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28)
句首話語標記語so使用的興起反映出的兩個問題
胡春梅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28)
置于句首的話語標記語so近年來在英語國家廣泛使用,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語言現(xiàn)象。其興起契合了說話人的使用心理,符合網(wǎng)絡時代的交際特點,具備社會現(xiàn)實基礎。而從實際交際效果來看,其社會接受性并非與之并肩而立。深入研究這一現(xiàn)象可以得出兩點啟示:其一,話語標記語的真值語義不會完全消失,因而對其話語功能依然存在或大或小的影響;其二,話語標記語是一個原型范疇,其成員的典型性主要取決于該話語標記語進入本范疇之前的真值語義的負荷大小。
句首話語標記語;so;真值語義;原型范疇
近年來,英語社會出現(xiàn)了一股在話語句首大量使用so的熱潮。除了延續(xù)作為話語標記語時表示由前及后的推導關系和在發(fā)問時引出話題的傳統(tǒng)語用功能,so還被用于問答話語的回答句開頭或有些敘述性對話的句首(Lewis,1999),并無特定語義或話語組織功能。這一用法一方面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媒體、語言學學者和公眾似乎并不“買賬”。BBC Radio 4對此作了專門報道(“So does starting a sentence with‘so’annoy you?”)[1];美國知名廣播脫口秀Le Show 2014年以來連續(xù)幾個月每周開辟專欄So’s of the week嘲諷此現(xiàn)象[2];The New York Times[3],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4]和Business Insider[5]也有專欄文章報道此事。人們質疑這種新用法是否合乎語法,抱怨這種趨勢損害了言語交際的效果。和同樣在話語中頻繁使用的and,well和um等相比,句首so為何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語言使用中的“現(xiàn)象”?這一用法的社會接受性又給話語標記語研究帶來怎樣的啟示?以下擬從話語分析、語言接受心理和認知理論的角度,結合調查結果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句首話語標記語so的使用興起
大量使用句首so并擴展其用法的風氣于2000年左右出現(xiàn)在微軟公司的IT工程師中間。隨即風靡硅谷,并輻射到政治界、媒體界和教育界,以希拉里·克林頓為代表的政客、電視和電臺訪談節(jié)目的主持人和嘉賓、記者、教授、學生都成為其擁躉。年輕人認為這樣講話“很酷、很時尚(cool and trendy)”[4],也樂于效仿。由此,so逐漸被大量用于話語開頭,有泛濫之勢。以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的一次訪談[6]為例:30分鐘的訪談,兩位采訪人和被采訪人扎克伯格共使用句首26次,使用情況可以歸為三大類:(1)表示明顯的因果關系、推導、總結前述話語;(2)話題間的自然過渡、拉回話題、引出話題或轉換話題;(3)連接兩個有微弱關聯(lián)或無關聯(lián)的話題,相當于and,well或um。其中,(1)和(2)的用法是so作為話語標記語的傳統(tǒng)功能,在興起之前已經被接受,也是話語分析領域研究so的使用時常規(guī)關注的,主要用于信息傳遞和話語組織[7-8]。而(3)則是近年來興起之后的新用法,如:
(1)Interviewer:Ok.So let’s talk about how you see,what is Facebook’s role in the mobile world over the long run?
Zuckerberg:So I guess,we view it primarily as a platform.
