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光
摘要:目的 探究肝手術后膽漏癥狀的治療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肝后手術膽漏患者進行治療,隨機分組,實驗組28例患者采用綜合的手術治療,對照組14例患者給予單純治療,對比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為96.4%,沒有并發(fā)癥的出現,對照組患者治愈率為71.4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3%。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手術后膽漏患者給予通暢引流,梗阻解除的綜合手術治療,可使其得到顯著治療,減少并發(fā)癥,值得推薦。
關鍵詞:肝手術后膽漏;手術治療;治療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reatment of bile leakage after operation the symptoms of liver. Methods From 2013 January~2014 year in May 4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bile leakage after operation, liv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28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 treatment, 1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treatment, compared to pati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ure rate was 96.4%, no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e rate was 71.43%,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4.3%. Difference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significant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Given the drainage of bile leakage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to remove the obstruction treatment, can be significant treatment, reduce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Bile leakage after liver operation; Operation therapy; Therapeutic effect
肝手術為普外科的常見手術,若在手術中出現不良操作,或者手術后沒能得到良好恢復,可能會出現膽漏的并發(fā)癥。而且該疾病的病情較為嚴重,必須給予及時處理,否則會出現膈下膿腫、彌漫性的腹膜炎、腸間膿腫的癥狀,嚴重者還會造成生命危險[1]。膽漏為含膽汁的液體在非正常的途徑中進行持續(xù)流出,該疾病會導致住院時間的延長,增加經濟負擔,同時造成醫(yī)患糾紛[2]。因此必須及時進行相關治療。選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肝后手術膽漏患者進行治療,采取不同方法,對比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肝后手術膽漏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28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43.8±4.4)歲,男19例,女9例,9例患者為膽管結石,7例患者為肝損傷,5例患者為膽囊結石,4例患者為化膿性的膽囊炎,4例患者為肝門部的膽管癌。對照組患者14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44.3±4.7)歲,男8例,女6例,6例患者為膽管結石,4例患者為肝損傷,2例患者為膽囊結石,1例患者為化膿性的膽囊炎,1例患者為肝門部的膽管癌?;举Y料上沒有較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實驗組 該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B超和CT的的診斷和檢查,能夠顯示肝下的積液情況,若積液較多,則進行相應的手術操作,使膽總管和T管的引流保持通暢,并給予ERCP進行鼻膽引流管的放置,并進行開腹總管T管的引流,以及腹腔引流。使患者達到良好的引流效果。
1.2.2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首先選擇右側位或者半坐臥位的姿勢,并要求禁食,給予胃腸減壓,并使酸堿失調得到糾正,及時進行電解質和水分的補充,并在竇道口進行置管的重新引流,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的治療,并采用營養(yǎng)支持。
1.3疾病診斷 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腹痛、腹脹、肌緊張、反跳痛、腹部包塊、壓痛、惡心嘔吐、高熱和黃疸的癥狀,腹部傷口或者腹腔引流管能夠引出過多的膽汁。并采取B超和以及CT檢查,觀察膈周或者肝下的積液,對于診斷性的腹腔穿刺可給予膽汁樣液體的抽出。并給予血常規(guī)的檢查, 發(fā)現白細胞的總數升高且進行血生化的檢查,其血膽紅素得到升高。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中27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為96.4%,沒有患者出現并發(fā)癥;對照組中10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為71.43%,2例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3%。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膽汁或含有膽汁的液體通過非正常路徑持續(xù)流出稱為"膽漏",主要分為膽外漏和膽內漏,膽漏是肝膽外科手術后較為最常遇到的嚴重的并發(fā)癥,任何膽道或與膽道相鄰的臟器,在外科手術中都有可能會發(fā)生膽漏。作為外科手術中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的一種癥狀,如果處理不當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會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危險。了解膽漏發(fā)生的原因及掌握防治措施,對發(fā)生肝膽術后膽漏患者十分重要。所以對肝膽術后膽漏患者進行深入探析。對促進疾病好轉,減輕患者的痛苦和負擔也十分重要。
患者在肝膽手術治療后可能有膽漏的并發(fā)癥,這是因為膽管損傷沒有及時處理后導致的,又因為醫(yī)生沒有給予良好的手術處理,造成強力解剖或者分割粘連的情況[3~6]。必須對患者選擇顯效的治療方法,若患者的病情較輕,則給予常規(guī)治療后,身體癥狀就可能得到緩解,保持病情的穩(wěn)定,以及引流通暢,同時給予禁食、抗感染和支持療法給予治療,并采用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的使用,使膽汁抑制分泌,促使良好的合成代謝,并使局部組織得到較好的愈合和修復。但若患者的病情較重,常規(guī)治療的療效則并不明顯。綜合手術治療,可使患者的身體癥狀得到快速顯效的緩解,給予各種引流管的放置,并進行腹腔的引流沖洗,避免患者身體出現感染。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為96.4%,沒有并發(fā)癥的出現,對照組患者治愈率為71.4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3%。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手術膽漏患者采用綜合的手術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更廣泛的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寶華,張永杰,張柏和,等.術后膽漏的綜合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24(18):166-167.
[2]鐘立明,葉建宇,彭毅,等.腹腔鏡膽囊大部分切除術在復雜膽囊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22(10):150-151.
[3]楊江裕.48例肝膽外科患者術后膽漏的原因分析及臨床防治對策[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36(34):134-135.
[4]梁力健,羅時敏.膽道術后并發(fā)膽漏的原因分析及診療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
[5]袁汝均.肝膽術后并發(fā)膽瘺8例臨床治療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1.
[6]劉大平,李智華,周永碧,等.拔T管致膽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治療體會[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98,20.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