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國,金 濤,邰崇禧
?
社會分層視角下中小城市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特征分析
趙勝國1,金 濤2,邰崇禧3
社會分層已作為一個重要的自變量被納入到體育鍛煉與體育消費研究中。運用文獻資料研究、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社會分層為視角,對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體育鍛煉與消費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小城市新市民社會階層等級與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設施環(huán)境總體呈正相關關系,且不同階層在各維度存在不同程度顯著性差異;中上層和中下層體育鍛煉的參與程度整體略高;各階層體育鍛煉的參與方式以個人形式為主,并在其他參與方式上存在階層性差異;不同階層在體育消費意愿、水平和內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差異,相比較而言,中上層具有明顯的引領示范之勢。根據(jù)上述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體育鍛煉;體育消費;新市民;社會分層;中小城市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繼后,《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倡導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充滿活力的體育消費市場。新市民是中國特色的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當前及將來發(fā)展群眾體育與促進體育消費的重要群體。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鎮(zhèn)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新市民實現(xiàn)市民化轉變的重要陣地。
文獻研究表明,社會分層已作為一個重要的自變量被納入到體育鍛煉與體育消費研究中[11,10]。然而,關于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把農(nóng)民工或新生代農(nóng)民工當成一個同質性群體來研究[2,12,15],很少從社會分層的角度進行研究[3]。事實上,隨著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的推進和人口市民化的轉變,部分高學歷、強專業(yè)及農(nóng)民工新市民老板已經(jīng)脫穎而出,導致城市新市民群體內部的分化進一步凸顯?;诖?,本研究通過深入我國中小城市,對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體育鍛煉與消費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特征,為倡導新市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挖掘其潛在體育消費需求,提出若干政策和具體建議。
1.1 研究對象
以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為研究對象,選擇我國東部江蘇(太倉和響水)、中部安徽(肥西和績溪)、西部四川(雙流和羅江)6個中小城市的809名新市民為研究樣本。
1.2 社會分層標準
“新市民”指的是離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身份、地位、價值觀、社會權利以及生產(chǎn)生活等各個方面有別于城市市民,但正處在向城市市民轉變過程的特殊群體[1]。本研究對象的社會階層劃分依據(jù)陸學藝研究員的十大社會階層體系[8],以農(nóng)民工社會分層為基礎[9],借鑒北京大學學者李強(2004)提出的中國城市居民社會經(jīng)濟地位量表[6],結合中小城市新市民的基本情況,以新市民職業(yè)為基礎,以新市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職業(yè)3個維度為指標,按得分情況將研究對象分成社會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和下層5個社會階層(表1)。
表 1 本研究中、小城市新市民不同階層的樣本分布一覽表
Table 1 Social Ranks of New Citize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809人)
階層等級 職 業(yè)n%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經(jīng)理人員、私營企業(yè)主辦事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個體勞動者或工商戶產(chǎn)業(yè)工人、商業(yè)服務人員半失業(yè)、無業(yè)或待業(yè)人員891362522617111.016.831.132.38.8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資料研究
查閱研究了有關社會分層理論、新市民和體育鍛煉與體育消費等方面的專著和論文,以及國家各級政府部門頒發(fā)的相關政策文件等,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基礎和研究依據(jù)。
1.3.2 問卷調查
根據(jù)研究需要,在研究相關文獻和與專家訪談的基礎上設計了《中小城市不同社會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需求調查問卷》。采用專家評判法和再測法分別對問卷的效度和信度進行檢驗。其中,專家對該問卷的設計認為非常合理和較合理的占91.7%;2013年9月上旬,隨機抽取安徽省蕪湖和江蘇蘇州各30名新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后對問卷進行修正、完善,2013年9月下旬,對上述的調查對象再次發(fā)放問卷,并收回和統(tǒng)計問卷,然后根據(jù)兩次測量的結果計算出相關系數(shù)r=0.861,說明該問卷的結構設計及內容安排符合社會學調查要求。