以上對話中,Zuckerberg以so開頭來作答,而so并沒有明顯的語義,只相當于well或um,為說話人贏得片刻思考和組織答案的時間。新用法中的so并無實在意義,在話題引出和接續(xù)上也非必須。事實上,刪掉它對話語的理解也無大的影響。
(二)社會接受性分析
對于句首so的使用興起,語言觀察家頗有微詞[3-4],媒體竭力抨擊(BBC;Le Show)。從2011年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網(wǎng)站chronicle.com上一篇專欄文章“So it turns out that everyone’s starting sentences with‘so’”[4]的跟貼統(tǒng)計①共計61條跟貼,55條有效,36條持否定態(tài)度(65%),7條表示可以接受(12%),其余為態(tài)度不明確或表示中立(23%)。和本文作者委托朋友在北美和澳洲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群中所做的小型調查結果②共計調查46人,41人持否定態(tài)度(89%)(加拿大8人,5人否定,3人中立;美國15人,全部否定;澳大利亞16人,全部否定;新西蘭7人,5人否定,1人支持,1人中立。)來看,普通語言使用者對此用法多表排斥。這一語言現(xiàn)象略顯尷尬的社會接受狀況和說話人一廂情愿的使用初衷并不匹配。要理解這一矛盾勢必要對聽話人的接受心理作一番考量。從聽話人的角度來看,不少人認為密集頻繁地在句首使用so令人感到別扭、厭煩,因為這樣的用法不符合地道英語使用規(guī)范,并且干擾談話信息的接收。
1.不符合地道英語使用規(guī)范
Lewis[9]考察了句首so風行的過程,指出這種用法源自硅谷IT從業(yè)人員,而這些人很多都是非英語母語者。也有人提到,這種語言特色來自印度語[4]。忽略其中可能包含的英語母語文化中心者語言歧視的傾向,要理解為何人們會認為將so大量用在句首——尤其是回答句句首——是不地道的(linguistically-challenged)英語表達法,有必要簡略回顧一下so在書面語中的用法。一般認為,so的主要詞性是副詞和連詞。作為副詞,意為強調程度;作為連詞則表示前后語義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10-14]。在書面語中,作為連詞時so主要用于連接兩個并列的小句,體現(xiàn)因果關系,不用于句首[13]。特定的語境下,比如描寫對話或者主題為日常生活話題時,在句首適當使用so可以給文章增添口語體生動活潑的風格,但過多使用會有松散懶惰、不夠嚴謹之嫌[14]。
2.干擾談話信息的接收
言語交際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聽話人的注意力主要用于接收信息和解碼信息,如果收到過量負載于主要談話信息之外的話語標記語,其注意力會被打斷,無法再專注于說話人所講的主要內容。有受訪者提到,當說話人使用了太多so之后,不管其談話內容多么精彩,聽話人都會忍不住停下來數(shù)數(shù)對方用了多少個so,并預測下一次何時出現(xiàn)。有人提到,句首so暗示了一種因果邏輯關系,當對方張口閉口使用so時,不管其言語是否真的邏輯性很強,都會讓聽話人大腦有一種不勝負荷的緊張感。顯然,句首so的過量使用干擾了聽話人對談話信息的接收。
聽話人對句首大量使用so感到“別扭”的心理是一種巧合還是必然?其他的話語標記語大量使用后會不會也引起廣泛的關注?“別扭”心理的背后反映了人們對話語標記語認知的問題。
(一)真值含義和非真值含義
Levinson(1983)關于話語標記語的論述謹慎地提到話語標記語“至少包含了非真值條件義,它們常常表示所在的話語僅僅是前面話語的一種回應、延續(xù)?!保?5]話語標記語具有非真值含義,即語用功能,是毫無疑問的。對其非真值含義的探討也是話語標記語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一個主要走向。至于其是否含有真值含義,情況就稍顯復雜。
話語標記語來源于語言中其他語類的詞語或已經固定下來的小句[16]。某些連詞由于使用頻率和基本意義的關系,發(fā)生語義弱化成為話語標記語,之后雖然不具備真值語義,但原有的語義仍然對其使用產生影響[17]。以漢語“所以”為例,在話語中可以用作如下幾種情況:(1)在因果關系句中表示結果,引導出表示結果的小句;(2)用作引導結論;(3)話語組織功能,用作話題的找回;(4)言語行為功能,用作話輪的延續(xù)。上述四種用法如果按照“所以”詞匯意義的實虛程度作一個排序,依次為:表示結果>引導結論>話語組織功能>言語行為功能[17]。因果關系貫穿始終,只不過強弱程度不同。
這種因果關系會不會弱到完全消失?以so置于句首的幾種常見情況為例:
(2)(...on entering the room and finding the computer missing.)So,where’d you put it?
單看例(2),不但it讓人不明就里,so也師出無名。然而結合語境,整句話就變得很好理解,so的用法并不突兀,它照應的是一種語境中的因果關系。
(3)Oprah:What is your dream of happiness?
