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涼山彝族與藏族《指路經(jīng)》比較研究*

2015-02-28 12:55王軒王德和古濤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
關鍵詞:沙巴經(jīng)書指路

王軒,王德和,古濤

(1.四川大學,四川成都610065;2.西昌學院,四川西昌615013)

涼山彝族與藏族《指路經(jīng)》比較研究*

王軒1,王德和2,古濤2

(1.四川大學,四川成都610065;2.西昌學院,四川西昌615013)

四川涼山州漢藏彝等多民族和諧共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和而不同。涼山彝族和藏族的喪葬儀禮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唱誦《指路經(jīng)》,雖然各族群的唱誦形式和唱誦內(nèi)容不同,經(jīng)書載體、書寫方式有別,但目的都是指明歸途、引導亡魂回到祖居地。藏族《指路經(jīng)》為卷軸布幅圖畫,用具有標志性的圖符如動植物、建筑、象征性的圖案等分格標示各站點和亡魂注意事項,司祭者依照每格圖畫順序念誦。

送魂儀式;西番;畢摩;沙巴;古籍;圖畫記事;指路徑

一、《指路經(jīng)》是送魂儀式空間的符號

生老病死,是人生一世的自然規(guī)律。親人去世時,免不了隆重繁瑣的送行和安葬儀禮,因此形成了各具特點的“指路”文化。涼山彝族和藏族都非常重視為逝者送魂、指路,引導亡魂回歸祖居地的儀式。參與送葬的人數(shù)眾多、規(guī)模宏大,由民間信仰人士司祭。其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唱誦《指路經(jīng)》,其作用是指引亡靈回到祖居地。在超度儀式的時空,有眾多的儀式符號,重要的當屬《指路經(jīng)》。抄本《指路經(jīng)》、送魂圖經(jīng)《措布魯古》、藏文指路經(jīng)以及爾蘇沙巴的送魂口誦經(jīng),是彝族畢摩和藏族祭司做法引領亡靈回歸天國的儀式時空中不可或缺的“具有豐富表述內(nèi)涵的功能性物質(zhì)符號”[1]139。

(一)彝族《指路經(jīng)》文獻簡述

涼山彝族的《指路經(jīng)》是畢摩指路儀式中重要的儀式符號。據(jù)說有竹簡本和羊皮書本,但是都沒有得見;通常的《指路經(jīng)》都是以普通紙張或硬草紙,用彝文書寫的手抄本。過去用鍋煙灰和木炭粉兌水書寫,現(xiàn)在用市售的墨水。經(jīng)書的開本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裝幀方面,過去有包背裝、蝴蝶裝兩種,都不粘邊,用竹片夾住版口訂線。也有直接訂線的冊頁裝和線訂卷軸冊頁裝兩種,存儲時卷成筒形,裹以麻布,用細繩捆扎存于箱柜中。

彝族的《指路經(jīng)》,各地區(qū)名稱不一,有《指路書》《送魂經(jīng)》《開路經(jīng)》《開陰路》《教魂經(jīng)》《路教書》《路教經(jīng)》《路教事經(jīng)書》《路教書是》《魂教是的嘛》《陰路教書》《路指經(jīng)》《魂教經(jīng)書》《魂贖書》等。

1.《彝文〈指路經(jīng)〉譯集》收錄涼山州普格縣、甘洛縣、喜德縣、美姑縣《指路經(jīng)》各一部。普格縣版本,彝語直譯《魂教經(jīng)書》[2]321,意譯為《指路經(jīng)》[2]635,五言詩,共5個段落,2 500字。甘洛縣版本,彝語直譯《魂贖書》[2]351,意譯為《贖魂經(jīng)》[2]643,五言詩,共2個段落,810字。喜德縣版本,彝語直譯《魂教經(jīng)書》[2]358,意譯為《指路經(jīng)》[2]647,五言詩,共2個段落,905字。美姑縣版本,彝語直譯《陰教是的嘛》[2]388,意譯為《指路經(jīng)》[2]656,五言詩,共8個段落,2 378字。

