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道德耦合宗教:“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深度解析與終極探微

2015-03-17 10:21楊新磊
創(chuàng)新 2015年6期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道德

楊新磊

道德耦合宗教:“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深度解析與終極探微

楊新磊

“南京大屠殺”題材諸多電影暗示宗教可以拯救道德。歐洲啟蒙運動以前宗教尤其基督教的確具有至上的權威,理性的復蘇使現(xiàn)代社會道德滑坡,道德再也不能挽救失落的宗教。思想先賢與歷史進程均昭示宗教與道德是一對難兄難弟,人類僅靠自律難以完善道義與德行,人性需要宗教予以他律。宗教的世俗化與現(xiàn)代性的多元化并不沖突,反而能彰顯終極關懷,廣播真理,與道德互補共進,攜手錘塑至善至美。

南京大屠殺;道德與宗教;終極關懷;世俗化

道德,在這個物欲橫流誠信危機的時代被不少人遺忘。然而,筆者卻一直篤信近代倫理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實踐理性批判》)末尾那句至理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雹佗倏蓞㈨n水法譯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也可參李秋零注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懷著對道德的敬畏,筆者參研了十多部“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深感道德與宗教的關系復雜而微妙,兩者的消長或許是剖析人類諸多矛盾與糾結的一個強大的思想利器。

在最早直面這一人間慘劇的電影《屠城血證》(羅冠群導演)里,國際紅十字會在教會醫(yī)院設立的保護區(qū)未能擋住日寇的魔爪,他們視救死扶傷的醫(yī)學倫理為無物,就連護士也被其強奸殺戮。這種道德的完全失語,在隨后的《南京1937》(吳子牛導演)、《五月八月》(杜國威導演)甚至美國紀錄片Nanking(《南京》)②Bill Guttentag導演。、美國紀錄片The Rape of Nanking/Nightmare in Nanking(《南京夢魘》)③、中美合拍片Purple Mountain(《紫金山》或《南京浩劫》)④SimonWest導演。中依舊延續(xù),直到《棲霞寺1937》(鄭方南導演)才提出了靠什么拯救道德的尖銳話題。面對日軍的瘋狂屠戮,佛教古剎棲霞寺的法師營救了兩萬四千多名難民,其中包括國民黨將領和德國工程師,也使寺院免遭炮火,看起來宗教比醫(yī)學更能拯救道德。在這部影片中,宗教阻止了戰(zhàn)爭,宗教的超世俗性可以具化為強大的拯救力量,點燃日寇內(nèi)心墮落的道德火花,宗教似乎具有超道德的精神力量。然而,影片《黑太陽·南京大屠殺》(牟敦芾導演)盡管涉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日寇卻隨意殺僧焚寺,居然還強迫和尚奸污婦女并閹割了他,宗教何其軟弱,何其無用!在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中,善性未泯的日本軍官角川卻不需宗教的啟蒙而自醒,懺悔愧疚,最終釋放了中國平民并自殺而亡。角川比《屠城血證》里的笠原高尚得多,后者最終還是親手槍殺了自己深愛的中國姑娘,這昭示著道德自律的強大懲誡性與神圣性,道德在這里似乎又超越了宗教。令問題更為復雜的是改編自德國西門子公司商務代表、希特勒納粹黨黨員約翰·拉貝(John H.D.Rabe,1882-1950)“二戰(zhàn)”期間在華日記①約翰·拉貝死后,他的日記手稿在美籍華人張純?nèi)缗考吧圩悠讲┦康热说膶ぴL下于1996年被公布,1997年底德文版出版。漢譯本可參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周婭、譚蕾譯《拉貝日記》,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的幾部電影,德國紀錄片Nanking 1937,Tagebuch eines Massakers(《南京1937:屠殺日記》)②Raymond Ley導演。和法中德合拍傳記片John Rabe(《約翰·拉貝》)③③該片由Rhawn Joseph編導,英文名之一的The Rape of Nanking與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nèi)?99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The Rape of Nanking相同。張純?nèi)缰鴿h譯本可參《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者》,楊夏鳴譯,東方出版社2007年版。Florian Gallenberger導演。既突出天主教堂可以庇護戰(zhàn)爭難民又揭示了拉貝的納粹身份,④陸川《南京!南京!》中也突出了納粹因子。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雖回避納粹因子但卻更為深刻地強調(diào)天主教因子,德國納粹與日本天皇同屬缺德無道的軍國主義、集權主義、極端主義、種族主義,二者雖分屬歐亞卻都大肆殺戮,滅絕人性,惡貫滿盈,宗教居然也能喚醒這些惡魔的良知,惡魔的良知不但能惺惺相惜還能保護教堂且拯救世人,道德與宗教的博弈由此進入難分伯仲的白熱化境地。道德與宗教,究竟哪個才是人類生命的魂冢,何處才是人類的精神歸宿?

