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智杰 陳亮
在學校工作中,班主任給學生的德育教育,能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環(huán),縱然你有一些學問的本領,也無甚用處?!币虼?,班主任應以高中生的特點為基礎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學生德育工作的效率。
新課改班主任德育工作學生的發(fā)展是全面而和諧的發(fā)展。因此,中學班主任則需要遵照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來展開對班級的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教育學生,讓他們變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自我約束、體魄健康的人。學生品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是在高中時期,這一階段的德育工作教師不能有所忽視,班主任應當以高中生的特點為依據(jù)展開德育工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經驗,就怎樣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做一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一、理念先行
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育,依然有一些背離新課改的理念,學校忽視德育,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的模式,突出表現(xiàn)就是片面強調學生的成績,重教書成績而輕視人格的培養(yǎng);普遍的現(xiàn)象是德育工作僅僅是口頭的重視,或僅僅用運動來做德育工作,缺乏對德育教育的持續(xù)性以及滲透性。而班主任,則應該明確基礎教育。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引導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心靈的教育,潤物無聲。如果德育教育不能觸到學生的靈魂,就只能是一種訓練。
當然,德育并不是要專門設立相關德育課程,“德、智、體、美、勞”是一個整體,應集中在一個合格的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德育貫穿于教育過程的所有,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甚至是一言一行,都該根據(jù)具體的情境以及學科的特點而設立德育的培養(yǎng)目標,引導學生人格的建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所追求的境界。
二、注重內化
在培養(yǎng)學生德育的過程中,形式、方法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們是為能夠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的目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道德教育最常選用的方式,但是單純的德育活動不會實現(xiàn)真正的德育目的。開展類似的野營活動,即使它是一種高效的道德教育措施,但僅僅通過這個形式,就必然使學生有了鍛煉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那么這只能成為一種空想。
事先、進行當中、事后的道德誘導以及啟發(fā)的結合方式,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內化成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動力。要不然,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行為的認識以及操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要不然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特質。比如,一個學生看到一位盲人早走路的過程中撞在樹上,他卻忍不住大笑起來,并且還將這個事情當作笑話講給其他同學聽。教師問他如何做才對,他也回答:“要同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彼哉f,他是懂得同情人且尊重人的道理的,但這些卻沒有形成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就該讓他設想或者體驗一下盲人的心理反應以及感受,然后再向他發(fā)問:“如果你是盲人同樣也撞上樹,還遭到旁人的嘲笑,你的心情會怎樣呢?”這樣可能會讓那個學生思考。要真正讓學生“心臨其境”地去體驗一下以形成接受教育的最好心理狀態(tài),才能開啟他們的情感之門。
三、言傳身教
在教學實踐中,忽略自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只重視律人而不律己,只重言傳而非重身教,則會削弱學生對教師甚至對教育的期待和信任,從而致使學生不信任教師,對德育形成抵觸心理,這同時也是中學德育工作不能有效執(zhí)行的原因之一。
一個教師就應該懂得,言行身教是一部最好的教育方式。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教師若想學生成為一種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要做這樣的人?!彼?,教師應該時時、事事都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身體力行,正人正己。作為班主任,要學生不能穿金戴銀,自己則穿著就應該樸素大方;讓學生按時到校,自己就不能有遲到現(xiàn)象;讓學生勤奮、刻苦學習,自己就該有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我們班主任自身就應具備這種美好的品質。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德育實效。
四、因材施教
新課程所倡導學生觀主要包含:(1)學生是有生命意識的人;(2)學生是有社會意義的人;(3)學生有發(fā)展的潛能;(4)學生都有其獨特且獨立的個性。學生們的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方式等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在德育中只注重統(tǒng)一要求,而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按一種模式、一種標準,一種方法來要求并教育學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也難以取得實效的。
德育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是體現(xiàn)差異性的原則,其為保證教育的針對性以及可接受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以及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向以及目標。舉一實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在上晚自習的過程中不守紀律的情況。有一晚班上某位學生缺課,最后我把他從籃球場找了回來??墒?,第二天晚自習這位學生又去了。想到如果再次把這個學生叫回來,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會受損。因此,我坐在籃球場的臺子上等他。該學生打完球后,看到我非常感動,當場即說再也不會這樣逃課打球了。有些道理高中學生知道的不比成人少,是要在合適的時間或者場合,以恰當?shù)姆绞教嵝阉麄?,才能讓他們的德育發(fā)揮到最大的水平。
五、建立和諧的關系
新課程所要倡導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過程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過程中是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和教師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的發(fā)展自己,以獲得成就感和生命價值感,逐步完成自由個性與健康人格的確立。另外,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和心靈成長的愉悅。
六、總結
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的必要條件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德育過程中不能片面地只強調教師的作用,或因為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極端理解而放棄教師的領導作用,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害的。建立民主而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應當從教師做起。班主任要轉變思想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堅持理解與尊重的原則。教師有熱愛學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能熱愛教師;師生間協(xié)調的關系,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才能到達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山丹.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之點滴體會[J].內蒙古教育,2012,(04).
[2]張學萍.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