2.《畢摩文化》2006年刊載美姑縣戈黑村《指路經(jīng)》[3]4。譯文為五言詩,共23個段落,3 000余字。

3.《四川世居彝族文化》載甘洛縣巖潤村《送魂指路經(jīng)》[4]233。譯文為七言詩,未分段落,1 253字。

4.《彝族克智譯注》載冕寧縣拖烏鄉(xiāng)《指路經(jīng)》[5]401,五言詩,分“招魂、解兇兆、治病、遇怪事、沒有伙伴、解禍、訓導、無法回音、莫后悔、訴愿、咒死神、牽掛、敬酒、息喪”共14節(jié),1萬余字。普格畢摩吉木你聰介紹彝族送魂經(jīng)的要旨說:在送靈儀式上,為死者念指路經(jīng)是一場關鍵性的活動[6]268。而且,年輕的畢摩因?qū)Ω骷易孀诘膩須v和歷史沿革不清楚,還不能念指路經(jīng)[6]268。

(二)藏族《指路經(jīng)》版本學調(diào)查

1.超長送魂圖經(jīng)

涼山納木依藏族帕子(pabyi)和多續(xù)藏族的贊克傳承有超長指路圖經(jīng)《措布魯古(co bbu ru go)》,又叫“神路圖”、“路票”、“案子”、“開路圖經(jīng)”等。

冕寧縣多續(xù)人的《開路圖經(jīng)》[7]30-41,多續(xù)藏族中的大鼓和尚(贊克)珍藏的開路圖經(jīng)《措波如古(cobossugu)》,是以構樹皮紙為底,涂上底色再作畫。由93張連續(xù)的彩色唐卡圖畫組成,各圖由墨線分開,長5米,寬0.25米。每個格子有一幅圖,下面有藏文注解。卷軸裝,長卷上繪有不同內(nèi)容,如標記祖居地的自然景物、代表先祖的人物形象、阻撓魂歸天國的鬼神圖符、君主、動物、植物、地圖等,以一定的圖符標識一定站點。每格用一段話解說,指引亡靈走向下一站,逐站指引,一直到達祖居地。

冕寧縣納木依藏族王建某也有一部送魂圖經(jīng)。其父在世時用指路圖經(jīng)為別人做開路儀式。老人過世以后,按傳承規(guī)矩,由他繼承。現(xiàn)在圖經(jīng)一角被火燒毀了,卷柱外層有小部分殘破,但不影響使用。因為本人不愿意,沒有做版本學調(diào)查。

木里縣倮波鄉(xiāng)納木依藏族阿讓尼瑪次(a ssa ni a cyi)先生珍藏有圖畫經(jīng)書《措布魯古》[8]72-75。長9.80米,寬0.24米的卷軸圖畫,布帛基,敷以涂料做底,以彩色油畫的方式“書寫”圖畫經(jīng)文。分格彩繪形式,共108格,3 600個圖符。下部有極其簡短的藏文提示。圖經(jīng)有標志性的圖符,如動植物、建筑、象征性的圖案等分格標示各站點和亡魂注意事項。所有經(jīng)文繪在一條長卷上,猶如連環(huán)畫。每幅畫中間有一條白色道路相連。因為《措布魯古》長達5米或10米,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防污保潔,要搭建木架或擺放長條桌,鋪上床單,承載經(jīng)卷。

2.藏文送魂經(jīng)書

冕寧里汝藏族趙某輝、伍某友、伍某華、木里卡拉鄉(xiāng)文化傳承人王某才,都是里汝沙巴(shyiba)。他們持有規(guī)范藏文書寫的《送魂經(jīng)》。經(jīng)書材質(zhì)是土制藏紙,寬約0.24米,長約0.6米,單頁疊摞裝。平時用木板捆扎放置干燥處保存。有手寫本,也有拓印本。

藏文《送魂經(jīng)》可以獨誦,也可以齊誦。近期,在冕寧縣回坪鄉(xiāng),筆者調(diào)查了里汝沙巴共同完成送魂儀式的情況。趙某師傅在大門外搭建的臨時廟宇里誦經(jīng)、驅(qū)鬼殺鬼。搭檔伍某師傅在逝者家堂屋里念誦《指路經(jīng)》的前半部分。晚飯后的儀式約兩小時,趙、伍兩師傅齊聲吟唱《送魂經(jīng)》后半部分。

3.爾蘇沙巴口誦經(jīng)

甘洛縣和越西縣爾蘇藏族沒有固化的紙本《指路經(jīng)》,但是他們有文辭優(yōu)美、對仗押韻的口誦《指路經(jīng)》。在石棉縣也有口誦《送魂經(jīng)》流傳?,F(xiàn)摘譯在越西縣采集到的老沙巴張某念誦的口傳《送魂經(jīng)》的開頭部分如下:

