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
(常州開放大學外語系,江蘇常州 213001)
基于“商務英語視聽說”文化導入的二語習得研究
方佳
(常州開放大學外語系,江蘇常州 213001)
“商務英語視聽說”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的實訓課程。從二語習得過程和規(guī)律來看,專業(yè)英語任課教師應當在學生進校不久就有意識地為其營造相應的文化環(huán)境,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特點,把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傳輸給學生,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文化修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吧虅沼⒄Z視聽說”課程任課教師在文化輸入時應注意結合專業(yè)特色、學生特性、教師水平、學校配置、采用方法與策略。
文化導入;商務英語視聽說;二語習得
英語語言國家與我國在文化領域方面有諸多差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發(fā)展,每年有大量學生選擇商務英語專業(yè)。在高職教育中,學生已有專業(yè)選擇,針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教師必須重視英語語言國家常識性文化普及,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在語言教學中貫穿文化教育[1]。教師正確應用二語習得理論,結合學生特點與專業(yè)特色,在教學中給予相應的文化導入,促進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注意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文化環(huán)境,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意識是高職英語課堂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關系高職英語課堂改革成敗的一大核心要素[2]。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就二語習得有了多側面、多方法的研究,產(chǎn)生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二語習得模式基于5個假說,即: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語言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自然順序假說和監(jiān)察假說。在語言輸入假說中,Krashen[3]指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輸入材料本身和輸入的方式會影響到情感過濾的結果和輸出的質量。對應于Krashen的輸入假說,Swain[4]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說”,即對語言問題的注意能經(jīng)常激活學習者內(nèi)在的與二語習得有關的認知過程。Gass[5]從認知角度研究了二語習得理論,提出六個階段:第二語言輸入、被注意的輸入、被理解的輸入、攝入、融合和第二語言的輸出。
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初、中級教育教師主要以提高學生各應試科目成績?yōu)橹?,英語教育也不例外,授課中教師以講解語言點,應試技巧為主,而忽視了對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輸入。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學習氣氛中無意識增加與源語言國家語用者的交流,加之國家間文化差異諸多,交流障礙頻頻,增加了二語習得的難度。所以學生難以大量擴充源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知識,從而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培養(yǎng)出的許多高分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卻成為“聾子”,“瞎子”[6]。高職學生已有專業(yè)選擇。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時不再停留于基礎性練習:語法訓練,單詞記憶。而是必須加深對源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知識,人文知識的了解,在了解文化背景下,學習英語,也是拓寬知識、提高文化素質的體現(xiàn)[7],并且可以減少在對外交流中的障礙和誤解。
進入高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習者接受的教育有職業(yè)傾向,其中低年級學習者處于由初、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階段。在接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第一、二年,學習者可以明顯感覺到高職教學的教學傾向、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與之前所受教育不同,這些轉變是高職低年級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與之前教育的主要差異所在,也是其特色所在。
(一)基礎英語教育向專業(yè)性、職業(yè)性英語教育過渡
學習者在完成高中教育之后進入高等職業(yè)學校繼續(xù)學業(yè),第一學期在課程安排上已與之前教學出現(xiàn)差異,專業(yè)性、職業(yè)性初現(xiàn)。英語專業(yè)的課程中仍然安排了語文、高等數(shù)學、思想政治等公共科目,但與高中不同的是其它幾個科目,如:物理、化學、生物已不再作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英語子科目,如:英語視聽說、英語語音、英語閱讀、英語寫作等等在課程量與度上明顯加強。
