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中醫(yī)系,上海 200433)
《黃帝內經》腹診理論探析
李霞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中醫(yī)系,上海 200433)
腹診是中醫(yī)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并以切(按)診為主的腹部診察方法?!秲冉洝分杏胸S富的中醫(yī)腹診理論,它確立了中醫(yī)腹診辨病及辨證的原則,腹診后的治則治法及禁忌,《內經》[1-2]腹診理論對五臟六腑疾病,特別是胃腸道疾病及腫瘤疾病的中醫(yī)診斷及鑒別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腹診;理論研究
腹診是具有中醫(yī)特色的診法之一,它是“望、聞、問、切”四診綜合運用并以切(按)診為主的腹部診察法?!饵S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古代著作中具有豐富的腹診內容,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本文就《黃帝內經》中腹診理論進行探討,梳理腹診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黃帝內經》中對于臟腑的認識是基于實體解剖器官之上的[3]?!鹅`樞·脹論》曰:“臟腑之在胸脅腹里之內也?!薄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薄秲冉洝氛J為腹屬陰,包括肝、脾、腎、膽、胃、小腸、大腸、膀胱、胞宮等臟腑。十二經脈中肺經、大腸經、脾經、胃經、心經、小腸經、膽經、肝經等均經過腹部,因此診察腹部可知體內五臟六腑的病變。
2.1 腹部望診
《內經》中望腹部主要是望腹色與腹形。望腹色是中醫(yī)腹診的重要內容,通過望腹色的異常鑒別疾病及分析病機。如“膚脹者,寒氣客于皮膚之間……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鼓脹……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靈樞·水脹》)。鼓脹與膚脹的鑒別要點是腹色的變化。腹色的變化亦可推知疾病的病機,即鼓脹“腹色蒼黃”,蒼屬木、主肝,黃屬土、主脾,因而肝脾失調是鼓脹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望腹形主要觀察腹部形態(tài),如腹部膨隆、腹壁青筋暴露等以辨別疾病?!鹅`樞·水脹》中水脹、膚脹、鼓脹,同有腹部膨隆,鼓脹則伴腹部青筋暴露。又如腸蕈、石瘕等疾病亦可見腹部膨隆,現(xiàn)“狀如懷子”之狀等。
2.2 腹部聞診
腹部聞診即聞腸鳴音,腸鳴音頻發(fā)見于脾的運化、胃的降濁失常以及大腸傳導功能失職而致的疾病。如“脾病者……虛則腹?jié)M腸鳴,飧泄食不化”(《素問·藏氣法時論》);“腹中鳴者,病本于胃也”(《素問·評熱病論》)等脾胃功能失常而見腸鳴音頻發(fā);“腸中寒,則腸鳴飧泄”(《靈樞·師傳》),“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靈樞·脹論》),“心脈……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等腸中氣機運行不暢,大腸傳化功能失常則見腸鳴音頻發(fā)。
2.3 腹部問診
腹部問診主要是詢問腹部的寒熱、疼痛、脹滿,以了解病情、診斷疾病。問腹部寒熱可用于診斷疾病。如病人腹中熱,伴有發(fā)癉、煩心出黃為脾風,如“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fā)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素問·玉機真藏論》)。病人少腹煩熱疼痛,伴有小便色白而混濁,為疝瘕,又名蠱病。如“脾風,發(fā)癉,腹中熱,煩心出黃……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素問·玉機真藏論》)。
問腹部疼痛,主要是詢問疼痛的性質、喜按與拒按、痛引他處與否,以及伴隨癥狀而判斷疾病的病位及虛實?!端貑枴づe痛論》中四診合參列舉了各種腹部疼痛的證候特點,是腹痛辨證的示范。如“寒氣客于脈外……故卒然而痛……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寒氣客于厥陰之脈……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等。
問腹部脹滿,以辨別各種疾病的病機。臟腑氣機失常則常見腹部脹滿,如《素問·刺瘧》說:“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jié)M”;又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素問·舉痛論》)?;馃嵋嗍歉共棵洕M的主要病機,如“諸脹腹大,皆屬于熱”,“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素問·至真要大論》)。
2.4 腹部按診
按腹部,通過觸按及叩擊腹部,以了解其寒熱、壓痛、脹滿、腹部血脈的搏動等情況,從而判斷相關臟腑的病變及證候性質,這對于脘腹部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腹部寒熱可通過腹部問診,亦可通過觸按腹部皮膚所知。通過觸按皮膚寒熱有利于辨別病位及病性。如“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飲,小腹痛脹”(《靈樞·師傳》)。再如“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素問·痹論》)。
