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精益求精 藝無止境

2015-02-17 05:36:13邵燕
歌劇 2015年11期
關鍵詞:馬勒

邵燕

內(nèi)容提要:古斯塔夫·馬勒在生命的最后根據(jù)中國唐詩的德文譯本創(chuàng)作了聲樂套曲《大地之歌》,近一個世紀后,指揮家鄭小瑛與一批翻譯家、歌唱家在長期研究和反復實踐下,逐步完善該部作品的中文版,以此希望提升我國音樂界和觀眾對中文翻譯音樂作品的認知度,從而真正推動東西方音樂文化的深入交流。

關鍵詞:馬勒、《大地之歌》、譯配、修配

一、馬勒與《大地之歌》

1.馬勒生平

古斯塔夫·馬勒(Gustay Mahler,1860-1911),奧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揮家,最后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交響樂作曲家。馬勒在童年時代就顯露出卓越的音樂才能,少年時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學習,后被聘為布拉格歌劇院指揮。但由于民族和歷史的種種原因,出生于波希米亞的猶太人馬勒一直都缺乏對故鄉(xiāng)和祖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加上他一直承受著反猶太的攻擊,這讓馬勒的靈魂最終走向宗教,追尋天國的境界,

馬勒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其工作之余也從事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結構復雜、配器獨特、色彩多變,常伴有龐大的演出陣容,具有“交響樂聲樂化、聲樂作品交響化”的雙重性。馬勒一生共創(chuàng)作11部交響曲(最后一部交響曲因其病逝而未完成),在這些交響樂作品中,馬勒將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宗教理想與哲學,文學及民間歌曲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音樂語言,從而形成了馬勒在西方音樂史中“集古典與浪漫主義之大成、開現(xiàn)代音樂之先河”的橋梁性地位。

2.《大地之歌》的創(chuàng)作簡介

1907年,對于馬勒來說是多事之秋。馬勒在辭去了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樂隊指揮的職務后遭遇了4歲愛女夭折的痛苦,接著發(fā)現(xiàn)他自己患有心臟病,生活的連番打擊一度使馬勒的心境跌至谷底。

一個偶然的機會,馬勒讀了由德國漢斯·貝特格翻譯的中國古詩集《中國之笛》。由于《中國之笛》是根據(jù)漢斯,海爾曼的德譯本《中國抒情詩》(1905年版)、朱迪斯·戈謝的法譯本《玉書》(1902年版)和赫維·圣丹尼斯(即德理文侯爵)的法譯本《唐詩》(1862年版)等再譯的,因此,馬勒讀到的這本德譯詩集雖然與中國原詩相較已經(jīng)面目全非,但其中隱現(xiàn)的有關李白、孟浩然、王維等中國詩人悲壯的情懷和瑰麗的詩意正吻合了馬勒當時的心境,引起了他強烈的共鳴,

于是,馬勒從《中國之笛》中選了了首幾經(jīng)轉譯后的中國唐詩,譜寫成由六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樂套曲《大地之歌》。作品的副標題為“一個男高音與一個女低音(或男中音)聲部與管弦樂的交響曲”。

按照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排序,《大地之歌》應為“第九交響曲”,但由于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貝多芬、勃拉姆斯等均在完成各自的第九部交響曲后離世,因此,馬勒認為“第九交響曲”有某種不祥的預兆,于是最終將這部作品定名為《大地之歌》。

馬勒的大部分作品都沒有在其生前演出過?!洞蟮刂琛愤@部作品也是在馬勒逝世半年后的1911年11月20日由馬勒的弟子布魯諾·瓦爾特執(zhí)棒首演于德國慕尼黑。

這部作品相當于一部聲樂與交響樂相互交織的高難度作品,如果演唱者沒有一定的歌劇功底則很難完成該部作品,馬勒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作曲家,雖然他的作品里一般都會描述死亡或葬禮,但同時也穿插著富有青春朝氣、熱愛生活的諸多片段,所以馬勒并不是一個完全的悲觀主義者??v使在這部作品的結尾,主人公的確要永遠離開人世,但馬勒仍然在該作品的前半段創(chuàng)作了花前月下、美酒、縱橫馳騁等等浪漫情節(jié)。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大地之歌》更好地了解馬勒。

二、《大地之歌》的譯配與修配

1.譯配

馬勒的交響聲樂套曲《大地之歌》在東西方有關文學、翻譯及音樂文化交流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唐代因其輝煌卓越的文化地位而吸引世界各地的眾多學者前來學習交流,正如前文所述,中國的唐詩也因倍受歐洲學者們的推崇而先后被翻譯成各國的語言版本并廣泛流傳于歐洲,馬勒在《大地之歌》中引用的7首中國唐詩,據(jù)考證,主要有德譯本、法譯本和英譯本。只因每一位譯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及個人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中國唐詩在歐洲不斷被各種語言重新解讀,甚至還有一些版本將譯者本人的創(chuàng)作添加其中。

