,氣血如洪水翻涌,洪水退后淤泥四布,小絡閉阻而大經無恙,亦生此證。常自覺不對勁,卻又說不出來到底哪里不舒服。治法同上,需加解酒養(yǎng)肝之品。另大驚大憂大恐,氣血散漫不收,日久亦生此證,治法同上,需加安神定志之品和心理疏導。
總之,心悸一證,只要辯證準確,針灸和中藥湯劑結合治療,罕有不痊愈者?;颊咭喈斪⒁怙嬍称鹁印Q偌上獭⑻禎峒商?。還當清心寡欲,心主神明,不良情緒對心臟病影響很大,最好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
[1]周文斌,尹克春,陳力.心悸的中醫(yī)辨證施治體會[J].廣東醫(yī)學,2005,26(7):1001.
[2]楊桂英.心悸的中醫(yī)辨證施護體會[J].光明中醫(yī),2008,23(1):104-105.
R256.21
B
1671-8194(2015)28-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