本課題依據(jù)《2013年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對中小城市劃分新標準,根據(jù)我國地域特點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分別抽取了東部江蘇的太倉和響水、中部安徽的肥西和績溪、西部四川的雙流和羅江,共抽得6個中小城市。其中,太倉、肥西和雙流3個城市為2013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響水、績溪和羅江3個城市為江蘇省、安徽處、四川省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等水平的縣市,從地域劃分和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3年10月底至12月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中小城市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狀況進行調查。每個樣本城市選擇的調查點主要以中小城市新市民社區(qū)居住點為主,并結合各區(qū)域內社區(qū)體育健身文化廣場,體育休閑、健身、培訓場所,及體育器材專賣市場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9份,有效回收率為89.9%。
1.3.3 專家訪談
根據(jù)實際需要,設計訪談提綱,實地分頭走訪了6個中小城市的文體局(站)的直管領導以及12名體育鍛煉與消費場所的主管人員,同時與4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研究性交談,為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奠定基礎。
1.3.4 數(shù)理統(tǒng)計
利用SPSS 12.0軟件對809份有效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研究中小城市不同社會階層新市民的體育鍛煉與消費特征。
1.3.5 邏輯分析
在對中小城市不同類型新市民群體體育鍛煉與消費的有關理論分析、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探索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不同社會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與消費的發(fā)展策略。
2.1 中小城市新市民體育鍛煉特征
2.1.1 體育鍛煉價值取向
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一般來說是人們對為什么參與體育鍛煉或對體育鍛煉功效的社會基本共識。本研究的體育鍛煉價值取向是針對中小城市新市民設計的,分成5個維度,每個緯度又由若干個問題組成[14],即生物價值、心理價值、人際關系、消遣價值和教育價值。采用Liken自評式5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價值取向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說明價值取向程度越低。整體來看,中小城市新市民階層等級越高價值取向越明確。
表 2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比較一覽表
Table 2 Physical Exercise Value Orientation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809人)
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生物價值心理價值?人際關系??消遣娛樂?教育價值?4.02±0.373.71±0.433.82±0.904.19±0.612.73±0.334.01±0.633.77±0.924.02±0.474.10±0.513.68±0.573.94±0.492.63±0.473.80±0.813.67±0.612.49±0.693.92±0.562.57±0.453.12±0.433.03±0.572.91±0.433.95±0.482.52±0.562.57±0.463.87±0.803.48±0.61
注:*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均值在0.01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下同。
調查結果表明(表2),在“生物價值”維度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且得分較高,說明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健身價值認知與需求強烈,而且不同階層新市民群體之間都呈現(xiàn)出高度一致。分析認為,從生活方式來看,伴隨城鎮(zhèn)化的推進,新市民群體已徹底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真正體力型勞作方式,肢體運動明顯缺乏,迫切需要體育鍛煉;從體育環(huán)境來看,新市民定居城市社區(qū)后,深受城市社區(qū)居民體育鍛煉文化的熏陶,不僅能夠從意識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健身價值,而且從行為上已逐步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