Rowling:Ummm...well in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Dumbledore says to Harry that the happiest man alive would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ee himself exactly as he is.So I would have to say that I’m pretty close.[8])
例(3)中,so的作用是雙重的:既有銜接作用,實現(xiàn)兩種語體之間的自然過渡;又有推導作用,依靠so作為連詞本身的邏輯關系殘留,賦予貌似不關聯(lián)的前后話語一種推理關系。
(4)(Zuckerberg says)I think that one of the ways we break stuff down internally is that we have some people who work on projects and some people who run the whole operational strategy.So for example the highest level version of this—you have Chris Cox and Mike Schroepfer who run the organizations for product and engineering,and then you have people like Bret Taylor who’s CTO who will work on specific projects at a really high level but doesn’t have anyone reporting to him.[6]
例(4)中,so的作用類似于well或um。其邏輯關系殘留在形式上已經很弱了,但仍然可以看出說話人主觀上想要使話語關聯(lián)的努力。
在本文所討論的句首so現(xiàn)象中,雖然so不再直接表示因果關系,但作為話語標記語后仍受原有的真值語義影響。說話人使用so的一個潛在心理就是為了使自己的話語相互關聯(lián),人為地強化了話語間的因果關系。網(wǎng)絡時代的交流信息量大、速度快、交際者表達欲望強烈,無法做到每一句話都能理清思路富于邏輯,so的存在似乎就保證了雜亂無章、支離破碎的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而當so用得過于泛濫,這種邏輯關系無法內化于話語信息中時,話語的形式和內容相去甚遠,在聽話人一方就產生了信息解碼困難,付出努力過大,心理不適、情緒焦躁。接受效果就此背離了使用初衷。
真值語義殘留并不僅限于so的情況。英語中常見的話語標記語and,but和or的話語功能也與其語法作用相對應,其作為連接詞的并列作用可以當作概念結構功能[18]。也就是說,它們作為連詞的真值語義對作為話語標記語的話語功能有很大的影響。
許家金(2009)考察了漢語口語中“然后”的話語特征,認為漢語中“然后”這樣的虛化連詞在實際話語中,多數(shù)情況下仍然是用作表示時間或邏輯前后的連詞使用的。即便語義發(fā)生弱化,“然后”的原有語義信息也有所保留和繼承,因為它對話語中信息結構的調節(jié)作用比“嗯”“好”等要明顯好一些。[19]
以上討論可以看出,來自連詞的話語標記語真值含義無法完全消失,在其作為話語標記語的“新身份”中依然起著作用。本文雖未考察來源于非連詞的其他話語標記語真值語義對話語功能的影響,但是可以推測,真值語義負荷越大的詞語轉化為話語標記語之后,其話語功能受到的制約越大。拋開詞語的長短因素,therefore和it turns out that之類的話語標記語較之oh,well,and和so使用頻率顯然要低、范圍要小。
(二)話語標記語的范疇
對于話語標記語來源和真值語義的思考又引出另外一個問題,即話語標記語范疇的問題。
先來考察一下另外兩個常見的話語標記語well和and。
Schiffrin指出,well具有普通的話語功能,因為它沒有指稱意義,或固有的概念意義。[16]冉永平也認為well作為話語標記語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一種“標記”功能,不構成話語的基本語義或命題意義[20]。
至于and的情況,根據(jù)上文3.1所述,它所具有的連接詞的并列作用可以當作概念結構功能??紤]到“然后”的語法化和主觀化的動因之一是語言接觸過程中受英語and,then,and then的影響,可以將“然后”的觀察結果類比于英語中and作為話語標記語的情況。“然后”雖然沒有成為一種“全職的”話語標記語,在其作為話語標記語的“新身份”中,依然存在或具體或抽象的“前后相隨”的語義成分[19]。
再來看so。受其原有連詞語義影響,作為話語標記語的so依然被有意無意地置于因果邏輯關系中去使用和理解。被過量使用之后,由于因果關系在話語的形式和內容上不匹配,會產生誤解和理解困難,這也是為何句首so的使用興起之后社會接受性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
同樣作為常見話語標記語,well和and在口語中也一直被大量使用,卻沒有像so這般引起“大驚小怪”,成為“現(xiàn)象”,可見so作為話語標記語的顯著性(markedness)。在話語中,well沒有命題意義,and和so參與命題意義。And雖然也有微弱的因果聯(lián)系暗示,但更主要的是表示時間先后順序,多用于敘述性話語中。相比and的時間關系,so的因果邏輯關系顯然更為復雜,涉及更高級的思維活動,多用于論證和推理性話語。三者作為話語標記語的顯著性程度可以概括為:so>and>well。換句話說,如果把話語標記語看作一個家族,那么根據(jù)單個話語標記語“舊身份”中的真值語義負荷大小,可以確定其在家族中的典型程度。以上述三個詞為例,well最典型,and次之,so最不典型。鑒于話語標記語主要來源于語言中本已固定下來的詞語、短語和小句,以及原本的真值語義對其話語標記語身份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全職的”話語標記語還很難說??梢钥隙ǖ氖牵幢鉾ell這類語義負荷最小的詞語不是話語標記語范疇中的原型,也一定是離原型最近的一類。而比之well,其余and,so,as a result,consequently等在“依語義論座次”的原則下,呈輻射狀依次處于更邊緣的地位,it turns out that...之類就離原型更遠了。
對于什么是話語標記語及其所指范圍,目前還缺乏統(tǒng)一的界定[21-23],但是我們不妨將它看成一個原型范疇。在這個原型范疇里,其成員的典型性取決于該話語標記語進入本范疇之前的真值語義負荷大小,語義負荷越小越典型,語義負荷越大越不典型。影響話語標記語范疇中成員典型性的因素不只語義負荷,其韻律特征、表達形式的簡便與否也會起到作用。根據(jù)本文對句首so使用的接受性考察情況來看,真值語義負荷應該是主要因素。
