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毅
(西安航空學(xué)院 學(xué)報編輯部,陜西 西安 710077)
?
《荀子》否定副詞研究
張朋毅
(西安航空學(xué)院 學(xué)報編輯部,陜西 西安 710077)
摘要:《荀子》中否定副詞的數(shù)量較甲骨文否定副詞的數(shù)量已有所增加?!盾髯印芬粫谐霈F(xiàn)的否定副詞有以下幾種類型:(1)一般否定,包括“不”“弗”;(2)祈使否定,包括“勿”“毋(無)”;(3)已然否定,“未”;(4)存在否定,包括“無”“靡”;(5)判斷否定,“非”(也寫作“匪”,書中此類例子都引自《詩經(jīng)》);(6)“莫”,多表一般否定,由于其頗受爭議,所以單獨分析。通過對《荀子》中的否定副詞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可以描述否定副詞在戰(zhàn)國末期的使用情況。
關(guān)鍵詞:《荀子》;否定副詞;特點;研究
古代漢語中的否定副詞可謂豐富多彩。在甲骨文中,否定副詞已有“勿、弜、不、弗、毋、非、妹(蔑)”七個[1]40。這時期的否定副詞已初具規(guī)模,門類已較齊全,分工也較為明確,具體可細分為四類,分別是:對必要的否定,對可能性或已然的否定,對可能性、必要性的否定,對判斷的否定。各小類能夠單獨使用,區(qū)分明顯而又互相補充,小類中各個副詞各有否定的側(cè)重點,表現(xiàn)出較強的系統(tǒng)性。
隨著語言在運用過程中的豐富及甄選,否定副詞的情況有了一些變化。在西周漢語中,較常用的否定副詞已有“不、弗、弜、勿、毋、未、非、微”等,而“罔、無(無)、靡、莫、否”偶爾也用作否定副詞。門類也更加齊全了,可以分為五類:(1)一般否定;(2)祈使否定;(3)已然否定;(4)存在否定;(5)判斷否定[2]125。但另一方面,否定副詞也踏入了混同兼用的發(fā)展道路,它們之間用法區(qū)分不再那么嚴(yán)格。例如,在意義上, “不”和“弗”都歸入“一般否定”這一類中,但兩者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樣?!安弧迸c謂語動詞、形容詞在搭配上不受限制,謂語動詞可以是及物動詞,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案ァ币话阒环穸拔飫釉~,而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2]126。但是在語法發(fā)展過程中,這種區(qū)別也曾變得不很嚴(yán)格,“弗”否定及物動詞帶賓語的例子雖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如:
(1)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隨著新舊成分的消長,以及詞匯的雙音化、句式的興替等,通過內(nèi)部的再調(diào)整和再分工,在現(xiàn)代漢語(不含方言)中,否定副詞的系統(tǒng)性已有所恢復(fù),各小類之間有了明確的分工,也就在語義、功能上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獨立性和單一性”[3]。
《荀子》一書作為反映戰(zhàn)國末期一家學(xué)說的子書,對當(dāng)時漢語的實際面貌必有一定的呈現(xiàn)。本文擬對《荀子》中全部的否定副詞做統(tǒng)計,通過對其語法現(xiàn)象的分析,希望能夠多一些了解否定副詞在當(dāng)時的使用情況。
《荀子》中的否定副詞有“不”“弗”“勿”“毋(無)”“非(匪)”“未”“無”“靡”“莫”。
一、一般否定:“不”和“弗”
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提到:“弗者,不之深也。與‘不’字無異,唯較‘不’字辭氣更遽耳?!盵4]241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與“弗”的意義幾乎相同。
(一)不
無論現(xiàn)代漢語還是古代漢語,否定句主要都是通過“不”來完成。在《荀子》中,“不”也是被使用得最多的一個否定副詞,共出現(xiàn)2 441次,其使用情況較其他的否定副詞而言最為靈活豐富,否定的范圍也特別廣,它可以用在動詞性詞組、形容詞、謂詞性代詞、數(shù)詞之前,表示一般否定。
1.不+動詞
在這個類別中,“不”有直接否定動詞的,也有在“不”與中心詞中間加助動詞、副詞或介賓結(jié)構(gòu)的。另外還有一種類型,“不”否定活用為動詞的名詞。
第一種:不+動詞
(2)政令已陳,雖睹利敗,不欺其民;約結(jié)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其與。(《王霸》)
(3)大國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王霸》)
(4)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天論》)
(5)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議兵》)
(6)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君道》)
(7)然而朱、象獨不化,是非堯、舜之過,朱、象之罪也。(《正論》)