但在“心理價值”、“消遣娛樂”和“教育價值”維度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分析認為,在“心理價值”和“消遣娛樂”維度上,新市民的社會階層等級與休閑娛樂、心理價值取向需求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即階層等級越高,心理價值需求和休閑娛樂價值傾向越強烈。從文化程度來看,階層越高、學歷越高,從而能夠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休閑娛樂、心理放松價值等潛在價值;從職業(yè)特征來看,階層越高,從事的行業(yè)越傾向于腦力勞動,長期缺乏肢體活動,且工作壓力較大,因此對體育鍛煉的心理、消遣娛樂價值的需求更加強烈。在“教育價值”維度上,中上層新市民表現(xiàn)出較強烈的需求。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中上層新市民群體在年齡上相對偏小,多數(shù)為新生代新市民,同時該人群文化程度較高,工作競爭力較大,因此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他們既渴望滿足身心需求,又持有學習和掌握體育項目技能以及滿足體育精神需求等方面的態(tài)度。
在“人際關系”維度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從各階層的“人際關系”價值取向得分來看,除了上層,其他各階層體育鍛煉過程中的人際交往價值動機需求程度與階層等級呈正相關關系。分析認為,從年齡上看,上層新市民多數(shù)為第一代較為成功的農(nóng)民工新市民,該人群雖為上層,但與中上層新市民相比他們學歷不占優(yōu)勢,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認知與需求主要還是側重于強身健體、消遣娛樂等方面。而中上層新市民群體中新生代農(nóng)民工新市民所占比例較大,該階層人群迫切渴望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實現(xiàn)身份認同,真正成為城市居民,而體育鍛煉則是新市民與城市居民或城市成功人士接觸,并有效融入城市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該階層新市民與其他階層新市民相比,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價值取向需求更為強烈。
2.1.2 體育鍛煉參與程度
根據(jù)體育人口[13,5]和當前的參與體育鍛煉程度的劃分標準[4],并結合我國中小城市新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程度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程度參加體育鍛煉進行量化與界定,并劃分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適度參與體育鍛煉、偶然參與體育鍛煉、非參與體育鍛煉5種程度。調查結果表明(表3),從中小城市各階層新市民內部參與體育鍛煉來看,上層、中層和下層新市民更加傾向處于“偶然參與體育鍛煉”程度;中上層和中下層新市民則分別更加傾向處于“適度參與體育鍛煉”。從不同參與體育鍛煉程度上看,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除了在“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程度”上外,在其他各體育鍛煉程度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105.112、28.173、105.735、19.733;P均小于0.01)。
表 3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程度比較一覽表
Table 3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Level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809人)
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χ2Pn%n%n%n%n%主動參與體育鍛煉33.4563.7114.4207.745.64.7180.317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910.12216.22710.77127.21622.614.3120.006適度參與體育鍛煉??1618.05943.45521.88633.01723.928.1730.000偶然參與體育鍛煉??4752.84130.113854.87729.52636.646.3900.000非參與體育鍛煉??1415.796.6218.372.6811.319.7330.001
注: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每周鍛煉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60 min以上,鍛煉強度適度;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每周鍛煉2次及以上,少于3次,每次鍛煉30 min以上,鍛煉強度適度;適度參與體育鍛煉:每周鍛煉1次及以上,少于2次,每次鍛煉30 min以上,鍛煉強度適度;偶然參與體育鍛煉:每周鍛煉不足1次,少于56次/年,鍛煉時間或鍛煉強度不足;非參與體育鍛煉:一年內沒有1次參加體育鍛煉。
從表3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中小城市各階層新市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程度的人數(shù)非常有限,且各階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χ2=4.738;P=0.317>0.05)。中小城市新市民群體雖然告別了農(nóng)村的生活方式進入城市化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中,但還深受落后的體育價值觀及自身當前生活現(xiàn)狀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實現(xiàn)主動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