沙巴念經(jīng)來送魂,教引亡靈過鬼地。緊緊跟著祖輩走,大地東方白土地。白地城內(nèi)有白房,那是先祖的居所。順著白路走白房,口渴就飲白色水。大地西方黑土地,勿入西方黑鬼屋。莫走黑色鬼邪路,莫飲黑色鬼邪水。喝白水來走白路,看見白狗是祖地。若有白雞房上鳴,直奔祖居莫回頭。人間做人守綱紀,尊老愛幼講孝道。路過陰間莫逗留,快速通過鬼門關。拋開一切怨與恨,跟隨先祖奔故地。駕起白云上天堂,位歸先祖佑后人。

二、涼山彝族和藏族《指路經(jīng)》的文化功能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彝族人口264.78萬,占全州總人口的51.74%②。涼山藏族,彝族稱“俄助”,漢族稱“西番”。有“爾蘇、里汝、多續(xù)、納木依、旭米(學界曾音譯為史興)、普米、噶米”七個支系,總人口約7萬。涼山州漢彝藏等各族人民和諧共居,多元文化并存。

涼山地區(qū)彝族和藏族《指路經(jīng)》具有相同的文化功能?!爸嘎贰本褪菫橥鲮`指明如何通過陰間鬼地,順利到達祖居地,回歸天庭,位列先祖的儀式過程。指路者廣邀眾山神,依靠神的法力,消滅亡靈歸途遇到的“噬魂鬼”,引導和護送亡魂由現(xiàn)居地一步步回到祖居地,再把亡魂送入天送入云,成為先祖的新成員。第一,各站點是族群真實的遷徙路線,不能念錯,亦不能增減。第二,表達生者對死者的責任和孝道。病重時家人為他尋醫(yī)找藥、做儀式驅(qū)鬼;死后獻牲祭祀、送魂。第三,安慰生者,人死是自然規(guī)律。第四,講述天地萬物的形成、族源構成等。第五,告誡亡魂,不要把親人的魂帶走,不要把糧魂、牲畜魂帶走;不要變成馬、牛、鷹、狼,要變成雁和布谷鳥。第六,不走黃路病魔路、黑路妖怪路,白路是祖先走的路,亡魂要沿著白路走。第七,終點站是人間天堂。第八,送葬的所有人的靈魂要返回,不能跟著亡魂去。第九,祖宗要保佑子孫后代繁榮昌盛。

《指路經(jīng)》是送魂儀式時空中具有特定涵義的象征符號,具有法器的性質(zhì),必須念誦才有指路意義。指路儀式主體是畢摩或沙巴,以誦經(jīng)之聲音律動,展現(xiàn)“音聲”;儀式對象是神靈,接受“音聲”;儀式行為是敬神、祀神、送魂等身心體態(tài),表達、傳遞“音聲”;儀式的目的是以人類消災祈福、膜拜天地等精神取向(生死觀、靈魂觀)、敬畏著“音聲”[9]389。

《指路經(jīng)》是神圣的,平時要珍藏在雞、狗、貓等動物不可及的干凈地方。謄寫或傳習《指路經(jīng)》,要看歷書測日子,挑選良辰吉日。儀式前還要舉行報告儀式,求得先祖神靈的許可。實在犯忌的時候,還要用犧牲奠祭,實現(xiàn)禳災。

《指路經(jīng)》真實地反映了彝族和藏族先民的世界觀、生死觀、祖界觀、萬物有靈觀和祖先英雄崇拜的思想;反映了轄區(qū)內(nèi)民族的遷徙方向和遷徙史;反映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民間信仰習俗。送魂、指路儀禮,反映了孝祖敬先、不忘根本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了族群的文化認同。

為什么兩個族群的《指路經(jīng)》具有如此相似的文化功能呢?筆者認為,涼山彝族和藏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由族群互動而引起文化交流與接觸,進而互相學習、互相影響、互相借鑒。在生產(chǎn)、生活習慣、服飾等風俗上表現(xiàn)出很多相似相融的特點。