一、宗教拯救道德

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都相信至上神的存在,《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三藏經(jīng)》向世人頒布一套神圣的誡諭,子民必須服從。在一個工業(yè)發(fā)達、科技日新的現(xiàn)代社會,宗教也許不如古時候那樣政教合一擁有管理國家和社會的主導力量,但它在文化尤其精神層面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1919-2011) 在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⑤漢譯本可參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中極力確認這種影響力,“什么是人類行為的指南……宗教。它不是作為人在外部象征中的一種社會投影,而是作為超越人類的一種先驗概念,能夠把人與他身外的某些事物聯(lián)系起來?!雹蕹鲎栽摃?86頁。丹尼爾認為,當代文化的核心問題正是“宗教復興”。當代西方文化正面臨著意義系統(tǒng)耗竭或解體的問題,宗教卻代表著一種“回歸”,這種“回歸”不是向傳統(tǒng)特定的制度化宗教靠攏,而是回到傳統(tǒng)的道德,使得個體能與過去聯(lián)結在一起。換言之,有理性的人應有能力感知上帝為人制定的道德準則,并通過了解自然中萬物的理性規(guī)則去遵守道德準則。因此,一切有理性的人都應了解一個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不管是否接受上帝的觀念,強奸尤其強奸未成年少女是這個最低道德要求唾棄的,影片《金陵十三釵》中用妓女代替少女,這大體不違背這個最低要求。宗教可以喚醒現(xiàn)代人的道德觀念,具有可被視為人類普遍性義務的可能,這被許多文化作為一個基礎的邏輯起點抑或思維范式。

現(xiàn)代主義不但不像宗教那樣設法馴服邪惡,反而開始接受邪惡,探索邪惡,從中取樂,還把它看作是人的日常生活。The Rape of Nanking/Nightmare in Nanking(《南京夢魘》)開篇的解說指出,日本天皇借助神道教宣揚武士道精神,⑦可參美國女學者Ruth Benedict的《菊與刀》,北塔譯,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7年版。士兵相信除了天皇包括自己在內(nèi)任何人的生命毫無意義,故此黷武輕生,愚忠隱忍,克己好斗,頑固桀佞,個個變得冷酷殘暴,這正是現(xiàn)代日本道德扭曲招致的邪惡。在現(xiàn)代主義乃至后現(xiàn)代主義的沖擊下,原本屬于宗教的領域受到蠶食,權威的中心由神圣轉向世俗。更嚴重的是,現(xiàn)代社會標榜“自我”“利己”“個人主義”,所有的權威與合法性都被連根拔起,傳統(tǒng)也受到蔑視,人存在的歷史性被活生生地割斷,自我的野心成為道德判斷的準繩。在這種情形下,為了找回久違的、失落的道德規(guī)范,我們必須重新回歸某種宗教,這也是《棲霞寺1937》和《金陵十三釵》相信日寇不敢炮轟宗教圣地之根由。