“不+動詞”是“不”字否定句中用例最多的一項。“不”后面既可以跟不及物動詞,也可以跟及物動詞;而及物動詞后既可以帶賓語,也可以不帶賓語,即省略了賓語。以上例子可以分成三種情況,例(2)(3)為“不”否定帶賓語的及物動詞;例(4)(5)為“不”否定不帶賓語的及物動詞;而在例(6)(7)中,“不”否定的是不及物動詞。
第二種:不+助動詞+動詞
(8)天子也者,不可以少當(dāng)也,不可以假攝為也;能則天下歸之,不能則天下去之。(《儒效》)
(9)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榮辱》)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勸學(xué)》)
(11)以正道而辨奸,猶引繩以持曲直;是故邪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正名》)
(12)知異實者之異名也,故使異實者莫不異名也,不可亂也。(《正名》)
(13)我欲屬之狂惑疾病邪,則不可,圣王又誅之。(《榮辱》)
例(8)中,“不可以少當(dāng)也,不可以假攝為也”為“不+助動詞+介賓詞組+動詞”,可解釋為“不可以由年幼的人擔(dān)任,不可以由別人代理去做”。在例(9)中,“得”為助動詞,“履之”為動賓結(jié)構(gòu),是“不+助動詞+動詞”結(jié)構(gòu)。
助動詞專用于修飾動詞。當(dāng)助動詞直接修飾賓語時,實際上賓語已含有動賓結(jié)構(gòu)。例(10)便是這種用法,“能十步”實際是“能行十步”之義。“不+助動詞+名詞”在此書僅此1例,即便在其他古書中,這種結(jié)構(gòu)的例子也是不多的。
例(11)(12)中,助動詞后面跟的形容詞也應(yīng)該活用為動詞,例(11)中的“亂”活用為動詞“擾亂”,而例(12)中的“亂”則活用為動詞“混淆”。
另外,《荀子》還出現(xiàn)了助動詞后省略動詞的情況。如例(13)中,通過對上下文的分析,“不可”后應(yīng)是省略了動詞詞組“歸之”。
第三種:不+副詞+動詞
(14)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修身》)
(15)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善擇之者王,不善擇之者亡。(《王制》)
例(14)中,“過”修飾動詞“奪”“予”;例(15)中,“善”作為副詞修飾動詞“擇”。
第四種:不+介賓詞組(或介詞)+動詞
在“不”和動詞之間,還可以插入一個介賓結(jié)構(gòu),以此引入一個對象。在《荀子》中,在“不”和動詞之間出現(xiàn)的介詞只有3個,分別是“以”“與”“為”。
(16)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儒效》)
(17)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論》)
(18)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cè),夫是之謂誠君子。(《非十二子》)
第五種:不+名詞
“不”不能否定名詞。用在“不”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副詞或動詞,此處只討論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情況。
(19)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20)王者之論,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王制》)
例(19)中,“能”本為名詞“才能”之義,受了“不”的否定,“能”活用為動詞,作“有才能”解。而在例(20)中,“官”本為名詞,受“不”否定活用為動詞“當(dāng)官”。
2.不+形容詞
“不”否定形容詞是“不”的又一主要用法。在這一用法中,“不”和形容詞之間可插入副詞用以修飾形容詞。
第一種:不+形容詞
(21)入境,觀其風(fēng)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強國》)
(22)賢者不可得而進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則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富國》)
(23)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君道》)
第二種:不+副詞+形容詞
(24)于是又節(jié)用御欲,收斂蓄藏以繼之也,是于己長慮顧后,幾不甚善矣哉。(《榮辱》)
例(24)中,“甚”作為副詞修飾“善”,表“善”的程度。
3.不+代詞(謂詞性代詞)
在《荀子》中,“不”否定的代詞只有謂詞性代詞“然”一個,“然”作“如此、這樣”解。
(25)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布之?dāng)恳詩Z之財,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guān)市之征以難其事。(《富國》)
(26)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然后漸慶賞以先之,嚴(yán)刑罰以糾之。(《王制》)
應(yīng)該注意的是,這與“不”否定賓語前置的動賓短語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如:
