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培
考試與素質(zhì)教育研究
關注生活,讓體驗感悟提升作文品位
◎徐培
近年江蘇省高考的材料作文一般可寫議論文和記敘文,2015年的《考試說明》明確,抒情類散文也可以寫,這適合學生寫出自己擅長的文體。但是據(jù)高考專家分析,2015年的“智慧”這一材料的考場作文學生作文普遍缺少時代氣息,缺乏敏銳的生活觀察,沒有對生活深入的思考。沒有生活的深刻體驗,作文就很難寫得豐滿、深刻而感人。
就江蘇省2015年的高考而言,何永康教授詼諧的概括了我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說“三國三林來救場”,較多學生寫“智慧”的例證就是王國維、周國平、汪國真、林徽因、林清玄、林語堂,不管他們的言論、生活故事都讓他們帶著智慧的光環(huán)。當然,也還有古人屈原、勾踐、司馬遷來相助。這些名人雖然都是有智慧的,也是學生在平時閱讀中留意到的。但是很難將閱讀到的與作文的立意聯(lián)系起來,如說司馬遷選擇宮刑是智慧的,這樣的例證怎么能證明智慧呢!這都是學生平時閱讀沒有注意與生活聯(lián)系。
其實,我們寫周國平不如將高中課文中學過的《直面苦難》的寫作方法與自己的生活巧妙嫁接。如2015年江蘇卷滿分作文《王大爺?shù)脑绮偷辍?,寫了自己生活中所見一位賣早餐的老人是怎樣面對苦難的,寫出了他善的智慧,寫出了面對已失去老伴、貧寒而又孤寂這樣苦難的智慧解脫之法。當然高分作文也要關注高考專家的喜好,如高考作文《境由心生》則是由民國課本中的“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边@樣一個有哲理的寓言作為由頭,引出議論和哲理性的思考,這一由頭是從2011江蘇高考滿分作文《風沙渡》的開篇學來的。
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要從閱讀中吸取營養(yǎng),豐富的閱讀經(jīng)歷、感悟與生活中體驗的嫁接就能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準確。2015年江蘇卷的一篇高分作文《修馬桶》就很有生活氣息,寫家里馬桶無法抽水,母親沒辦法,自己運用物理知識也沒解決好,最后父親用壓一塊磚的方法徹底解決問題。這里寫了生活智慧,而文中描寫馬桶抽水原理和自己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的問題就是將所學化為所用的。
學生只有聯(lián)系對生活的思考,辯證的對待,才能寫出有個性化,有生活氣息,有思維張力,有厚重感的作文。
有個學生高考后告訴筆者,他寫的是他的語文老師。筆者想這是貼近生活,但是很難寫出智慧的。這個學生把自己寫的內(nèi)容告訴筆者,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智慧的選材。主要內(nèi)容是:最后復習階段,她去請老師指導作文,而發(fā)現(xiàn)老師身邊放講義的袋子竟然是超市購物的袋子,而且很破舊,她很好奇地問老師,老師說了一段外表漂亮不實用之類很有哲理的話,最后他感悟到生活處處有智慧。這樣的作文既寫出生活,又有智慧的展現(xiàn),應該得到比較好的分數(shù)。如果沒有觀察,沒有思考,不可能把袋子的智慧表現(xiàn)出來,其中2015年高考滿分作文《皺紋中的智慧》就是通過爺爺生活中的“牛耕”“珠算”“戲曲”的精致描寫,得出了“智慧是一種凈化了的境界”的道理。這里有生活的觀察,有睿智的思考和感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仔細觀察,路邊石縫里擠出的小草譜寫生命的頑強不屈,不論嚴寒酷暑打掃衛(wèi)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讓我們感受到平凡中的堅守與付出。司馬光砸缸與仲永智慧的消失可以用到我們生活中來。如筆者在楊絳《老王》的教學中,就深挖身邊具有老王那樣品質(zhì)的人,辯證的思考老王為了生活要收費等情節(jié)。再如《像山那樣思考》學習中,我們可以寫自然生態(tài)的保護,寫城市的擴展,讓學生產(chǎn)生對當前各種破壞自然現(xiàn)象、生活規(guī)律的現(xiàn)象有深入的思考,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讓他們進行論辯。培養(yǎng)他們善于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悟,在文章中呈現(xiàn)自我情感、價值觀的能力。
我們要學生們留意生活,學會觀察,通過一些活動讓他們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思考積累起來,形成自己的素材,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老師要做學生觀察生活,深入思考,主客觀辯證定位和認識的引導者。對學生的作文,我們要從學生角度去思考其存在問題,要以鼓勵為主,給學生自信心,評語要有激勵性和指導性,引導學生會改自己的作文,通過相互修改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總之,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維素養(yǎng),我們要引導他們對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對現(xiàn)象的本質(zhì)進行探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指導他們將閱讀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掌握一些寫作方法,學會將生活中的事件或情形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和表達,相信學生一定能寫出富有個性色彩的作文。
參考文獻:
[1]王廣勝.重視體驗與感悟提高學生寫作才能[J].成才之路,2014,(29).
[2]張光澤.感悟生活,提高學生作文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33).
(徐 培 江蘇省沭陽縣建陵中學 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