進一步分析丹尼爾·貝爾所講的“宗教”,筆者發(fā)現(xiàn),那其實代表著一種人類對不可知世界的敬畏、對自然的尊重及對自我的克制。因為,源于自然法則的道德準則時常充滿缺陷和困惑??茖W不斷有新發(fā)明和新發(fā)現(xiàn),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許多規(guī)律經(jīng)常被刷新,我們必須經(jīng)常修改倫理規(guī)范。人類的道德準則與人類對自然法則的認知亦步亦趨,水漲船高,成為一種相對的參照關系??嵝淘缫驯蝗祟惞J違反自然法則甚至道德底線,但日寇在南京大屠殺中頻繁使用活埋、活焚,電影尤其紀錄片鐵證如山,這當然是道德的退化。人既沒有揭示全部的自然法則,濫觴于其中的道德標準充其量只能算一種暫時性的假設,甚至是一種沒有確據(jù)的推測。包括日寇在內(nèi)的東方人相信地獄與輪回,如若連宗教神職人員①在佛教中,僧侶是地獄的守夜人,靈魂的超度者。也濫殺的話,死后必將落入阿鼻地獄,②阿鼻地獄,意為永受痛苦無有間斷的地獄?!鞍⒈恰弊g自梵語Avicinaraka,出自《法華經(jīng)·法師功德品》。靈魂將永世不得超生,這是一種令人真正感到畏懼的假定的法則。其實,人類一直對死亡尤其對人的必死性感到困惑,現(xiàn)代醫(yī)學至今無法回答腦死亡是否標志著生命的終結,人的生命究竟始于胚胎期還是呱呱落地那一刻。人類對自然法則的了解既然如此有限,那么,如何判定人的死亡乃至生命的意義其實只是一個道德選擇的問題,并非人人都能像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中的角川或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nèi)缒菢幼灾鞯剡x擇自己的死亡時間與方式,道德的脆弱由此可見一斑。

在理性至上的旗幟下,人類一些非理性的活動逐漸受到忽視,甚至最后被擯棄。原來支配人類社會的宗教,因為強調(diào)屈服于超人類、超理性的“神”而倍受啟蒙諸子的嚴厲排拒。宗教與道德之間原先被視為自明的關系,也受到了懷疑與批判。在啟蒙以后的近代,西方愈來愈少將道德植于宗教之基,在強調(diào)理性的同時,開始彰顯個人的自由以及社會、國家的需要。這種道德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逐漸成為西方19世紀以降最重要的精神特征之一。隨著自然科學的日益發(fā)達,不論是在哲學或其分支倫理學中,人的主體性都成了評斷真理與生命價值的圭臬,而所謂的“自然世界”或“外在世界”則轉變?yōu)榭闪炕⒖烧鞣膶ο?。宗教在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以及一定意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已間接地被一個純理性的道德置換,因為洞察內(nèi)蘊于自然中的道德準則既然依賴于人的理性,一旦宇宙道德被人的理性認破,宗教就成為多余的了,至少被視為個人的選擇而被私人化(Personalization)。