(27)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樂論》)
在這里,“不此聽”本應(yīng)是“不聽此”,但否定副詞“不”后面的動賓短語以代詞作賓語,賓語要前置。因此,這種情況有可能被誤認為是“不”否定代詞的結(jié)構(gòu),但事實上卻還是“不”否定動賓短語。如果稍加注意便會發(fā)現(xiàn),后一種情況比前一種情況在結(jié)構(gòu)上多了一個動詞。
4.不+數(shù)詞
出現(xiàn)在《荀子》中,受“不”否定的數(shù)詞有“一”“壹”“二”“貳”“半”?!耙弧薄耙肌币话憬忉尀椤敖y(tǒng)一、專一、徹底”;“二”“貳”則解釋為“背離、不專一”或“不統(tǒng)一”;“半”則解釋為“一半”。如下:
(28)故政事亂,則冢宰之罪也;國家失俗,則辟公之過也;天下不一,諸侯俗反,則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29)注錯習(xí)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儒效》)
(30)王者之制,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王制》)
(31)不知節(jié)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而或以無禮節(jié)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而且有空虛窮乏之實矣。(《富國》)
例(31)中的“不半”可解釋為“不到一半”。
(二)弗
在《荀子》中,“弗”共出現(xiàn)4次,且有2次引自《詩經(jīng)》。
(32)然則國亂將弗治與?(《不茍》)
(33)《詩》曰:“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fù),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儒效》)
(34)觀其善行,孔子弗過,世不詳察,云非圣人,奈何!(《堯問》)
從以上3例可以看出,“弗”后面所否定的都是省略了賓語的及物動詞,這種情況與“不”豐富的用法對比較為鮮明。
二、祈使否定:“勿”和“毋(無)”
“毋”和“勿”在詞匯意義上相同,它們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不同意,在句中作狀語,可譯作“不要”或“別”[5]241。
(一)勿
在《荀子》中,“勿”總共出現(xiàn)了19次,其中有2例為引用《詩》《書》里的原句。
(35)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勸學(xué)》)
(36)立隆而勿貳也,然后恭敬以先之,忠信以統(tǒng)之,慎謹以行之,端愨以守之,頓窮則疾力以申重之。(《仲尼》)
(37)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wù)其業(yè)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大略》)
(38)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天論》)
(39)今夫世之陵遲亦久矣,而能使民勿逾乎!(《宥坐》)
例(35)(36)(37)中,“勿”表禁止或勸阻,后面否定的動詞可帶賓語也可省略賓語。這種用法是較常見的。
但“勿”有時也用于陳述句,其意義和“不”差不多,例(38)(39)中的“勿”就是這種用法,其后否定及物動詞,這種用法較為少見。
(二)毋(也寫作“無”)
在《荀子》中,作為否定副詞的“毋”只出現(xiàn)了1次。
(40)毋利舉爵,主人有尊,如或觴之。(《禮論》)
上例中,“毋”用于表示對敘述的否定,為否定副詞,意為“不用”。
“在古書上‘毋’字常常寫作‘無’”[5]242。故本文將“無”用作“毋”的語例亦統(tǒng)計在內(nèi),《荀子》中此用法共出現(xiàn)39次。
(41)弟子勉學(xué),無所營也。(《樂論》)
(42)無留善,無宿問。(《大略》)
三、已然否定:“未”
“未”字表示事情還沒有實現(xiàn),著重在和將來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對比,或和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事情對比。有時候,“未”也僅僅只是用來表示委婉的否定,相當(dāng)于“不”。在《荀子》中,“未”作為否定副詞共出現(xiàn)了110次。
(一)未+動詞
“未”否定動詞的語法特點與“不”否定動詞的特點很相似,在“未”和中心語之間也有插入助動詞或副詞的情況。
1.未+動詞
(43)分未定也則有昭繆。(《王制》)
(44)《書》曰:“義刑義殺,勿庸以即,女惟曰:未有順事?!?《致士》)
(45)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勢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然而不材不中,內(nèi)則百姓疾之,外則諸侯叛之,近者境內(nèi)不一,遙者諸侯不聽,令不行于境內(nèi),甚者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則雖未亡,吾謂之無天下矣。(《正論》)
