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尿沉渣鏡檢的臨床診斷意義
張春雨
目的 探討尿沉渣檢驗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及臨床意義。方法 將2772例新鮮尿液標本離心后倒出上清液取其殘留的沉渣, 通過顯微鏡進行目測直接檢查。結果 在2772例尿液常規(guī)檢驗中, 264例尿液在沉渣顯微鏡下檢測為鏡下血尿, 檢出率為9.52%, 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共計15例, 檢出率為0.54%。結論 尿沉渣檢驗是臨床檢驗的重要項目, 不僅應用于泌尿系統(tǒng)疾病, 對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診斷、治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尿沉渣鏡檢過程中, 除了使用尿沉渣自動分析儀檢測外, 通過顯微鏡直觀鏡檢也是十分必要的, 它往往會糾正由于檢驗者不按標準化操作規(guī)程檢查或尿液中存在細菌、結晶體雜質而導致的漏診、誤診現(xiàn)象。
尿沉渣;顯微鏡檢查;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結晶
1.1 一般資料 所有標本來自2013年1~6月本院內科住院患者共計2772例新鮮尿液標本。
1.2 標本留取方法 住院患者通常取晨尿, 即清晨起床后的第1次尿標本, 為較濃縮或酸化的標本, 血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結構較為完整。留尿前囑患者清洗外陰,排出前段尿后留取中段尿液于干凈的尿杯內送檢。女性月經(jīng)期避免留取標本, 以免月經(jīng)血的污染。
1.3 檢驗方法 ①將患者送檢的新鮮尿液輕輕充分混勻后取出10 ml緩緩倒入有刻度的離心管中, 尿液勿倒?jié)M試管,以免混勻吸樣時溢出, 造成標本間的相互污染。②將尿試帶充分浸入尿液中取出, 濾干放入尿干化學分析儀測出結果。試紙條應在有效期內使用, 禁止用手觸試帶實驗區(qū), 每次用后易擰緊瓶蓋, 放陰涼干燥處30℃保存。③取出尿管采用水平式離心機, 有效離心半徑15 cm, 將離心管內的尿液以1500轉/min, 相對離心力400 g, 離心5 min, 棄去上清尿液,留取沉淀0.2 ml, 輕輕混勻, 取1滴約50 μl置于載玻片上鏡檢, 以低倍鏡觀察全貌, 用高倍鏡辨認各細胞(10個視野)、管型(低倍鏡20個視野)形態(tài)。④報告方式:a.細胞成分:最低~最高/HPF, 或平均值/HPF, 對于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的標本, 應該注明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百分數(shù)。b.管型成分:最低~最高/LPF。對于疑是管型的物質, 可在尿沉渣中滴加一滴冰醋酸加以區(qū)分。由于管型中有蛋白質成分, 滴加酸后管型物質會更加清晰, 假管型則會遇酸消失。報告時要注明管型類型。c.結晶成分:占視野1/4為+, 占視野1/2為++, 占視野3/4為+++, 滿視野為++++, 對于有意義的結晶類型如草酸鈣結晶、磷酸鹽結晶、尿酸鹽結晶、膽固醇結晶等要指明類型。d.報告時應注明:離心力取沉渣鏡檢。e.如在鏡檢時發(fā)現(xiàn)細菌、真菌存在時, 可在報告單注明并通知臨床建議做尿液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
在2772例尿液常規(guī)檢驗中, 264例尿液在沉渣顯微鏡下檢測為鏡下血尿, 檢出率9.52%, 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共計15例,檢出率為0.54%, 經(jīng)詢問病史, 上述患者為不同程度的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炎, 132例尿液在顯微鏡下白細胞滿視野, 同時檢出細菌, 檢出率為4.76%, 為泌尿系感染患者, 18例尿液在顯微鏡下檢出透明管型、顆粒管型, 檢出率為0.65%, 為糖尿病腎病和腎病綜合征患者。
在正常情況下, 尿液中排出紅細胞甚少, 平均每個視野不超過3個, 若每個高倍視野>3個則應考慮為異常, 同時要使用紅細胞形態(tài)來確定出血是腎內還是腎外疾病。紅細胞70%以上變形多來自腎內血尿;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者為非腎性血尿。如尿液呈洗肉水樣提示泌尿系統(tǒng)有嚴重疾病, 患者必須要做進一步的詳細的檢查, 檢明原因[1,2]。
3.1 尿液沉渣檢查的臨床意義如下。