二、道德拯救宗教

歐洲自啟蒙運動以來,理性成為確認真與善乃至一切道德歸宿的最終標準??档聰嘌裕炎诮毯偷赖路珠_不僅是必要的,而且要給予道德以邏輯上的優(yōu)先權。③參見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楊祖陶譯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在他的分析中,接受宗教已經(jīng)預設道德判斷。因此,人的理性是達成道德上一致的一個首選的和可靠的基礎。這種以理性為道德基礎的理念并不是說宗教本身無效,但只把宗教看作私人化的激發(fā)力量,讓社會個體去遵守,以促進社會的團結乃至和諧。基于此,號稱“正義之子”的美國倫理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1921-)提出“公共理性”的理想,主張不僅要在建立道德標準的過程中把所有的宗教信仰私有化,而且要在關涉道德的公共討論中把所有的宗教觀點排斥在外,并把后者定性為不合理的。④出自他的Political Liberalism,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出版,1993年第215-218頁。漢譯本可參見《政治自由主義》,萬俊人譯,譯林出版社2002年版。但是,從根本上說,John Rawls基于一個錯誤的假設,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套理性的非宗教的共同價值且大眾都可獲得,而宗教價值觀卻不被大眾公認且難以獲致,這肯定是一廂情愿,政治、外交途徑都未能阻止日本裕仁天皇入侵中國及亞洲各國,The Rape of Nanking/Nightmare in Nanking(《南京夢魘》)指出這皆因明治維新以后日本統(tǒng)治階層假借神道教取代佛教最終走火入魔,誤入歧途,⑤“神道”一詞,源自中國儒家經(jīng)典《周易·觀卦·彖傳》:“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睗h字傳入日本后,“神”字被用來表示日語中的“かみ”(kami)。日本經(jīng)典《古事傳記》:“凡稱‘迦微(Kami)’者,從古典中所見的諸神為始,鳥獸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稱為‘迦微’。不僅單稱優(yōu)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兇惡者﹑奇怪者、極可怕者亦都稱為‘神’?!笨梢?,日本神道教所信奉的“神”不僅包括中國人心目中善良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神道教派中沒有善神和惡神之別,宣揚人只要做了特別詭異并且其它人干不出來的事,就可以成神?!澳暇┐笸罋ⅰ敝腥毡臼勘_展殺人競賽,殺人如麻,皆系神道教在其意識乃至潛意識深層作祟。該片之所以在思想深度上超出同類諸作,就在于對盛行于歐美的約翰·羅爾斯上述論調(diào)之反駁與糾正。

事實上,20世紀末,人文社會學界就已發(fā)現(xiàn)由歐洲啟蒙運動所維系的道德議程破產(chǎn)了。倫理學家敏銳地意識到,在“理性”名義下將宗教逐出公共視野并不意味著所有宗教從此就會失去影響力,諸神就會從人們的腦海中灰飛煙滅,形神俱散。一個世俗化的國家,并不一定能保證擁有一個普遍適用的非宗教的理性道德,并不能依此化解尷尬窘迫的倫理難題和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金陵十三釵》稱贊妓女救人實則默認賣淫合法合理,法律這一世俗理性無法杜絕賣淫,政治和軍事這一世俗理性不但無法反而縱容慰安婦和軍妓制度。因為,沒有一個社會能剔除自己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烙印,而歷史尤其文化理所當然地涵蓋宗教和道德,宗教文化顯然是任何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成。中德澳合拍的The Children of Huang Shi(《黃石的孩子》)①Roger Spottiswoode導演。中,英國記者何克從日寇的鐵蹄下救出多名中國孤兒,帶領他們逃往西北沙漠避難,最終不幸染病身亡,這種博愛和西方篤信的自由、平等、權力、正義一樣深深根植于基督教的原初教義,而這些價值觀最終卻無法靠理性去驗證。

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L.Feuerbach,1804-1872)認為,宗教就是人本身的投射,所有宗教的道德其實便是人的道德。所以,如果真的要談道德,其實不必訴諸宗教。②Das Wesen des Christenthums,L.Feuerbach著,1984年初版。漢譯本可參《基督教的本質(zhì)》,榮震華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10月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承繼了費爾巴哈的論述,認為宗教與道德一樣,都只是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同屬上層建筑,而作為經(jīng)濟基礎的生產(chǎn)關系才是道德與宗教的真正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認為,相較于道德,宗教其實更遠離社會的底層結構,而成為一種關于苦難現(xiàn)實的“幻想”,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是人類社會一種不能輕易抹滅的現(xiàn)象。③馬克思和恩格斯論述宗教的著作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共產(chǎn)黨宣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人問題》《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乃至后期的《資本論》等?!拔逅摹焙蟮闹袊钍荞R克思主義影響,宗教尤其天主教、基督新教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被邊緣化??梢猿C偏甚至糾正道德的宗教一旦失語,整個社會的價值根基便會動搖?!督鹆晔O》中的日寇之所以不去轟炸天主教堂,就是因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社會高度西化從而接受基督教洗禮比中國要深入得多。在《屠城血證》《黑太陽·南京大屠殺》、Purple Mountain(《紫金山》或《南京浩劫》)中,均可見國人充當日寇殺人現(xiàn)場看客甚至屠戮同胞的劊子手之場景,與其說他們是魯迅反復譴責的生性麻木天生愚鈍,弗如說千百年來儒家的“不語怪力亂神,④《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⑤《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早已泯滅了國民內(nèi)心的憫恤與慈悲,姜文試圖以《鬼子來了》一己之力令億萬國人震耳發(fā)聵幡然醒悟,中華民族“先天性宗教發(fā)育不良癥”豈是一部電影幾個文人能拯救得了的!《南京1937》《黑太陽·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的臺詞均譴責蔣介石拋棄南京城幾十萬民眾甚至守軍逃之夭夭,政治倫理之所以如此嚴重的扭曲,部分源于國民政府內(nèi)心宗教意識的喪失。