據(jù)《中國少數(shù)民族原始宗教經(jīng)籍匯編——畢摩經(jīng)卷》記載:“涼山彝族畢摩經(jīng)目錄共313部”,其中冠有“俄助(e zhu,藏族)”名號的經(jīng)書共有6部,包括《藏人防雹經(jīng)》《藏人魔咒經(jīng)》《藏人喇嘛阿什經(jīng)》《藏人除神怪債經(jīng)》《藏人達爾經(jīng)》《藏人返敵經(jīng)》[10]303-307。

據(jù)美姑縣畢摩文化研究中心調(diào)查,美姑彝文經(jīng)書中,有《俄助達爾者》(藏人驅(qū)鬼經(jīng))、《俄助吉布者》(藏人遣咒經(jīng))、《俄助約甲者》(藏人驅(qū)邪經(jīng))、《俄助初切者》(藏人驅(qū)癩經(jīng))共4部[11]84-91。

彝族古典長詩《勒俄特依》中洪水朝天部分,居木武吾娶天神的女兒為妻,生下三個啞巴兒子,后來分別成為藏族、彝族、漢族的始祖。漢族壘石、彝族挽草結、藏族插木牌做地界?!熬硟?nèi)稱藏族,境外稱喇嘛。藏族的姓氏:俄洛洛,俄色施,俄喇嘛,俄基子,俄地拖,俄子哥,俄基基,俄博都,俄坡劈。藏族分九支,分住在九處……彝族為一支,居住在一方?!盵12]51-52納木依藏族的指路圖經(jīng)《措布魯古》里面也有同一母題的故事。

馬長壽先生在《涼山羅彝考察報告》中記載了藏族喇嘛教融入彝族的例子?!傲_彝古籍中常有西番喇嘛之名”,越嶲河以西的彝族“與西番間落而居”,其“門楣上,常掛有喇嘛用藏文所書之牌額”。還記述了1939年春,甘洛田壩地區(qū)斯補彝族土司嶺先生家延請四個西番喇嘛來做儀式的情況[13]614-616。

在越西縣,至今有爾蘇沙巴協(xié)同彝族畢摩送魂的個案。保安鄉(xiāng)爾蘇沙巴王木呷會用彝語念經(jīng)。他有幾個彝族畢摩朋友,他們要尼木措畢的時候,會請他前去參加。做帛要通夜念經(jīng),畢摩夜晚疲倦了,王沙巴就會替換畢摩念經(jīng)。在部分地區(qū),有的彝族同胞認為,俄助沙巴的法術要比彝族畢摩高強,所以他們不介意有俄助沙巴參與活動。甘洛縣有個彝族畢摩說“嘿嘎(漢人)和俄助(爾蘇人)都有‘畢摩’……俄助的‘畢摩’也很厲害,聽說我們彝族畢摩不能治好的病,俄助的‘畢摩’就能治好。俄助鬼纏身的病更要請俄助‘畢摩’來驅(qū)趕。”[14]241-242

據(jù)美姑中國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吉郎伍野先生介紹,美姑有畢摩把他們念誦的一些經(jīng)文稱做“俄助阿什”經(jīng)文。經(jīng)文里不乏個別藏語,也摻雜了個別漢語句子。彝族畢摩之所以把個別的彝族經(jīng)書冠名為俄助經(jīng)書,就是迎合部分人“俄助畢摩法力高”的觀念。訪問摩瑟磁火先生也有同樣的結論②。現(xiàn)在,甘洛和越西縣都有藏族人請彝族畢摩念經(jīng)做儀式的,也有彝族人請藏族沙巴念經(jīng)做儀式的。不再是過去那種分勢力范圍、分家族、分族群的儀式活動。隨著社會的變遷,民間信仰活動的儀式空間和儀式過程都在悄然變化。

美姑縣退休職工俄主木良先生說,他們的祖先是甘洛沙岱地區(qū)的爾蘇人,族姓“伊莎”。經(jīng)峨邊縣云游到美姑利利土司轄區(qū),在那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戶,至今約15代。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伊莎家族,漢姓“張”。甘洛沙岱地區(qū)歷來有爾蘇人居住,伊莎家族曾在那里居住過,后來從沙岱經(jīng)甘洛縣斯覺地區(qū)搬遷到越西縣白果鄉(xiāng)。白果鄉(xiāng)的橋勒莫村,爾蘇人至今稱為“擦里嗎(ncalema)”。大約三百年前,伊莎沙巴兩弟兄經(jīng)峨邊縣進入美姑地區(qū),成為現(xiàn)在美姑俄助家族的先人。這是俄助家族的口傳遷徙史。從地圖上看,甘洛吉米地區(qū)和美姑接壤。伊莎家族從沙岱南遷越西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經(jīng)吉米翻山進入美姑縣。這條山路至今仍然是通暢的,這個傳說有一定的可信度。若俄助家族珍藏的畢摩經(jīng)書和爾蘇沙巴口誦經(jīng)之間有某種關聯(lián),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涼山彝族和藏族長期和諧共居,文化環(huán)境相同,交流交融特點明顯,呈現(xiàn)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tài)勢。有彝族學者還認為,彝族和藏族西番人,不僅僅是文化融合這么簡單的事情,他估計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更加親緣的歷史源流③。

