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兩個葛品種
安錦1號(XPD024-2015,見第24頁圖3)由懷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和麻陽苗族自治縣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聯(lián)合選育。3月中旬氣溫12℃以上時就開始萌動,3月底至4月初展葉后進入快速生長期,6月下旬塊根開始膨大,7~10月為塊根快速膨大期。每年冬季第2次霜降后開始落葉,采收期在落葉后至第2年春季萌芽之前。生長勢較強,葉片長20厘米、寬21厘米,藤蔓粗壯,藤葉繁茂性好。地下塊根生長較快,每株1~2個塊根,平均長度可達40厘米,直徑10~15厘米,單個塊根重1.4~2.5公斤,塊根形態(tài)好,一年生塊根呈紡錘形的占比80%左右。一年生塊根淀粉含量35%,粉質細滑,粗纖維含量少。綜合抗逆性較強。多點試驗每667平方米鮮葛產量1700公斤(不插竿栽培)。
栽培技術要點:單行起垅寬約120厘米,兩邊溝寬30厘米;雙行起垅寬200厘米,溝寬50厘米。定植點的距離以株距50厘米為佳,一垅栽雙行的宜呈三角形栽植,每667平方米栽植550~700株。及時抹芽(大面積栽培的不抹芽),視情況每隔15~20天噴施高鉀專用葉面肥,全年噴施6~8次。
葛之星1號(XPD025-2015)由湖南省強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農業(yè)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聯(lián)合選育。4月上旬移栽,全生育期240天左右。多年生藤本,長可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藤莖基部粗壯,從根頸部開始著生側蔓,葉互生,具長柄。三出復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葉片盾形,裂口數(shù)為2,先端急尖,基部較圓,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盾形,裂口較小。塊根肥厚,多數(shù)為圓筒型,表皮淺黃褐色、有條紋。1~3年生植株不開花結果。塊根淀粉含量16.7%,喜光、耐肥,田間生長表現(xiàn)抗性好。多點試驗每667平方米鮮葛平均產量2170.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土壤深翻后按行距1~1.1米的規(guī)格要求開挖種植溝,溝深50~60厘米,溝寬50~60厘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成活后用尿素提苗1次。每667平方米搭架栽培800~1000株、自然生長500~600株。苗高50厘米左右開始在土堆上方立竿。每蔸從根頸處選1~2根主蔓,6~7月疏蔓摘心的同時曬蔸,選留2~3根健壯的主根,疏剪其余葛根。7~9月份遇久旱不雨天氣時,將土溝里灌滿水保持8~10小時再把水放干。生長早期可噴霧0.1%~0.15%的多效唑,黃粉病發(fā)病初期可施用700~800倍液粉銹寧進行控制。
湖南省種子管理局
中華絨螯蟹
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中華絨螯蟹(見第24頁圖4),俗稱河蟹,又稱螃蟹、大閘蟹、毛蟹,經濟價值較高,每667平方米產量30~50公斤、效益3000~5000元,是湖南省水產增養(yǎng)殖的重要對象。
1.形態(tài)特征 中華絨螯蟹的背部一般呈墨綠色,腹面灰白色。腹部在成長過程中,雌蟹漸呈圓形(俗稱團臍),雄蟹仍為狹長三角形(尖臍),這是區(qū)別雌雄的最顯著的標志。
2.生活習性 喜穴居和隱蔽在石礫、水草叢中。河蟹營穴能力很強,洞穴一般呈管狀,底端不與外界相通。洞口形狀呈扁圓形、橢圓形或半圓形等。中華絨螯蟹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最適宜溫度5℃~35℃。水溫在5℃以下,基本上不攝食;水溫在35℃以上,穴居比例大大提高,且容易產生性早熟,成蟹個體也相對較小。水的鹽度差不超過3‰,不然將會引起幼體大批死亡,pH值在7~8間。中華絨螯蟹喜弱光不喜強光,屬晝伏夜出型生物。
3.食性 河蟹是一種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河蟹有同類相殘的習性。
4.繁殖習性 中華絨螯蟹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水中繁殖。秋季性成熟的中華絨螯蟹自內河、湖泊爬向大海,在咸淡水交界處交配產卵。有海水和半咸水的地方可以進行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