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民,張曦,王宏鵬
(1.福建工程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18;2.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220100;3.福州大學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18)
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及其模式重構探析*
王鳳民1,張曦2,王宏鵬3
(1.福建工程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18;2.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220100;3.福州大學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18)
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活動內容之一,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與引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法制教育開展的效果不甚理想,應重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地位,從深入理論研究,強化課程內容設計,構建實踐性師資隊伍,應用新媒體和新載體,營造校園整體法治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使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落到實處,提升社會整體法治建設水平。
大學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犯罪率持續(xù)走高,據(jù)“找法網(wǎng)”統(tǒng)計,2013年大學生犯罪率占全國高??側藬?shù)的1.26%;“2014年應屆生求職網(wǎng)”所發(fā)布的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指出,有86%畢業(yè)生對國家法律知識不甚了解或者沒掌握。如此數(shù)據(jù)不僅觸目驚心,還可以看出導致大學生犯罪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不懂法或法律知識欠缺。因此,重視大學法制教育,提升法制教育地位已刻不容緩。
大學是典型市民社會代表,大學生是相對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擁有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是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如果大學生沒有接受法制教育,缺失法律觀念,不僅對和諧校園構建會產(chǎn)生阻滯作用,而且對社會整體法治建設進程產(chǎn)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社會整體道德水平下降。因此,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離不開法律規(guī)范的秩序性價值。
(一)大學生法制教育之內涵
法制教育是國家、社會在實施公民教育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以傳授法律基礎知識,樹立正確法治觀念為主要內容,以提升法律素質,增強法律意識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動。孟德斯鳩曾說過:“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同樣也會有這個權利”。日常生活中,大學生不知何為法;不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不知道權利與義務界限,行為缺少法律行為習慣,導致違法甚至犯罪事件頻發(fā)。因此,大學生犯罪率持續(xù)走高,最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知識極其缺乏。
現(xiàn)代大學生個性突顯平等、自由等價值理念,大學生之法制教育如果不考慮大學生群體的個性特殊性,一味強調義務性規(guī)范,會引起學生反感,法制教育效果也會適得其反。所以筆者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應從權利入手,進而強調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權利與自由的相對性,提高法治意識,最終養(yǎng)成大學生守法習慣,這才是法制教育的初衷與歸宿。
(二)大學生法制教育之現(xiàn)狀
1.相關法制教育內涵含混不清?,F(xiàn)階段,無論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中,均存在對法制教育之內涵及外延混淆不清的情況,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各自內涵及外延之界定不夠準確;二是對三者之互相之關系,存在片面性認識。由此導致無法正確把握法制教育內涵,也無法充分認識法制教育重要性,致使法制教育實踐中的弱化。
2.學校對法制教育不夠重視。實踐中,高校的日常教學在逐步壓縮法制教育課時的同時,對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學效果等也沒有硬性要求,導致法制教育課程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在學生管理方面,對學生違法或刑罰行為往往從保護角度出發(fā),采取道德教育手段,學生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并對行為的性質產(chǎn)生錯誤理解。法律的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實際發(fā)揮,弱化了法律規(guī)范作用。
3.大學生對社會事件缺少法律認識。實踐中,由于沒有足夠法律知識積累,大學生沒有形成法律意識,法律情感淡漠,繼而對法治建設信心不足,影響了法治建設進程。
(一)法制教育基礎概念未界定,理論研究有待深入
筆者在研究大學生法制教育過程中查閱了相關文章。這些文章大都提及大學生法制教育重要性、獨立性地位的創(chuàng)新思維、要求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系統(tǒng)性結合等內容,但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基礎性概念及其外延并沒有區(qū)分,甚至沒有提及相關概念含義,有的文章對上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有所提及,但也未做深入分析。也有學者對上述概念限縮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個概念之內,并對三組概念進行了界定,但又強調將大學生法制教育獨立出大學生思政教育框架之外,這也值得商榷。理論上認識的不統(tǒng)一,導致實踐中的盲從,這對于提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地位非常不利。
(二)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局限性認識
實踐中,大部分高校將法制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沒有突出法制教育的獨立性地位。囿于課程改革壓力,很多高校一再壓縮法制教育課堂教學課時量,甚至讓學生自學,不再講授,考試也不再涉及。多數(shù)法制教育課程由既無法學理論知識、又無法律實踐經(jīng)驗的思政教師擔任,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管理部門對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多利用思想教育方式,沒有發(fā)揮法律強制性規(guī)范作用,導致大學生不畏法。
(三)法制教育載體單一,缺乏與校園文化銜接空間
校園文化,是學生以及管理者經(jīng)過長期教育學習和生活所形成的特定行為方式。法制教育如果能融入校園文化,法律就會成為特定時空下大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的自發(fā)性準則,法制教育也會取得積極效果。然而,現(xiàn)實中高校法律宣傳與校園法治文化面臨邊緣化危險,法制教學與宣傳活動在校園文化中沒有得到及時、很好的體現(xiàn),學生無法在校園活動中感受到法制教育氛圍,導致僅有一點法律知識也無法及時消化和鞏固,學生很無措,法制教育整體效果也不佳。
(四)法制教育教學方法落后
課堂教學是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實踐中,多數(shù)高校法制教育還停留在填鴨式、灌輸式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上,無法適應實踐性較強的法律知識傳授,也不適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教育需求,影響了法制教育效果。
(一)深入理解法律與道德關系,正確定位法制教育
法律和道德都是重要社會規(guī)范,兩者間既存在密切聯(lián)系,又有不同。道德與法律具有共同的經(jīng)濟與社會基礎,具有共同的任務和使命,兩者都是社會調控手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道德以文明為方向,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法律是國家統(tǒng)治工具,是一種具體可操作性規(guī)范,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作為道德規(guī)范維護的重要“棒子”,是引導行為規(guī)范最有力的工具,將道德中最低的限度義務法律化,可以促進道德水平提高。社會整體法治水平提高和法律義務履行是提高道德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從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應獨立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法制教育內容應注重傳播民主法制思想、權利意識等法律相關知識,從而使思想內化為行為,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因此,要充分論證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者關系,重視法律教育的獨立性與不可替代性,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度。