三、涼山彝族和藏族《指路經(jīng)》的不同點

(一)《指路經(jīng)》載體和書寫方式不同

1.紙本文字類。彝文《指路經(jīng)》,畢摩照本宣科,朗朗誦讀,不能更改其內(nèi)容。一般為五言詩,有時為七言?!般~鎖一打開,鐵鎖松松掉。鐵鎖一打開,木鎖松松掉。一鎖打開呢,十鎖松松掉?!盵2]643富有哲理性。“找了三百個小伙,要送老人去上路。找了三百支步槍,要送老人去上路。找了三百匹駿馬,要送老人去上路。找了三百個畢摩,要送老人到天堂?!盵4]234運用了夸張和排比的手法。語言優(yōu)美押韻,感染力強,朗朗上口又簡單易記。藏文《指路經(jīng)》也是詩歌體,誦讀時抑揚頓挫、感情豐富。

2.圖畫類《指路經(jīng)》。藏族《指路經(jīng)》圖畫記事的方式介于口誦與文字之間,講述時沒有固定的表述,隨意性大。一部經(jīng)書可以誦讀一天,也可以誦讀三天或更長時間。經(jīng)書中記錄了大量詩詞經(jīng)文、歷史傳說、風土人情,文化內(nèi)涵豐富。《措布魯古》108幅組圖連續(xù)排列,除開篇首圖“天圖”和結尾落地生根的“地圖”之外,其他的106幅圖語、3 600余圖符,都由一條白色道路在中間貫通。這條路代表納木依祖先遷徙的路線,也就是“帕子”指引亡靈回歸祖居地的送魂之路。經(jīng)書上的圖符,屬于文字發(fā)展前期的萌芽階段,具有文字的記事功能,但沒有固定讀音。每格圖畫記載納木依祖先在東遷征戰(zhàn)途中經(jīng)過的不同地點的生活或故事,反映了納木依先民的遷徙和發(fā)展史。納木依經(jīng)書上的圖符“是剛剛脫離于圖畫,剛開始發(fā)展成為文字不久的早期文字階段,亦即相對原始的初始早期文字階段,如《指路經(jīng)》、《送魂圖》……”[15]44具有早期文字特點。

3.口誦《指路經(jīng)》。“克智”是彝語的音譯,“克”是“口、嘴巴”,“智”意為“移動、搬遷、退讓”,因此沒有固定的文本。“克智”多在婚喪嫁娶、逢年過節(jié)時表演,由主客雙方的代表人物輪番進行演講、論辯。彝族喪事場合的“克智”,意在安慰勸導主家,勉勵人們一切往前看??酥且彩菍φ坦ふ脑姼梵w,文學藝術特點不亞于彝文書寫的《指路經(jīng)》。《彝族克智譯注》采集于冕寧縣拖烏鄉(xiāng),第六章《指路經(jīng)》譯文約一萬字,有“派人請?zhí)K尼,藏族尼為首,漢族尼為中,彝族尼為尾,三種蘇尼齊,驅(qū)鬼未頂事。派人請畢摩,藏族畢摩首,漢族畢摩中,彝族畢摩后,三種畢摩齊,再治病無效?!盵5]405的句子。由此亦可看出,在重要時刻,漢藏彝協(xié)同作戰(zhàn),是不分彼此的。爾蘇藏族的口誦《指路經(jīng)》為七言詩歌體,也是優(yōu)美的口頭文學作品。