相比較而言,在“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程度上,中下層和下層新市民人群參與的人數(shù)比例略大。調查統(tǒng)計分析認為,這兩個階層群體普遍學歷較低,多數(shù)是各當?shù)禺a(chǎn)業(yè)、企業(yè)等部門的合同工或臨時工,屬于不穩(wěn)定性職業(yè)人;同時,這兩個階層人群也有部分以家庭為主的女性群體和待業(yè)或無業(yè)的年輕的新生代新市民,因此,他(她)們在時間支配上較為自由,經(jīng)常參與城市社區(qū)體育鍛煉。而其他階層人群雖然在體育鍛煉價值的認知和參與意識上較為強烈,但受到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在行為上略有滯后。
在“適度體育鍛煉”程度上,中上層新市民人群參與的人數(shù)比例相對最大。分析認為,中小城市中上階層新市民群體中,新生代新市民人數(shù)最多,該人群學歷較高,健康意識相對較強,同時,該階層人群對新型時尚事物較為感興趣,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較強烈,雖然日常工作壓力大時間緊,但仍然努力爭取過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偶然參與體育鍛煉”和“非參與體育鍛煉”程度上,整體來看,上層和中層新市民人群參與的人數(shù)比例較大。這兩個階層新市民人群經(jīng)濟收入較穩(wěn)定,體育鍛煉的條件最充分,但從年齡來看,這兩個階層新市民群體中第一代新市民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健康及健康投資意識不強;又因為該人群既是新市民人群中的精英,又是工作崗位上的骨干,同時也是家庭中“大梁”,因此,不管在意識上還是時間或精力上,很難保證有規(guī)律的參與體育鍛煉,只能偶爾或不參與體育鍛煉。
2.1.3 體育鍛煉參與方式
調查顯示,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體育鍛煉參與方式,隨著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的豐富而逐步多元化,且在不同體育鍛煉參與方式上,除“單位集體”外,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在其他各體育鍛煉參與方式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62.700、62.306、23.584、111.641;P均小于0.01;表4)。
表4數(shù)據(jù)可見,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體育鍛煉過程中,“單位集體”方式目前較少,且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χ2=2.264;P=0.687>0.05)。通過對部分中小城市企事業(yè)單位文體中心調研發(fā)現(xiàn),把體育健身活動作為單位定期的福利性活動進行開展的部門較少,尤其對于新市民階層所在的工作單位,只有極少數(shù)企業(yè)把早晨出操作為出勤考核的一部分。
表 4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參與方式一覽表
Table 4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ng Ways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809人)
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χ2Pn%n%n%n%n%個人形式??2224.78764.06726.611544.13245.162.7000.000朋友、同事??2427.06245.66626.23111.9912.762.3060.000家人、親屬??3134.82115.48734.55621.51825.423.5840.000單位集體66.7128.8166.3155.734.22.2640.687社會、團體??33.453.7124.86725.73042.3111.6410.000
注:該選項為不定項選擇。
但在“個人形式”和“朋友同事”兩種參與方式上,中小城市中上層新市民群體的人數(shù)比例較大。因為中上層新市民人群中新生代新市民所占比例較大,該人群相對于其他階層新市民人群對城市的適應欲望和能力較強,因此,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既能獨自參與體育健身鍛煉,更希望通過體育鍛煉與朋友同事進行交流溝通,以期更好地適應與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在“家人親屬”參與方式上,各階層新市民所占人數(shù)比例相對較大,相比較而言,中層和上層新市民人群更加傾向于此類方式。分析認為,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雖然告別農(nóng)村進入城市,并成為了城市定居者,但長期根深蒂固的人際交往方式仍然影響著他們體育鍛煉的參與方式,即更加傾向于與熟人或親屬一起參與活動。尤其對于年齡較大的第一代新市民中層和上層人群更是體現(xiàn)了這種特質,因為他們不僅受到農(nóng)村的人際交往方式更久影響,而且,由于職業(yè)特點,自由支配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有限,更多的時候是在家人親屬的要求下或是為了偶爾陪同家人親屬才去參與體育鍛煉。
在“社會團體”參與方式上,各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存在差異最明顯,其中,下層和中下層更加傾向于該方式。隨著中小城市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社區(qū)各類體育文化組織協(xié)會等部門不斷成長壯大,為我國城市體育公共服務的多元化發(fā)展提供了有效補充。相對于城市居民,新市民人群不管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經(jīng)濟收入或文化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下層和中下層新市民人群更是缺乏經(jīng)濟收入和文化組織等資源,他(她)們渴望通過社會團體組織得到應有的體育健身活動。