(二)科學規(guī)劃法制教育課程內容,配備優(yōu)良專業(yè)師資
法律教育的獨立性地位主要通過獨立性的課程體系來實現(xiàn),因此要科學設置課程體系,重視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大學生法律水平。在法律教育課程設置上,應體現(xiàn)“三課一輔”,即為法律基礎必修課、專業(yè)法律選修課、法律公共選修課三大類別,同時積極開設法律專業(yè)輔修課程,滿足大學生法制教育需求。建議將含有價值引導性的理論法學作為法律基礎必須課程內容,其地位及重要性應等同于其他思政理論課程。應設立專門法律基礎教研室開展獨立性法律基礎教育。法律基礎教研室可以設置在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者法學院等教學機構中,全面負責全校學生法律基礎教育具體實施。要求大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學理念和法律知識,將學習法律教育課程作為每一位大學生畢業(yè)的基本條件。
法制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兼有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與實踐性等特點,不僅要求有明確目標、規(guī)范內容和相對穩(wěn)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須具備受過正規(guī)培訓、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jīng)驗的法律教師隊伍。因此,高校應優(yōu)化師資結構,建立由法學專業(yè)教師為主,形成專、兼、聘等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專業(yè)教師隊伍,提高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質量。
(三)打造法制教育平臺,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
法治理念是多元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法治文化形成,要以教學課堂為依托,以網(wǎng)絡媒體筑平臺,以專題講座促交流等多種渠道方可形成。良好法治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隱性課程,對學生樹立良好道德品質、情感意志、價值判斷、行為方式等各方面都會起到潛移默化作用。課堂永遠是教育人的最有力渠道,課堂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法治引導、塑造,形成較為系統(tǒng)化的法律理念。應該利用新媒體、微媒體使用范圍非常廣泛,知識的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傳播法律知識。學校相關部門、機構應邀請校外公、檢、法等機構的法律實務專家和知名學者開展各種學術講座活動,學校各級學生組織應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法治文化活動,渲染學校法治文化氛圍,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創(chuàng)新法制教育載體,轉變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
法制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離不開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新時期,法制教育者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消除法制教育中成人化標準、理論化形式、課堂化模式弊端,應多開展案例教學、法律實務工作進學校、開設模擬法庭課程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法律教育應利用校園文化、科技競賽、職業(yè)規(guī)劃或新、微媒體等手段,應體現(xiàn)法制教育的生活性、具體性和時代性特點。應堅持大學生自我教育宗旨,在網(wǎng)絡和微媒體使用、開發(fā)技術較為熟練的大學生中聘任網(wǎng)絡法制宣傳員,定期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培訓,給予一定薪酬保障,定期發(fā)布法制宣傳信息,進行網(wǎng)絡全面化法制教育。要構建大學生易班互動、微信、報刊、法制講座、法制文藝、宣傳資料、板報、墻板、掛圖等宣傳形式,以及黨校、團校、夜校、法制教育培訓中心、法制教育基地等陣地作用,使法制宣傳能覆蓋不同區(qū)域,適應不同群體,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五)要建立科學化、量化的法律教育管理評價機制
法制教育獨立性地位實現(xiàn),不僅需要各方努力,還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學校管理保障制度,真正把大學生法律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要制定大學生法律教育計劃并加強監(jiān)督,要定期組織專任老師開展學術探討和教學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從社會對人才需要角度,建立政府、行業(yè)組織、質量保證機構、企業(yè)和學生團體為主體的多元化法律基礎教育評估機制,對法律教育及人才培養(yǎng)做好頂層設計,對于學校法律教育培養(yǎng)模式進行監(jiān)控、統(tǒng)籌、組織、協(xié)調。學?;蚍▽W院應制定內部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發(fā)動學生團體對教師教學水平進行評價、監(jiān)督,確保法律教育教學質量。企業(yè)應多參與教學單位教學活動,達到對學生專業(yè)成績評價的多元化。
總之,法制教育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與引導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大學生所出現(xiàn)的大面積道德“滑坡”問題。因此,需要重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地位,從理論研究深入,課程內容設計,師資隊伍建設,新媒體和新載體應用,校園整體法治文化營造等多方面入手,使大學生法制教育落到實處,全面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繼而提升社會整體法治建設水平。
注釋及參考文獻:
[1]韓世強.試析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重構[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4):111.
[2]祝偉.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與革新[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3):54.
[3]黃咸強.論大學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整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69.
[4]賈云飛.利用思政課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118.
[5]魏勝強.論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創(chuàng)新[J].行政與法,2013(1):36.
On The Lack of Legal Education and Pattern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Feng-min1,ZHANG Xi2,WANG Hong-peng3
(1.Law School,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118;2.Law Schoo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220100;3.Law School,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8)
The leg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civic education activitie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d behavior correction and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but now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the ongoing university legal education are not ideal.Here are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legal education,from the in-depth theoretical research,strengthened curriculum design,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resources,the use of new media and new carriers,creation of the campus with a overall legal culture and many other approaches to make the university legal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legal construction level.
college student;leg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G645.5;G641
A
1673-1883(2015)04-0125-03
(責任編輯:孟麗濤)
2015-10-14
福建省2013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法制教育對大學生道德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研究”(項目編號:FJJKCG13-151)最終研究成果。
王鳳民(1970-),男,黑龍江雞西人,教授,研究方向:民商與社會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