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社會效用”的道德原則證明
——兼論休謨對康德道德學原理的影響

2015-02-25 18:21城,鐘
學術交流 2015年6期
關鍵詞:道德哲學休謨道德行為

成 城,鐘 新

(1.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長春 130021;2.吉林大學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與服務中心,長春 130012)

外國哲學研究

基于“社會效用”的道德原則證明
——兼論休謨對康德道德學原理的影響

成 城1,鐘 新2

(1.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長春 130021;2.吉林大學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與服務中心,長春 130012)

大衛(wèi)·休謨作為英國經(jīng)驗論哲學的重要代表,其道德學原理是西方道德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的派別。從經(jīng)驗論立場出發(fā),休謨完成了對道德原則的證明。這一證明具有以下三個要點:其一是把“公共效用”作為道德之所以存在的根據(jù)。其二是把“公共效用”的道德價值追溯到了人類的情感和感受性之中。前者可以看做是休謨提出的客觀性道德原則,后者則是主觀性道德原則。其三,休謨對道德原則的證明采用了經(jīng)驗論的觀察和實驗方法,而拒斥了抽象的邏輯演繹方法。休謨上述對道德原則的證明,為康德的理性主義道德學原理提供了反面的批判“靶子”,正是在對休謨道德學原理的批判和反駁中,康德確立了理性主義的道德學原理。

經(jīng)驗論;道德;社會效用;情感

大衛(wèi)·休謨是英國經(jīng)驗論哲學的重要代表,其道德哲學也是立足于經(jīng)驗論立場的。長期以來,在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當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以康德為代表的理性主義道德哲學??档碌牡赖聦W原理構成了西方道德哲學的主流思想。然而,休謨的道德哲學對康德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档碌牡赖抡軐W正是在回應和批判休謨的道德哲學中,才獲得了他的獨特地位。因此,對休謨的道德哲學的理解及從休謨的角度如何去回應康德理性主義的道德學原理,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重大問題。為此,本文試圖對休謨的道德哲學給予客觀的理解,進而探究道德學原理的內(nèi)在矛盾。

一、休謨思考道德問題以“效用”為切入點

休謨認為,道德行為是那些經(jīng)常被人們稱贊的行為。這些行為之所以能夠被人們稱贊,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有用”的。休謨把道德行為的內(nèi)在本質歸結為行為的有用性,他稱之為“效用”。休謨從人性論入手,建立了基于效用的道德原則。怎樣理解人性,或者把人性中的哪些因素作為人的主導性因素,決定了他的道德學的根本性質和方向。因此,在討論休謨和康德的道德學關系的時候,也要從這一人性論前提入手,進而分析兩種道德學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一)道德產(chǎn)生的人性論前提

哲學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就是對人的本質的認識。這是一切道德哲學思考的前提。自從古希臘柏拉圖開始,就把人的本質理解為包括兩種基本要素的存在。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靈魂學說。他認為,人的靈魂包括三個基本要素,這就是欲望、理性和激情。其中,激情往往不能獨立存在,而是和欲望或者理性結合在一起。因此,總體來說,人的本性包括欲望和理性這兩個主導性因素,這是西方哲學家們的一個共識。因此,在思考道德問題的時候,就要從這一人性論的預設開始。