2.1.4 體育鍛煉設施環(huán)境
體育鍛煉設施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程度和效果。本研究對中小城市新市民群體體育鍛煉設施環(huán)境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對體育鍛煉設施環(huán)境3個維度的評價,包括體育鍛煉環(huán)境、體育鍛煉場地和體育鍛煉器材[7]。采用Liken自評式5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說明滿意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說明滿意程度越低。
表 5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設施滿意度比較一覽表
Table 5 Sports Facilities Satisfaction Level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809人)
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體育鍛煉環(huán)境體育鍛煉場地?體育鍛煉器材??3.97±0.312.51±0.633.82±0.703.89±0.532.77±0.722.22±0.573.98±0.392.83±0.433.87±0.614.01±0.433.73±0.573.91±0.434.00±0.463.87±0.803.98±0.61
調查結果表明(表5),在“體育鍛煉環(huán)境”維度上,中小城市各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得分較高。說明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對目前身邊體育鍛煉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滿意度。分析認為,新市民人群多數(shù)還是出生并成長在農(nóng)村,長期以來還是以農(nóng)村社區(qū)體育服務設施環(huán)境看待體育鍛煉環(huán)境,并以農(nóng)村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標準在評價當前所在的城市體育健身鍛煉的環(huán)境。而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城市社區(qū)體育基本服務設施,外觀環(huán)境明顯優(yōu)越于農(nóng)村,因此,新市民人群對城市社區(qū)中體育鍛煉環(huán)境充滿了優(yōu)越與滿足感。
然而在“體育鍛煉場地”維度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群體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新市民的社會階層等級與對體育鍛煉場地的滿意程度呈負相關關系,即新市民人群階層越低,對體育鍛煉場地的滿意度越高。分析認為,目前中小城市新市民居住集中的社區(qū)的體育鍛煉配套設施與場地相對于農(nóng)村雖有了較大改善,但場地的數(shù)量、規(guī)格以及各類體育項目場地的齊全性等方面顯然不足。為了能夠滿足體育鍛煉項目多元化的需求,唯有到城市體育廣場或體育綜合中心進行體育鍛煉。在新市民人群中,伴隨新市民人群階層越高,職業(yè)越穩(wěn)定,工作壓力越大,自由支配時間越有限,實現(xiàn)多樣化體育鍛煉項目需求越困難,因此,對現(xiàn)有場地條件越不滿足。
在“體育鍛煉器材”維度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相比較而言,中上層新市民對當前中小城市社區(qū)體育鍛煉器材最不滿意。研究認為,中上階層新市民人群中年輕的新生代新市民相對比例較大,該人群學歷高、收入較穩(wěn)定,具有對城市生活方式較強的模仿攀比心理,因此,對體育鍛煉器材設備既希望齊全,更追求品牌檔次。
2.2 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特征
2.2.1 體育消費意愿
本文將體育消費意愿設計為4個選項,每個選項題采用Liken自評式5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說明意愿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說明意愿程度越低,然后,以4個選項題的平均值作為體育消費意愿的測量結果(圖1)。從圖1可以看出,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整體體育消費意愿不強。因為中小城市新市民剛從文化和經(jīng)濟“貧困陷阱”走出來,雖然目前收入預期相對平穩(wěn),但相比較現(xiàn)有的收入水平,在子女教育、醫(yī)療等剛性消費支出上仍然較大,尤其在相關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不完善的形勢下,他們的消費意愿更多地傾向于以生存性消費和理性經(jīng)濟為主,導致體育消費意愿不強。
圖 1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意愿曲線圖Figure 1. Sports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Level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從階層來看,新市民的社會階層等級與對體育消費意愿總體呈正相關關系,即階層等級越高體育消費意愿相對較強,這可能與新市民人群各階層的學歷、收入、職業(yè)以及城市化融入程度等因素有關。通過對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意愿進行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各階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F=27.012,P<0.01;表6)。