啟蒙以后的西方,原先“神本”的宗教道德逐漸演變成為“人本”的世俗道德,宗教與道德開始分道揚鑣。事實上,在邏輯上,宗教與道德本來就不是包含關系,而是存在交集。不過,無視宗教歷史上對人類道德的實際影響力顯然偏激而莽憨,歷史上宗教的他律對道德的自律的糾正甚至完善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難兄難弟,相扶相依

先賢對道德與宗教之關系曠日持久的思辨,最終離不開“究竟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道德”這樣的追問。對于宗教,他們要么是本質(zhì)主義的定義,要么是自然主義的定義,前者強調(diào)感知、響應那超越人類自身的“實在”(Reality),后者則采用現(xiàn)象學的“本質(zhì)直觀”或心理學的“心物感應”將宗教描述為純屬人類的心智狀態(tài)。在眾多的解釋中,筆者認為,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將宗教視為“基于終極關懷而產(chǎn)生的對超自然的信仰”最為理想。⑥可參海德格爾《宗教現(xiàn)象學》第一部分第四章,亦可參P.D.CHANTEPIE De LA SAUSSAYE的Lehrbuch der Religionsgeschichte,G.VAN DER LEEUW的Ph?nomenologie der Religion,F(xiàn).HEILER的 Erscheinungsformen und Wesen der Religion.C.H.RATSCHOW的Methodik der Religionwissenschaft以及TH.P.VAN BARREN的Systematische Religionswissenschaft。因為,這個定義是從極具普遍性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出發(fā),包括了人類全體的意義領域,而且它也不沾染特定宗教的色彩。這樣的定義,能夠適合當代乃至當下對“宗教多元性”(Religious plurality)之呼喚與渴盼。

當我們檢視宗教與道德的關系時,上述界定可以提供一個新的視閾。因為,“終極關懷”告訴了我們,即使宗教的信仰對象超越人世,但宗教的起點卻是來自人間能為人所感受到的“終極性”的“關懷”,這使得宗教與道德之間產(chǎn)生了深約的契通與內(nèi)聯(lián)。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就認為這種“終極性”與下列觀念密不可分:重要性、價值、整體性、深度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性(Relationship)。①出自Max Weber的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漢譯本可參《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李修建、張云江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他相信,終極關懷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有主觀和客觀的永恒價值,因為它與人生的整體方向、生命的起源、人類的未來等根本性哲學問題相關。換言之,具備終極性的宗教關懷可以幫助道德取舍基本立場與前進方向,也可以提升生命的意義。張純?nèi)邕x擇以自殺的方式詮釋自己對南京大屠殺的憤慨以及對正義、良知等人類根本道德規(guī)范的尊重,正是一種直逼“終極性”的叩問,因此,她的著作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者》)以及關于她的傳記片Iris Chang(《張純?nèi)纭罚谠撈芍屑雍吓模珹nne Pick、Bill Spahic編導。才會超越包括《拉貝日記》及其衍生的電影而出類拔萃,鶴立雞群,成為“南京大屠殺”題材各類文本之翹楚。