人性中的欲望部分一般被稱作是人的自然屬性,即與其他動物共同具有的生物學本性。它完全按照生命的自然法則來行為。對于動物來說,只有這一個生命的維度,因此,動物是不能過著一種有“選擇”的生活的,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動物只能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來生存。而與動物不同,人還具有理性這一本質性維度,并且在西方哲學家看來,恰恰是因為理性,才把人與其他動物區(qū)別開來。因而,理性也就成為了人之為人的具有決定性的本質了。這樣,對人來說,欲望和理性兩個要素總是糾纏在一起,時而欲望占據(jù)主導地位,時而理性占據(jù)主導地位,于是導致這樣的結果:人類的行為總是處在“選擇”的過程之中。這也是道德存在的存在論基礎。正因為人的行為總是需要選擇,因而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行為是“應當”的問題。人應當如何行為構成了道德學所探討的基本問題。因為,如果沒有選擇這回事,就無所謂應當了。在動物那里,它所能夠做的也就是它應當做的;而它應當做的也就是它所能夠做的,兩者是統(tǒng)一的。但是對人類則不同,人總是處在他能夠做的與他應當做的兩者的分離狀態(tài)之中?;蛘哒f,人經(jīng)常去做那些他不應當去做的事情。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提出了人類行為的合法性問題,亦即道德問題。所以,關于道德的問題,其實質也就是我們把道德的尺度放在欲望和理性的哪個尺度之上的問題了。欲望是和質料的使用相關的,因此,滿足欲望的對象就被我們稱為是“有用的”。而理性則是單純的形式,它不以是否“有用”為標準,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档嘛@然堅持后者,而休謨則堅持前者。休謨認為,一個道德行為是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而為什么能帶來快樂?因為這個行為“有用”。這種“有用性”休謨也稱之為“效用”?!坝杏玫倪@個簡單的辭藻包含何等稱贊!其相反者包含何等指責!”[1]32這樣,休謨就把他的道德學原則建立在了“效用”基礎之上了。

(二)休謨社會效用道德原則的發(fā)生學根據(jù)

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一書中,提出了“社會效用”這一概念?!肮阑蛘x的規(guī)則完全依賴于人們所處的特定的狀態(tài)和狀況,它們的起源和實存歸因于它們的嚴格規(guī)范的遵守給公共所帶來的那種效用”。[1]39無論我們怎樣理解道德,但首要的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正義”。道德作為正義的行為這一點是得到人類公認的。但是,人們對正義的理解,卻開始發(fā)生了分歧。按照理性主義道德學原理,思考道德問題首先是要確立理性的“正義”概念。正義是理性的產(chǎn)物,理性是精神的活動,因而正義的本質規(guī)定來自于純粹理性本身。這樣,就從“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出發(fā),從純粹理性開始,憑借邏輯上的推理和證明,來確立正義的理性基礎。然而,作為經(jīng)驗論哲學的休謨,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從經(jīng)驗的原則出發(fā),來探討正義的實證性的根據(jù)?!肮驳男в檬钦x的唯一起源?!保?]35我們可以把什么是正義的問題,追溯到它的發(fā)生學意義上的起源。所以,休謨在討論道德正義問題的時候,他首先設想了一個道德正義所以可能的“經(jīng)驗條件”。第一,如果人類社會的物質財富無限地豐富,因此就不必對“物”作出你、我的區(qū)分,因此就不需要有“物權”的存在了?!爱斎巳硕几蛔阌杏鄷r劃分財富有何意義呢?”[1]35而如果物權是不存在的,也就無所謂當一個物歸屬于何人而帶來的是否具有正義性的問題了。簡而言之,如果沒有人類對物的私人占有的前提,就無所謂正義不正義的問題。而如果沒有正義和不正義的問題,道德也就自然是不存在的了。第二,設想物質財富極端稀缺,人們甚至不顧一切地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爭奪財富,于是陷入“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正義的問題也毫無意義,因為它們的意義大不過人們求生的意義。因此,基于上述兩個極端的預設,休謨提出了正義存在的“經(jīng)驗條件”。這一條件就是物質財富有必要被劃分為你、我的時候。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把財富劃分為你和我的呢?無限豐富的時候不必劃分,極端稀缺的時候也不能劃分。所以,只有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狀態(tài)中,也就是所謂的“社會狀態(tài)”中的時候,正義才出現(xiàn),道德也就因此才出現(xiàn)。這樣,休謨便從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了道德之所以存在的“經(jīng)驗條件”?!靶в谩币簿统闪说赖轮钥赡艿囊粭l原則。

(三)休謨道德學效用原則對康德的啟發(fā)

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分析,當休謨提出“效用”的道德學原則的時候,對康德的道德哲學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應該說,如果沒有休謨的啟發(fā),康德的道德學就失去了一個思考的出發(fā)點。正是針對休謨的效用道德原則,康德才提出了超出質料的、基于形式的理性主義道德原則。

