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枝
教育要改革,科研需先行。葉縣職業(yè)教育培訓中心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不斷加大教研力度,不僅提高了教職工政治思想素質和業(yè)務能力,而且提升了教職工科學育人能力和管理水平,學校各項工作步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我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十點: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和制度
加強教育科研工作,領導重視是關鍵。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各科(室、部)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負責科研工作的整體籌劃與協(xié)調,在政策上、資金上支持科研工作。早在2001年,校黨委就做出決定,把原屬教務科的一部分職能剝離出來,成立了教育科研研究室(簡稱教研室),負責學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教研室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科研規(guī)章制度??恐贫纫?guī)范教育科研,做到有章可循。學校主要領導親自參加課題研究,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建立學習制度,提高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熱情
第一,學校利用每周日晚上的例會,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教育政策法規(guī)、新課程理念等,要求教職工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討論、撰寫學習心得。第二,創(chuàng)辦校內刊物《教研動態(tài)》,將素質教育的最新信息、實施案例、教師學習心得等編印成冊,下發(fā)給每一位教職工,促其學習、反思、實踐。第三,每月開展兩次教學案例視頻的集中觀摩活動,如《素質教育的六種教改模式》《教學范例與評析》《教師教學行為優(yōu)化訓練》等。第四,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如“怎樣說課”“怎樣聽課評課”“現階段我校教師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第五,舉辦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培訓結束進行結業(yè)考試,成績不合格者繼續(xù)參加培訓,直到合格為止。對于這些教師學習活動,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記錄,并完成思考作業(yè)。教研室通過定期檢查學習情況、期末組織教職工考試、評選學習標兵等措施,確保學習活動扎實開展。
三、規(guī)范課題研究,開展論文評比
學校按照有計劃、有培訓、有研究、有實例、有文章、有考核的要求,規(guī)范課題研究。重點抓好市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加強課題過程管理,防止蜻蜓點水、虎頭蛇尾。教研室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負責人會議,檢查課題階段完成情況,幫助解決困難,每個課題組每周召開一次碰頭會,匯報周工作進展,布置下一周研究工作,做到分工協(xié)作,按時完成任務。我們要求全體教職工結合工作實際開展教學科研,并積極撰寫研究論文。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論文(包括課題)評比,評選出優(yōu)秀論文并給予獎勵。
四、加強教研組建設
針對分專業(yè)部管理后教研組教而不研、教而不改的狀況,學校分部門進行了教研組長公開競選,將那些業(yè)務能力過硬的骨干教師選為教研組長。教研組長配合專業(yè)部部長行使對本組教師的教學管理、研究和考評等職能,要求教研組每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實行“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fā)言人。教研室還派教研員參加教研組的活動,并進行檢查指導。各教研組都成立了同學科、同頭課備課小組,每周一次集體備課,統(tǒng)一教學目標,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作業(yè)量,以便統(tǒng)一測試內容,有效規(guī)范了教學行為。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召開教研組長會,布置、檢查、督促、指導教研活動。專業(yè)部則依據教研組完成任務情況,給予教研組長浮動的崗位津貼。
五、加強新教學模式的推廣實驗
我們重點推廣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模式和成功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將這兩種教學模式和這三種教學方法的有關理論、操作步驟、注意事項整理下發(fā)給每一個教師,要求他們理解其精髓,在教學中認真實踐。為了提高實驗效果,我們一方面選拔事業(yè)心強的骨干教師,成立推廣新教法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收看教改錄像,交流經驗體會,討論解決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tǒng)培養(yǎng)、典型啟發(fā)、以點帶面等措施,促進教學改革。另一方面,我們提倡教學有方,教無定法,貴在得方,倡導不拘一格、百花齊放。我們認為,無論采用哪一種模式、哪一種方法,只要在課堂教學中達到了“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總要求,教學效果良好,就是好方法,就值得總結和推廣。同時,我們將是否自覺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作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參照。