通過對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兩兩之間的體育消費意愿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表6),中上層和上層顯著高于其他3個階層,中層和下層顯著高于中下層,中上層與上層之間及中層與下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研究認為,中上層和上層新市民在新市民人群中最有經(jīng)濟基礎參與體育消費,尤其是以年輕的新生代新市民為主體的中上層新市民,學歷較高,更是能夠認識到體育消費的生理、心理、社會和經(jīng)濟價值,參與體育消費的意愿最強烈。需要提出的是,下層新市民與中層新市民沒有差異,而顯著強于中下層新市民。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因為下層新市民人群中占有部分年輕的半失業(yè)或待業(yè)的新生代新市民,他(她)們雖然目前收入不高,工作不穩(wěn)定,但對時尚新型的體育消費還是充滿渴望和向往。
表 6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意愿比較一覽表
注:*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2.2.2 體育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反映一定時期內人們體育消費狀況及其實際滿足程度。本文研究的體育消費支出水平指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在一定時期內的體育消費實際支出數(shù)量。調查統(tǒng)計得出,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支出水平整體較低(圖2),除中上層新市民人群外,其他各階層人群中一半以上體育消費水平在300元及以下,甚至無消費。分析認為,導致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體育消費支出水平較低的原因主要是:1)雖然新市民人群告別了農(nóng)村進入城市,但傳統(tǒng)消費觀對該人群的體育消費決策具有重要的影響;2)與子女教育投資、人際交往投資等方面相比,新市民階層的健康投資意識明顯不強;3)新市民人群長期以來認為體育鍛煉是一種福利性體育,應當是國家無償提供;4)新市民家庭出現(xiàn)了成員內部之間的“兩棲性”消費決策模式,即子代消費,親代觀望現(xiàn)象。
通過進一步檢驗發(fā)現(xiàn),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在不同等級體育消費水平都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45.432、22.638、28.441、45.495、27.247;P均小于0.01;表7)。相比較而言,在“≤100元”和“101~300元”兩個體育消費水平等級上,中下層新市民人群所占人數(shù)比例都最大。因為該階層新市民人群從學歷上看,文化程度不高,雖然體育鍛煉意識較強,但缺乏健康投資意識;從收入來看,工資待遇較低,主要消費內容還是以家庭或生活中剛性需求為主,認為體育消費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應該是城市富人的一種生活消費方式,能不消費盡量不去消費,即使消費也是一些簡單實用的實物性體育消費,因此,體育消費水平較低。
圖 2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水平示意圖Figure 2.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上 層中上層中 層中下層下 層χ2P≤100元??101~300元??301~500元??501~1000元??≥1001元??24/27.023/25.813/14.616/18.013/14.611/8.127/19.942/30.936/26.520/14.772/28.695/37.647/18.726/10.312/4.8105/40.2101/38.726/13.411/4.29/3.523/32.416/22.511/15.512/16.99/12.745.43222.63828.44145.49527.2470.0000.0000.0000.0000.000
在“301~500元”和“501~1 000元”兩個體育消費水平等級上,中上層新市民人群較為活躍。該階層人群在經(jīng)濟基礎上可能沒有上層新市民富裕,但由于整體年齡偏小,學歷偏高,健康投資意識較強,而且渴望通過參與體育消費展示或證明自己與城市富裕階層一樣的身份,真正實現(xiàn)城市人的生活方式,達到城市人的生活品質。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階層人群在實物性體育消費中更加傾向以品牌產(chǎn)品,在服務性體育消費上則注重長期性、生活化,因此,體育消費水平較高。
在“≥1 001元”體育消費水平等級上,各階層新市民人群所占比例都低,比較來看,中下層和中層較低。究其原因可能與階層內部人群的年齡有重要關系,因為中下層和中層雖然可能比下層新市民富裕,但在年齡上則整體偏大,導致消費觀陳舊,體育投資意識弱。
2.2.3 體育消費內容
體育消費類型依據(jù)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本文依據(jù)體育消費資料功能將體育消費分為實物性體育消費與服務性體育消費兩大類。并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結合中小城市新市民階層體育消費內容的實際特點,重點從“體育服飾器材”、“體育書刊音像”、“體育健身消費”、“體育項目培訓”、“體育賽事觀賞”和“體育休閑娛樂”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小城市新市民體育消費內容豐富多樣,但仍然傾向以體育服飾器材等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體育健身與休閑娛樂消費呈上揚趨勢(圖3)。