從“效用”出發(fā)來看道德,道德是以功利性的目標為原則的。道德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它能夠帶來某種“效用”,離開這些效用,道德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但是需要澄清的是,“效用”當然不是完全對私人有利的價值,而主要是指對社會有意義的效用。因此,休謨把它稱為“公共效用”。但是,即便是公共效用,畢竟也是以功利性的價值作為基礎的。這就是康德所說的“質料”的東西。眾所周知,康德的道德學原理是重形式而輕質料的。他把行為的動機區(qū)分為兩種,一種是從質料出發(fā),另一種是從形式出發(fā)。前者被康德排除在了道德的領域,而只有后者即純粹理性頒布的法則,作為“形式”才是道德行為的本質。這里,休謨的道德學基礎與康德的道德學基礎形成了明顯的區(qū)別。康德認為,一切從質料出發(fā)的行為,都不具有普遍性,而只有從形式的法則出發(fā)的行為,才是道德??档掳研问娇醋鍪堑赖碌谋举|性規(guī)定,而休謨則直接認為道德的本質就是在于它的某種效用,因此道德的基礎在于“質料”??梢姡切葜儚馁|料原則出發(fā)構建的道德學原則,構成了康德道德哲學思考的出發(fā)點,如何消解質料在道德原理中的地位,而確立形式的原則,是康德道德學原理的一個根本出發(fā)點。

二、公共效用原則建立在情感和感受性之中

公共效用是能夠以實際利益的方式得到確證的。但是,在休謨看來,公共效用并非是道德之所以可能的絕對條件。因為效用之所以能夠成為被人類所接受的“善”,乃是因為它最終能夠給人類帶來愉快。因此,情感上的愉快這一感受性才是道德之所以可能的最基礎的條件。這樣,休謨就把道德的效用原則進一步還原到了人的情感和感受性之中了。

(一)情感的愉快是效用的條件

休謨的效用原則的一個積極意義在于,他總是關注人在道德行為中所產(chǎn)生的主體內(nèi)部的狀態(tài)。這應該對于道德行為的發(fā)生來說具有真實的根基。因為,道德行為如果不能夠讓行為主體產(chǎn)生某種愉快,那么道德行為就很難得到真實的踐行。正如費爾巴哈在其宗教批判所主張的一樣,應該基于人的情感——愛的主觀能力來認識上帝一樣。如果不能把上帝落實在人類內(nèi)心的情感當中,而是單純憑借邏輯分析獲得理性的上帝,那么人類就不會真正把上帝放置在內(nèi)心當中,因而也就不會與上帝同在。休謨的道德學原則也提出了這一理想,即道德發(fā)生的主觀根據(jù)就是人情感上的愉快。

公共效用作為道德存在的經(jīng)驗條件,在休謨的道德哲學體系當中應該屬于客觀性原則,但同時也是與主觀性原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主觀性角度看,公共效用之所以能夠成為道德行為的基礎,是因為這種效用能夠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感受。而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則屬于人類的情感活動?!拔覀兛梢杂^察到,在對任何一個人道的和慈善的人表示稱贊時,有一個因素從沒有不能充分加以堅持,這就是,那個人的交往和善行給社會帶來的幸福和滿足?!保?]30在休謨看來,沒有什么東西比情感更具有對人來說原初的直接性的地位了。所以,把道德原則建立在情感這一主觀條件之上,就是最為可靠的辦法了。

(二)與效用相關的幸福產(chǎn)生的愉快感是道德之所以可能的根據(jù)

情感無疑是一種原始性的心靈活動,它不同于理性。一般來說,理性是通過概念來獲得思辨的知識的活動,需要經(jīng)過艱苦的思考才能抵達真理。但是,情感活動則無需借助于概念,它完全通過表象的刺激就會產(chǎn)生各種諸如快樂、痛苦、贊賞、怨恨的感受,因此情感的活動是無需經(jīng)過努力而在表象的刺激下直接發(fā)生活動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休謨認為只有情感活動才最具有原始性和不可破壞性。因此,他主張把道德的本質建立在情感及其感受性之上。休謨所說的情感,并沒有詳細加以區(qū)分。因為有些情感是與感性活動相關聯(lián)的,如在審美活動中,優(yōu)美的事物會令人賞心悅目,這就屬于感性的情感。而有些情感則是與理性相關聯(lián)的,如在悲劇的審美活動中,悲劇所表現(xiàn)的一種崇高的精神令人產(chǎn)生一種敬畏之情。賞心悅目的愉快之情和崇高的敬畏之情,兩者雖然同屬于情感活動,但是它們的對象就性質來看是有差別的,前者為感性的情感,后者則為理性的情感。所以,當休謨認為情感是道德的基礎的時候,他并沒有加以區(qū)別。但是,從休謨的道德學理論傾向來看,他更多強調的是與個人的幸福相適應的情感,因此可以大致上把休謨所說的道德基礎的情感,視為與“效用”相連的幸福而產(chǎn)生的愉快感。