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高職教育的第一、二年開始就會逐步接受與專業(yè)相關的其它課程安排,如: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課程安排上有“商務英語口語”、“外貿(mào)英語函電”、“外貿(mào)應用文寫作”、“外貿(mào)英語”等等有專業(yè)傾向性的課程學習。
(二)應試式教育向研討式教育轉變
由于高職教育與高中教育不同,不受高考牽制,教育模式不再以應考為主,而強調(diào)以應用為中心。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如果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實際應用,就不再適應時代發(fā)展。高職低年級商務英語教育模式由應試式教育向研討式教育模式轉變正符合實際社會環(huán)境對英語教育、英語學習者的要求。
研討式教育又稱為“Seminar”和“Brainstorm”,始于18世紀德國的哈勒大學,雖然在研究生教學和大學高年級教學更為適用,但是因為高職教育的職業(yè)性要求,教學必須在起步階段就開始這種轉向。不論是教師或是學生,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既尊重別人的不同意見,又勇于發(fā)表不同意見。在公布論題后,必須參閱相關文獻,了解前人所做調(diào)查研究,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形成思路,最后成文。這樣有利于教學相長,集思廣益。
(三)英語教學工具從單一到多元化轉變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教學工具明顯多樣化。脫離了單一的“書本+黑板+粉筆”模式,高職英語專業(yè)教育在低年級的語音聽力課程就配備了專門的語音教室,除了傳統(tǒng)設備,學生均有聯(lián)網(wǎng)電腦、對講耳麥,教師除此之外還有多媒體講臺等等設施,從而幫助師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完善教學。
高職教學必須根據(jù)專業(yè)特色,結合學生特性、教師水平、學校配置等制定方法與策略。利用好學校資源,找到可以讓學生最快,最容易接受、接受效果最好的教學方法與策略。課堂教學中習得的順序通常為:“輸入—吸收—輸出—習得”。根據(jù)Krashen的輸入假說,在進行教學輸入時,對象的可理解性尤為重要,即可理解難度應略高于學生當前的語言能力。在“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結合Krashen的輸入假說,以文化導入的方法,幫助提高課堂效率與學生英語能力。
(一)聯(lián)系書本,輸入背景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的課程安排不會特意開設“英美國家社會文化入門”,“英美概況”等等,而其它課程,比如“英語視聽說”,其教材中往往涉及到英美國家社會文化,只是看教師如何利用這部分知識作何種擴充。以“英語視聽說”為例,高職英語專業(yè)一年級第一學期所用教材是《走遍美國》(上冊)這本書,每單元分“Useful Language,Act, American Life,Focus In,Activities.”五部分,其中有基礎性訓練,有文化拓展,以“American Life, Focus In”兩部分包含的文化知識較多,下面僅以“American Life”部分為例。
“American Life”主要介紹章節(jié)中出現(xiàn)的美國生活文化知識,如:城市介紹,飲食介紹,職業(yè)介紹,節(jié)日介紹等等。這些內(nèi)容看似占據(jù)單元版面少,其實作用不小,是教師開展實訓任務的“把手”。例如Episode7 Man’s Best Friend介紹了美國人與寵物關系。在實訓任務中,教師以此為引,給學生描述寵物方面的英語短語,介紹部分寵物與主人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收集、整理資料,制作PPT,完成“寵物介紹”任務,實訓成果展示時,小組可以指派代表完成講解。加入文化的實訓任務,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進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二)廣泛閱讀,融匯吸收
在高職教育階段,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社會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課外閱讀。在“英語視聽說”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防止學生無頭緒閱讀,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閱讀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圣經(jīng)故事和一些較淺顯的文學作品,培養(yǎng)他們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幫助他們更進一步理解其它民族所崇尚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提高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對于有條件的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多與外教交流,并且提供給他們與源語言使用者接觸的機會,在交流中解決他們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尤其是閱讀中會遇到的習語和典故,其文化涵義相當豐富,例如:
The nature of our existing problem is not a kind that can be undone with a single stroke of the sword like the Gordian knot[8].