(二)《指路經(jīng)》的傳承特點不同

《指路經(jīng)》是送魂指路的儀式符號。盡管其形式各有區(qū)別,有的甚至沒有文字載體,但是,圖經(jīng)、文字經(jīng)和口誦經(jīng),都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和敘事文本,是民族文化孝悌文化的活態(tài)傳承方式和載體,具有歷史、地理、美術、宗教、民俗、文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指路經(jīng)》傳承方式有代際傳承、師徒傳承。在本家族(家支)中流傳。彝文、藏文《指路經(jīng)》具有固定字形、字音、字義,內(nèi)容固定。在傳承和傳播過程中,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圖畫經(jīng)書由師傅口傳心授,視圖講解,在傳承和傳播過程中內(nèi)容隨意性大,穩(wěn)定性次之??谡b經(jīng)則無任何記載方式,全憑口傳心授,學習難度大、傳承面狹窄、穩(wěn)定性差。

(三)《指路經(jīng)》的文化區(qū)別

涼山彝族和藏族《指路經(jīng)》是根據(jù)送魂儀式的需要,到族群的“歷史記憶積淀”數(shù)據(jù)庫中選擇“記憶”和“講述”某些相關的事情和事件。紀念性的送魂儀式“屬于整個民族或族群的族源和祖先的歷史講解”。此時,每一個參加儀式的共同體成員“仿佛在進行歷史教育,在聆聽先祖的英雄故事”。因此“儀式中的‘歷史記憶—族源敘事—故事講述—英雄緬懷—民族認同’都混雜在一起”[1]243-246?!吨嘎方?jīng)》承載了族群的歷史記憶,反映了族群的遷徙歷史和沿途景物,涵蓋了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各民族、各家支的《指路經(jīng)》內(nèi)容和敘事方式,因時間、空間、生成環(huán)境不同,祖先的遷徙路線不同而不同。

彝族認為人死有三魂,一魂守靈牌,一魂守墳塋,一魂見祖先。這三個魂在“等到給予祭祀送靈后,便會合為一體回歸祖界與祖先們一起生活”[16]53。有的支系送魂的終點是“莫木古爾(mo mu gguer)”?!澳╩o)”是天的意思,“木(mu)”指地,“古爾(gguer)”指兩者之間、中間。“莫木古爾”意為天地的中間。那里有山有水,有魚有獸,是宜于種稻、撒蕎、放牧、打獵、采蜜的好地方[2]639。有的要送到“茲茲普烏”(今云南昭通境內(nèi))。一般在后半部分出現(xiàn)走“白色路”的指引。

爾蘇藏族送魂一開始就教導亡魂沿著白色大道,直到大地的東方。納木依藏族《指路圖經(jīng)》則是用一條白色的大路貫穿整個長卷。這條白色的路,是亡靈到達祖居地的必由之路。從現(xiàn)居地送到青海,再送到西藏拉薩。尼瑪次先生說,納木依人送魂,送到西藏以后,還要繼續(xù)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經(jīng)過尼泊爾,送到印度。這些送魂路線的差別,與該族群和亞族群遷徙方向及其遷徙路線的傳說有關,各個亞族群文化認同不同。

四、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藏族還是彝族,送魂是生者為逝者舉行的遣魂送靈的儀式,其目標訴求是一致的,是共通的。通過《指路經(jīng)》這個儀式符號,實現(xiàn)驅(qū)鬼殺鬼,輔佐亡靈,協(xié)助亡靈順利通過三界,到達天庭。這里有聯(lián)合神力,聯(lián)合亡靈協(xié)同與噬魂鬼作斗爭,實現(xiàn)通關的目標。通過賄賂亡靈,討好亡靈,以期在亡靈到達天堂位歸先祖行列后庇佑生者,這是各族群和亞族群安魂送靈尊祖崇先的意義所在。

送魂儀式還有社會學意義。通過安魂遣靈儀式,厘清家族親屬關系和人際關系,整合部族和宗族力量,實現(xiàn)團結親族成員、協(xié)調(diào)地鄰關系、和諧部族屬員。倡導大家與人為善、遵紀守法,鼓勵大家敬業(yè)樂群、發(fā)展生產(chǎn);號召屬員關心老人、愛護弱小。儀式強調(diào)要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構建鄉(xiāng)村和諧人際關系。

涼山彝族和藏族的《指路經(jīng)》,是珍貴的民族文化資料,一方面是民間指路送魂儀式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儀式符號,另一方面又是珍貴的文物。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不僅是彝、藏人民群眾生存和發(fā)展的歷史刻痕,也是研究彝族和藏族人民的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精神的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正逐步受到學術界和文化部門的重視。

注釋及參考文獻:

①中國涼山彝州新聞網(wǎng).涼山州基本情況[EB/OL].[2015-06-06].http://www.lszxc.cn/news/201561695803.html.

