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珮珺
——:你們還記得《綠野仙蹤》中那首英文老歌《飛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嗎?
小雅:當然!我太喜歡這首溫暖又明朗的歌曲了,很多人也都翻唱過。
小珊:我更傾向于由干凈清澈的女聲演唱的版本,因為那更接近電影中“桃樂絲”這個小女孩的角色本身。
——:我也是!說起萊曼·弗蘭克·鮑姆(Lyman Frank Baum)的《綠野仙蹤》,在美國那真是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當年的風靡程度估計就跟現在《哈利,波特》是一樣的。
小雅:是哦,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2屆奧斯卡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獎,聽說當年曾經想讓秀蘭,鄧波兒來擔當“桃樂絲”一角,可惜沒能實現。
——:是很可惜,但朱迪·嘉蘭(Judy Garland)的演出也非常出彩。不過我今天要聊的是一部以《綠野仙蹤》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哦。
小珊:就知道你不會無緣無故提起這部電影的,趕緊從實招來。
——:嘿嘿,果然還是你最了解我,我要強力推薦的這部作品就是——《邪惡壞女巫》(Wicked,又稱《魔法壞女巫》)!這絕對是一部顛覆你們原有觀念的音樂劇佳作。
小雅:你所謂的顛覆是指它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嗎?
小珊:還是說像現在的一些影視劇那樣,改變了角色性別,從而改寫了故事?
——:小雅說得更接近些。因為這部音樂劇的主角是那個西方壞女巫,故事直接改編自格里高利·馬奎爾(Gregory Maguire)的著作《女巫:西方邪惡女巫的命運與一生》《Wicked: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Wicked Witch of the West》。
小雅:我記得原來故事中騎著掃帚的西方女巫渾身是綠色的,大家都很憎惡她。
——:對!所以簡單來說馬奎爾是從“壞女巫”這個《綠野仙蹤》大反派的視角,去重新敘述故事,并對原來童話中的一些人物做出了新的詮釋,比如稻草人、鐵皮人、獅子他們的來歷,當然,最大的顛覆就在于他提出了“壞女巫”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邪惡的,而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竭力爭取動物說話權利的人。
小珊:那就是說馬奎爾是給壞女巫正名了?
——:應該說是講述了她的個人成長史,讓大家知道她是如何變成后來那個邪惡形象的。另外,壞女巫的名字艾爾法芭(Elphaba)是奎爾根據《綠野仙蹤》作者名字的英文縮寫(L.F.B)來定的,種種的聯(lián)系讓這部作品也常被稱作“女巫前傳”。
小雅:那原來的北方好女巫、稻草人、大巫師這些人物也都有出現嗎?
——:當然,只是并非以我們所熟知的那種面貌出現。比如劇中北方好女巫格林達(Glinda)剛開始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孩;而稻草人是為了救艾爾法芭才會從人變成了稻草人;大巫師則根本就是全劇的“反派大Boss了。
小雅:天吶,那這部音樂劇還真的是像你剛才說的那樣,完全顛覆了《綠野仙蹤》原作呢。
小珊:我聽著也有點三觀崩塌的感覺啊,呵呵。能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音樂劇上演,主創(chuàng)們真的是太有勇氣了,肯定少不了爭議。
——:是的,但好在馬奎爾的著作已經為音樂劇的成功奠定了一個很扎實的基礎。不過最初環(huán)球影業(yè)的制作人馬可,普萊特(Marc Platt)是一直想把這部小說變成電影,搬上大銀幕的。
小雅:那后來他是怎么改變想法的?
小珊:肯定是有什么人或是什么事促使普萊特決定最終把它做成一部音樂劇的,我猜應該是編劇或是作曲家。
——:賓果!那個人就是作曲家斯蒂芬,舒瓦茨(Stephen Schwartz)。在此之前普萊特一直沒有等到令他和公司滿意的電影改編劇本,整個項目停滯不前,直到舒瓦茨建議做成一部音樂劇,普萊特終于找到了方向。
小雅:肯定就像那種茅塞頓開、面前突然出現了一扇窗的感覺。
小珊:這說明命中注定舒瓦茨會成為《邪惡壞女巫》的一分子。
——:哈哈有道理!話說回來,盡管有了做成音樂劇的想法,可當時普萊特還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最終決定正式制作。因為這需要推翻原先已經開展的所有工作,重新來過,顯然這并不容易。
小雅:那這舒瓦茨是何許人也?竟能影響和左右普萊特的決策?我好像沒有聽說過哎,
——:其實他在百老匯也是鼎鼎大名,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憑借音樂劇《上帝之力》《Godspell,也稱《福音》)、《皮平》(Pippin)和《魔術秀》(The Magic Show)而揚名立萬了,只不過后來他的創(chuàng)作重心轉移到了動畫上,先后參與了迪斯尼《風中奇緣》《埃及王子》等片的創(chuàng)作。
小穗:等等,你的意思是——也就是說在舒瓦茨在本劇之前,已經多年沒有再進行音樂劇創(chuàng)作了?
——:嗯,可見馬奎爾的這部小說對舒瓦茨的吸引力有多大,能讓離開音樂劇多年的他重新操刀,一手包攬了詞曲創(chuàng)作,此外,早已經癡迷于艾爾法芭故事的電視編劇薇妮霍爾茨曼(Winnie Holzman)也欣然同意撰寫劇本。而且舒瓦茨更是帶著初創(chuàng)的歌曲親自登門拜訪馬奎爾,順利拿下音樂劇的改編權。
小雅:舒瓦茨,霍爾茨曼,還有普萊特,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都被馬奎爾筆下塑造的壞女巫艾爾法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和打動,說明艾爾法芭真的很有魅力呢。
——:那是肯定的。所以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部全新的《邪惡壞女巫》終于在2003年的10月30日首演,一舉拿下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等三個獎項,可惜在最佳音樂劇大獎上敗于《Q大道》,頗令人遺憾。
小鼉:這也沒什么,只要作品本身的影響力能一直持續(xù)下去而非曇花一現,那就很成功了。
——:對,從上演場次和評價來看,《邪惡壞女巫》絕對是票房口碑雙收。從首演開始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就已經收回了1000多萬美元的投資。直到今天,它仍舊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qū)上演,并且場場火爆,一票難求,
小雅:只能說這些主創(chuàng)的眼光都太好了,尤其是舒瓦茨直接促成了音樂劇的制作上演,太有前瞻性了。
——:那是,這部作品的成功可以說讓舒瓦茨重回了百老匯巔峰,他之后更是憑借原版演員錄制的原聲大碟贏得了2005年格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大獎。
小珊:說到現在,還沒有具體談談這部作品本身的一些細節(jié)呢,比如艾爾法芭原來的樣子,她又是怎么樣一步步成為人們口中的“壞”女巫的。
小雅:對哦,還有她與北方好女巫格林達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大巫師又怎么會是壞蛋呢?
——:呵呵,關于這些嘛,容我賣個關子先……下次再細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