筆者相信,道德作為一種人類的行為規(guī)范,除了社會層面的意義外,還有超越社會層面的意義。道德其實可以放在一個更為宏大的架構內(nèi),也就是宗教理應關切的“終極關懷”。因此,道德與宗教之間并不是絕對互斥的。一旦道德被置于“終極關懷”架構之中,道德就不只代表人際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更包括人類與非人類之間、非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環(huán)境倫理學、動物倫理學、大地倫理學因此具備了豐富的意義空間,牟敦芾在《黑太陽-南京大屠殺》尤其《黑太陽731》中長時間展現(xiàn)焦灼的土地、荒瘠的田野特別是堆積如山的貓狗牛羊的尸體,這比拍攝遍地橫尸更震撼人心,發(fā)人深省。當一個人能關愛非人類時,他就擺脫“近視”與短視而去著眼于更為深遠的生命的終極意義。③近年來虐貓、虐狗事件多發(fā),這與裸官斂財、嫖宿幼女、瘦肉精、地溝油一樣,同為道德滑坡之表現(xiàn)。當我們重視道德本身所具有的“終極性”時,道德的目的就不再只是養(yǎng)成具體行為的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人們的態(tài)度、情感與心性,使人的整體人格躍升為道德上的“善”乃至“至善”。宗教活動常教導人敬畏、謙卑、悲憫,宗教典籍中諸多關乎訓誨、修行的故事對道德踐行者具有潛移默化的激勵效用。正義的宗教可以將信徒有組織地統(tǒng)整在一起,匯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行善施義,扶危濟困,懲惡揚善,對于社會風氣的改造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宗教和道德不但不相互排斥,反而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現(xiàn)代社會應當鼓勵宗教和道德不僅要相互交流,也要盡力為對方提供一種詮釋話語。這種互文,能在宗教信仰和道德操守之間建立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張力,達到一種在現(xiàn)世現(xiàn)時可行的倫理平衡。只有包容宗教的這種平衡,才有助于社會的道德完善,也對化解一系列令人糾結的社會尤其倫理問題具有相當大的現(xiàn)實意義,且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踐行。在一個文化多元主義的地球村,不同的文化意味著不同的歷史傳統(tǒng),人們不可能都認同唯一的理想和價值,也沒有整齊劃一的道德概念,我們要恰當?shù)陌l(fā)揮宗教的作用,這樣能與道德結合起來為廣大群眾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方向。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決定了宗教由‘居廟堂之高’向‘處江湖之遠’的轉變,也就是所謂‘世俗化’的過程。但宗教無論是仍然處于政治中心,還是更多地進入私人領域,爭取廣大信教群眾的支持,始終是各個國家政府和政黨所要面對和處理的重大政治問題?!雹芰暯酵驹诘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的講話。

世俗化(Secularization)與多元化(Pluralization)之間的矛盾,是宗教在多元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當前,不信任何宗教者、什么都信甚至迷信邪教者增多,全球范圍內(nèi)不再有一枝獨秀唯我獨尊的宗教存在,多種宗教會長期并存。此外,人類內(nèi)在意識的片段化與浮泛化之間的矛盾,也對當代乃至當下的宗教現(xiàn)成一種挑戰(zhàn)。在多元主義的沖擊下,一般人的價值標準常會面臨窘境(如見義勇為卻常被訛詐為肇事者),而且更容易忽略宗教的深層意義,《金陵十三釵》把男主人公約翰·米勒的職業(yè)安排為入殮師顯然不如直接定位于神父更有力。因此,筆者建言,多元社會下的宗教必須走出寺院堂觀,走向社會,與廣大群眾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在民主社會中非常重要。哈貝馬斯(J.Habermas,1929- )認為,在一個多元社會中,要能同時維系與發(fā)展社會統(tǒng)整(Social integration)與自我認同,有效溝通是必要的:在相互理解方面,溝通行動可以傳遞與更新文化知識;在統(tǒng)合行動(Coordinating action)方面,溝通行動可以促進社會統(tǒng)整與社會聯(lián)結(Solidarity);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溝通行動也可用以幫助個人認同的形成。據(jù)此,多元社會一方面可以保持社會的統(tǒng)整性,另一方面也可發(fā)展社會成員的自我認同,讓社會中的多元性得以維系。①可參J.Habermas的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VolⅡ,McCarthy譯,Boston:Beacon Press。因此,我們要“發(fā)揚宗教中的積極內(nèi)容,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闡釋,使之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引導信教群眾堅持正信正行,踐行宗教中和好、慈悲、寬容、中道等倫理準則,倡導宗教和諧理念?!雹诹暯酵驹诘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的講話。多元社會的宗教與道德,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錘塑人生的至善至美乃至終極價值,共同為構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竭盡全力,不遺余力。