腹部疼痛的喜按、拒按,可以推斷疾病的虛實及病位的深淺。如“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素問·舉痛論》)。
按腹部脹滿可鑒別相似病。如病人腹部脹大,以手按其腹,如果隨手而起則為水脹,窅而不起則為膚脹。如水脹病:“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膚脹病“寒氣客于皮膚之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靈樞·水脹》),其中膚脹者“然不堅”及“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素問·至真要大論》),按腹部時,通過叩診可進一步明確腹脹的病機。
按腹部腫塊,應注意腫塊的形態(tài)、大小、硬度、有無壓痛或能否移動等情況,以了解腹部腫塊疾病的發(fā)展變化。如《靈樞·水脹》論述腸覃曰:“寒氣客于腸外……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庇秩纭端貑枴じ怪姓摗氛撌鲂闹e伏梁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薄端貑枴づe痛論》曰:“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p>
按腹部,如觸及腹部血脈搏動應手者,是因寒氣客于沖脈使血滯而上逆所致。如《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p>
3.1 腹診以辨病及辨證
《內經》腹診可用于診斷體內五臟六腑的病變。在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基礎上,通過腹診可進一步確立診斷。如《內經》中對腸蕈、石瘕、水脹、膚脹、鼓脹、肥氣(肝之積)、伏梁(心之積)、脾病、胃病、大腸病等腹部疾病的確診離不開腹診,并對疾病的表里、寒熱、虛實的辨證具有重要意義。
3.2 腹診以鑒別相似病
《內經》腹診用于鑒別相似病。如水脹、膚脹、鼓脹等疾病均有腹大身腫,其中水脹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膚脹以手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鼓脹之腹色蒼黃,腹脈凸顯為特點,通過腹診可鑒別水脹、膚脹、鼓脹等疾病。又如腸蕈和石瘕疾病均腹大如“懷子之狀”,而腸蕈的腹部腫塊按之則堅、推之則移,通過腹診以鑒別腸蕈和石瘕病。
3.3 腹診以確立治則治法及禁忌
《內經》不僅運用腹診以診斷疾病、鑒別相似病,在腹診的基礎上還提出了腹部疾病的治療原則及禁忌。如《靈樞·雜病》曰:“小腹?jié)M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腹?jié)M,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腹?jié)M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庇秩纭鹅`樞·衛(wèi)氣失?!分性?“衛(wèi)氣之留于腹中,搐積不行,苑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于胸中者,上取之;積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對曰:積于上,瀉人迎、天突、喉中;積于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重者,雞足取之。診視其脈大而弦急,及絕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說明腹診后采取的治療方法及禁忌。
腹診在《內經》時代已廣泛應用于中醫(yī)臨床。此后,在《難經》、《傷寒雜病論》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成為古代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秲冉洝犯乖\理論對五臟六腑疾病,特別是胃腸道疾病及腫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關于經典理論的臨床應用,著名中醫(yī)學家王慶其教授指出:“經典之學要實實在在地運用于臨床,惟活潑應用于今病,方見生命。[4]”因此,《內經》腹診理論應活潑地運用于中醫(yī)臨床,檢驗其學術價值,進一步完善其內容,這將有利于促進中醫(yī)學的發(fā)展。
[1]唐·王冰,補注;宋·林億,新校正.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6.
[2]靈樞經[M].宋·史崧,校.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4.
[3]高也陶,潘慧巍,吳勝兵.論《黃帝內經》臟腑的實體解剖觀[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6,4(4):339-341.
[4]王慶其.《內經》臨床研究方法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8,6(7):678-681.
R241.26
A
1006-3250(2015) 02-0125-02
2014-10-11
李 霞,女,吉林延邊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yī)經典理論的教學與臨床應用研究,Tel:021-81871562,E-mail:ccnjk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