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舊水坑小學 黃思雅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中,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承擔著從第一學段向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過渡”任務,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容易偏離目標,虛化目標,花了大量時間,課堂表面熱鬧,但學生閱讀能力并未在課堂上得到切實提高。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課堂沒有時效性。那么,在這個階段怎樣根據(jù)閱讀教學目標正確組織教學,確保閱讀訓練有實實在在的效果呢?下面就針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看法。
中年級朗讀教學目標規(guī)定“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個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目標,也是理解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基本的方法,更是實現(xiàn)目標的學習過程。教師首先要落實“讀正確、讀流利”,這是閱讀的根。教師在預習中要安排學生多讀,力爭人人讀熟;在課堂檢查中也要讀,既有優(yōu)秀學生的朗讀示范,更有對后進生悉心幫扶。檢查后全班都沒問題了,還得組織通讀一遍。盡管都是讀那篇文章,可一遍遍走來,山已不是那座山,學生們讀出層次了,在讀中進步了。再次強調(diào),“讀正確、讀流利”這是學生閱讀時邁過的第一道坎兒,必須得讓他們自己邁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孩子們進一步引向閱讀的高峰。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年段要初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nèi)容。精讀課文的不少思考練習也是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chǔ)上才能完成的。默讀與朗讀相比,速度更快,更利于思考。因此,要重視加強默讀的指導,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并按要求認真思考。培養(yǎng)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課文,應對學生提出默讀的要求,默讀以后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huán)節(jié)流于形式。
中年級的詞句教學應重視對理解詞句方法的點撥,透過關(guān)鍵詞句感悟并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重點放在對句子的理解上。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好詞佳句及時積累,適時運用。
在教學中,詞語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查字典,根據(jù)上下文定詞義。查字典是學生理解詞義的基本方法。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理解詞義。此外,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現(xiàn)在,不少中年級教師對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忽視,課上一味地讓學生說,至于說什么,怎么說,則不加指導。其實,學生的自主性要在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概括一段話的意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也是高年級“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lǐng)悟課文的寫作方法”必要基礎(chǔ)。
復述敘事性作品,同樣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任務。復述直接體現(xiàn)著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同時也是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同時,復述又是積累語言的一種巧妙的方法,它允許學生運用書中的語言,同時又可以將自己積累的語言巧妙融于復述之中,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對日后的閱讀,乃至于寫作意義重大。
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所以,在中年級的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對略讀課文的編排特點、年級特點要琢磨透,要更好地發(fā)揮略讀課文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指導略讀課文的學習,可以先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主動運用其中的方法,認真讀課文。然后適當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對內(nèi)容的大致理解和讀后的感受,有興趣的地方還可以再讀一讀,特別感興趣的也可以背一背。在詞句的學習上不必多作要求。對于略讀課文的學習,應以學生的自學或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上掌握的學習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根據(jù)相關(guān)要求自由發(fā)揮,既有靜心自學,又有小組討論,課堂氛圍良好。這樣的課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讀書和交流的機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更好地展示個性閱讀的獨特視角。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就需要學生在讀文后有自己的感受,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學中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尤其是要鼓勵提出與眾不同的、有新意的問題。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善于疏導,進行歸納,抓住有價值的問題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質(zhì)疑解難,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yōu)橐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潛力充分開發(fā)出來,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對于這些課文,教師要重視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好詞佳句的語感,養(yǎng)成積累詞句的好習慣。
中年段的課外閱讀量從低年級的5萬字以上一下提高到40萬字,在量上有著很大的飛躍。中年級的學生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慢慢養(yǎng)成,應逐漸由“以文為主、以圖為輔”的注音讀物過渡到純漢字讀物。內(nèi)容應以童話、寓言、淺顯的古詩文及反映兒童生活的現(xiàn)實作品為主,盡可能確保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儲存。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閱讀要求是指導我們教學的標尺,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因生而異,因文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做到不偏目標,不降低或隨意拔高要求。扎扎實實地帶孩子們走進母語,親近母語。相信我們的語文閱讀課會越上越扎實、越上越高效,真正為孩子們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