例(43)中“定”為“確定”之義,是及物動詞,省略了賓語;例(44)引自《尚書》,“未”否定動詞“有”,作狀語;例(45) “未”否定及物動詞“亡”。
在《荀子》中,“未+動詞”有一些固定搭配,如“未有”“未得(得到)”。
2.未+助動詞+動詞
在《荀子》中,“未”否定的助動詞有“能”“可”“足以”。
(46)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勸學(xué)》)
(47)夫威強未足以殆鄰敵也,名聲未足以縣天下也,則是國未能獨立也,豈渠得免夫累乎!(《王制》)
(48)曲知之人,觀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內(nèi)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禍也。(《解蔽》)
例(48)中,“未之能識”實為“未能識之”,“識”后面的賓語因是代詞受“未”影響前置。
3.未+副詞+動詞
在《荀子》中,“未”和動詞之間插入的副詞有“必”“嘗”。
(49)用此觀之,然則可以為,未必能也;雖不能,無害可以為。(《性惡》)
(50)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致士》)
(二)未+形容詞
“未”否定形容詞的語法特征與“不”否定形容詞的語法特征相似。
(51)行法志堅,好修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其言多當(dāng)矣,而未諭也;其行多當(dāng)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dāng)矣,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儒效》)
例(51)中,“未”否定形容詞“安(妥當(dāng))”“周密”。
四、存在否定:“無”和“靡”
(一)無
無,繁體寫作“無”,本作動詞,“沒有”之義[6]198。 “無”一般否定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如果“無”后面所帶的是動詞或形容詞,則動詞或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但“無”還可以作否定副詞使用。
在《荀子》中,“無”總共出現(xiàn)了676次,其中作否定副詞表存在否定的有59次。
1.表示動作行為或形狀沒有發(fā)生、出現(xiàn),可譯為“沒”,一般以“無有”的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
(52)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xué)者不道也。(《非相》)
(53)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強國》)
(54)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解蔽》)
例(54)中,“無之有”本應(yīng)為“無有之”,只是由于受否定副詞“無”的影響,“有”的賓語“之”前置。
2.表示對動作行為或形狀的否定,可譯為“不”。
(55)材人:愿愨拘錄,計數(shù)纖嗇而無敢遺喪,是官人使吏之材也。(《君道》)
(56)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非十二子》)
例(55)(56)中“無”否定動詞性短語“敢遺喪”“與人爭”,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否定。
(二)靡
靡,常用于動詞前,相當(dāng)于“不”或“無”[7]325。在《荀子》中,“靡”作為否定副詞只出現(xiàn)1次。
(57)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見,耳不自聞也,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莫不廉制,盡筋骨之力以要鐘鼓俯會之節(jié),而靡有悖逆者,眾積意遲遲乎!(《樂論》)
例(57)中“靡”否定動詞“有”,作狀語,為否定副詞?!懊矣小蓖盁o有”一樣,意為“沒有”。
五、判斷否定:“非(匪)”
在《荀子》中,“非”的用法有三種:一是用作動詞,作“責(zé)難、非議”解;一是用作形容詞,意為“不對的、錯誤的”;另一種則是用作否定副詞,在書中共出現(xiàn)227例。
1.表示對人或事物的否定,可譯為“不”,譯時要加判斷詞“是”
(58)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非相》)
(59)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哀公》)
(60)相高以毀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禮義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將以有為者也。(《禮論》)
2.“非”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性謂語前,表示對某些動作或性狀特征的否定,可譯為“不”“沒”
(61)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勸學(xué)》)
