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成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的結合,正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本人覺得有必要在搞好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抓住切入點,恰當運用多媒體,實現素材共享。
關鍵詞:情景;興趣;過程;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327-01
隨著課堂改革的逐步深入,以電腦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電教技術已廣泛地進入課堂教學,它能促使我們的教學方法、教材內容到教學模式、教育觀念及至教育形態(tài)有了一定改變。這些變化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現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課堂上恰當地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效果。
一、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維形式較具體形象,在他們眼里,數學無疑是一門抽象、枯燥、復雜的學科。如何使抽象、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趣味化、簡單化呢?通過實踐證明,合理利用聲音、動畫、視頻、投影、幻燈等電教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如在新授課之前,教師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激趣,提出相關的問題設疑,從而在學生心理上設置一種懸念,可以強烈地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首先給學生利用電腦演示動畫片創(chuàng)設情景: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個動物在進行自行車比賽,在比賽沒結束時讓學生猜一下,最后誰得第一?為什么?有的學生猜小狗得第一(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老師又問:小白兔的車輪也是圓的,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聰明的學生會說:小白兔的車輪的車軸沒在中間。這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車輪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跑起來就又快又穩(wěn)呢?學完這節(jié)課,你就會明白的。這樣引入新課,既利用了知識的遷移,又滲透了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思維就很容易激活,自然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探求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二、由抽象知識變?yōu)橹庇^的,便于學生認知過程。
教育專家杜威曾經指出:理解在本質上是與動作聯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與事物怎樣動以及事物怎樣做有密切關系。而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意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有利于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1、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注意,尋找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課件整理、摘錄相對應的條件與問題,創(chuàng)設按題意制作的活動場景,繪制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啟迪思維。如在教學“旋轉與平移”時,用變色、閃爍等手段,使學生明確運動前的物體是哪一個,運動后的物體是哪一個?運動方向是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旋轉點是不變的嗎?運動后物體的大小,形狀、方向有什么變化?幫助學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2、化解難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許多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于直接感知,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將這種學生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和現象,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化解難點。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明顯。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圓柱的表面積求法和體積公式的推導等,都可以用CAI課件中的圖形剪拼、填色、旋轉等,非常直觀地展示過程,滲透、轉化數學思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三、簡化了時間、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占用了一節(jié)課中不少的時間。一不小心,還會出現圖片和小黑板滑下來的尷尬局面。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作業(yè)完成不了,老師上課拖堂的現象也經??梢钥吹?。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制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tài)下,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標,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guī)律,完成知識的構建。譬如教學“角的認識”這一課時,老師教學生角的大小與角的張開大小有關而與角的長短無關時,是這樣利用課件進行教學的(教學的每一步都是通過固定的鍵盤按鈕進行控制):屏幕上出現一條直線;然后以一端為端點重疊的另一直線慢慢向上旋轉成一個角;老師告訴這就是一個角并學習角的記法;直線再向上旋轉,出現幾個新的角,并與前一個角進行大小比較,想一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恢復到原來的角,角的邊的長度延長,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我們發(fā)現通過課件的教學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并且教學的時間也比傳統的教學方法節(jié)省了許多。從而使課堂中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要適時、適量、適度的應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的各自優(yōu)勢,以提升授課效果為出發(fā)點,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知與記憶,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授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