例如,在學校制定的《評課量化標準》中,要求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自覺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引導、指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一般不少于1/3課時),充分發(fā)揮教和學兩個積極性”“理論聯系實際,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驗、電教設備、圖表等)進行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我們還提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粗取精、取長補短、加工改造、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六、開展校級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
我們每學年開展一次校級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要求任課教師人人爭講優(yōu)質課,人人爭當優(yōu)質課教師,把評比當作大比武、大練兵的有效途徑。每上半學年由各專業(yè)部組織評選,初評比例為各部任課教師人數的1/5;每下半學年由學校組織評選,終評比例為初評人數的1/3。對校級優(yōu)質課教師,我們不但進行表彰獎勵,而且將這一獎項作為申報縣、市級優(yōu)質課教師的必備條件。
七、加強科教聯戶、頂崗實習的指導工作
科教聯戶是職業(yè)學校推進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成立了科教聯戶指導辦公室,健全組織和制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工作。各專業(yè)部從新生入學起就建立了課外科技活動小組,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技術顧問,他們深入田間地頭和養(yǎng)殖場所進行免費技術指導。例如,種植小組對農戶食用菌栽培、蔬菜大棚管理進行技術服務,養(yǎng)殖小組到養(yǎng)豬場、養(yǎng)雞場進行疾病防治服務,電子小組深入社區(qū)開展家電修理服務等。除進行直接技術服務外,他們還以不同形式舉辦技術講座,散發(fā)科技小冊子 ,進行科普宣傳活動。學校每年暑假都組織學生到蘇州、無錫、蕪湖等地頂崗實習,教師帶隊,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師生在實習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科教聯戶、頂崗實習不僅對外樹立了學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也使師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河南日報》曾以《把課堂搬到農村——葉縣職?!翱平搪搼簟笔菇虒W與生產相關》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經濟日報》《平頂山日報》也先后報道了我??平搪搼舻慕涷灐?
八、走出去,請進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教研會、優(yōu)質課評比、技能競賽、骨干教師培訓等活動;組織有關人員到先進學校參觀學習、交流經驗;與名校名師結對子,聽名師的課,讓名師聽評自己的課,從中找不足、找差距,切磋、砥礪、反思、成長,以此開闊視野、取長補短。
九、以“考、比、賽、評”活動為載體,推動科研工作上水平
“考”即考試,每學年進行一次教育理論和技能考試。“比”即教育科研評比,比誰的研究論文發(fā)表(獲獎),比誰的研究課題獲上級有關部門科研成果獎,比誰教的課獲縣以上優(yōu)質課,比誰的教學質量在縣、市評比中名列前茅,比誰輔導的學生在各種競賽中獲獎?!百悺奔撮_展優(yōu)質課比賽、課堂教學擂臺賽、說課比賽等教學競賽活動?!霸u”即開展學生評教、教師互評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動,使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十、建立教育科研評價和約束機制
教師的教育科研成果包括顯性成果和隱性成果。因此,我們在評價教師教育科研成果時,既要關注顯性成果,又要關注隱形成果,堅持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發(fā)展性評價的原則,堅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原則,實行規(guī)范與靈活兼容、靜態(tài)與動態(tài)結合、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策略。為此,我們建立了教師教研檔案,將教師學歷進修、繼續(xù)教育培訓、訂閱報紙雜志、發(fā)表論文論著、講授公開課,以及在“考、比、賽、評”活動中的成績如實詳細記載,將其作為教師應聘、晉級、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我們將專業(yè)部和教研組的教育科研工作進行目標考核,制定了具體的獎勵細則,教研室按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指導監(jiān)督檢查各專業(yè)部各教研組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獎勤罰懶,獎優(yōu)罰劣,促進教育科研活動健康開展。我們還不斷擴展教育科研成果獎勵范圍,加大教育科研成果獎勵力度。如我校新出臺的獎勵費方案中規(guī)定,對于教育科研成果,根據獲獎的具體情況,給予獲獎教師數額不等的獎勵,獎勵金額最高達3000元。同時,學校對獲獎論文、編寫教材專著、制作課件、優(yōu)質課評比等也制定了具體的獎勵措施,對專業(yè)技能競賽中的獲獎者更是重獎。
學校對科研工作的加強促使教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教職工嘗到了教育科研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的甜頭。近年來,學校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實現了招生、就業(yè)、升學一年一大步、連年上臺階的奮斗目標。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