(62)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富國》)
通過例(6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由其道”與“非其道”為對立關(guān)系,“非”后面實為省略了重復(fù)出現(xiàn)的動詞“由(按照)”;而例(62)中,“非”否定了動賓短語“有一人之道”。
3.匪,“匪”通“非”。這是一個較古老的否定副詞,多用于《詩經(jīng)》,主要表示“不是”。在《荀子》中,“匪”出現(xiàn)了4次,皆引自《詩經(jīng)》
(63)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贝酥^也。(《勸學(xué)》)
(64)《詩》云:“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贝酥^也。(《非十二子》)
(65)《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贝酥^也。(《正論》)
例(63)中,“匪”作“不”解,否定形容詞“交(急迫)”“舒(緩慢)”;例(64)中,“匪”否定名詞性詞組“上帝不時”,表示“不是”; 例(65)中,“匪”否定動詞性詞組“降自天”。
六、莫
“莫”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詞。作為否定性的無定代詞使用于古文獻中,作“沒什么人(物)”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莫”是否曾以否定副詞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上古文獻中,一直以來無定論。于是,本文把它和其他副詞獨立開來,單獨分析。
在《荀子》中,作為否定副詞的“莫”共出現(xiàn)17次。
1.“莫”作“不”講
(66)故導(dǎo)之以理,養(yǎng)之以清,物莫之傾,則足以定是非決嫌疑矣。(《解蔽》)
(67)主忌茍勝,群臣莫諫,必逢災(zāi)。(《成相》)
(68)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功。(《天論》)
此處,例(66)中,“莫之傾”的“之”為前置了的賓語。
2.“莫”作“勿”講
此種用法在《荀子》中只出現(xiàn)1次。
(69)臣下職,莫游食,務(wù)本節(jié)用財無極。(《成相》)
七、結(jié)語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中的否定副詞有以下特點:(1)在書中出現(xiàn)的所有否定副詞中,“不”的使用頻率最高。這是因為,表“一般否定”本來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被用到的。人們使用否定句時,大多數(shù)情況只是對狀態(tài)、動作、行為或性狀作一般否定。另外,與其他的否定副詞相比較,“不”的搭配形式最為豐富。(2)圍繞“不”為否定的中心,其他的否定副詞雖各有其否定的功能,但都能通用為“不”,表一般否定。(3) “未”著重于否定某些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其搭配形式很豐富,有固定結(jié)構(gòu)“未有”“未嘗”等等。(4) “無”“靡”主要表示對某種情況或事件存在的否定,常譯為“沒”。(5) “非”多用于對判斷的否定。(6)“莫”在書中多表示一般否定,只有一例用于表祈使否定。(7)有些否定副詞同時出現(xiàn)兩種寫法,如“毋”也有寫作“無”的,而“匪”則是“非”的另一種寫法。
參考文獻:
[1]張玉金.甲骨文語法學(xué)[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1.
[2]張玉金.古代漢語語法學(xué)[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葛佳才.否定副詞在東漢的混同兼用[J].湛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25(2):62-66.
[4]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8.
[5]康瑞琮.古代漢語語法[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6]楊伯峻.古漢語虛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0.
[7]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責(zé)任編輯:韓大強)
·語言學(xué)研究·
作者簡介:張朋毅(1988-),女,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xué)、方言學(xué)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陜西省社科規(guī)劃 (2014J15);西安航空學(xué)院校級科研項目(13XP22)
收稿日期:2014-10-15;收修日期:2015-04-20
中圖分類號:H141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3-0964(2015)04-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