圖 3 本研究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體育消費內容曲線圖Figure 3. Sports Consumption Content of New Citizens of Different Ran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從表8可以看出,除“體育書刊音像”和“體育賽事欣賞”兩項消費內容外,在其他各項體育消費內容上,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56.214、44.910、36.213、42.248,P均小于0.01)。
“體育書刊音像”和“體育賽事欣賞”兩項消費內容不僅各階層間沒有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5.257和5.357,P分別為0.262和0.253均大于0.05),且所占人數(shù)比例較小(表8)。隨著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化科技傳媒的快速發(fā)展,體育書刊音像在體育消費市場中已難有立足之處;而“體育賽事欣賞”消費內容卻因為當前中小城市的體育比賽、表演等體育消費資源匱乏,不同階層新市民群體都極少數(shù)有機會參與。
表 8 本研究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消費內容比較一覽表
注:該選項為不定項選擇。
在“體育服飾器材”、“體育健身消費”、“體育項目培訓”和“體育休閑娛樂”4項消費內容上,中上層新市民人群參與傾向最大,中下層和中層新市民人群參與的人數(shù)比例最小。中上層新市民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受到城市居民的影響,并發(fā)生了真正市民化轉變,同時在城市各類體育消費資源的誘惑和體育生活方式的長期熏陶下,激發(fā)了參與體育消費的興趣與欲望,逐步豐富體育消費內容。中下層和中層新市民人群受到職業(yè)、收入、學歷以及傳統(tǒng)消費觀念的影響,難以真正適應與融入城市體育消費文化,只能嘗試性進行體育消費。尤其是中下層新市民人群,雖然體育鍛煉意識較強,但健康投資意識弱,健身消費貧困。
3.1 結論
在中小城市不同階層新市民體育鍛煉價值取向上,都較傾向體育鍛煉的“生物價值”價值取向;整體來看,在“心理價值”、“消遣娛樂”和“人際關系”維度上與新市民階層等級呈正相關關系;而在“教育價值”緯度上,中上層表現(xiàn)出較強烈的需求。在體育鍛煉程度上,上層、中層和下層更加傾向以“偶然參與體育鍛煉”;中上層和中下層則更加傾向于“適度參與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參與方式上,中上層選擇“個人形式”和“朋友同事”的人數(shù)比例較大;中層和上層更傾向“家人親屬”;下層和中下層更傾向“社會團體”。在體育鍛煉設施環(huán)境上,對“體育鍛煉環(huán)境”整體滿意度較高;在“體育鍛煉場地”維度上,新市民的階層等級與滿意程度呈負相關關系;在“體育鍛煉器材”維度上,中上層的滿意度最低。
中小城市新市民人群體育消費意愿不強,相比較而言,中上層和上層顯著高于其他3個階層,中層和下層顯著高于中下層,中上層與上層之間及中層與下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體育消費支出水平整體較低,除中上層新市民人群外,其他各階層人群中一半以上體育消費水平在300元及其以下,甚至無消費;不同階層在不同等級體育消費水平上都存在顯著性差異。體育消費內容豐富多樣,但以傾向于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體育健身與休閑娛樂消費呈上揚趨勢;除“體育書刊音像”和“體育賽事欣賞”兩項消費內容外,在其他各項體育消費內容上,不同階層新市民人群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3.2 建議
1.加強以體育鍛煉的生物價值為基礎,心理、社交和教育等功能為拓展,采取分層、遞進的引導教育方式,幫助新市民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促進新市民有目的地參與體育鍛煉,并能有序、有效的實現(xiàn)體育鍛煉的價值。
2.加強宣傳體育鍛煉程度的科學標準,讓不同階層新市民了解如何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激發(fā)各階層參與體育鍛煉熱情,倡導形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健康生活方式。
3.加強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團體組織為基礎,廣泛開展全面健身活動,轉變中小城市新市民長期與熟人一起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促使不同階層新市民形成與城市各類人群接觸、交流的新方式。
4.加強新市民社區(qū)體育設施環(huán)境的管理與改善,并針對不同階層新市民的實際體育需求提供有效體育基礎服務;逐步引進市場機制,發(fā)揮市場效能來滿足較高階層新市民的體育需求。
5.以家庭、社區(qū)、學校為落腳點,依托政府、社會和企業(yè)3個主體協(xié)同聯(lián)動模式,轉變各階層新市民體育觀念,強化體育消費意愿。
6.分階層、分層次地培養(yǎng)新市民健康投資意識,尤其是針對中層及以上階層,促使他們走出群眾體育“福利化”認知誤區(qū),參與體育健身消費,鼓勵中下層和下層新市民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基于體育服飾器材消費,適度體驗和感受體育服務性消費。
[1]曹歸來,李嬌龍.新型城鎮(zhèn)化中農(nóng)民工新市民城市融入困境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4,186(5):107-110.