②2015年8月17、18日電話采訪。

③1982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印刷廠印刷的油印本《雪族》,由冷光電先生翻譯。嶺先生在翻譯《雪族》的“武乍譜”部分時,將“俄助”記為“烏珠”(9-10頁)。他認為武乍的后代“德本”、“阿史”是西番族人,并說“古代住甘洛、普雄的體昊、樂胡也說是西番”(106-107頁)。嶺先生在前言中說:“西番族源問題”“值得好好研究”。

[1]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果吉·寧哈,嶺福祥.彝文《指路經(jīng)》譯集[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

[3]吉郎伍野.指路經(jīng)[J].畢摩文化,2006.

[4]曲木車和.四川世居彝族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

[5]阿牛木支,吉則利布.彝族克智譯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12.

[6]什列.賈司拉核.涼山州普格縣彝族的喪禮[J].民族研究,1984(6).

[7]陳宗祥.冕寧藏族本教送魂九路初探[M]//民族文化史研究.成都: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出版社,1988.

[8]古濤,王德和.納木依藏族文化初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9]曹本冶.儀式音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10]佟德富,巴莫阿依,蘇魯格.中國少數(shù)民族原始宗教經(jīng)籍匯編:畢摩經(jīng)卷[G].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11]吉爾體日.美姑彝族畢摩經(jīng)書簡介[M]//美姑彝族畢摩調(diào)查研究.西昌:攀西地質(zhì)印刷廠,1996.

[12]達久木甲.中國彝文典籍譯叢:第1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10.

[13]馬長壽.涼山羅彝考察報告[M].成都:巴蜀書社,2006(6).

[14]巫達.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8).

[15]劉楊翎.納木依符號的文字性質(zhì)初探[J].龍巖學院學報,2013(4).

[16]吉郎伍野.“尼木措畢”概說[J].畢摩文化,2006.

A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angshan Yi and the TibetanGuide

WANG Xuan1,WANG De-he2,GU Tao2
(1.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5;2.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

In Liangshan of Sichuan province,Han-Tibetan Yi multiple nationalities live with harmonious cohabitation,diverse cultures,"you have me,I have you"harmony but not sameness.A part of the funeral rites of the Liangshan Yi and Tibetan is chantingGuide,although ethnic group chant form and chant content are different, classics carrier and manner of writing are different,but the purpose is to specify the homeward journey,guide the souls back to the ancestral home.Tibetan Guide is a scroll cloth width picture,with iconic icons such as animals and plants,buildings,symbol pattern to divide case marked the site and the spirits of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which the priests chant according to each grid picture sequence.

soul sending ceremony;Nishinoban;Bimo;Sabah;ancient books;picture notes;Guide

K892.3

A

1673-1883(2015)04-0009-05

(責任編輯:王明雯)

2015-10-16

英國瀕危語言基金課題項目“中國爾蘇語與旭米語搶救”(項目編號:ELDP MPD 0257);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涼山美姑縣俄助家族畢摩經(jīng)書研究”(項目編號:15SB0132)。

王軒(藏名:cyibinqi)(1988-),男(藏族),四川甘洛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qū)域民族文化、民族傳統(tǒng)體育。

猜你喜歡
沙巴經(jīng)書指路
提燈指路的人
《天演論》初版時間再探——以新近發(fā)現(xiàn)的“味經(jīng)書屋本”為中心
喜訊
沙巴大會魅力分享 森工健維盛裝起航
指路真開心
單寶塔詩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獲得注冊商標
沙巴:探索一切樂趣
“四有”指路 “干”字當頭
和云章東巴所寫經(jīng)書研究
苍山县| 江都市| 潜山县| 连城县| 出国| 六枝特区| 桂阳县| 华安县| 宁安市| 财经| 景德镇市| 城口县| 西畴县| 肥乡县| 闸北区| 库伦旗| 诸暨市| 苍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桂东县| 伊川县| 黎城县| 保定市| 宜兰县| 桂阳县| 汾西县| 双柏县| 松溪县| 石阡县| 高阳县| 永修县| 仁布县| 沈阳市| 汝阳县| 边坝县| 广西| 陇西县| 吴旗县| 澄迈县| 如皋市|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