(三)理性主義道德是無情的

那么,我們從休謨把道德建立在情感這一論斷中,同樣可以看到他與康德道德學原理的根本差別。康德的道德學原則是純粹實踐理性及其頒布的法則,而主觀性的原則,則是基于人類作為有理性存在者對道德法則的“敬畏之情”。康德在討論道德的本質的時候,則并沒有過多強調道德情感的力量,因為情感并不是基礎性的因素,只有理性法則本身才規(guī)定了道德的根本性質。而道德情感不過是在履行道德義務的時候所產(chǎn)生的主觀條件??档抡J為,道德應該是“無情”的。也就是說,道德行為和人的情感沒有關系,當然,這里指的是與質料(休謨稱為效用)相關聯(lián)的情感。因為道德是完全出自理性法則本身,因此道德是一種“冷冰冰”的理性行為,它不是出于對道德行為所指涉的對象的“同情”或“憐憫”,也就是說,在道德行為上不存在“感情用事”。因為感情具有主觀性,因而情感永遠不能成為“立法者”。倘若一個人恰巧是我怨恨的人,那么,在他遇到危難的時候,我本來在內(nèi)心中浮現(xiàn)出了道德法則,并促使我對其實施道德行為,但是,因為我對他懷有怨恨因此便終止了道德行為。可見,情感具有主觀性,因而是靠不住的東西。唯有理性本身確立的道德法則是永恒的,它才是道德的立法者并因此成為道德的根基。正是出于這種考慮,康德針對休謨提出的把道德建立在情感之上的做法,提出了相反的做法。但是,康德在道德學中并沒有完全排除情感的作用,而是把與道德法則相契合的情感作為道德發(fā)生的主觀因素。因為,如果沒有道德情感,即對法則的敬重之情,那么道德就不會真正落實在人的行為當中。這也就是休謨的一個合理的地方。他指出:“熄滅一切對德性的火熱的情和愛、抑制一切對惡行的憎和惡,使人們完全淡漠無情地對待這些區(qū)別,道德性則不再是一種實踐性的修行,也不再是具有任何規(guī)范我們生活和行動的趨向。”[1]24因此,道德的法則可以通過理性的思辨獲得,但是這一法則如果要落實在人的行為之中,則必須要么與對法則的敬重之情聯(lián)系起來,要么與行為給人們帶來的好惡之情聯(lián)系起來。否則,就會出現(xiàn)對道德法則的認知與行為發(fā)生分離的結果。可見,道德情感在道德行為發(fā)生的過程中具有更加基礎性的地位。這是休謨的一個合理的洞見。

三、公共效用道德原則的觀察實驗證明方法

在討論了休謨和康德在道德學原則上的根本差別之后,應該進一步反省導致這種道德學原則根本差別的原因。任何一種道德學原則的獲得都是基于特定的方法的。因此方法論問題決定了道德學原則的差別。這樣,我們需要進一步回到方法論的層面,討論休謨道德學原則獲得的方法及其對康德道德學原理的證明方法帶來的重大啟示。

(一)經(jīng)驗論哲學的實證方法傳統(tǒng)