[2]陳玉忠.新生代農(nóng)民工的社會階層特征與體育需求[J].體育學刊,2010,17(11):54-57.
[3]馮強明,張華.社會分層理論視域下我國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現(xiàn)狀研究——以北京市農(nóng)民工為研究個案[J].體育與科學,2012,33(2):40-44.
[4]國家體育總局.2007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xiàn)狀調查公報[R].2008.
[5]何建文.體育人口理論研究評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2):1617-1619.
[6]李強.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分層[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212-214.
[7]李蓉蓉.城市社區(qū)居民體育鍛煉、組織與消費狀況的研究——以北京市為研究個案[J].體育與科學,2011,32(5):49-53.
[8]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9]邱鴻博,趙衛(wèi)華.社會分層視角下對農(nóng)民工落戶城鎮(zhèn)意愿的分析[J].南方農(nóng)村,2013,(1):4-9.
[10]湯國杰,叢湖平.社會分層視野下城市居民體育鍛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1):139-143.
[11]田虹,楊洋,劉英.5大社會階層體育消費意愿和行為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0):51-55.
[12]王曉貞.江蘇省新生代城市農(nóng)民工體育消費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1):69-71.
[13]張磊,夏成前.體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中“體育人口”指標合理性論證[J].體育與科學,2014,28(4):74-79.
[14]張翔,張正民,王虹.我國社會體育參與者的價值取向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2):19-21.
[15]張艷.農(nóng)民工的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南京市農(nóng)民工體育參與情況調研[J].體育與科學,2012,33(4):81-85.
Featu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Sports Consumption by New Citize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ZHAO Sheng-guo1,JIN Tao2,TAI Chong-xi3
Social stratific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n important independent variable into the research o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ports consumption.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sports consumption by new citizen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ocial ranks of the new citizen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and facilities,and there are vari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ranks at different dimensions;a slightly higher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s displayed in the upper-mid and lower-mid classes;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is dominant at all social levels,but other ways of participation vary at different levels;noticeable differences of various degrees are reflected in the willingness,level and content of sports consumption by different ranks,and comparatively the mid-class and upper class are taking the exemplary lead evidently.Finally,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re suggested.
physicalexercise;sportsconsumption;newcitizen;socialstratification;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
2015-04-01;
2015-10-1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5BTY045);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AHSKY2014D100)。
趙勝國(1976- ),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消費研究, E-mail:zhaoshengguo719@126.com;金濤(1977- ),男,安徽無為人,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體育研究;邰崇禧(1952-),男,江蘇蘇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與教學。
1.巢湖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2.安徽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3.蘇州大學 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1.Chaohu College,Chaohu 23800;2.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3.Soochow Universty,Suzhou 215021.
1002-9826(2015)06-0010-07
10.16470/j.csst.201506002
G8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