3.1.1 紅細胞 ①生理性血尿:見于正常人, 特別是青少年在劇烈運動后、急行軍、冷水浴、久站后, 還應該注意女性月經(jīng)污染問題。②病理性血尿:a.泌尿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統(tǒng)炎癥(泌尿系統(tǒng)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核及結石等。b.泌尿系統(tǒng)臨近器官的疾病:例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3.1.2 白細胞 如果見到5個/HPF以上白細胞即為增多,新鮮尿完整尿白細胞形態(tài)與外周血白細胞形態(tài)相似, 但細胞核不清楚。炎癥時, 白細胞發(fā)生變異或已死亡。外形不規(guī)則, 結構不清, 胞質內充滿粗大顆粒, 核不清楚, 稱為膿細胞。尿中白細胞增多主要見于:①泌尿系統(tǒng)炎癥, 特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 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癥等。②婦科炎癥, 常伴大量扁平上皮細胞。
3.1.3 管型 管型是尿沉渣檢查中十分重要的一項。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
3.1.3.1 管型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因素 ①尿液蛋白質和T-H蛋白濃度增高。②尿液是酸性, 尿液在腎小管中濃縮、在腎小管內長期滯留。③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腎單位。
3.1.3.2 管型的類型 ①透明管型:臨床診斷價值比較小,正常人在清晨的濃縮尿液中偶有透明管型。在極度高熱、心衰患者、劇烈運動, 尿液中可見透明管型。病理情況下尿中可出現(xiàn)大量的透明管型, 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等。②紅細胞管型: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腎靜脈血栓形成。③白細胞管型:見于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④顆粒管型:見于腎實質病變, 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動脈硬化、藥物中毒損傷腎小管。⑤寬大管型:見于慢性腎炎晚期尿毒癥時, 表示預后不良。⑥脂肪管型:見于慢性腎炎, 尤多見于腎病綜合征。⑦蠟樣管型: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腎功能不全及腎淀粉樣變性。
3.1.4 尿液中也常常伴有一定數(shù)量結晶, 常見的結晶有:①草酸鈣結晶:多呈無色閃光八面體。大量出現(xiàn)如伴有尿路刺激癥狀或腎絞痛合并血尿, 可能為尿路結石癥。②磷酸鹽結晶:常在堿性或近中性尿中出現(xiàn), 無色透明閃光, 多見于屋頂樣, 大量出現(xiàn)應結合臨床可能為病理表現(xiàn)。③尿酸鹽結晶:呈黃色或暗紅色菱形、三菱形、斜方形或薔薇花瓣形,大量增多見于急性痛風、小兒急性發(fā)熱、白血病等。
3.2 尿液沉渣檢測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留取尿液的容器要清潔干凈, 以避免尿液被外界環(huán)境中的細菌污染, 影響檢測的結果;尿液放置時間不宜長, 最好是新鮮尿液, 建議在2 h內完成檢測[3]。細胞計數(shù)以顯微鏡計數(shù)結果為準, 當有淀粉顆粒時要注意與紅細胞在形態(tài)及折光性上的區(qū)別;如果上皮細胞及粘液絲過多或者有成卷的上皮細胞時, 儀器可能會誤判為管型, 即為假陽性管型, 必須采取顯微鏡加以區(qū)分鑒定[4]。
總之, 尿沉渣鏡檢要求檢驗人員在檢測過程中, 必須做到細致、耐心、全面、系統(tǒng), 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 確保尿液常規(guī)檢查的有效性與準確性, 避免一味地依靠自動化分析儀器而忽視了標準化的檢驗方法, 對于每一份標本都要重視和認真對待, 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依據(jù)。
[1] 叢玉隆, 王淑娟.今日臨床檢驗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236-239.
[2] 俞善丁.臨床基礎檢驗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0:216.
[3] 羅效梅, 蔡友賢.尿液放置時間對有形成分檢查的影響.陜西醫(yī)學檢驗, 1998, 13(1):59.
[4] 馬駿龍, 叢玉隆.菌尿對尿液分析儀測定紅細胞的影響.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1999(22):205-20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39現(xiàn)將本院半年內內科尿常規(guī)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2014-11-05]
114031 遼寧省鞍山市第三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