西方哲學中大體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是以英國為代表的經(jīng)驗論哲學,另一個是以德國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前者是基于經(jīng)驗的實證方法,而后者則更注重邏輯的演繹方法。這兩種方法與他們基本的哲學態(tài)度有關。在理性主義哲學家看來,人類的知識的必然性根基于人類的理性本身,因此全部知識的必然性應該從“天賦觀念”出發(fā)。而知識的必然性也就在于它們所服從的邏輯法則。因此,獲得必然性的知識就需要先天的邏輯演繹即可。因而他們非??粗氐氖沁壿嬔堇[的方法。相反,在經(jīng)驗論哲學家看來,一切知識都起源于經(jīng)驗,而人的主觀并沒有知識的基礎。英國的經(jīng)驗論觀察和實證方法應該是從培根開始創(chuàng)立起來的,因此培根也被看作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茖W起源于觀察,通過觀察能夠直接從直觀中獲得現(xiàn)象,并進而獲得現(xiàn)象所服從的客觀規(guī)律。在經(jīng)驗觀察中,觀察者要盡可能地去掉各種“成見”,從而使觀察是純粹客觀的。這與理性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差別。在理性主義哲學家看來,必然存在著“觀察滲透理性”的情況,根本沒有純粹客觀的觀察。因為在觀察中總是已經(jīng)有某種“理論”或“邏輯”在發(fā)揮效力。而這一點是經(jīng)驗論者所不承認的。比如洛克提出的“白板說”認為,人的頭腦先天是“白板”,知識都來自后天。這樣,全部知識的客觀必然性就必然要從經(jīng)驗中獲得。那么,我們就只能通過經(jīng)驗的實證方法來證明知識的必然性了。休謨作為經(jīng)驗論哲學傳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在對道德原則的論證過程中,就繼承了這一實證方法。

(二)休謨認為道德原則應該從經(jīng)驗觀察中獲得

經(jīng)驗論哲學的普遍性原則認為知識是從經(jīng)驗中獲得的,而不是從理性本身獲得的。這種經(jīng)驗論的觀點在英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也構成了英國哲學的主導性致思取向。按照經(jīng)驗論哲學的觀點,全部知識都來源于經(jīng)驗的觀察。比如洛克提出過“白板說”。休謨則提出了著名的對因果必然性的質疑,認為所謂的知識的必然性不過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性聯(lián)想”。當兩個事物總是在時間中前后相繼地發(fā)生的時候,并不存在所謂的內(nèi)在必然性,而是因為經(jīng)常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兩個事物的前后相繼,便產(chǎn)生了一種習慣性的聯(lián)想??梢姡?jīng)驗論哲學是不承認知識的必然性的。這種觀點也被休謨應用到了他的道德學原則研究之中。他作為經(jīng)驗論哲學的一位典型代表,在其道德學原則的證明中,也采用了這種經(jīng)驗論的觀察和實驗方法。他指出:“由于這是一個事實問題,而不是一個抽象科學的問題,因而我們只能期望通過采用實驗的方法和通過從特定事例的比較中推演出一般的準則來獲得成功。另一種科學的方法,亦即首先確立一條一般的抽象的原則、而后將之分化為各種不同的推論和推斷,其自身可能是更完善些,但更不適合于人類的不完善本性,是道德和其他各種主題中幻想和錯誤的一個共同的根源?!保?]26

根據(jù)休謨的上述方法論,他對道德原則的證明采取了經(jīng)驗論的觀察和實驗方法。所以,他總是從人們的經(jīng)驗中找到道德的一些社會性公共效用,及其帶給人們的某些情感體驗,以此來證明道德是基于客觀的效用和主觀的情感而發(fā)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效用這個因素總是被求助著;我們也可以設想,所能給予任何一個人的最偉大的頌揚莫過于展示他對公眾的有用性,列舉他對人類和社會做出的貢獻?!保?]63因此,可以從經(jīng)驗的觀察中去發(fā)現(xiàn),哪些行為總是被人們所“稱贊”的,哪些行為是被人們所“憎惡”的。這樣,休謨就通過人們的稱贊、頌揚、憎惡等情感活動,來證明基于公共效用的道德原則。這種方法顯然是從經(jīng)驗的觀察中歸納和總結出來的。因為人們既然不能從先天給定的抽象的一般原則出發(fā),那么,獲得道德的一般原則就只能通過經(jīng)驗觀察的方式獲得。