《大地之歌》在西方演繹了近1個世紀后才回到了原詩的故鄉(xiāng)——中國。1998年德國的一個交響樂團訪華,當時的李嵐清副總理得知這部作品的歌詞源自中國的唐詩,但其中仍有兩首尚不明確在唐詩中的出處,因而在當時的學術界掀起一陣研究熱潮。在研究者中有一位早年留學于德國且精通德語的著名音樂學者,廖輔叔將《大地之歌》譯成散文詩般的歌詞。后來,鄭小瑛又請教了從英國歸來的中央音樂學院編譯室譯配家張毅,對該部作品進行譯配。最終,鄭小瑛教授在這兩種中譯版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在指揮中對該作的理解,于1990年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并由中央歌劇院兩位歌唱家劉維維(男高音)和劉珊(女中音)完成了中文版《大地之歌》的中國首演。據(jù)鄭小瑛回憶:那美麗的漢語詩意與馬勒戲劇性音樂的神來融合,使這首經(jīng)典之作煥發(fā)出醉人的魅力,讓她久久不能忘懷。

2.修配

當一部外國歌劇或聲樂作品要流傳至他國進行演繹時,譯配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原作不僅要被譯得正確、優(yōu)美,配合音樂時,還需要字詞通順;在分句與氣口、重音與旋律的配搭、四聲與旋律走向等,都需要指揮及演唱者在長期的案頭工作和現(xiàn)場排練中,反復切磋、推敲,對原譯逐字修正,才能使之日趨完善。鄭小瑛教授將這段長期艱苦地追求精益求精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過程,稱為“修配”。

所以,一部好的音樂譯作通常要經(jīng)過譯配和修配,再逐漸接受聽眾的檢驗,這對于參與譯配和修配的音樂實踐家們來說,雖然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能使更多本土聽眾因此走進西方經(jīng)典音樂作品的世界里領略音樂之奇妙,那便是譯配和修配的價值所在了。

2013年9月3日,鄭小瑛教授再次率領廈門愛樂樂團與楊光(女中音)、朱依東(男高音)、王豐(男高音)再一次錄制《大地之歌》,與中文版的首演相隔20多載,《大地之歌》修配工作仍在進行中。本文摘選四段譜例來呈現(xiàn)這部作品的修配“足跡”。

《大地之歌》把相對獨立的六個樂章貫穿成為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

(1)第一樂章《嘆世酒歌》

馬勒根據(jù)原詩的譯義把詩句分為3段,每段都以“黑暗伴隨人生和死亡”一句結尾,因此有三次重復并有“點睛”的作用。下例中的第1段和第2段是同一句歌詞的譯配和修配中兩次不同的翻譯版本。(譜例一)第、段譯詞是以前的中譯版本。2013年5月,鄭小瑛與楊光、朱依東在第一次《大地之歌》的音樂作業(yè)中對該句翻譯的精準和順暢程度做了一定的研究與討論,

楊光提出該句的德文直譯為“生活是黑暗的,人生也一樣”,但直譯的文字無法有美感地演唱,鄭小瑛結合翻譯家的翻譯以及馬勒的人生觀,翻譯成“人生如夢,轉眼就死亡”。此次作業(yè)中,根據(jù)男高音王豐的發(fā)聲習慣和音樂的走向,又改為“黑暗伴隨,人生和死亡”。

下例第6、7小節(jié)只有一字之差的“微調(diào)”,即“心”和“房”。對于男高音,開口音“房”在高音sol上較之閉口音“心”則更利于發(fā)聲。

另外,馬勒把原詞意“心”放在高音“5”上予以強調(diào),而在中文里“心房”雖是兩個音節(jié),但表示的是同一個詞意,因此,鄭小瑛與歌唱家的音樂作業(yè)中,在不改動原音樂的邏輯重音的情況下,將利于發(fā)聲的漢字音節(jié)放在適宜的音高上,以求音樂在中文版中更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

(2)第三樂章《青春》

該樂章的音樂描寫一群少年衣冠楚楚地坐在陶瓷的小亭里欣賞著池水倒映的美景,飲酒吟詩、暢敘人生。下例中的第、段譯法是比較嚴格地遵循原文的語序譯成中文,最后“多么可笑”的“多”在最高音上。第2段重新調(diào)整了語序,改為“那醉眼朦朧的年輕朋友多么可笑,倒立在那青瓷綠瓦的涼亭中”,將“多么可笑”的“多”放在第三小節(jié)的強拍上,“多么可笑”一字一音,這樣的修正更符合中文律動也更利于發(fā)聲。

(4)第四樂章《美人》

譜例四中只有第了小節(jié)的一詞之差。根據(jù)上下語境,“她的小臉羞得紅彤彤”,應是“愛情的滋味”而不是“愛情的痛苦”。另外,在首調(diào)“l(fā)a-si-do”上唱“痛苦”有“倒字”感,配作“滋味”較為通順。