Gordian knot是希臘傳說中一典故,比喻“棘手問題”,而上文中“can be undone with a single stroke of the sword like the Gordian knot”與“to cut the Gordian knot”同義,比喻“快刀斬亂麻”或“決心解決的問題”。學生在閱讀時可以記錄下類似典故,用以積累。
(三)賞析電影,訓練輸出
英美電影賞析是“英語視聽說”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著名影片加深學生對西方自然風貌、風俗人情的了解,讓學生多角度學習英語語言國家社會、自然文化知識。由于低年級學生英語知識面有限,而該課程要求較高,故而在每次課前教師針對學生的現(xiàn)狀,提前給出提綱,列出語言點,布置電影內(nèi)容,電影中涉及社會文化的思考題,幫助學生有準備的觀賞電影。
電影賞析課不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較難把握的課程,要求學生對電影感興趣,而非把電影賞析當成純粹娛樂;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課堂控制力,而又不能同普通課堂環(huán)境一樣約束學生。為了讓學生在賞析電影時,減少因語言帶來的理解障礙,教師可以將電影對白復印分次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解決了字詞問題后,帶著教師事先提出的思考題,觀賞電影。而學生在每次課前可以利用學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方面搜集與該影片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用以討論時使用。這種師生積極的教、學方式,師生雙方均可受益。每次電影觀賞后,教師亦可布置任務,安排學生完成項目訓練,比如:電影中故事的社會文化背景分析,電影中主人公原型的資料查找等等。諸如此類的后續(xù)項目,給學生機會完成拓展訓練,幫助學生既加深了對電影本身的理解又給出了自己對賞析電影的詮釋。
(四)利用網(wǎng)絡,多元習得
高職教育教學手段多元化,網(wǎng)絡教學更是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的好方法。對于低年級英語專業(yè)的高職學生,若能正確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進行英語學習,則可以獲得無窮盡的英語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知識[9]。在備課階段,教師應該留意教材中較為重要的文化方面知識。為了在講課時知識更加豐富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課前搜索所需資料,擴充知識面,豐富內(nèi)容[10]。
例如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一年級第一學期教材《走遍美國》(上冊)Episode 6對話中提到了感恩節(jié)。為了拓展學生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完成實訓任務,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圖片和文字,向學生介紹感恩節(jié)的由來、特色、典故等等,不僅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深刻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給學生灌輸相關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而且在學生開始實訓任務前有了“把手”,給學生“步步為‘贏’”的基石,一舉多得。
(五)制作課件,合作習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上教師灌輸給學生的英美國家社會文化知識多為被動式的:學生聽講或者觀看。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得到了教師加工后的知識,然而對于知識的來源,點面聯(lián)系等等往往不知,更談不上觸類旁通。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教師甚至可以有意識讓學生參與備課,進行互動。教師可以將篩選出的涉及社會文化的知識點交給學生擴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制作成課件。授課時遇到相關知識點時可指定學生給出展示,并作講解。
例如“英語視聽說”課程中涉及到美國的“高考”(SAT)、相親、家庭觀念等等,雖然這些知識不在考試大綱要求內(nèi),但作為學習英語的人不應該茫然無知。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查找相關文章,圖片,影片等制作課件。作為輔助教學資源,課件可以增加學生視覺感受,加之其為學生親自制作作品,學生必定對其內(nèi)容、前因后果全面了解,并且有學生的全面參與,知識點講解的更加通透,知識面更加齊全。學生可以在課上展示自己的課件,分享其他學生的作品,加深交流。
美國英語語言學家艾麗絲·歐瑪基奧說過,“語言教學應與文化相聯(lián)系,應通過對文化的了解來掌握語言,通過對語言的學習來了解文化?!彼哉Z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本文僅以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為例,強調(diào)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教育中文化教育應當受重視。作為高職商務英語教師,不僅應有過硬的語言功底,還要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更應該懂得如何在教學中“傳道、授業(yè)、解惑”。
[1]林立,董啟明.英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周芹.文化多元語境下的高職英語文化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14(1):149-151.
[3]Gass,S.IntegratingResearchAreas:AFramework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J].Applied Linguistics,1988(9).
[4]Krashen,S.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S.Gass&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6]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7]王維維.人才培養(yǎng)視域下的英語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中國人才,2012(8):24-25.
[8]王紅霞.英語報刊的詞匯文化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8):61-62.
[9]石詩.論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的輸入[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59-60.
[10]王海英.論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的輸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4):61-62.
(責任編校:馬余平)
A Study of SLA Based on the Cultural Input of Business English Audio-Visual-Oral Course
FANG Jia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ZOU,Changzhou,Jiangsu 213001)
From the progress and rul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build a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freshmen majored in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Being aware of students'features,teachers giving the course of Business English Audio-Visual-Oral should cultivate their cultural capacit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while inputting common cultural knowledg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Combin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tudents'character,teachers' quality,college facility,and other factos,teachers should use strategies to input culture.
culture input;Business English Audio-Visual-Ora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 319.3
A
1672-738X(2015)01-0074-04
2014-10-23
方佳(1983—),女,江蘇常州人,商務英語教育講師,翻譯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實踐研究,商務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