句首話語標記語so近幾年的興起反映了其豐富的話語功能,同時也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如用于問答話語的回答句句首和敘述性話語句首。其大量使用之所以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語言現(xiàn)象,從使用角度來講,是因為它不但契合了說話者的使用心理,而且符合網(wǎng)絡時代的交際特點,具備社會現(xiàn)實基礎;從接受角度來看,由于so暗含的因果邏輯語義關系影響了聽話人的認知心理,其社會接受性并不理想。句首話語標記語so的興起是一個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各方評價見仁見智,往何處走也要取決于語言自身的演化規(guī)律。深入考察這一現(xiàn)象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話語標記語的真值語義不會完全消失,對其話語功能依然起著或大或小的影響;話語標記語是一個原型范疇,其成員的典型性主要取決于該話語標記語進入本范疇之前的真值語義負荷大小。
[1]“Sodoesstartingasentencewith‘so’annoy you?”Today.Presenter John Humphrys.BBC Radio4[EB/OL].http://news.bbc.co.uk/today/hi/today/newsid-9644000/9644002.stm,2011.
[2]“So’s of the week.”Le Show.Host Harry Shearer.Public Radio[EB/OL].http://harryshearer.com/ le-shows/august-10-2014/,2014.
[3]Giridharadas,A.“Follow my logic?A connective word takes the lead.”U.S.The New York Times,[EB/OL].[2010-05-30].http://www.nytimes.com/ 2010/05/22/us/22iht-currents.html.
[4]Yagoda,B.“So it turns out that everyone’s starting sentences with‘so’”.Lingua Franca.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EB/OL].[2011-12-02]http:// chronicle.com/blogs/linguafranca/2011/12/02/so-itturns-out-that-everyones-starting-sentences-withso/.
[5]Sterbenz,C.So here’s why everyone is starting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o”[EB/OL].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heres-why-everyone-is-starting-sentences-with-the-word-so-2014-5,2014.
[6]Arrington,M.Interview with Mark Zuckerberg on the “Facebook Phone”[EB/OL].http://techcrunch.com/ 2010/09/22/zuckerberg-interview-facebook-phone/,2010.
[7]Bolden,G.B.Implementing incipient actions:The dis?course marker‘so’[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 (5):974-998.
[8]高陽.話語標記“所以”與“so”的對比分析[D].南昌大學人文學院,2013.
[9]Lewis,M.The New New Thing:A Silicon Valley Story [M].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99.
[10]“So.”Merriam-Webster.com.Merriam-Webster,n.d. [Z/OL].[2014-08-24]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o.
[11]“So.”O(jiān)xforddictionaries.com.Oxforddictionaries,n.d. [Z/OL].[2014-08-24]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so.
[12]Chalker,S.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9.Linking Words[M].München:Max Hueber Verlag,1996.
[13]Strunk,W.&E.B.White.The Elements of Style 4thed[M].Longman,2000.
[14]葛傳槼.葛傳槼英語寫作(The Writing of English)[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15]Levinson,S.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6]李宗江.關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從“我說”類話語標記的來源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2010(2):192-198.
[17]方梅.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的話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0(5):459-470.
[18]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9]許家金.漢語自然會話中“然后”的話語功能分析[J].外語研究,2009(2):9-15.
[20]冉永平.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J].外國語,2003(3):58-64.
[21]冉永平.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0(4):8-14.
[22]冉永平.話語標記語you know的語用增量辨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10-15.
[23]Bolden,G.B.Discourse markers[C]//K.Trac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frth.).Wiley-Blackwell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2015.
H314
A
胡春梅(197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