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叢禮 洪麗軍 劉克新 王 芳 趙成彬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牡丹江 157000)
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中藥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隨之中藥劑型、給藥途徑等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老的灌腸療法在國內遍地開花,在現代科技的引領下,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更加科學合理實用。在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里,更加凸顯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的重要性,故筆者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直腸為消化道的末段,位于盆腔內,其上端在第三骶椎處與乙狀結腸相接,向下沿骶骨和尾骨前面穿過盆隔在會陰部終于肛門。直腸并非筆直,在矢狀面及額狀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彎曲。新生兒骶骨比較扁平,肛管在比例上較成人長,幾乎是垂直向下開,故生理彎曲不明顯。在以后的發(fā)育過程中,直腸的發(fā)育隨骶骨的改變而獲得進展。肛門逐漸移向后下。一般3歲的兒童已與成人在結構上相仿,只是長度不同。與成人相比,小兒直腸結構更適合于灌腸給藥。
清代名醫(yī)關師機認為外治法“雖治在外,無殊治內”,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論斷,為中醫(yī)外治療法提供了理論依據。嬰幼兒常拒絕服用有異味的大多數中藥,或因反射性嘔吐,影響療效。中醫(yī)灌腸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避免了上述缺點,使療效得到保證,因其方法簡便,操作方便,毒副作用小,療效可靠,避免針刺痛苦,患兒及家長易接受,日益得到重視。
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是一種有效的中醫(yī)治病手段,是同口服湯劑并駕齊驅的中醫(yī)傳統(tǒng)用藥途徑,而非替代關系。中藥保留灌腸療法體現了中醫(yī)治病的“整體觀念”,而中藥灌腸方藥配伍則體現“辨證論治”特色,兩者缺一不可,亦不可互相替代。
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的優(yōu)勢可歸結為:①藥物不受胃腸pH或酶的破壞而失去活性;②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可用直腸給藥;③用藥方法得當,可以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④直腸吸收比口服干擾因素少;⑤對不能或者不愿吞服藥物的成人或小兒患者用此法給藥較方便。
國內各大醫(yī)院均有多年保留灌腸療法臨床應用,相關實驗研究經驗豐富,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如馬玉紅[1]等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治療小兒高熱、小兒麻疹、小兒泄瀉、腎功能衰竭、腸梗阻、細菌性痢疾收效甚佳;賴子建[2]等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給藥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中毒性腸麻痹、病毒性腦炎等取得了較好療效。宋國緒[3]采用和腸止瀉法保留灌腸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60例,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60例對照。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78.33%,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P<0.05)。伍群業(yè)[4]采用清腸湯結合中藥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 (濕熱內蘊證)患者血清細胞因子IL-6、IL-13的影響,表明32例中藥灌腸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7.5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對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清細胞因子IL-6、IL-13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P<0.05)。得出結論清腸湯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濕熱內蘊證UC療效確切,且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通過恢復二者之間的平衡,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潰瘍愈合。
我院兒科在2004年至今十余年,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國內各省市醫(yī)科大學及科研單位對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已經證實其絕對的安全有效,我院兒科近年來在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實驗中心做了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熱、咳嗽、哮喘)、消化系統(tǒng)疾?。ㄐ篂a)等科研十余項,如寒哮飲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小兒哮喘(寒哮)臨床療效觀察、三子養(yǎng)親湯直腸保留灌腸治療小兒哮喘(痰阻氣壅證)臨床療效觀察、木犀草素直腸保留灌腸治療小兒哮喘(寒哮)臨床療效觀察等等,在灌腸深度、溫度、速度、療效及不良反應等方面,做了大量實驗,對80只哮喘模型大鼠幼鼠直腸黏膜及肺組織影響的動物實驗觀察,觀察中藥保留灌腸7天及10天后的腸粘膜光滑無損傷,肝功腎功心肌酶無損害,可以安全應用。
目前我院兒科開展多項純中藥制劑保留灌腸法治療兒童常見病、疑難病,經驗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深受廣大患者家長歡迎。如中藥抗支一號、頓咳散保留灌腸治療肺炎、哮喘、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等,中藥退熱合劑、青蚤顆粒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急性喉炎等,中藥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保留灌腸治療兒童哮喘、慢性咳嗽、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等,中藥兒瀉一號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泄瀉、腸炎、痢疾等,中藥清胃散保留灌腸治療兒童便秘,中藥調中一號保留灌腸治療小兒嘔吐等等,自制純中藥30余種,辨證施治,廣泛應用于臨床,療效顯著。
經查閱國內各大醫(yī)院大量相關文獻報道,多數指出行中藥保留灌腸療法的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僅個別文獻提到中藥保留灌腸后患者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情況,但均能耐受。如林秀珍[5]等采用肺炎液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肺炎86例,并與基礎治療的84例做對照,結果兩組療效比及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氣喘、肺部羅音消失時間差異均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0.01),且治療期間未發(fā)現不良反應。
中藥保留灌腸法治療范圍廣,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更加適用于兒童,因其獨特的綠色魅力,已被引入諸多醫(yī)學教材,希望今后在致力于中藥保留灌腸法研究的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將此法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統(tǒng)一化,成為中醫(yī)中藥療法這片天空里一顆耀眼的明星。參考文獻
[1]馬玉紅,宿秀英.中藥灌腸療法在小兒疾病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12):1618-1619.
[2]賴子建,賴婉玲.中藥灌腸法在兒科急重癥的應用[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14(6):19.
[3]宋國緒.和腸止瀉法保留灌腸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7,25(7):80.
[4]伍群業(yè).清腸湯結合中藥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濕熱內蘊證)患者血清細胞因子 IL-6、IL-13 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12):2370-2371.
[5]林秀珍,文海燕.肺炎液灌腸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0(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