(三)從休謨的觀察方法向康德道德學原理先驗方法的轉向

上述休謨的經(jīng)驗的觀察和實驗方法,再一次成為康德道德哲學所批判的對象。我們在康德的道德哲學中發(fā)現(xiàn),他在證明道德學原理的時候,是從“定理”出發(fā)的,這就是休謨所說的“抽象的一般原則”??档虏皇墙柚诮?jīng)驗觀察的方法獲得道德學原理的,而是從先于經(jīng)驗的領域即先驗領域開始的。這種方法類似于幾何學中的證明方法。先給定一個一般的定理,然后從這一定理中推論出道德的必然性。因為康德認為,道德是人類行為的“自由規(guī)律”,它雖然不同于自然物所服從的“自然規(guī)律”,但道德也是一種具有內(nèi)在必然性的規(guī)律,這種內(nèi)在必然性即是“自由”。所以,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康德指出,道德法則是人類的“先天知識”,因此道德并不是從后天的經(jīng)驗觀察中獲得的。“我們應當絕對地以某種方式行事。所以這條實踐規(guī)則是無條件的,因而是被先天地表象為定言的實踐命題的,意志因而就絕對地和直接地(通過這條實踐規(guī)則本身,因而這規(guī)則在此就是法則)在客觀上被規(guī)定了的。因為純粹的、本身實踐的理性在這里是直接立法的?!保?]正是因為道德所具有的“先天知識”的這一本性,就決定了我們在證明道德原理的時候,決不能從經(jīng)驗觀察中獲得絲毫的幫助,而只能借助于純粹理性的邏輯推理。正是由于休謨對道德原則研究所采用的經(jīng)驗論的觀察方法,才促使康德找到了一條先驗哲學的道德學原理的證明方法。它所涉及的根本問題就在于:究竟道德是一種經(jīng)驗中獲得的知識,還是理性先天所頒布的一條命令。這兩種觀點的分歧構成了休謨與康德道德學原理證明方法的根本差別。

綜上所述,休謨從經(jīng)驗論的立場出發(fā),以公共效用作為道德之所以可能的客觀原則,這促使康德提出了把純粹理性的“形式”作為道德之所以可能的客觀原則的觀點;休謨把公共效用落實在人的情感和感受性之中,這就把道德放置在了人的情感之上,而這一點促使康德提出了把道德置于純粹理性之下的觀點;休謨用經(jīng)驗論的觀察和實驗方法證明他所提出的道德原則,這促使康德在純粹理性內(nèi)部完成了對道德法則客觀性的邏輯演繹??梢姡葜兊牡赖抡軐W以經(jīng)驗論的立場為康德理性主義道德學原理的提出奠定了基礎。正是在對休謨的反駁中,康德才建構了他的理性主義道德學原理。休謨的道德哲學也因此成為理解康德道德哲學的理論前提。

[1][英]休謨.道德原則研究[M].曾曉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

〔責任編輯:余明全 程石磊〕

B82-0

A

1000-8284(2015)06-0027-05

2015-03-31

成城(1984-),女,吉林長春人,講師,文學碩士,從事藝術哲學研究。

猜你喜歡
道德哲學休謨道德行為
一致的平等主義者:康德種族理論與道德哲學關系辨析
“不信教者”大衛(wèi)·休謨:死如其生
休謨自然主義的兩個面向
論環(huán)境倫理學的兩種探究模式
論休謨“必然性”概念的道德理論后果
康德道德哲學中正當優(yōu)先于善的三種形式——一項以羅爾斯為參照的研究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chǎn)生負性影響
談康德道德哲學的現(xiàn)實意蘊
漫畫
遠和近
通化市| 抚远县| 霍林郭勒市| 远安县| 浦城县| 阜城县| 绿春县| 全椒县| 博爱县| 岚皋县| 齐齐哈尔市| 轮台县| 高密市| 渝北区| 六枝特区| 高淳县| 五台县| 任丘市| 克拉玛依市| 磐安县| 抚州市| 驻马店市| 昌吉市| 乌兰县| 茶陵县| 扎兰屯市| 芮城县| 蓬溪县| 赣州市| 固安县| 汽车| 恩平市| 额敏县| 沂水县| 长顺县| 长岭县| 菏泽市| 长宁县| 马山县| 博爱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