[1]曾廣樂.道德與神圣:宗教與道德關系問題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羅秉祥,萬俊人.宗教與道德之關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萬俊人.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jīng)典Ⅲ——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梁漱溟.人生的三路向:宗教、道德與人生[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

[5][法]亨利·柏格森.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M].王作虹,成窮,譯.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2011.

[6]田薇.信念與道德:宗教倫理的視域[M].北京:線裝書局,2011.

[7]孫效智.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吊詭[M].臺北:臺灣立緒文化事業(yè)公司,2002.

[8]賴永海,王月清.宗教與道德勸善[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9]孫效智.當宗教與道德相遇[M].臺灣:臺灣書店,1999.

[10]謝地坤.理性、道德與宗教:費希特宗教哲學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1.

[11][美]威廉·席崴克.追尋生命的整全:多元世界時代的神學倫理學與全球化動力[M].楊熙楠,謝志斌,孫尚揚,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2][德]F.Paulsen.道德與宗教[M].蔡振,譯.北京: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15.

[13]胡春風.宗教與社會[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4.

[14]Crittenden,B.Moral and Religious Education:Hirst's Perception of Their Scope and Relationship,in R.Barrow&P. White(ed.),Beyond Liberal Education-Essays in honour of Paul H.Hirst[M].London:Routledge,1993.

[15]Elias,J.L.Moral Education,Secular and Religious [M].Florida: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9.

[16]Fromm,E.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n[M].New He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17]Gollnick,D.M,Chinn,P.C.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M].Ohio:Bell&Howell,1980.

[18]Hirst,P.H.Morals,Religion and the Maintained School[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65,(1).

[19]Phenix,P.H.Religious Concerns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D].N.Y.:Columbia University,1989.

[20]Sommerville,C.J.Secular Society Religious Population: Our Tacit Rules for Using the Term Secularization[J].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98,37(2).

[21]Casanova,Jose.Public Relig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22]Satoko Fujiwara,Robert Jackson.Peace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Plurality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Taylor& Francis Ltd(United Kingdom).2007.

[責任編輯:丁浩芮]

J9

A

1673-8616(2015)06-0021-06

2015-08-07

楊新磊,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媒大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盤山學者”,美國紐約電影學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協(xié)和神學院做訪問學者(天津,301901)。

猜你喜歡
南京大屠殺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國家公祭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南京大屠殺80周年誰的記憶與誰的哀慟
在日軍南京大屠殺中拯救生命的“華小姐”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僑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有必要制定從政道德法
禄劝| 金门县| 太白县| 内丘县| 方正县| 奈曼旗| 河北区| 鄂伦春自治旗| 承德县| 南阳市| 广平县| 信阳市| 巴中市| SHOW| 滨州市| 五华县| 安龙县| 阿拉善左旗| 获嘉县| 内江市| 都江堰市| 班戈县| 富民县| 阳山县| 桃源县| 武平县| 木兰县| 石河子市| 固安县| 昌宁县| 偃师市| 库尔勒市| 惠州市| 齐河县| 墨玉县| 铜山县| 灵山县| 新和县| 奇台县| 历史|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