3.演唱者的感受

目前,部分歌劇演員比較排斥中文翻譯作品。就《大地之歌》這部作品來說,女中音歌唱家楊光雖已對該作品的原文即德文版非常熟悉,但她談到中文版時認為,即便德語再熟悉,它也不是母語。作為歌唱者,音樂給你造成的畫面和感受肯定不如母語更直接,這也決定了在音樂開始之前,演唱者的畫面是否前置于音樂,另外,楊光提出需要克服的技術,比如:中文韻母復雜帶來的咬字困難,其實德文韻母同樣復雜,只有克服這個問題,才能唱出“句”,而不是唱“字”。

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王豐認為,這部作品的重音與原文歌詞非常吻合,同時又不失原意。演唱者在演唱中文翻譯作品,最擔心的就是發(fā)音是否順暢的問題,比如對于一些男高音來說,像“o”母音或者“a”母音在有的聲區(qū)上不是很舒服,但王豐感嘆:“你很難想象這部作品每一個字都安排得很‘順!”其實,王豐早在10年前就和鄭小瑛及廈門愛樂樂團合作過這部作品,只是當時是用德語演唱,同步播放中文字幕,這次是用中文再次演唱并錄音時,王豐笑稱“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體驗”,甚至感覺自己就是”暍醉的李白”而“一氣呵成”!

綜上所述,《大地之歌》從最初的案頭譯配到音樂作業(yè)中的修配,從演唱者的感受到觀眾的反饋(此文略)等,每一步都是為了這部偉大的作品能讓更多國人享受其中。也因這項工作的意義深遠,才值得一代代的藝術家們?yōu)榇藲椌邞],追求“精益求精”的藝術高度。

三、本文意義

1.為音樂翻譯專業(yè)提供重要的課題

歐洲國家對外來歌劇及聲樂作品的翻譯,推廣工作一直非常重視,甚至在特定的國家劇院中只允許上演譯為本國語言的歌劇作品。

近年來,中國強調(diào)大力普及高雅藝術,而翻譯外國優(yōu)秀作品應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這需要提升當前音樂翻譯專業(yè)人才的實踐能力,如果該專業(yè)從事者或音樂家能夠互相協(xié)作,避免“閉門造車”,就能使翻譯作品更加完善,使之成為經(jīng)得住歷史檢驗的經(jīng)典佳作。

2.突破本土聲歌教育的語言瓶頸

目前,中國的聲樂課堂很大程度上是用原文曲目教學,而接受過原文語言訓練的學生微乎其微,這就會影響學生對曲目的正確理解和準確演唱。設想在學生演唱原文曲目之前,先學習其中譯版本,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自己所唱的內(nèi)容和意義,相信對將來學習原文版本的作品也大有裨益。

3.拓寬院團轉割后的新路徑

我國的藝術院團紛紛進行體制轉軌,面臨著紛繁的演出市場。院團除了要有自己的本土藝術特色,還需要有能壓得住“箱底”的外國經(jīng)典歌劇作品,而一部翻譯精湛的外國經(jīng)典作品,可以縮短本土觀眾的欣賞距離,盡可能避免“演完就丟”“演了就賠”的惡性循環(huán)。鄭小瑛表示,慢慢做西方經(jīng)典歌劇中文版的這個理念,希望可以逐漸輻射到周邊一些省市,讓藝術院團都能活起來!

四、總結

就《大地之歌》來看,馬勒寫這部作品,完全出于個人喜好,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由在于傳到歐洲的中國唐詩感動了這位大音樂家,而他的音樂又是那么精彩,當我們一次次用心地翻譯成中文,使之愈加完美,再由歌唱家表現(xiàn)出來,就會打動國人的心靈,這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意義所在。

我國的地方藝術院團如想真正做到“洋為中用”,為中國觀眾奉上“聽得懂,看不厭”的西方經(jīng)典音樂作品,就需要以更加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對西方音樂作品進行譯配和修配。畢竟,藝術之路沒有止境,唯有彼此帶著“精益求精”的藝術態(tài)度,才能享受“音樂無國界”的人類精神財富。

猜你喜歡
馬勒
一場極致的“生與死”的體驗——評鄒翔指揮長沙交響樂團演奏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復活”》
馬勒與后現(xiàn)代——探尋馬勒交響曲中的“文本化”起源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3:50
馬勒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
馬勒推出新型模塊化混動系統(tǒng)
發(fā)動機故障提前預警馬勒發(fā)布智能軸承
馬勒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
音樂家馬勒的第九個“劇院工作”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3
在大劇院重逢馬勒
音樂生活(2016年5期)2016-05-30 10:48:04
馬勒貿(mào)易經(jīng)銷商會議暨十周年慶典隆重召開
馬勒:逆流而上的精彩
交城县| 易门县| 内丘县| 晋州市| 祥云县| 五河县| 扶风县| 珠海市| 刚察县| 莱芜市| 贞丰县| 乌鲁木齐县| 六枝特区| 大同县| 铜梁县| 嵩明县| 贞丰县| 竹北市| 宝坻区| 娱乐| 桐庐县| 石景山区| 曲沃县| 鹤庆县| 醴陵市| 漳平市| 调兵山市| 镇安县| 紫金县| 怀安县| 仪陇县| 文成县| 酒泉市| 四川省| 深泽县| 兴国县| 册亨县| 弥渡县| 丹寨县| 体育|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